题西林壁教案12篇 《题西林壁》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70675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教案12篇 《题西林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题西林壁教案12篇 《题西林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案12篇 《题西林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案12篇 《题西林壁》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西林壁教案12篇 题西林壁教案题西林壁教案1 教材分析: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苏轼在游历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庐山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抒发了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慨,其实就是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古诗已初步掌握了基本步骤,即:读解悟。而本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较难掌握,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出来。

2、2、教会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懂得诗中蕴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培养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够将全诗背诵并默写下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体会诗中所含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爬过山?请曾爬过山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爬上山顶后看到的景象和在山下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

3、、引入课题:是啊,山上看到的村庄还是原来的那个村庄,但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景象出现呢?大文豪苏轼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看他是怎么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的。(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解释,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想:可能有同学不懂“题”的意思,可让同学们先组词,比如“题目”“题写”“问题”等,结合古诗,选择正确的译义。) 3、板书课题意思: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文。 三、初读诗文,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自己默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范读。要求:同学们在听时要注意老师的节奏,在

4、停顿的地方用“/”作上标记。 3、全班朗读,教师纠音。注意卷舌音平舌音的正确读法。 4、鼓励个别起来展示读,大家一起纠音、评价。 过渡:同学们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意思 四、学习第一、二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猜想诗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桌间互相说说你猜到的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庐山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景象都各不相同。) 4、在这两句诗中,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庐山千姿万态,从每个角度都看到不一

5、样的景象。(有岭又有峰) 5、延伸:学到这里,你是否想起,我们在上一学期也学过这种描述了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发现不同的样子的文章? (引导学生说出画杨桃中的话:“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6、谁来把庐山不同的景象画一画?(给时间让学生作画,画完后展示、评价)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过渡:就那么一座山,为什么作者会看到好多不同的景象呢?(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句诗) 五、学习第三、四句诗意 1、全班朗读这两句。 2、请你根据解释猜想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3、请你说一说,在这两句来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解释? 识:认识;清楚。缘:因为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4、谁

6、来把自己理解到的诗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诗句意思:认不清庐山真实的景色,是因为我就身处在庐山之中啊!)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六、深入体会 1、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为什么还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句诗)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3、教师归纳:诗人觉得没能够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本身就处在庐山之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到庐山的全貌了。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七、拓展 1、从这首诗中,你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7、样的道路呢? (教学设想:生或会回答“看景象要看全面”、“看待事物要讲究方法”、“不要置身在景物之中只看它的局部,要站在高处看它的全貌”、“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等) 教师作归纳: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样,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去分析问题。即: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作答板书:横看-岭 远近高低各不同 侧看-峰 不识真面目当局者迷 只缘在山中旁观者清 2、谈感受:你能不能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平时遇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的情况。 八、熟读背诵、默写 1、请你把自己当做诗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练习背诵 同桌间互相练习背诵。 分组竞赛背诵。 师生互背: 教师出上一句,学生对下一句。 教师说意思,学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将诗句顺序打乱,让学生衔接上句或下句,做到倒背如流。 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你的背诵? 自评、共同评价背诵情况。 3、练习默写 先说一说,在默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个字的书写?“峰”不要写成“锋”,“各”不要写成“个”,“缘”的右边上头不要写成“互”。 学生练习默写。 谁愿意上黑板来展示你的默写? 共同评价默写情况。 九、总结、延伸 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作答诗句的意思。 指名谈出诗中包

9、含的道理。 谈一谈你对庐山的了解。 2、提升感情:从诗中,我们知道,庐山是一个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所以苏轼通过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并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它的奇特景象。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诗人一样,对祖国的美丽河山有所感、有所悟,将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十、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题西林壁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体会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

10、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勾出来。,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

11、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解诗题,知作者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题西林壁教案3 课 时 备 课 :古诗两首 :新授课 :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解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

12、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13、(可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 课时备课 :古诗两首 :新授课 :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解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名背诵 2、默写望天门山 二、学习题西林壁 1、屏幕显示庐山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

14、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3)教师解答归纳。 5、步学习理解诗的内容,讨论交流。 (1)老师朗读诗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7、拓展阅读: 搜集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8、作业 (1)会默写其中的一首古诗。 (2)给其中一首古诗配画,在班中展出。 题西林壁教案4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

15、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设计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教音:

16、岭(lng) 峰(fng) 不识(b sh) 只缘(zh yun) 、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认识“缘”字: 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认识该字。 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 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学生再跟写一遍。 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学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 齐读一、二句诗。 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 峰:)

17、说说“岭”“峰”的区别。 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 继续讨论: 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体会“横看”“侧”“远近高低”的意思。 配合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 ;从上往下看,庐山是 ;从远处看庐山,像 ;从近处看庐山,像 ;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 ;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 在小组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习第二部分: 自读。 同座讨论,完成填空: ,是因为 。 因为 ,所以 。 ,所以 。 之所以 ,是因为 。 指名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质

18、疑。 四、朗读与背诵 、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提供四段背景音乐: 古琴曲高山流水; 古筝曲渔舟唱晚; 二胡曲二泉映月; 江南丝竹茉莉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曲调唱出来。 五、升华与拓展 、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说说观后的感受。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题西林壁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重点指导“缘”的写法,注意第四笔和第五笔分别是撇折和横折

19、。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要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出示六色方柱体

20、) 2、欣赏庐山风光,引出课题。(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师简介庐山)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二、解题意、知作者 1、结合解释解释“题”、“西林”的意思。 2、说说关于对苏轼的了解。(课件出示苏轼简介。 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现在请同学们把古诗仔仔细细的读上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 侧:c 庐:l 缘:yun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小组讨论赛读,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出示诗歌

21、诵读) 四、探究诗意,揭示道理 1、感受“不同”,理解句意。 (1)学生理解“横看”、“侧看”,让学生明白“横看”是从正面看之意。 (2)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岭”和“峰”在形状上的区别。 岭 峰 (3)课件出示小练笔,引导学生想象身处这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景象。 (课件出示小练笔)结合诗句,放飞想象: 从正面看,庐山_; 从侧面看,庐山_; 从远处望,庐山_; 从近处看,庐山_; 从高处俯视,庐山_; 从低处仰望,庐山_。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4)师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感受庐山的“不同”景象。 (师有情感朗读:他横看庐山,山峦起伏;侧看庐山,山峰

22、耸立,他不禁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 他远望庐山,云天飘渺,若隐若现;近观庐山,巍峨雄伟,犹如巨人;从高处俯视,庐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从低处仰望,山峰高峭险峻,直插云霄;他不禁吟诵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再变换位置看,发现庐山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从各个角度看,发现庐山依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强调“各”字,让学生谈谈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 (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2、品悟“不识”,揭示哲理。 (1)师引导质疑:苏轼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23、(2)感悟因“不同”而“不识”。揭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启示 (3)结合课前的小游戏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去认清方柱体的颜色、结合诗句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认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应该怎样看待事物呢?(揭示哲理:全面客观地认清事物,对待问题) (4)结合所学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谈谈对“全面客观地认清事物,对待问题”的理解。 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 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写景) 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你还知

24、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尝试把题西林壁根据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成一首歌。 题西林壁教案6 活动目标 感受和想象古诗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 幻灯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师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能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么?看谁说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声音洪亮。(我看到了绿绿的柳树,很多高高的山、还有人、云彩)那老师现在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爬过山吗?你爬到山顶了?你爬到山顶都看见了哪些东西呢?(树、草、花、也有好多的山)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告诉你,画上的人叫苏轼,他爬的山名字叫庐山

25、,苏轼登庐山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听么?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范读。 2、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6、指导小朋友看黑板的图画背诵古诗。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学会这首诗了么,把它教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给爸爸妈妈听好么?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望庐山瀑布 活动目标: 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 2、理解古诗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古诗。 3、通过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6、。 2、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回忆中班上学期学习的古诗题西林壁,提取幼儿对古诗的经验。 1、教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是苏试的题西林壁,那首古诗写的是什么? 2、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不过不是写庐山的山,而是写庐山的水,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二、基本部分 教师出示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出示挂图)小朋友看,这幅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3、这是我们江西的庐山,这是庐山的瀑布,你看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一样,有一首古诗就是描写庐山的瀑布,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完整念古诗,幼儿欣赏。 -师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古诗的名字

27、叫望庐山瀑布。 -师提问:你听到古诗里念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古诗中听到的内容。) -小朋友,这首古诗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为幼儿一一解释)。 -教师总结幼儿提问和回答,解释古诗中用的比喻的手段,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学念古诗 1、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你们想学吗? 2、幼儿学念古诗,老师大声的念,小朋友小声的念。 3、庐山的瀑布,景色好美,这首古诗也写的很美,我们一起来说说诗人李白的当时的那种心情和意境。 4、当你来到一个景色非常美丽的地方,你会怎样,心情是什么样的? 3、我们边拍手边念古诗,读出这首古诗的节奏。 4、我们的诗人还给这首

28、诗,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5、这首诗是描写庐山的水,庐山除了水很美,山也很美,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山美水美,山清水秀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故事聪明的乌龟。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题西林壁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个新词。 2.在情感上阅读和背诵Xilin Wall的古诗。 3.了解古诗的意义,了解诗人的心情,与人交流阅读的感受。 4.了解观察的不同地点和角度,看到不同的场景。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所学的读诗方法,理解诗歌的意义,理解诗人的心情。 2.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掌握节奏和挫折。 教学中的困难:理解诗人的“当一个地方的球迷,看着观众”的思想,并表达自

29、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学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介绍 老师: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学者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歌颂祖国的伟大国土。你积累了什么样的古诗? 老师:北宋著名诗人写的西林墙一诗,在观赏后仍在歌颂着人们。今天我们要在黑板上学习这首古诗。 2.第一次认识 老师:请你们自己来读古诗,把那些不知名的诗画出来。,名字已读。标准发音 再读一遍。注意停顿。 3.理解和理解 老师:这首古诗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但你明白它的意思吗?在这一天,我们将用我们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步骤吗?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一)解诗题,认识作者 说这首诗的标题是

30、什么意思? 谈对“气”的理解 (二)掌握文字,使诗歌清晰 读古代诗歌的名字。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什么? 老师:谁来告诉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什么? 老师:只有一个。你怎么能在眼睛里看到这么多的形状? 老师:你真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好孩子。是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东西。如果你现在就去面对.填空:对,错? 老师:作者看它,不只是看它,而是仔细观察它的特点。它的侧面看起来像一个山脊,远处是一座山峰。 不知道“真”(“复读”)的真相:“一”不认识Quan Jing(他)的真面目 只在这座山:只因为我站在中间。 想象一下你是如何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的。 (三)多读书,多理解诗歌 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描述它? 老

31、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生动地观察了这一奇异的场景。他对鲁山表示钦佩。你能用优美的语调说出你对自己的感觉吗? 生:以各种方式朗诵古诗,带来背景音乐。 老师:刚才,同学们很亲切地读了Xilin Wall的书名。但有一个地方很难理解:为什么我说“我不知道真实的脸”?他不是说他是个“山峰”吗? 老师:你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事实是什么? 老师:总而言之,如果我们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复杂的事物,就会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就不能全面地正确理解。 也就是说,人们常说“球迷在观众中,旁观者很清楚”(黑板)。因此,如果我们想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升华和膨胀 1、看成语故事片瞎子摸大象。

32、2.在观看之后谈论感觉。 3.举生命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真理。 5.想象一个诗人,以各种形式背诵古诗。 题西林壁教案8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33、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

34、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

35、中的词句。 3、背诵古诗,对重要词句能够默写。 4、体会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5、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释题 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在咱们江西省九江市就有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山,它就是庐山。我们一起去领略庐山风光吧!(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各山峰图片) 2、西林寺有块墙壁,看,墙壁上还写着一首诗呢!这是宋朝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题写在上面的。诗题叫题西林壁。(板书课题) 3、释题。“题”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

36、借助解释是学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题西林壁”又该怎么解释呢? 二、初读,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诗句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第二遍力求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如:“岭”“此”等。练读诗句。 3、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谁能试一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4、教师相机范读,学生评议。重点指导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出“峰”和“岭”的区别。 5、师生合作读。 三、再读,感受“不同”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将这首诗读了好几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读多了,你就会对诗句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们再轻声读

37、这首诗,一行行地读,一行行地想,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交流。(掌握方法:查子典,结合诗后解释,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等) 3、问题检测:苏轼身在何处?(具体在山中的哪些位置观察庐山呢?) 4、理解“横看”:怎样看是横看?看我的五指山(教师以手示意),怎样看是横看?也就是正面,前面。苏轼还身在何处?理解苏轼身处位置不同。 5、教师:苏轼身在山前,身在山侧,身在远方,身在近处,身在高山,身在低谷,但无论在哪儿,他都身在一个范围之内,那就是庐山之中。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身处这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象。 6、出示课件,真切感受“不同”,引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苏轼看到

38、了哪些景象呢?让我们沿着苏轼的踪迹到庐山去看看吧!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来到了何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8、理解身处不同位置看到的庐山景象也不同。 出示课件,教师引读。 四、品读,感悟“不识” 1、看到庐山的这千般面貌,苏轼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指名读。 2、引导质疑:苏轼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3、链接作者简介:他是唐宋八人家之一的苏轼,他是多才多艺的苏东坡,他还是学识渊博的“苏学士”,他不愿停留在“不识”,他还想知道为什么“不识”。于是,他问自己,他问山中游客,他还问你们:孩子,我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可是,我都身在庐山之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