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9082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但把自己奉献给新疆,还为边疆培育下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心,进而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生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写景状物文章和写人记事性文章,能过通过抓住景物描写领悟景物特点,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对于本文“借物喻

2、人”的写法,学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还没有相应的概念和学习方法。此外,这篇课文歌颂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对于当今生活无忧无虑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对“爸爸妈妈”为什么自愿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可能会留有疑问,也就很难对“建设者”产生赞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语文教学的“彼时彼地彼人”,所以我带领学生把当时的背景做了补充。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

3、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

4、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

5、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

6、思共3 白杨一课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文中父亲对白杨树的介绍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述里没有直接歌颂那些无私的建设. 白杨一课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文中父亲对白杨树的介绍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述里没有直接歌颂那些无私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体会作者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课前我

7、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有所了解。课上,我从课文中孩子们的童真对话引入,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再通过父亲表情的变化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同伴商讨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白杨,赞美白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成长,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屈、尽职尽责。最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充分体验感悟。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8、. 通过朗读学生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而当时的社会情形与工作环境如何学生比较陌生,毕竟那个时代距离学生较远,这样就造成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体会会遇到障碍。为此,我在课前搜集有关白杨树、西部建设的相关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在头脑中形成认识。再加上对如今西部的介绍,学生达到对建设者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理解,我没有直接提问学生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巧妙地联系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让学生思考: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学生在思索的同时,也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

9、从而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打下基础。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4 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但把自己奉献给新疆,还为边疆培育下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心,进而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生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写景状物文章和写人记事性文章,能过通过抓住景物描写领悟景物特点,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

10、理的描写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对于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学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还没有相应的概念和学习方法。此外,这篇课文歌颂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对于当今生活无忧无虑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对“爸爸妈妈”为什么自愿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可能会留有疑问,也就很难对“建设者”产生赞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语文教学的“彼时彼地彼人”,所以我带领学生把当时的背景做了补充。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5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回到内地接将要上学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

11、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认真读爸爸说的有关白杨的一段话,“白杨树从来都是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然后,让学生仔细分析这段话,一共有几句,分别说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学生经过朗读,理解进行总结,最后再节流,说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引领加以点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白杨树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12、在课文的最后一段的学习中,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由于学生对高大的白杨树身边的几棵小树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为了降低对爸爸借白杨抒发自己情感的理解难度,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边疆需要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这里仅仅说的是小树吗?学生马上领悟,这里是指的爸爸身边的孩子,还有很多像爸爸一样,自己扎根边疆,也让孩子继续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 不足之处,本文的教学,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其实,还应该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真正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能够达到学以致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6 白杨语文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

13、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文字隽永,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却有较大的难度。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了“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从课题激疑(从课题看,本文应当写些什么)入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便直奔重点、难点,即从过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义”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深思、释疑,逐步完成认识由表及里的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抓空白处

14、”(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办法攻破难点,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概括)活动,认识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其次,我通过朗读训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白杨形象美、内质美和建设者心灵美的感染;同时,又抓住描写“爸爸”语言、神态的词句引疑,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了辩证的统一。此外,我还巧妙地把“白杨”与“爸爸”、“小白杨”与“孩子们”、边疆和内地、现实和远景有机地联系起来

15、,带领学生在“疑”的线路上逐步升华,因而教得轻松,学得主动,达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7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

16、歌曲小白杨等。 1课时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

17、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解释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

18、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

19、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

20、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

21、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22、?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

23、么? 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8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9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反思 这一

24、课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尤其是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段话,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明白,而又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首先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大意以后,直接切入文章的重点,即白杨树的特点,学生找到白杨树的特点是很容易的。找到白杨树的特点以后,就让学生认真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到白杨树不怕艰难困苦,很顽强等。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爸爸仅仅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学生读了课文的,都说不是的。那么,爸爸的意思是什么呢?学校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我要求学生继续读下文,并告诉他们,爸爸的意思,他的两个孩子暂时还不能理解,但我相信你们能理解。在我的鼓

25、励下,学生读完了全文,通过爸爸接孩子们到新疆去上学,想到爸爸会要孩子们将来也在新疆工作;通过课文的结尾了解到爸爸艰信孩子们会在他的影响下,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爸爸给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文章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0 白杨是五年级教材的内容,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按照“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先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

26、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本课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题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者一家从看到白杨-议论白杨-表白内心的顺序;”在内容的理解上,抓住白杨的生存环境-(大戈壁),白杨的特点(生命力强),白杨的品格(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结合父亲的触景生情,从沉思-严肃-一再沉思-微笑的情况变化,激发学生理解父亲此时的心情,特别是用直观的画面展示“茫茫的大戈壁和高大挺秀的白杨”,对比强烈,让学生去感受那凄凉的环境,领略白杨顽强的品性。抓住父亲的“含意深刻的话”,激发学生去理解他此时的心情,懂得父亲是认真而动情的,品读出父亲对白杨的赞颂与对边疆的依恋。为理解“爸爸不仅介绍白杨,也在表白自己”

27、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白杨的特性联想到白杨的品格,联想到一位扎根边疆建设者的内心世界-扎根边疆不动摇,从而读通全文。 在教学中采用“五读”教学法,坚持从学生的问题切入与跟踪,不断调控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悟读-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去把握课文的内容,重视在阅读中渗透知识点,如:修辞手法的作用等。突出读的层次:泛读-悟读-复读-选读-评读。每一次读都结合在理解上,使学生在阅读中促进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目标不够集中,教学中有些环节有走过场的现象,如:关于人物对话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等。评读中,学生的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共11 白杨一课在表达方式

28、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文中父亲对白杨树的介绍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述里没有直接歌颂那些无私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体会作者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有所了解。课上,我从课文中孩子们的童真对话引入,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再通过父亲表情的变化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同伴商讨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并

29、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白杨,赞美白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成长,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屈、尽职尽责。最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充分体验感悟。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通过朗读学生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而当时的社会情形与工作环境如何学生比较陌生,毕竟那个时代距离学生较远,这样就造成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体会会遇到障碍。为此,我在课前搜集有关白杨树、西部建设的相关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在头脑中形成认识。再加上对如今西部的介绍,学生达到对建设者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理解,我没有直接提问学生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巧妙地联系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让学生思考: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学生在思索的同时,也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打下基础。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