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6篇(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8965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6篇(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6篇(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6篇(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6篇(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6篇(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1 教材分析 :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

2、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了解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师提示: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B、王维来送元二

3、,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课件、酒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说说你和知心朋友是什么感觉?(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生:很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生: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

4、来送给朋友。 3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了解诗人 1、谁能向我们简单介绍诗人王维?(课件出示2)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绘画大师。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独到的造诣。代表作: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元二:姓元,诗人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故称“元二”) 王维和元二是好友,诗中还有一个词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人。 知道使是什

5、么意思?(使:出使)谁奉了谁的命令出使?(元二奉皇帝之命出使) 王维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 2、师:谁能给我们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送元二出使安西)还有谁补充一下,说得更具体:(王维送好友元二出使到安西。) 3、谁知道安西?(安西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新疆是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咱们一起看看安西。(欣赏课件3、4:安西图片) 用你学过的词语概括安西给你的印象?(荒芜人烟、寸草不生) 3师:打开书,结合课后解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

6、这三个字“朝”、“舍”“更”(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课件出示5、)指名认读。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三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课件出示5) 2、师:好,把这三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指名朗读古诗。(课件出示6) 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安西,唐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于是,这两个朋友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过了一夜,小声朗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景色?(课件出示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指名回答。估计:小雨,柳树,客舍,酒宴。(板书:朝雨、 客舍、 柳色) ()雨:什么时候

7、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理解:浥:湿润()客舍 :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柳树:什么样的柳树?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4师: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描绘的晨景。(课件出示8、9)这样的渭城美吗? 师:这里的柳色很新 师:渭城这里的空气很新鲜。 师:渭城这里的旅舍很干净,很舒适,还很清静。 师:渭城这里的朋友是知音,是故人 你喜欢吗?把你的喜爱带进去读读这两句。(学生读诗) 结合课后解释和美丽的画面,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从诗句中我们也知道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课件出示10:标划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二)了解西去的背

8、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师过渡: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渭城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从课题和前两句古诗中,我们知道元二从渭城出发要去安西。结合文字,我们来看地图,(课件出示11)(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县附近,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渭城:秦朝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

9、口。) 2、介绍阳关:(出示课件12:阳关图片)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阳关。 3、(课件出示13:)这是从渭城到安西。它的实际距离大概有3000多里。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 4、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只有靠骑马走到安西,也要半年多,3000多里,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生自由想象说) 5、师:元二身负朝廷的使命即将出发,遥望安西、渭城两地,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

10、(课件图片欣赏14)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安西那儿呢?(课件图片欣赏15)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 (课件出示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5、学生自读古诗的最后两句,再指名读。 (三)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元二即将远行,诗人举杯敬酒,此时此刻,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生: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师:好朋友,多么关心啊! 生:元二,多带些水去,不要渴着了。路上要小心一点。师:想得多么细呀! 生:元二,祝你一路平安!这

11、一去就是一年,我会想着你的。 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诗人和元二之间的临别话语。(播放课件16音乐:阳关三叠) 同桌先说,再师生互说。 2师: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 师:一杯够吗?不够,再敬一杯 生:这是一杯伤感的酒,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 师:一杯能表达伤感之情吗?不够,再来一杯。 生:这是一杯无奈的酒,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 师:真无奈,再敬一杯。 生: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 那就让我们:“劝君更尽一杯酒”

12、(生齐读) 师:诗人劝了一杯又一杯,“更”是什么意思?(再)从“更”这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深情厚谊,依依惜别、舍不得.) 4、指导朗读: A: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友人的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带着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这份痛心,一起

13、读这两句。(生齐读) 5一个“劝”字,一个“更”字,一个“尽”字生动地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友情。(板书:劝、更、尽) 6、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师: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让我们边听边感受,在音乐声中把友人送别的情景读出来。 (自读古诗)(课件出示17)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收集的离别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

14、动和温暖。 (课件出示18、播放音乐“送别”) 附送别古诗: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20、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景:朝雨 客舍 柳色 酒诉真情送故人 情:劝 更尽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2 、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赏读学习送

15、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并尝试运用。 一、引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 、板书课题,简介王维。 、释题: 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正确读题。 二、读诗 、师范读: 教学平仄规律。 、生自读诗文: 交流质疑: 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随机体会诗情: 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 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气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 、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是无尽的荒漠,

16、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要经历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 (师生配乐朗读。)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生共读(

17、配乐):送元二使安西。 三、唱诗 王维读着读着,情到深处,便轻轻地唱了起来。 师生清唱,体会诗情。 四、吟诗 、半读半唱叫作吟。 、师示范。 、生跟学吟。 五、舞诗 吟之不足则舞之。 生学习手语。 师生边吟边舞。 六、拓展,深化诗情 同学们,元二走了,出使到遥远的安西。王维也曾一度奉使出塞。他会有怎样的想念呢? 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 分别是伤感的,但因为有了你们,一群真正的朋友,我不再伤感,因为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

18、识,我觉得都值。再说,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学生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3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解释,结合课外资料,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试着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问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同学们,好! 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能谈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吗? (安慰与关

19、怀,信心与力量,分享你的胜利和喜悦,并且帮你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所以为了表达深情厚谊,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即将远行的人。 一、揭示课题,感悟节奏 3、师: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儿,唐朝诗人王维(板书:王维)正在依依送别他的好友呢!看老师写课题: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诗题:“送”和

20、“使”用黄色,区别) 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课题中你知道王维送别谁吗? 不急,诗的下面有解释,看解释,学会看解释,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使:出使。可见送别的是谁?元二(元二是王维的老朋友。姓元,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这也是好朋友之间的一种称呼。) 使看解释使:出使。能不能用“去”代替?使是奉命而去。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奉命出使安西的,他是去守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不能不去,不去就是抗旨 你还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带着我们的理解,能来读读课题吗?注意读出它的节

21、奏,争取读得有板有眼。 节奏听出来了吗?听出他哪里停顿了吗?划出停顿符号,这就叫有板有眼。(如学生读不好,就听老师读课题。送元二使安西:“使”停顿不需太长) 再试着读一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齐读2遍。不错,读出古诗的节奏了。 二、巧读古诗,读出韵味 小诗人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读整首诗了吧,那就请你拿起课文纸,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词,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明白吗?开始吧! 指2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读对了,评价:你太了不起了,读得字正腔 圆,这首诗中的2个多音字都读对了,老师想请教你:为什么这样读?);(如果读错了,就问:你们对他每个字的读音有意见吗?你认为该怎么读?谁还有补充?) (伺

22、机纠正:舍、朝、)“舍”的读音(客舍就是客栈,在字典中当它表示房屋的时候读第四声,齐读2遍)“舍“不仅是多音字,还是要求会写的字,伸出手跟老师书空,并把生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 (评价: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端正,有好多的小书法家呢!) 你们认真的态度,给了老师自信和勇气,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读诗!既然是合作,就要学会互相学习。师生读2遍。(不仅声音悦耳,停顿也很自然,这就叫有节奏) 瞧,在我们的合作下,一遍比一遍有进步了,慢慢的有点小诗人的样子了,连起来再读一遍肯定能读出古诗的韵味,试试吧。 真好,同学们,听你们读古诗真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读出了它的味道

23、。掌声送给自己。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了,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一)感知“景” 预设: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 评价:你真会读书,你已经大概知道整首诗的意思了。 你读出了送别的方式是备酒饯行,那你能读出送别的地点吗? 从第一、二句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渭城这里的空气微雨润湿了那飞扬的尘土,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香甜。 渭城这里的旅舍青青的屋瓦,温暖的客舍。 渭城这里的柳色碧绿、青翠欲滴 眼前飘洒着绵绵细雨,雨中是随风摆动的杨柳,王维为什么单单选了它们呢?他想通过“雨”和“柳”向我们传递他送别好友时怎样的情绪啊? 说得多好呀,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24、,压抑,正像这2首诗中所写的:(屏幕显示):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凄凉、孤单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而“柳”呢,在古人眼里那就更有含义了。课件出示: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柳”与“留”音相近。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表达留恋和不舍之情。 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你们都是好学的孩子。 所以看到那绵绵春雨和随风摆动的杨柳,王维想表达怎样的情绪呢?留恋和不舍,此时,他多么想把元二挽留好友(板书:挽留) 用你的朗读来挽留他;谁更能读出王维的挽留

25、之情?让我们一起挽留挽留元二吧! 师:一“雨”一“柳”,悄然传递了挽留之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 (二)感悟“情” 师:而这份离别情愁在喝饯行酒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浓烈 (1)请你读读并用心体会三、四两句。你感受到这份深情了吗? 指名1生读,伺机指导:更尽的意思 好一个“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味道。谁还想来读?孩子,请你来读,再请 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2)为什么王维的这种离别情会表现得这样强烈呢?同学们,元二这次可不是一般的远行啊。你看这就是渭城,出了渭城一直往西走就到了阳关,西出阳关就意味着元二要担负起光荣的使命,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了。此时王维的心中除了挽

26、留,对好友更多的是祝福(板书:祝福) 带着深深的祝福来读读这两句吧! 这深深的祝福都化作了手中这一杯酒,举起手中的酒杯,王维会对元二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 第一杯:预设: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你再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第二杯:评价:好朋友,多关心啊;照顾得无微不至; (3)第三杯,四目相对,无言沉默,王维的心情难以名状。因为出了渭城,西出阳关到打安西要走3000多公里,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半年多时间,一路的风尘,一路的坎坷,才能到达安西。 A、安西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B、课件播放这就是安西。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指名35位) 是的,这就

27、是安西,黄沙满天,人迹罕至,大风吹过,飞沙走石,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是荒山野岭,这里的百姓,出行都要用纱布遮挡风沙。 C、而他们现在喝酒的地方渭城,却是一派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时王维心里感慨万千,走进王维的内心,把他所想的写下来: 如今,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如今,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如今,渭城这儿有难舍难分的故人,安西那儿却(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评价:说得多贴切啊,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走进了王维的心里。 D、王翰的凉州词中有这样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2遍) 读着这样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吗? 评价:

28、你想的,正是王维所想的,你就是王维的知己啊! 是啊,元二是去戍守边关的,难免会遇上战乱,生命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面对此情此景,遥想前途莫测,王维对元二的这份情怎能不浓烈呢?所以,这第三杯酒中,除了挽留、祝福,还会有怎样的滋味呢?担忧,不安(板书:担忧)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几多担忧,几多不安,担忧的是什么?不安的是什么?于是,王维把这些担忧、这些不安都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预设一: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劝君更尽一杯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中

29、,除了挽留、祝福、担忧,你还品出了哪些滋味啊?请你边读边品三、四两句。 1、(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边吟诵边纪念这份友谊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让我们一起来给元二壮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预设二: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生吟诵完后,师:是啊,无故人 1、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也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和所有担忧都化作一

30、句话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要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师生举杯共饮,深情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一首缠绵悱恻的诗(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配乐) 就这样,在王维的挽留,祝福和担忧下,元二踏上了他出使安西的征途。正如王维所祝福和期盼的那样,6年后,元二从安西凯旋而归。一回到故乡,元二最想见的故人是谁?王维,可他却再也见不到了,因为王维已经去世了。曾经这样送别自己的真挚好友既然去世了,元二会有怎样的感受啊?伤痛欲绝此时,你觉得这还仅仅只是象征他们深厚友谊的送别诗吗?这还是一首怎样的诗啊!(35

31、人说)生离死别 对好友的思念让元二再次来到了渭城,眼前杨柳依旧依依,春雨依旧绵绵,美酒依旧醇香,可他的好友王维却再也不在了。(预设:为什么你的眼眶红了,这是一个多么细腻、多么会读书的孩子啊!)当他来到王维的坟前,回想起渭城送别的一幕幕,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此时此刻,你就是元二,边背边吟诵吧! 默写全诗 这样一首感人至深,动人心弦的千古绝句,我们该把它写下来。请试着默写三、四句。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下课! 送元二

32、使安西教学设计共4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

33、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 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非常流行的音乐,这首歌唱了什么呢,今天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你们先读一读。 二、分析题目 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生读) 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 3、你为什么在元

34、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师:借助课后解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使”是出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朝廷常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三、学习古诗 1、课题读得真好,后面四句谁来读? 2、请找出诗中的两个多音字。 3、这首诗,表示地名的词很多,包括课题,你们边读边找,圈出来。 4、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人们要往西边去,都要在渭城做短暂停留,(板书:渭城)所以渭城中的客舍特别多。(板书:客舍)渭城在这,那阳关在哪?(板书:阳关)那安西在呢?(板书:安西)安西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35、。还有一个地名,没有出现在诗中,那就是王维生活居住的地方长安(板书:长安),也是唐朝的首都。王维远在长安,特地赶到渭城来送元二,同学们,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人们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们来看看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吧,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 读诗是最有韵律的,要稍微读的慢一些。 此时此刻,王维心中又有怎样的感受? 6、在这里,老师请大家关注“柳”这个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诗经,(出示课件)其中以一句诗这样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讲解诗意)此时,王维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36、这两行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7、多美的景色呀,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在王维眼中都黯然失色,因为,今天,他最好的朋友将要离别,它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我们来读读这两句,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8、王维为什么会这样依依不舍呢?同学们,渭城和安西相隔有多远?我们一起看唐朝时期的地图,(出示唐地图)从渭城到安西,共有3000多里,据说,元二就是步行,紧赶慢赶,也要花一半年的时间,此去路途遥远,而当时,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9、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说些什么?(课件填空) (1)、 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

37、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0、向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课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 11、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

38、程。(出示课文插图) (1)、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2)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12、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四、课外拓展 (1)、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

39、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 (2)、拿起笔,把这首诗写下来,把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共5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 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

40、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的品析文字,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教学一二句扣住“柳”,体会作者营造的送别环境,感受美丽环境中那份浓浓的离别情;三四句扣住“酒”,体会这杯杯酒中融入的深情。 本节课,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注重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

41、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有一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 (设计理念: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优美、有些淡淡哀伤的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帮助学生架起想像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

42、更”的读音。 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设计理念:借助解释,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为深入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三、感悟“柳”“酒”中蕴涵的情意。 1、渭城这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2、指导感情朗读。 3、体会“柳”的寓意:一个柳字,你能读懂诗人的情吗?带着这种情怀,再来读诗句。 4、拓展关于“酒”的诗句,理解“酒”中蕴涵的情。 写话练习:相聚的日子,他们曾 5、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6、感情朗读。 (点评:文中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老师紧紧抓住“柳”“酒”这一“诗象”,感悟古诗。将古诗化为画面:青青碧柳里诗人怎样的难舍难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样的其乐融融?由此来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升华。 1、拓展:“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从这首诗中体会什么?对比想象安西与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