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12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7737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案12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生物教案12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案12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案12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案12篇 初中生物的教案初中生物教案1 一、教案背景: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及简单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之后,进一步让学生描述器官、系统的概念,以及植物体和人体结构层次的主要内容。本节与各章节内容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形成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与交流、表达,体验科学探究、与人

2、合作的乐趣。通过了解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人体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激发起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难点: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资源: 1、自制课件。(1)植物体;(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人体的结构层次。 2、每小组准备番茄、桔子果实若干个。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设疑、引导等。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充满情趣而积极主动地获取有关生物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充分展示自我,提高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教案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

3、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对动物的诸多行为非常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基于此,本节课的总体设计课后自主观察探究和课上交流互助的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搜集动物行为方面

4、的素材,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 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及要求) 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本节采用课后自主探究和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究,去收集

5、有关的内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获得了较多的动物行为方面的知识。课堂上他们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得所获展示给大家。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在交流与倾听中,每个人都从同伴那里获得了信息和启示。他们从同学的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初中生物教案3 步骤:1)将一个完整的猪肾置于解剖盘中,先观察肾的外形和颜色(外形似菜豆,内侧凹陷,红褐色),再用手捏捏(表面光滑,手感柔软),问一问气味。 2)用户解剖针将肾纵切,观察内部结构。 3)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通过上面对观察肾的结构实验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

6、会学习的更好的哦。 初中生物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

7、的设计。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绿色植物)、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酒、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打火机)、清水、试管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

8、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 2尝试做

9、“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

10、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

11、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总结(学生总结,归纳)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

12、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 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七个思考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七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13、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初中生物教案5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

14、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15、四、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五、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归纳法 七、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

16、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

17、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

18、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 3、带动经济 二、动物与生物的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2、优点: (1)成本低,效率高。 (2)设备简单,产品作用的效果显著。 (3)减少工业污染。 三、动物与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例:“电子蛙眼”等 初中生物教案6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 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 教学重难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生物分类的

19、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 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 二、讲授新课 1、分类的依据 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 要求: 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

20、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分类的等级 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 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 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 2)接下来通过一个

21、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 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 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加强了动物的分类等级 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等级中的地位 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分类的意义 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 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等级 4、双名命名法 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 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认识 5、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初中生物教案7 一

22、、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

23、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

24、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初中生物教案8 学习目标: 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 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学习方法:

25、观察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情景质疑: 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 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 二、问题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

26、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学生先讨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交流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尝试应用:为保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试写出光合作用公式: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4、分组讨论:在光照下,种植过密、适中

27、、过稀的植物的结果怎样,并分析原因。 5、尝试应用:如何科学种田才能获得高产?(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 三、诊断评价: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温D.光 2、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美化环境D.多植草坪多种树 3、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办法中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A.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B.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物质的措施C.减少矿物能源消耗,尽量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D.

28、禁止使用氟利昂 4、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能够让农作物() A.充分利用化肥B.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C.充分利用太阳光能D.充分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吸收氧气 6、大面积绿化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 A.可稳定大气中氧的含量B.可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可稳定大气中氮的含量D.可稳定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7、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里把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下

29、列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和水B.冬季养殖可以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C.种植可以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D.养殖可以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初中生物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

30、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

31、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

32、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自我评价 1、2、3、4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

33、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 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初中生物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组成及作用,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通过动手探索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肾单位,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病人看病,医生有时会要求病人做尿常规化验。提问:这项检査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 (泌尿系统) 追问:泌尿系统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尿液在

34、肾脏中是怎么形成的呢?进而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 (1)观察肾脏的模型,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感知肾的颜色、性状、大小,肾脏中的什么结构起重要作用? (肾外形如蚕豆,紫红色,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观察肾单位结构图,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肾单位由什么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在黑板前板画并标注出各部位结构的名称。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

35、肾小管。肾小囊壁和肾小管壁为单层细胞。) 2、尿的形成 过渡: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组织模拟活动:筛粮食 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 (用筛子筛去杂质。) 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将含有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教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 (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 教师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 (筛出去和捡回来。) (2)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提问:筛粮食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师生

36、共同总结:“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巩固提高 尝试尿的形成的示意图并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物质被过滤出去了?原尿流经肾小管又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回来了呢?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 目标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横切装片,进一步巩固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在显微镜下识别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37、。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木本茎年轮的形成”,使树立生命物质的发展变化观点和内、外因辩证观点。 2、通过介绍我国科学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贡献,弘扬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可作为其它植物茎结构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茎的结构,可以更好解茎的功能和年轮形成的原因,并为了解其它植物的茎奠定基础。 2、对维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轮概念的理解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1)维管束是对茎结构整体而言,是茎的立体结构。是由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三部分合起来构成的结构(木本植物茎)。课本上维管束的图和茎的横切装片,都是一个平

38、面的结构。如何使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立体概念,可自制维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体制作三维立体图像加以说明,避免学生对维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轮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周期性活动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年轮是植物的生长线,但容易把年轮的概念与年轮线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挂图、模型或自画板图配合相应的文字进行说明。准确地把握年轮的概念及年轮线的概念。 3、组织学生观察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结构的横切、纵切装片,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学生对茎结构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书本和教师的挂图上,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茎结构在认识

39、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初中地理;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耐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观察到的结构特点与教科书中的挂图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议 茎的结构一节,由于名词较多,可以用两课时讲授。本节是这一章带有关键性内容的一节。 关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教师可以利用杨树或柳树的枝条或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按层次观察。使立体感增强,形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而韧皮纤维,可以准备一些麻的纤维(剪几段麻绳,搓开后备用),让学生体会到韧皮纤维的柔韧性。 关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要指出它在结构上的特点,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内有几层

40、机械组织;二是要指出它的维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维管束里没有形成层。在指出这些特点的时候,还应该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相比较,以便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木本植物的茎,课前应该采集13年生的新鲜的椴树茎,切成长约5厘米的茎段,供学生观察。如果没有椴树,杨树、柳树、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杨树、柳树的树皮易于剥开,便于观察形成层。泡桐、臭椿、月季等颜色较深。认清三部分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剥下一部分树皮,看到木质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层,这就是形成层。因为形成层只有几层细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横断面上看不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树皮内层和木质部从上到下撕下一些纤维状细丝,从而为讲

41、述韧皮纤维和木纤维打下基础。 初中生物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