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T-ZZB 0482—2018).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266068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T-ZZB 0482—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T-ZZB 0482—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T-ZZB 0482—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T-ZZB 0482—2018).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61.080 Y 17 ZZB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04822018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Computer control high speed lockstitch machine 2018-08-31 发布 2018-09-30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ZZB 0482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产品分类.2 5 基本要求.3 6 技术要求.4 7 试验方法.8 8 检验规则.14 9 附件、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1

2、7 10 质量承诺.18 T/ZZB 0482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美机缝纫机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日圣缝纫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明斯机械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环兴机械有限公司、台州市上宝缝纫机有限公司、台州市桦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汝仁、杨志、吴伟、闻力生、朱强、

3、阮善富、江永军、洪明连、陈璋、应献。本标准由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04822018 1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附件、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质量承诺。本标准适用于缝制薄料、中厚料和厚料等织物的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以下简称“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T 406 棉本色布 GB/T 1800.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 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T 4515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 GB/T 6836 缝纫线 GB/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

5、B/T 243422009 工业机械电器设备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 GB/T 30420.1 缝纫机术语 第1部分:基础术语 GB/T 304212013 工业用缝纫机 缝纫机、缝纫单元和缝纫系统的安全要求 QB/T 1177 工业用缝纫机 噪声级测试方法 QB/T 1178 工业用缝纫机 振动的测试方法 QB/T 15721992 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 QB/T 2045 工业用缝纫机 线缝皱缩和缝料层潜移的测试方法 QB/T 2252 缝纫机机头启动转矩测试方法 QB/T 22562006 工业用缝纫机 高速平缝缝纫机机头 QB/T 2380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

6、纫机 QB/T 25052000 缝纫机零件发黑通用技术条件 QB/T 25282001 缝纫机涂装技术条件 QB/T 26092003 工业缝纫机漏油的测试方法 第1部分:平缝机漏油的测试 QB/T 26272004 工业用缝纫机 连续缝纫的试验方法 T/ZZB 04822018 2 QB/T 26282004 工业用缝纫机 层缝缝纫的试验方法 QB/T 2877 工业用缝纫机 缝厚能力的试验方法 QB/T 4298 工业用缝纫机 高、低速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试验方法 QB/T 4299 工业用缝纫机 倒、顺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30420.1 界定的以及下

7、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直驱式平缝机 direct-drive lockstitch machine 电机安装在机头上,电机轴与机头主轴在同一直线上,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联轴器传递到机头主轴的产品。3.2 一体式平缝机 lockstitch machine with integrated control box 产品为直驱式型式,并将控制系统配置在机头上,成为电机、控制与机头一个整体的产品。3.3 伞齿轮传动平缝机 bevel gear driven lockstitch machine 机头内部上下轴传动采用伞齿轮机构形式的产品。3.4 同步带传动平缝机 timing belt dr

8、iven lockstitch machine 机头内部上下轴传动采用同步带机构形式的产品。4 产品分类 4.1 型式 本产品为平板式机体,采用单直针刺料、连杆挑线,旋梭勾线,下送料,形成GB/T 4515规定的301线迹,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含直驱式和一体式的机型),实现自动调速、自动停针位、自动剪线、自动拨线、自动计数、自动倒顺缝、自动加固缝及慢启动等功能。产品按润滑方式可分为自动润滑和微油润滑两种形式。4.2 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见表 1。T/ZZB 04822018 3 表1 基本参数表 基本参数 机型 薄料 中厚料 厚料 最高缝纫速度/(针/分)5000 4000 最大线迹长度/(mm

9、)3.8 4.5 压脚提升高度/(mm)手提 5.5 膝提 13 自动 9 采用机针 DB1、DP5 9#11#DB1、DP5 11#16#DB1、DP5 18#22#采用缝线 120150D2 涤纶高强缝纫线 19.5tex/3sz7.3tex/3sz 棉线或其他类似的缝纫线(按GB/T 68362007)29.5tex/3sz4.8tex/3sz 棉线或其他类似的缝纫线(按GB/T 68362007)4.3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源电压:(22044)Va.c.;电源频率:50 Hz/60 Hz;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3090(25无凝露)。5 基本要求 5.1 设计要

10、求 5.1.1 应采用具有三维设计功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在设计的重要节点按 GB/T 19001规定的要求进行评审并保留评审资料。5.1.2 应同时具备机械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能力,能自主开发控制系统软件并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1.3 主要运动部件的配合精度应达到 GB/T 1800.2 规定的 IT 6IT 7 标准公差等级。5.2 材料选用 5.2.1 主轴等重要传动轴应优选采用 45#优质碳素钢,经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不应低于 HV 550;伞齿轮应优选采用 20CrMo 合金结构钢。5.2.2 控制系统的主要芯片应采用 ST、TI、IR、ON、FEC 及英飞凌等国际

11、知名品牌。5.3 工艺装备 5.3.1 机壳(含底板)的重要定位孔应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装配过程应采用流水线方式。5.3.2 控制系统装配过程应采用流水线方式,具备波峰焊、老化试验及在线检测等设备。5.4 检测能力 应具备缝纫性能、运转性能和电气安全项目的检验能力;应配备声级计、振动测试仪、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系统、电快速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系统、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系统等检测设备。T/ZZB 04822018 4 6 技术要求 6.1 外观和结构要求 6.1.1 产品表面不应有锈斑、污渍;标牌应完整、位置正确、无明显伤痕。6.1.2 产品外露零部件及螺钉头部应无毛刺。6.1.3 涂装件表面应符合

12、QB/T 25282001 中 5.1 的规定。6.1.4 发黑件表面应符合 QB/T 25052000 中 3.1 的规定。6.1.5 电镀件镀层表面应符合 QB/T 15721992 中 6.1.1 的规定。6.1.6 塑料件表面色泽应基本一致,不应有明显的缩凹和划伤。6.1.7 控制面板表面应平整、色泽基本一致,不应有明显凹痕、擦伤、变形;显示屏数字色彩与背景色彩应协调。6.1.8 外露的电气线路和接插件安排应整齐、牢固。控制箱内的接线端子排、保险座、保护接地端子应有明确的标志。标志应牢固、清晰。6.1.9 连接和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连接应牢固,没有意外松脱的危险;b)为满足连接

13、、拆卸电缆和电缆束的需要,应提供足够的附加长度;c)只要可能就应将保护导线靠近有关负载导线安装,以便减少回路阻抗;d)布线通道与导线绝缘接触的锐角、焊渣、毛刺应清除,过孔处应加护口防护;e)没有封闭通道保护的电线、电缆在敷设时应使用绝缘套管或绝缘缠绕带保护。6.2 机器性能 6.2.1 线迹长度、缝线张力、压脚压力均应能调节。6.2.2 压脚提升锁住后,应起松线作用。注:具有电子松线功能的机型不适用。6.2.3 最大线迹长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6.2.4 压脚提升高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6.2.5 倒送扳手的始动作用力不应大于 13 N,压下后松开,倒送扳手应能完全复位。6.2.6 倒、顺

14、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5。6.2.7 自动调速时,最低速度不应大于 200 针/分,最高缝纫速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最高缝纫速度与控制面板显示值误差率不应大于 1.0。6.3 缝纫性能 6.3.1 普通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6.3.2 层缝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6.3.3 连续缝纫不应断针、断线、跳针、浮线。6.3.4 高、低速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7.5。6.3.5 线迹歪斜数不应大于 3 个。6.3.6 薄料机型的线缝皱缩应符合下列要求:a)上层皱缩率不应大于 1.5;b)下层皱缩率不应大于 2.5。6.3.7 薄料、中厚料机型的缝料层潜移率不应大于

15、0.7。6.3.8 中厚料、厚料机型的最大缝厚能力不应低于 7 层。T/ZZB 04822018 5 6.4 运转性能 6.4.1 异常杂声 空载运行时,应无异常杂声。6.4.2 运转噪声 噪声声压级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 噪声声压级级别表 最高缝纫速度/(针/分)噪声声压级/dB(A)5 000 81 4 000 79 6.4.3 振动位移 伞齿轮传动机型的振动位移不应大于250 m,同步带传动机型的振动位移不应大于150 m。6.4.4 启动转矩 启动转矩不应大于0.40 Nm。6.4.5 润滑 采用润滑油润滑的产品,在2000针/分缝纫速度运转时,润滑系统的供油及回油应良好。6.4.

16、6 密封 密封性能良好,各结合面不应渗油。6.5 控制功能 6.5.1 自动停针位 6.5.1.1 开机停针位 启动产品后,机针应能自动停在上针位。注:此项功能可通过参数设置,出厂时可屏蔽。6.5.1.2 针位选择 缝纫过程中停车,机针上、下针位应能通过控制系统设定。6.5.1.3 停针精度 上、下停针位置重复精度误差不应大于1。6.5.2 自动剪线 设置自动剪线模式时,应能剪断缝线,剪断后再次缝纫,线头不应从针孔中脱出。6.5.3 脚踏板控制 T/ZZB 04822018 6 脚踏控制踏板应能控制启动、停止、缝纫速度、剪线、抬压脚等功能。6.5.4 自动拨线 具有自动拨线功能的产品,剪线后拨

17、杆应能将缝线拨出针板孔,拨杆不应碰擦机针。注:具有电子夹线功能的机型不适用。6.5.5 倒顺缝纫 6.5.5.1 手触倒顺缝 按下或松开倒顺缝开关,顺缝和倒缝状态应能正确切换。6.5.5.2 自动前后加固缝 自动前后加固缝的针数、加固缝速度应能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设定。6.5.5.3 连续加固缝 连续加固缝的针数、次数及加固缝速度应能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设定。6.5.6 计数缝纫 6.5.6.1 补针 补针模式时,产品应能进行不同针数的补针。6.5.6.2 计数 计数模式时,产品的不同缝纫针数应能设定。6.5.6.3 计件 计件模式时,控制面板应能显示缝纫件数。6.5.7 自动夹线 具

18、有自动夹线功能的产品,在起缝时应能将缝线收入缝料下部。6.5.8 自动抬压脚 具有自动抬压脚功能的产品,反踩脚踏板时,应能自动抬起压脚。6.5.9 慢启动 设置慢启动模式时,应能设定启动缝纫速度及针数。6.6 安全要求 6.6.1 电控箱外壳 电控箱外壳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控箱外壳应设计为用工具才能开启的形式;b)电控箱外壳至少应符合 GB 4208 规定的 IP 20 防护等级。6.6.2 保护联结电路 T/ZZB 04822018 7 6.6.2.1 产品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6.6.2.2 产品的电源引入端口处连接外部保护导线的端子应使用“”或“PE”标识,外部

19、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设备供电相线的截面积。6.6.2.3 所有保护导线应进行端子连接,且一个端子只能连接一根保护导线。每个保护导线接点都应有标记,符号为“”或“PE”(符号优先),保护导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的铜导线。6.6.2.4 应保证联结电路的连续性,保护总接地端子 PE 到各测点间,实测电压降不应超过表 3 所规定的要求。表3 实测电压降和导线支路最小有效截面积对照表 被测保护导线支路最小有效截面积/mm2 最大的实测电压降(对应测试电流为 10A 的值)/V 1.0 3.3 1.5 2.6 2.5 1.9 4.0 1.4 6.6.2.5 开关电器件不应接入保护联结电路。6.6.3

20、 绝缘电阻 在交流供电输入端和保护联接电路间施加500 V 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 M。6.6.4 耐压强度 产品的交流电源输入端与 PE 端之间应能经受交流1 kV(50 Hz)的耐压试验(工作在或低于PELV电压的电路除外),不应有电击穿或闪络现象。6.6.5 泄漏电流 当产品接入供电电网后,在正常运行时,泄漏电流不应大于3.5 mA。6.6.6 温升 6.6.6.1 电动机和控制箱外壳表面的温升不应大于 25 K。6.6.6.2 电磁铁外表面的温升不应大于 35 K。6.6.7 警告标志 在操作维修过程中对人体易造成伤害部位或者附近应标明警告标志,标志的图形、颜色应符合

21、 GB/T 30421 中附录B的规定。6.7 电磁兼容 6.7.1 外壳端口的抗扰度 在 4000 V接触放电电压和8000 V空气放电电压环境中,产品应能正常工作,性能判据应为 GB/T 17626.2中规定的b类。6.7.2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T/ZZB 04822018 8 产品在实际工作状态下,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应承受表4规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性能判据应为 GB/T 17626.4中规定的b类。表4 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等级表 环境 试验等级 单 位 基础标准 快速瞬变脉冲群 2 1 kV(峰值)GB/T 17626.42018 5/50()nsTThr 5(重复频率)kHz 注1

22、:对交流电源输入端口试验等级为2 KV采用直接注入方式。注2:对于信号端口,试验等级为1 KV采用容性耦合方式。6.8 保护要求 6.8.1 信号中断保护 机器故障或控制系统接收不到速度信号时,产品应能在2.5 s内启动保护。注:一体式平缝机不适用。6.8.2 同步器故障保护 同步器出现故障,控制器应能在2.5 s内启动保护。注:一体式平缝机不适用。6.8.3 倾倒保护 产品应安装倾倒保护装置,产品倾倒时控制系统应能进入停机保护状态。6.9 能耗 运行能耗不应大于1.0 kWh。7 试验方法 7.1 外观和结构检验 在光照度为(600200)lx 光线下,检验距离为300 mm,用目测和手感检

23、查判定。7.2 机器性能 7.2.1 机构调节 在缝纫性能试验时,用目测和手感检查判定。7.2.2 松线作用 放下压脚扳手,转动上轮使挑线杆位于最高点,按使用说明书要求穿绕针线,针线绕过挑线杆的穿线孔后垂直悬下,线端加挂质量为50 g的砝码。手提压脚并锁住,在插线钉端拉动针线使砝码距离底板平面约20 mm时打结固定,用剪刀剪断插线钉和上过线勾之间的针线,砝码应能自行落下。T/ZZB 04822018 9 7.2.3 最大线迹长度 按 QB/T 22562006 中 5.3.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2.4 压脚提升高度 转动上轮,将送料牙调节到低于针板位置,用手提、膝提及自动方式抬起压脚,用

24、压脚高度专用量规分别塞入压脚与针板之间,检查量规是否通过。7.2.5 倒送扳手始动作用力 按 QB/T 22562006 中 5.2.5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2.6 倒、顺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采用表 1 规定的机针、缝线及 GB/T 406 规定的棉本色布,按 QB/T 4299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2.7 缝纫速度及与显示值的误差率 缝纫速度及与显示值的误差率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将压脚抬起空载运行,用非接触式测速仪分别测量最高缝纫速度和最低缝纫速度;b)以最高缝纫速度运转,将实际测量结果与控制面板显示值相比,按公式(1)计算其误差率。R=010RRR10

25、0(1)式中:R最高缝纫速度与显示值误差率;R0控制面板显示值;R1实际测量结果。7.3 缝纫性能 7.3.1 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前的准备按下列要求进行:a)试验前将产品外表面擦净,并清除针板、送布牙、旋梭以及过线部位的污物,加润滑油后以最高缝纫速度的 90 间歇运转 5 min;b)缝纫速度用非接触式测速仪进行测试,试验缝纫速度允差为1;c)关闭慢启动及前后加固功能;d)每项试验前可调节压脚压力、缝线张力、线迹长度并可试缝,但在正式试验中不可调节。7.3.2 普通缝纫 按 QB/T 22562006 中 5.3.2 的规定缝纫 1000 mm,缝纫 2 次,目测检查判定。7.3.3 层缝缝纫

26、 层缝缝纫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薄料、中厚料层缝缝纫按 QB/T 26282004 中 5.2 a)折叠方式 A 的规定,目测检查判定;b)厚料层缝缝纫按 QB/T 26282004 中 5.2 c)折叠方式 D 的规定,目测检查判定。T/ZZB 04822018 10 7.3.4 连续缝纫 连续缝纫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薄料连续缝纫按 QB/T 26272004 中 5.3.1 的规定,目测检查判定;b)中厚料连续缝纫按 QB/T 26272004 中 5.4.1 的规定,目测检查判定;c)厚料连续缝纫按 QB/T 26272004 中 5.5.1 的规定,缝料采用牛仔布,目测检查判定。

27、7.3.5 高、低速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采用表 1 规定的机针、缝线及 GB/T 406 规定的棉本色布,按 QB/T 4298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3.6 线迹歪斜 按 QB/T 22562006 中 5.3.6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3.7 线缝皱缩 按 QB/T 2045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3.8 缝料层潜移 按 QB/T 2045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3.9 缝厚能力 采用表 1 规定的机针、缝线及(200300)g/m2 的全棉卡其布,按 QB/T 2877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4 运转性能 7.4.1 异常杂声 从启动逐渐加速到最高缝纫速度状态下空载运行时,应

28、无异常杂声,耳听判定。7.4.2 运转噪声 按QB/T 1177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4.3 振动位移 按QB/T 117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4.4 启动转矩 按 QB/T 225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4.5 润滑 按 QB/T 22562006 中 5.4.4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4.6 密封 按 QB/T 2609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5 控制功能 7.5.1 自动停针位 T/ZZB 04822018 11 7.5.1.1 开机停针位 分别将产品上轮处于 3 个任意角度位置时接通电源,目测检查判定。7.5.1.2 针位选择 缝纫过程中,分别设定上针位或下针位停车,连

29、续试验 3 次,目测检查判定。7.5.1.3 停针精度 停车精度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在机壳手轮处标记一条位置线,对应在手轮一侧的机壳处粘贴一条经过角度细分的标尺条(以1 为单位);b)在最高缝纫速度下停车并剪线,读取位置线对应的标尺条刻度,连续试验 5 次,取 5 次刻度值的最大差值为上停针位置重复精度误差;c)自动停针设置为下针位,在最高缝纫速度下停车(不剪线),读取位置线对应的标尺条刻度,连续试验 5 次,取 5 次刻度值的最大差值为下停针位置重复精度误差。7.5.2 自动剪线 普通缝纫后自动剪线,试验 50 次,目测检查判定。7.5.3 脚踏板控制 控制脚踏板,对启动、停止、低速至高

30、速缝纫、剪线和自动抬压脚功能各试验 5 次,目测检查判定。7.5.4 自动拨线 自动剪线试验时,打开拨线开关,目测检查判定。7.5.5 倒顺缝纫 7.5.5.1 手触倒顺缝 缝纫过程中,交替按下、松开手触倒缝按钮,试验 5 次,目测检查判定。7.5.5.2 自动前后加固缝 设定不同的前后加固针数和加固缝纫速度,试验 5 次,目测检查判定。7.5.5.3 连续加固缝 设定不同的加固针数、加固次数和加固缝纫速度,试验 5 次,目测检查判定。7.5.6 计数缝纫 7.5.6.1 补针 在剪线前停车状态时手触补针按钮,进行 0.5 针、1 针或连续几针的补针,各试验 5 次,目测判定。7.5.6.2

31、计数 分别设定20针、30针的计数缝纫模式,试验5次,目测判定。7.5.6.3 计件 T/ZZB 04822018 12 设置计件缝纫模式,进行 5 组不同件数的缝纫并剪线,查看控制面板的累计计数值,目测判定。7.5.7 自动夹线 普通缝纫过程中打开自动夹线功能,试验 10 次,目测判定。7.5.8 自动抬压脚 普通缝纫结束后反踩抬压脚,试验 10 次,目测判定。7.5.9 慢启动 设定慢启动缝纫速度、针数进行缝纫,目测检查判定。7.6 安全要求 7.6.1 电控箱外壳 电控箱外壳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a)外壳开启形式,手感、目测检查判定;b)防护等级采用符合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专用

32、检具检查。7.6.2 保护联结电路 保护联结电路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第 6.6.2.1、6.6.2.3、6.6.2.5 项,目测检查判定;第 6.6.2.2 项,取一段黄/绿双色的接地导线,剥去绝缘护套,清点芯线的根数(n)并记录,随意抽取一根芯线,用精度为 0.001 mm 的外径千分尺测量其直径(d),按公式(2)计算接地导线截面积 S;S=nd241(2)第 6.6.2.4 项,按 GB/T 24342-2009 中 6.2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6.3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a)试验前,应断开被测电路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同时断开产品的外部供电电路,将产品电源开关

33、置于接通位置;b)如产品包含浪涌保护器件,试验前允许断开后再进行测量;c)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交流供电输入端和保护联结电路间施加 500 V d.c.,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d)试验完毕,用导线对受试产品进行完全放电以保证安全。7.6.4 耐压强度 耐电强度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a)将被测产品和测试仪器均放置在耐电压强度超过 3000 V 的绝缘工作台或绝缘材料板上;b)试验前,应断开被测电路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同时断开产品的外部供电电路,将产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T/ZZB 04822018 13 c)试验前允许将不宜承受高电压的元器件暂时断开后再进行测量;d)测量仪器的漏电流选择为 1

34、0 mA;e)在产品交流供电输入端与保护接地端之间,施加试验电压时应在 5 s 内,逐渐将试验电压平缓地上升到 1000 V a.c.并保持 60 s 的试验时间。然后在 5 s 内,逐渐将试验电压平缓地降低至零后断开试验电源;注:出厂检验时,保持 5 s 的试验时间。f)试验完毕,用导线对受试产品进行完全放电以保证安全。7.6.5 泄漏电流 交流电源进线侧应接入隔离变压器,产品在额定电压的 1.06 倍、最高缝纫速度下空载运行,按 GB/T 121132003 中 5.4.1 图 6 的电路装置,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或者精度误差不大于 5 的交流电流表测量正常极性和相反极性两种状态,取其中的最大

35、值。7.6.6 温升 按 QB/T 2380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6.7 警告标志 目测检查判定。7.7 电磁兼容 7.7.1 外壳端口的抗扰度 外壳端口的抗扰度试验按照 GB/T 17626.2 规定的试验设备、方法进行。7.7.2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按照 GB/T 17626.4 规定的试验设备、方法进行。7.8 保护要求 7.8.1 信号中断保护 将产品翻倒,用秒表测试信号中断保护时间。7.8.2 同步器故障保护 产品启动前,拔出同步器的插头,用秒表测试同步故障保护时间,目测检查判定;运转过程中,拔出同步器的插头,用秒表测试同步器故障保护时间,目测检查判定。7

36、.8.3 倾倒保护 产品接通电源处于待机状态,将产品向后倾倒至支撑杆位置时,检查系统是否进入停机保护状态,目测判定。7.9 能耗 能耗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a)试验前将机头外表擦净,清除针板、送料牙、旋梭以及过线部分的污物,以 3600 针/分的转速空载运转 5 min;T/ZZB 04822018 14 b)试验的输入电压为缝纫机的额定输入电压,最大误差不得超过 1;试验环境为 2025,测试仪器(表)的精度不低于 1 级;c)试验速度用非接触式测速仪测试,计数缝速度为 3600 针/分,加固缝速度为出厂设置,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d)线迹长度规定为 3 mm,压脚压力为出厂初始状态;e)试验采

37、用前、后加固模式,起始和终止加固缝各一次,加固缝各设定为 3 针,设定计数缝 88针,一个周期共 100 针;f)将剪线及拨线功能设置为工作状态,慢启动功能设置为关闭状态;有自动抬压脚功能的机种,则将该功能设置为非工作状态;g)试验过程采用随机机针、不穿线,试料采用两层全棉平布,并将其上、下层前后错开重叠在一起,首尾相接缝固(周长 2000 mm);h)连续试验 8 个小时,每个周期间停顿 2 s,记录其能耗值。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条件 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检验合格证,压脚下应附有缝样,缝样尺寸lb(100 mm 30 mm)方可出厂。8.2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

38、型式试验。8.2.1 出厂检验 产品完工包装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全数检验,所检项目应全部合格;如出现不合格项目时应予返修。8.2.2 型式试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试验: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 6 个月应周期性进行 1 次试验;产品正式停产后恢复生产时;相关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8.2.3 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 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见表5。表5 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表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检验分类 A B C 出厂 型式 1 外观和结构要求 产品表面 6.1.1 7.1 外露件表面 6.1.2

39、 涂装件表面 6.1.3 T/ZZB 04822018 15 表5 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表(续)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检验分类 A B C 出厂 型式 1 外观和结构要求 发黑件表面 6.1.4 7.1 电镀件表面 6.1.5 塑料件表面 6.1.6 控制面板表面 6.1.7 电气线路和接插件 6.1.8 连接和布线 6.1.9 2 机器性能 机构调节 6.2.1 7.2.1 松线作用 6.2.2 7.2.2 最大线迹长度 6.2.3 7.2.3 压脚提升高度 6.2.4 7.2.4 倒送扳手始动作用力 6.2.5 7.2.5 倒、顺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6.2.6 7.2.

40、6 缝纫速度及与显示值的误差率 6.2.7 7.2.7 3 缝纫性能 普通缝纫 6.3.1 7.3.2 层缝缝纫 6.3.2 7.3.3 连续缝纫 6.3.3 7.3.4 高、低速缝纫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6.3.4 7.3.5 线迹歪斜数 6.3.5 7.3.6 线缝皱缩(薄料)上层皱缩率 6.3.6a)7.3.7 下层皱缩率 6.3.6b)缝料层潜移率(薄料、中厚料)6.3.7 7.3.8 缝厚能力 6.3.8 7.3.9 4 运转性能 异常杂声 6.4.1 7.4.1 噪声声压级 6.4.2 7.4.2 振动位移 6.4.3 7.4.3 启动转矩 6.4.4 7.4.4 润滑 6.4.5 7

41、.4.5 密封 6.4.6 7.4.6 5 控制功能 自动停针位 开机停针位 6.5.1.1 7.5.1.1 针位选择 6.5.1.2 7.5.1.2 停针精度 6.5.1.3 7.5.1.2 自动剪线 6.5.2 7.5.2 脚踏板控制功能 6.5.3 7.5.3 自动拨线 6.5.4 7.5.4 T/ZZB 04822018 16 表5 不合格分类及检验分类表(续)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检验分类 A B C 出厂 型式 5 控制功能 倒顺缝纫 手触倒顺缝 6.5.5.1 7.5.5.1 自动前后加固缝 6.5.5.2 7.5.5.2 连续加固缝 6.5.5.3 7.5

42、.5.3 计数缝纫 补针 6.5.6.1 7.5.6.1 计数 6.5.6.2 7.5.6.2 计件 6.5.6.3 7.5.6.3 自动夹线 6.5.7 7.5.7 自动抬压脚 6.5.8 7.5.8 慢启动 6.5.9 7.5.9 6 安全要求 电控箱外壳 6.6.1 7.6.1 保护联 结电路 保护联结电路 6.6.2.1 7.6.2 保护导线 6.6.2.2 保护导线连接点 6.6.2.3 保护联结的连续性 6.6.2.4 禁止开关电路接入 6.6.2.5 绝缘电阻 6.6.3 7.6.3 耐压强度 6.6.4 7.6.4 泄漏电流 6.6.5 7.6.5 温升 电动机、控制箱外表面

43、6.6.1 7.6.6.1 电磁铁外表面 6.6.6.2 7.6.6.2 警告标志 6.6.7 7.6.7 7 电磁兼容 外壳端口的抗扰度 6.7.1 7.7.1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6.7.2 7.7.2 8 保护要求 信号中断保护 6.8.1 7.8.1 同步器故障保护 6.8.2 7.8.2 倾倒保护 6.8.3 7.8.3 9 能耗 8 小时间歇运转能耗 6.9 7.9 8.3 型式试验规则 8.3.1 样本的抽取 样本应从本周期制造的并经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中抽取,并应保证所得到的样本能代表本周期的制造技术水平。8.3.2 抽样方案 型式试验的一次抽样方案见表 6。T/ZZB 0

44、4822018 17 8.3.3 型式试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根据样本检查的结果,若在样本中发现的 A 类的不合格品数和 B、C 类的不合格数,分别不大于对应的合格判定数(Ac),则判定该批型式试验为合格。若在样本中发现的 A 类的不合格品数和 B、C 类的不合格数有一类不小于对应的不合格判定数(Re),则判定该批型式试验为不合格。表6 型式试验抽样方案表 判别水平 抽样方案 一次抽样 不合格分类 A B C 样本单位检验项目 11 17 36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65 150 400 样本量 Ac Re Ac Re Ac Re 2 0 1 2 3 7 8 注1:样本单位以每台产品。注2:

45、A 类的 Ac、Re 以不合格品计,B、C 类的 Ac、Re 以不合格数计。8.3.4 型式试验后的处置 型式试验后的处置,按 GB/T 28292002 中 5.12 的规定执行。9 附件、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9.1 附件 每台产品的附件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装箱清单的规定。9.2 标志 9.2.1 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a)产品型号;b)商标;c)额定电压(V);d)额定频率(Hz);e)额定功率(W);f)制造商名称;g)制造日期或编号;h)采用的产品标准代号。9.3 外包装储运标志 按 GB/T 191 的规定,应有下列储运标志:a)怕雨;b)向上;T/ZZB 0482

46、2018 18 c)易碎物品;d)堆码层数极限。9.4 包装 按 GB/T 9174 的规定。9.5 运输 产品应能适应公路、水运、铁路等运输方式。9.6 贮存 产品应在环境温度为-4055,相对湿度 95(无冷凝水)的仓库中存放,室内应无酸碱及腐蚀性气体,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和磁场作用。存放期不应超过 6 个月,若存放超过 6 个月,应重新进行型式检验。10 质量承诺 10.1 产品交货之日起一年内,如因制造质量问题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商应负责包修。10.2 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产品的主轴、主轴连杆、竖轴、下轴等重要零件在 6 年内出现开裂、严重磨损等影响缝纫的质量问题(未按养护规定保养的情况除外),制造商应负责免费更换。10.3 发生用户因产品质量进行投诉时,应在 48 小时内做出处理响应,及时为用户提供合理范围内的服务和解决方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