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T-ZZB 0631—2018).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265472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T-ZZB 0631—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T-ZZB 0631—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T-ZZB 0631—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T-ZZB 0631—2018).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77.140.50 H 46 ZZB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06312018 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 Home appliance with continuous hot dip galvanized steel strip 2018-10-19 发布 2018-11-01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T/ZZB 0631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牌号命名、镀层种类、表面处理分类和代号.1 5 基本要求.1 6 技术要求.2 7 试验方法.5 8 检验规则.7 9 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8 10 装卸

2、、运输和贮存.8 11 质量承诺.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钢带外形测量方法.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表面粗糙度(Ra)的测量方法.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弯曲试验方法.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反向冲击试验方法.1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钢的化学成分.14 T/ZZB 063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新永丰钢业有限公司。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黄石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本标准主

3、要起草人:李庆富、彭桦、余子英、赵阳、张成、赵世军、黄召政。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浙江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06312018 1 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钢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电用连续热镀锌镀层钢带(以下简称钢带)定义、分类、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承诺。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0.25 mm1.50 mm的连续热镀锌钢带,主要用于家电行业对成形性和耐腐蚀有要求的内外覆盖件和结构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4、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47 钢板和钢带包装 标志 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1839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51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4156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750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GB/T 2

5、006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0123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 20125 低合金钢 多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20126 非合金钢 低碳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牌号命名、镀层种类、表面处理分类和代号 GB/T 2518中界定的牌号命名、镀层种类、表面处理的分类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5 基本要求 5.1 设计 T/ZZB 06312018 2 5.1.1 应具备钢带连续退火工艺参数的优

6、化设计能力。5.1.2 应具备锌液化学成分分析及动态调整的优化设计能力。5.1.3 应具备对钢带平整度、表面粗糙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等优化设计能力。5.2 材料 材料牌号和钢种特性应符合表1,化学成分参考附录E的规定。表1 材料 牌号 钢种特性 用途 DC51D+Z 低碳钢/超低碳钢 一般用 DC52D+Z 冲压用 DC53D+Z 超低碳钢 深冲用 5.3 工艺装备 5.3.1 应配备远程 HMI 作业平台,对速度、张力、负荷、湿度、游荡、光整、拉矫、延伸等关键要素进行数字化控制。5.3.2 镀锌表面粗糙度控制应采用毛化光整生产工艺。5.3.3 镀锌板形控制应采用双拉双矫工艺。5

7、.3.4 镀锌表面处理应采用无铬钝化、无铬耐指纹、静电涂油等环保生产工艺,无铬钝化和无铬耐指纹的膜厚应不低于 1.0 m;表面涂油量应不低于 200 mg/m2。5.4 检测能力 5.4.1 应具备对钢基和锌锭材料成分检测能力。5.4.2 应具备镀锌表面缺陷在线监测能力。5.4.3 应具备成品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耐腐蚀性等项目的检测能力。6 技术要求 6.1 尺寸及外形 6.1.1 厚度允许偏差 钢带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厚度允许偏差 单位:mm 公称厚度 允许偏差 1200 1200 0.250.35 0.015 0.020 0.350.50 0.020 0.025

8、 0.500.80 0.025 0.030 0.801.00 0.030 0.035 T/ZZB 06312018 3 表2(续)单位:mm 公称厚度 允许偏差 1200 1200 1.001.50 0.035 0.040 6.1.2 宽度允许偏差 钢带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宽度允许偏差 单位:mm 公称宽度 允许偏差 1200 04 1200 05 6.1.3 平整度 平整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平整度 分类 平整度(波浪度)边浪高度/mm 平整度/%背板及侧板 1.5 0.5 面板及压花基板 1.0 0.4 注:不允许有中浪。6.1.4 横向弯曲(以下简称横弯)不允许向上弯

9、曲,任意100 mm长向下弯曲应不大于5 mm。6.1.5 纵向弯曲(以下简称纵弯)不允许向上弯曲,任意300 mm长向下弯曲应不大于3 mm。6.1.6 镰刀弯 任意2000 mm长,应不大于1 mm。6.2 表面质量 应符合GB/T 2518中FC等级要求的基础上,上表面对锌灰、锌渣、亮点、斑迹、色差、脏污、条纹、辊印、划伤等目视可见缺陷进一步限制,且不影响裸板使用或高级涂装外观质量,下表面应至少保持FC表面。6.3 镀层重量 镀锌重量应符合GB/T 2518的规定。T/ZZB 06312018 4 6.4 表面粗糙度 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表面粗糙度 序号 分类 粗糙度 Ra/m 1

10、背板及侧板 0.51.2 2 面 板 0.51.0 3 压花基板 0.51.2 注:经无铬钝化或耐指纹处理后不测量粗糙度。6.5 力学性能 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力学性能 牌号 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Rel/MPa 抗拉强度Rm/MPa 断后伸长率 A80/%不小于 DC51D+Z 280360 360420 24 DC52D+Z 240280 330370 30 DC53D+Z 180240 300350 36 注1:采用Rel,当无明显下屈服时,采用Rp0.2。注2:采用 GB/T 228 中的 P6 试样,取样方向为宽度方向,带锌层测试。6.6 弯曲性能 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弯曲性能

11、分类 弯曲间隔(板厚的倍数)牌号 公称厚度 镀层代号 DC5153D+Z 0.8 mm Z120 及以下 0T Z180 及以上 1T 6.7 反向冲击性能 应不低于9J。6.8 杯突值 应符合表8的规定。T/ZZB 06312018 5 表8 杯突值 单位:mm 公称厚度 杯突值 DC51D+Z DC52D+Z、DC53D+Z 0.35 6 7 0.35 7 8 6.9 耐腐蚀 无铬钝化和无铬耐指纹产品经72 h的中性盐雾试验后,腐蚀面积应不大于3%。7 试验方法 7.1 试验设备 7.1.1 直读光谱仪:具备铁、锌两基体。7.1.2 卷尺:量程 0 mm2000 mm,分度值 1 mm。7

12、.1.3 数显外径千分尺:量程 0 mm25 mm,分度值 0.001 mm。7.1.4 楔形塞尺:量程 0.3 mm15 mm,分度值 0.1 mm。7.1.5 粗糙度仪:触针式,量程 Ra 不小于 2 m。7.1.6 电子天平:分度值 0.0001 g。7.1.7 万能试验机:量程能够达到 100 kN,精度不低于 1%。7.1.8 弯曲试验机:能将试样折成锐角。7.1.9 冲击试验机:量程不小于 1 m。7.1.10 杯突试验机:量程满足 0 mm10 mm,速度 5 mm/min20 mm/min 可调,夹紧力 10 kN。7.1.11 盐雾试验机:容积不小于 0.4 m3。7.2 外

13、形和尺寸 应按照附录A(规范性附录)的规定。7.3 表面质量 应按照GB/T 2518中表面质量特征的规定检验和评价。7.4 镀层重量 应按照GB/T 1839的规定,按图1所示位置检验,每个试样的面积不小于5000 mm2。T/ZZB 06312018 6 说明:b钢板或钢带的宽度,单位mm。图1 镀层重量检验位置 7.5 表面粗糙度 应按照附录B(规范性附录)的规定,按图2的所示位置检验。说明:b钢带或钢板的宽度,单位mm。图2 表面粗糙度检验位置 7.6 力学性能试验 应按照GB/T 228.1方法B的规定。7.7 弯曲试验 应按照附录C(规范性附录)的规定。7.8 反向冲击试验 应按照

14、附录D(规范性附录)的规定。7.9 杯突值 应按照GB/T 4156的规定。T/ZZB 06312018 7 7.10 耐腐蚀试验 应按照GB/T 10125的规定。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8.1.1 检验批次由不大于 30 t 的同牌号、同锌层、同规格、同表面结构和表面处理的产品组成,对于单件大于 30 t 的,每个成品卷作为一个检验批次,出厂检验的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及取样位置应按照表 9 的规定。表9 出厂检验 8.1.2 出厂检验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应在该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的样品,进行不合格项目重复检验,重复检验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重复检验仍有不合格,则判

15、定该批产品不合格。8.2 型式检验 8.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试制;b)首次供货;c)量产产品的原材料、工艺有较大变更时;d)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有关部门或标准另有规定时。8.2.2 型式检验的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及取样位置见表 10。序号 检验项目 试样数量 个 取样方法 试验方法 检验位置 1 尺寸 1 在线取样 附录 A 头、尾 20 m 以外的有效长度 2 平整度 1 3 横向弯曲 1 4 纵向弯曲 1 5 镀层重量 1组3个 GB/T 1839 如图 1 所示 6 表面粗糙度 1组

16、6个点 附录 B 如图 2 所示 7 力学性能 1 GB/T 228.1方法B GB/T 2975且距边部不小于50 mm 8 弯曲试验 1组3个 附录C 板宽的1/2处取一个,距边部 50 mm各取一个。(轧制方向)9 反向冲击试验 1组3个 附录D 10 杯突试验 1组3个 GB/T 4156 T/ZZB 06312018 8 表10 型式检验 8.3 钢带复验 钢带的复验应符合GB/T 17505的规定。9 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 247规定。10 装卸、运输和贮存 10.1 装卸应避免倾斜,防止产品撞伤。10.2 运输应防止遭受剧烈碰撞,避免

17、雨雪直接淋袭及化学品的侵蚀。10.3 产品宜在清洁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周围空气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存储场地平整,产品下方应有防滑垫块,不得堆码存放。11 质量承诺 11.1 用户在遵守包装、运输、贮存、安装、使用规则的条件下,自出厂之日起 6 个月内,因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应进行更换或退货。11.2 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保障用户的使用。序号 检验项目 试样数量 个 取样方法 试验方法 检验位置 1 化学分析 1 原料取样 GB/T 223、GB/T 4336、GB/T 20123、GB/T 20125、GB/T 20126 GB/T 20066 2 尺寸 1 成品

18、取样 附录A 外圈 10 m 以外 3 横向弯曲 1 4 纵向弯曲 1 5 表面质量 1 GB/T 2518 6 镀层重量 1组3个 GB/T 1839 如图 1 7 表面粗糙度 1组6个点 附录 B 如图 2 8 力学性能 1 GB/T 228.1方法B GB/T 2975且距边部不小于50 mm 9 弯曲试验 1组3个 附录C 板宽的 1/2 处取一个,距边部 50 mm 各取一个。(轧制方向)10 反向冲击试验 1组3个 附录D 11 杯突试验 1组3个 GB/T 4156 12 耐腐蚀试验 1组3个 GB/T 10125 T/ZZB 06312018 9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19、)钢带外形测量方法 A.1 尺寸 宽度用卷尺测量,厚度用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A.2 平整度 A.2.1 应在生产线检验平台上测量,测量前应保证除钢带本身重量外,不施加任何外力。当横弯与纵弯影响测量时,不宜测量平整度,如图A.1所示。图A.1 平整度(波浪度)的测量 A.2.2 平整度的计算方法 平整度的计算方法见公式(1):平整度=h/l100%(1)式中:h波高,单位为毫米(mm);l波长,单位为毫米(mm)。A.3 横向弯曲(简称横弯)垂直于轧制方向上,钢带的凹形面与连接两端点的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如图A.2所示。T/ZZB 06312018 10 说明:h横向弯曲值,单位mm。图A.2

20、横向弯曲 A.4 纵向弯曲(简称纵弯)轧制方向上,钢带的凹形面与连接两端点的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如图A.3所示。说明:h横向弯曲值,单位mm。图A.3 纵向弯曲 A.5 镰刀弯 钢带的侧边与连接测量部分两端点的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在产品呈现凹形的一侧测量,如图A.4所示。图A.4 镰刀弯 T/ZZB 06312018 11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表面粗糙度(Ra)的测量方法 B.1 试样 材料宽度不变,轧制方向不小于120 mm,表面无油污。B.2 仪器设备 B.2.1 触针式粗糙度仪 触针的静态测力的标称值0.000 7 N,锥角60,锥尖半径2 m。B.3 仪器校准 测量前应采用

21、校准块对仪器校准,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B.4 测量条件 测试应在(2010)的温度下进行,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 测量条件 表面粗糙度 Ra m 取样长度lr mm 移动速度 mm/s 评定长度nl mm 0.12.0 0.8 0.5 4.0 B.5 测量过程及结果 试样平放在测量台上,触针行程方向平行于轧制方向,记录测量结果。T/ZZB 06312018 12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弯曲试验方法 C.1 试样 试样尺寸为宽度75 mm125 mm,长度约为宽度的两倍,表面清洁无油污。C.2 仪器设备和材料 C.2.1 弯曲试验机 C.2.2 压平机 C.2.3 透明

22、胶带:粘结强度不小于(11l)N/25 mm。C.3 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23 10 的温度下进行。C.4 试验步骤 C.4.1 试样的一端插入弯曲试验机约10 mm,压紧后转动手柄将试样弯曲到锐角,取出试样插入压平机,将试样的弯曲部分压平,完成“OT”弯曲(见图C.1)。图C.1 T 弯示意图 C.4.2 目视检查弯曲部分的锌层是否开裂,边缘3 mm内的镀层损伤不计。C.4.3 沿弯曲面贴上透明胶带,边去除气泡边粘贴平整,然后沿弯曲面以60方向迅速用力撕下胶带,检查胶带上是否粘有脱落的锌层,边缘3 mm内的镀层脱落不计。C.4.4 试样绕“OT”弯曲部分继续作180弯曲,折叠中央有一个试样厚度

23、即为“1T”弯曲(见图C.1)。同样的方式检查镀层是否有开裂和脱落,离边缘3mm内的镀层损伤不计。C.4.5 重复C.4.4进行2T、3T弯曲,试样经弯曲后,重叠部分不应有明显的空隙存在。C.5 结果的表示 镀层的T弯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T/ZZB 06312018 13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反向冲击试验方法 D.1 试样 试样尺寸不小于75 mm150 mm,表面清洁无油污。D.2 仪器设备和材料 D.2.1 冲击试验仪:冲头直径为15.87 mm。D.2.2 透明胶带:宽度约为25 mm,其粘结强度为(11l)N/25 mm。D.3 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23 10 的温度下进行。

24、D.4 试验步骤 D.4.1 试样的检测面朝下放在冲模上。D.4.2 重锤提升到指定的高度自由落下。D.4.3 胶带贴在凸形区域,边去除气泡边粘贴平整,然后与试样面成60角迅速撕下,检查胶带上是否有脱落的锌层。D.5 结果的表示 三次试验锌层不脱落为合格,反之则不合格。T/ZZB 06312018 14 E E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钢的化学成分 E.1 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参考值见表E.1。表E.1 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参考值 基板 牌号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C 不大于 Si 不大于 Mn 不大于 P 不大于 S 不大于 Ti 不大于 冷轧基板 DC51D+Z 0.10 0.4 0.50 0.035 0.035 0.3 DC52D+Z 0.08 0.4 0.45 0.030 0.030 0.3 DC53D+Z 0.08 0.4 0.40 0.030 0.030 0.3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