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57087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全球环境管理第一节 当今主要全球环境问题 第二节 全球环境管理原则、内容和机构第一节 当今主要全球环境问题当今国际社会最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可再生资源消耗超出其自然更新能力;温室气体和臭氧层消耗物质大量排放;自然区域含有的生物多样性因农业土地和人类居住区的扩展逐渐丧失;日益广泛使用化学品促进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健康风险、环境污染和处置问题;能源开发利用不符合可持久性原则;迅速而又未经良好规划的都市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都市化,正在给邻近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负担;周期复杂且常不为人知的全球生物化学相互作用正在因人类干扰导致广泛的水文变化、气候变化、酸化和生物多样性、生

2、物量、生物生产力急剧丧失。这些变化都与当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其中人口增长是导致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最主要驱动因子。一、人口增长 从1850 至1999 年底短短150 年,世界人口由10 亿激增到60 亿,预计到21 世纪末世界人口还将增加一倍,高达120 亿。这种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人类将需要更多粮食、衣物和能源,意味着人类将更快地、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加迅速地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巨大人口压力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根源,因此有效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已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二、大气成分变化 地球大气成分改变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前基本上是缓慢的自然

3、演化进程。然而从20 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二氧化碳、氟里昂类、甲烷、氧化亚氮、臭氧含量急剧变化已由全球大气成分定位观测和南北极冰芯研究充分证实。大气成分变化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温暖化、臭氧层耗竭和酸雨区扩展等严重全球环境危机,放大土地覆盖或利用变化效应加剧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环境问题。现代大气CO2增加主要源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水泥生产以及森林植被的大量丧失(尤其是在热带地区)。N2O 主要产生于土壤中硝酸盐的脱氮过程和氨盐的硝化过程,因此农业施氮肥明显增加N2O 由土壤向大气的释放。三、土地覆盖和利用变化 土地覆盖(Landcove

4、r)指土壤植被系统结构如森林、草原、耕地;土地利用(Landuse)指人类利用土地覆盖的方式,如森林既可用来生产木材,也可用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而言,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比任何其他全球变化都要强烈和深远。过去几十万年陆地表面一半以上被改变了土地覆盖类型,20 世纪以来这种改变尤为显著,全球耕地一半以上都是在此期间被开垦出来的。土地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自然植被转变成耕地和人类居住区;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特征是农业对土地集约管理,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这种集约管理方式对区域和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深刻影响。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

5、产生深刻影响。这些主要体现在土著种减少和外来种引入、土壤碳和养分丧失、植被生产力变化、增加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以及对区域气候的直接影响。上述生态效应中土壤侵蚀和土壤物理性质改变(源于农业利用)最受关注,因为土壤形成是一个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漫长过程。四、生物多样性锐减 当代物种灭绝速度是人类社会出现前自然速度的100 1000 倍。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荒漠化都会影响到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而生物多样性变化又反过来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五、荒漠化 荒漠化与人口增长导致的过度放牧、农垦等不适当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全球气候

6、变化也是发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反之荒漠化又加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和惊人。例如因连续干旱北部非洲发生严重荒漠化,仅在1972 1973 年就有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亡,更多人沦为难民。全球土地约四分之一即相当于干旱地区的70 的土地正在荒漠化,世界人口约六分之一正在受到直接影响。中国潜在荒漠化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4.6%。六、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核心内容,大气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1、全球温暖化 2、降水格局发生变化3、全球云量分布变化 4、海平面上升5、气候灾害事件增多增强

7、 6、厄尔尼诺和拉尼娜7、气候变化速率过快 8、气候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1、全球温暖化 全球地表气温最新分析表明,在过去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6。全球温暖化因区域和季节而异,通常陆地表面比海洋表面增温快,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地区增温快,冬季温暖化现象比夏季显著,而有些地区则出现凉夏现象。例如近40 年来,我国夏季温度变化不明显,而冬季增温十分显著,平均每10 年增加0.42。1995 年我国冬季温度较过去40 年来平均值高0.5 4.0,局部地区偏高5 左右。根据最新气候模式预测,21 世纪全球气温将以每10 年0.2 0.5 速率升高,到21 世纪末,气温将增加1 3.5。

8、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北极熊溺死2、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暖化将提高海洋表面蒸发量,从而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大气成分变化已使全球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其总体发展趋势是:中纬度地区的降雨量增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3、全球云量分布变化 自20 世纪以来全球云量有增加趋势,例如在印度过去50 年内云量增加7,欧洲80 年内增加6,澳大利亚80 年内增加8,而北美在过去90 年内增加9。云量增加对气候变化将产生复杂的综合影响。4、海平面上升 过去100 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 20cm,全球温暖化引起的海洋热膨胀、南极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高山冰川融化是海

9、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5、气候灾害事件增多增强 最近几十年来,发生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次数和强度都是惊人的。1987 年10 月16 日发生在英格兰东南和伦敦地区的风暴,吹倒1500 万株树木,成为该地区自1703 年以来发生的最严重风暴。1970 年孟加拉发生的特大洪水淹死25 万人,我国1998 年发生的长江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也是建国以来罕见。气候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台风、龙卷风、洪水、风暴、雷暴、雪暴、热浪、海啸等。6、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在热带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温度异常变暖现象称为厄尔尼诺(El-Nino),与之相对应,海水温度异常变冷现象称为拉尼娜(La-Nina)。

10、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相互耦合的结果,大气环流施加于海洋的压力是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而来自海洋的热量特别是蒸发作用对大气环流有着极大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能引发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旱涝灾害,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 1983 年和1997 1998 年。7、气候变化速率过快 近100 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是过去1 万年间所没有的,当代气候变化在近1 万年间是快速的变暖事件,这种快速变化将会产生以下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后果:大量物种或生态系统来不及达到与变化的气候相适应的平衡条件,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增加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速率;全球温暖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将彻

11、底改变沿海城市存在与否及其格局,导致相关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社会经济布局和发展的改变。8、气候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全球气候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方向和幅度、海平面的上升幅度等方面的差异。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差异将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格局发生改变。某些国家和地区气候将变暖、变湿或变干,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变化不明显。倘若原来是寒冷的地区变暖或干旱的地区降雨增多,当地会认为气候变化对其是有利的,反之则认为是有害的。例如高纬地区气候变暖将会给俄罗斯开发北部地区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地中海地区气候干旱将会给南欧国家带来难以克服的全局性挑战,海平面上升将会给

12、多岛屿国家和沿海地区带来无法逃避的灭顶性灾难。第二节 全球环境管理原则、内容和机构 确保全球环境安全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回归多边主义、增强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对于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一、全球环境管理基本原则1、国家环境主权原则 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且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责任。2、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世界各国只有通过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有效应对全球环境问题,谋求共同发展。3、责任区别共担原则 地球生态环境整体性决定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发达国家和

13、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应当是有区别的。二、全球环境管理主要内容 面对日趋严峻的全球环境变化危机,各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协调和推动下,签订多项国际环境公约,成为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经修正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199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国际热带木材协定(1983)国际捕鲸管理公约(1946)南极条约(1959)国际干预公海油事故公约(196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防止因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

14、而引起海洋污染 的公约(1972)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1986)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7)大陆架公约(1958)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上进行干预的协定书(1973)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条约(1971)三、全球环境管理执行机构 全球环境管理最主要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73 年1 月成立,同年10 月总部由瑞士日内瓦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环境规划理事会 2、以执行主任为首的秘书处 3、环境基金 4、国际环境资料查询系统 5、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6、潜在

15、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1、环境规划理事会 环境规划理事会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高领导机关,是由58 个联合国会员国组成的集体代表机关,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非洲国家】16 名【亚洲国家】13 名【东欧国家】6 名【拉丁美洲国家】10 名【西欧及其他国家】13 名 其主要任务就是经常性评估全球环境状况,促进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国际环境合作。2、以执行主任为首的秘书处 以执行主任为首的秘书处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常设国际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全球环境管理,执行联合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决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秘书处下设的具体业务部门主要是环境规划项目办公室、环境基金与行政办公室。3、环境基金 主要是在各

16、个国家自愿献缴基础上筹集的,支持环境保护事业的非联合国系统的国际组织也自愿捐献基金,甚至来自私人捐助和遗产等。环境基金主要用于以下目的和任务:在全世界范围建立生态控制和评估制度;改善环境质量监测措施;交换和传播信息;教育居民及培训人员;为国家、地区和世界环境组织提供援助;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为完成观测评价世界环境状况的重要任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成立了以下三个重要的附属组织即国际环境资料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和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4、国际环境资料查询系统 全球各地的环境情报资料来源众多而分散,长期以来各国政府的决策机构和规划人员缺乏共享和综合利用全球各地环境情报资料的途径。1975

17、 年成立的国际环境资料查询系统作为全球性的环境情报协调机构,任何国家的决策机构都能通过查询系统从其他国家或机构获取所需要的环境情报。国际环境资料查询系统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促进国际机构和国家之间在环境情报的收集、评价和分发方面的合作;帮助各国的决策机构将有关的环境决策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帮助各国建立环境情报收集和处理系统;寻求更多情报资料点,以扩大设在各国联络点的情报系统。5、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建立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是为切实履行评价全球环境状况职能,预测全球环境发展趋势。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将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地面监测站、船只、飞机、人造卫星收集到的环境数据加以分析和标准化。全球环境监测系统重点监

18、测自然资源(森林和野生动物)、气候、大气和水质、卫生条件、食品污染、海洋污染、大气远距离传输污染物。6、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 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作为重要的科学情报机构,是全球有毒化学品管理领域的权威资料数据库,其基本任务如下:充分利用各国关于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现有资料进行登记;以登记资料为基础寻找现存有关化学品知识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对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品进行鉴定,加深人类对其全面认识;推荐有关潜在有毒化学品的全球、地区和国家层次的政策、措施、标准和控制法规。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向那些负责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决策机构和执行人员提供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有害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参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