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培训讲稿.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256643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培训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发展心理学培训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培训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培训讲稿.ppt(9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凡是对儿童(0-18岁)教育和心理研究越广泛、越深入的国家和民族,越容易腾飞和强大。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新生命还未开始就进行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宜孩子个性特点进行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和谐而又全面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将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最有问题的教育就是不尊重人、不鼓励人、不等待人的填鸭式的教育,就是牺牲非智力去开发智力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智力开发有限,而且缺乏“后劲”。最好的教师,就是有思想的

2、教师,总是从孩子成长的轨迹中寻找他现实问题的答案,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 研究对象(单选1-p181),总结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动 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单2-p181)。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单3-p181)。二、心理发展的5个方面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有方向性(

3、阶段低级到高级)和顺序性(动作-语言)。(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的(单4-p182)。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单5-p182),青春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单6-p182)。(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特殊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单7-p18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4个方面的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人的一生全程划分为胎儿、婴儿、幼儿、童年、青少年、中年和老年期。(二)阐明各种心

4、理机能(作用与活动能力)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构造、功能与相互关系)。(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4个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

5、思想为主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他们强调儿童天性在其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等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研究基础。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单10、11-p183)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他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单8、9-p183)。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

6、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单12-p184),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3种研究方式 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单13-p185)它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单14-p185)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单15-p185)。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

7、叉设计。这种横断与纵向的交叉研究(单16-p18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单17-p186)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单18-p186),他的一段名言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观点的典型写照

8、。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分别重视了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但两者都因为片面强调一个因素的作用,走向极端而失却科学性。(二)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三)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单19-p18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1896-1980

9、)的认知发展理论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他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以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单20-p187),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10、。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单21-p187)。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单22-p187)。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心的认知结构(单23-p187)。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单24-p188)。4、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发展阶段论观点为:心理发展表现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各阶段的发展次序是固定的;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也是后一阶段

11、的量的积累过程,先前的认知结构包含并融合在后继的结构之中。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的4个阶段为(单25-p188):(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 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 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他知道它并非不存在,这样他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单27-p189)。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单26-p189)(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

12、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表现为泛灵性(单28-p189)、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单29-p189)。(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单30-p189):(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

13、,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单31-p189)。(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单32-p18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性本能利比多,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1、口唇期(01岁):里比多的发展从嘴开始,吮吸

14、本能能产生快感。2、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能产生快乐。3、前生殖器期(36岁):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生活主要是指儿童对异性父母的一种爱恋,即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即恋母情结。4、潜伏期(6青春期):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利比多受到压抑,性能量转移到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和学习中去。5、生殖期(青春期):始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青春期的特点: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

15、抵触情绪和冲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个阶段理论(重点)(单33-p190)。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日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和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单34-p190).(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单35-p190),

16、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单36-p190)。(2)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单37-p190),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单38-p190)。(3)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单39-p190);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单40-p190)。(4)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单41-p190);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单42-p190)。(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单43-p190);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

17、实品质(单44-p190)。(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单45-p190);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单46-p190)。(7)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单47-p190)。;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单48-p190)。(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单49-p191);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单50-p19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

18、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的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1925-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这一理论也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单51-p191)。1、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

19、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单52-p191)。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单53-p192)。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

20、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单54-p192)。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单55-p193)。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力的开发。(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单56-p193)。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

21、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机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单57-p19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1927-1987)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单58-p193)。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单59-p193)。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

22、阶段(单60-p193)。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 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的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单61-p194)。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单62-p194)。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单63-p194)。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法律,认为

23、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单64-p194)。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单65-p194)。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单66-p19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三、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首先,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给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

24、响。第三,恰当而又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发展创造主观条件;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2、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年龄阶段与当时心态);3、教育的内容(教材)和教法要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4、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反抗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忧虑;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贪得无厌;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自觉有罪;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哀自怨;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

25、会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立定志向;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慷慨;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坚持正义;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信任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热爱人生。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附: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哈佛大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证明,人有7种

26、不同的智力:语言的智力 2、逻辑数学的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 5、音乐的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 进入内心的智力。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他的相对论中的公式E=mc,就是通过想象而提出来的。达芬奇既是画家,又是科学家。门捷烈夫的化学元素期表也是通过想象而提出来的,并不是通过单纯的死记硬背提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决定孩子一生的

27、8种能力 抉择能力 策略思考能力 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明白学习价值 创造激励环境 鼓励自信心 赞扬取得的进步:调整学习情绪 孩子焦虑产生的9个原因 父母期望只值过高 个人对学习有过高的目 受同学的讥笑 接触比自己强的同学 父母之间互相矛盾的教育 父母老师要求过严 动辄受到批评 多次受到挫折 父母本身的焦虑:养成学习习惯 A、计划学习:确定学习目标 先整体后部分 记好笔记 强化过度学习 复习计划 B、学习成功的9大诀窍 专注 持之以恒 制订目标 预习 作好笔记 不留问题 精益求精 善学善问 多做练习 判断风险能力 道德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化解危机能力 生活能力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

28、正。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单67-p194)。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

29、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抓取物体与视动协调活动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二)独立行走(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单68-p195)资

30、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单69-p196)。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单70-p196)。(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传统的观点一直把新生儿、婴儿视为软弱无能、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有人认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一块“白板”。这种歪曲性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研究方法的突破,特别是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研究。研究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

31、了不起的反映外界刺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单71-p196)。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有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发现以前无法了解的早期感知能力(单72-p196)。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单73-p196),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单74-p196)。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刺激、观察反应并记录注视时间,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

32、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单75-p19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研究发展,出生后3周婴儿的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理想的视焦点是距眼睛约26厘米处;2、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3、颜色视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近成熟水平。4、对光的察觉:出生后2496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光的闪烁。5、视敏度。在出生后24小时只有成人的13/1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三)听觉的发展。1

33、、听觉辨别的能力: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新生儿能区别不同的音高。2、语音感知:婴儿对人的语音的感知能力十分敏感,对母亲的声音尤为偏爱。3、音乐感知: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4、视听协调能力:初生婴儿就有听觉定位能力,表现出视-听协调活动能力。(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1、味觉的发展;2、嗅觉的发展;3、肤觉的发展;(五)空间知觉的发展。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单76-p197)(单77-p197)3、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

34、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单78-p19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记忆的发展 36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保持数天或数周;612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单79-p198),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12个月以后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符号表

35、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得以可能,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三、思维的发展。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单80-p198)。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轰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单81-p198),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等(单82-p199)。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

36、正强化、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单83-p199)。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单84-p199)。2、先天成熟理论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单85-p199),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单86-p199)。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单87-p199)。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单88-p199)。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环

37、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单89-p19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即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单90-p200)。2、词汇的发展: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到3岁能达到1000左右。3、句法的发展。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单91-p200)。其发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从单词句、双词句到电报句;1岁半到2岁的句法结构多

38、属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3岁儿童基本上使用完整句(单92-p20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单93-p200)。一、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单94-p200)。1、自我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单95-p200)。2

39、、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这个时期引起婴儿微笑的刺激主要是人的语音和面孔;他们对熟悉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这时期的微笑已属于社会性微笑(单96-p200)。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这个时期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单97-p201),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哭的发展 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最初的哭声多属于胜利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

40、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三)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 4、预测性恐惧(单98)。预测性恐惧是一种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单99-p20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气质 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2、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3、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单100-p201)。三、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

41、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单101-p202)。(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单102-p202)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 3、特殊情绪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二)婴儿依恋的类型(单103-p202)1、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单

42、104-p202)。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单105-p202)。(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8个月之前,婴儿的主体我认知尚未发展;912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1518个月的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单106-p2

43、02)。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四单元 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对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家长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多鼓励他们去尝4试新经验(单107-p203)。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附: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 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胆怯的;母亲的态度是保护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亲切的、非神

44、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鲁的、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单108-p203)第一单元

45、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单109-p204)。一、关于游戏的理论(一)精力过剩论:主要指人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单110-p204)。(二)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单111-p204)。(三)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单112-p204)。(四)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这是套用进化论的思想(单113-p204)。(五)娱乐论: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接触紧张、恢复健康(单114-p204)。(六)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46、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单115-p20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儿童游戏的特点 1、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 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单116-p204),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4)具有想像的特点,如骑竹竿,竹竿似“马”的性质寓于“骑”中,从而有骑马的想像。(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3、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童年儿童游戏

47、是规则性游戏(单117-p204)。(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单118-p205)1、独自游戏;2、平等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四)培养健全的人格;(五)增强体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言语的发展 言语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的交流工具,它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

48、期。因此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具有关键性时期(单119-p205)。(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加 3岁词汇量有1000左右,6岁3000左右,7岁4000左右。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3、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单120-p206)。(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第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1、

49、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三)记忆策略形式(1)记忆策略的发展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二是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单121-p207)(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策略,即不断地注视目标刺激,以加强记忆;特征定位策略,即“捕捉”突出特征,以便于记忆;复述策略,即不断重复需要记忆的内容。三、思维的发展(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1、具体形象性(单122-p208)2、不清晰性和

50、易变性(单123-p208)3、具有符号功能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单124-p208)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单125-p209);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研究者将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1、运动抑制,即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学会停止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产品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