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52688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第1至6题、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开辟 辟谣 透辟 大辟

2、 B.场合 场院 捧场 场所C.哄抢 起哄 哄逗 哄传 D.妥帖 请帖 字帖 服帖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口决 厮守 鞠躬尽瘁 带红领巾 B.铄金 渔利 名副其实 一张一驰C.函养 惶恐 冒然从事 变本加利 D.佳宾 既使 春雪易溶 记忆尤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上一次试图与邻国日本的海军抗衡是在19世纪末江河日下的清朝时期,以失败告终。B. 审理“河北大兴摔婴案”的法官一致认为,韩磊犯罪的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C.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即将开赛,巴西足球队秣马厉兵,在瑞士为夺取本届冠军做着最后的准备。 D.诸葛亮是

3、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B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12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C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的墓地他是1984年在故乡克鲁齐林诺村去世的在顿河边,标志是一块没有镌刻任何文字、未经雕琢的巨石,正对着静静的顿河。D应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选派专业人员去高校深

4、造;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结合设计、研究工作出国考察、访问、学习等来对专业技术干部进行继续教育。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回答57题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5、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清幽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

6、、“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深红为重

7、,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取材于杨辛天坛)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形成鲜明的对比,虚实相生。6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7(1)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

8、什么?(2分)_(2)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3分)_,_,_。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苏氏文集序宋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

9、,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

10、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

11、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修序。【注】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韩、李:指韩愈,李翱。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 几:接近 B幸时治矣 治:太平C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稍:稍微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9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学才华和文学追求的一项是() A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销蚀 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B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C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独子美

12、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D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举世认可,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作“时文”,那股风气才

13、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排挤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消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译文:_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4分)译文:_ (2)用斜线(/)给下列划线部分的语段断句。(3分)彼而党与人者,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上举一与民,民倍主位而向私交。民倍主位而向私交,则君弱而臣强。君 人 者 不 察

14、也 非 侵 于 诸 侯 必 劫 于 百 姓 彼 言说 之 势 愚 智 同 学 之 士 学 于 言 说 之 人 则 民 释 实 事 而 诵 虚 词。12.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问题。(7分)越调 小桃红杨 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越调 平湖乐王 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1)两首元曲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5分)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5、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劝学)(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师说)(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5)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苏武传)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想念地坛史铁生(1)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2)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 四

16、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3)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4)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

17、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5)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6)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这五个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7)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

18、,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8)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追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

19、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我记得我的第一个计谋,是阿谀。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因此更加疑难。我还记得我抱着那只用于阿谀的破足球,抱着我破碎的计谋,在夕阳和晚风中回家的情景那又是一次写作的零度。零度,并不只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9)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

20、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10)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有删节)14“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从全

21、文看,“安静”有哪几层含义?(6分)答: 15. 文章第7段,作者写到“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你认为作者寻的是什么?(2分) 答: 16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 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答: (2)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答: 17文中写到了 “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其作用有哪些?(5分)答: 18文章写到:“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请结合全文,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9. 下面一段话在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自从语文学习报创

22、刊以来,秉承为学生服务,为中国语文建设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母语教学与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为使报纸质量更上一层楼,本着对读者负责、对语文负责,我们郑重推出“指瑕”活动。敬请读者为报纸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批评和指正,在具体内容及版式设计等方面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竭诚期待您的慧眼能给予语文学习报特别的关注以使我们的报纸更臻完美。(1)序号,改为 (2)序号,改为 (3)序号,改为 (4)序号,改为 20.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注:“同比”指的是与2012年3月份相比。答:(1) (2) 21. 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

23、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七、写作。(本大题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寻真正的家醅呢?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请以“再也没有”为题,

24、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1、A(B场chng院 C哄hng传 哄hng抢 哄hng逗 起哄hng(4声) D妥帖ti 请帖ti 字帖ti 服帖ti)2、B(A口诀 戴红领巾 B一张一弛 C涵养 贸然从事 变本加厉 D嘉宾 即使 春雪易融 记忆犹新)3、D(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含贬义 ) 4. C(A、“个性化”后边的逗号改为

25、句号。 B、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在句号后面 D、三个分号换成逗号)5.C (A项错误,以气势取胜的是“故宫”,不是“天坛”;B项错误,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D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天坛的琉璃都采用蓝色;C项观点在文章第五段能找到依据,故选C。)6D (A项“对上天的挑战”一语错误,象征天,尊崇天,怎能挑战;B项“节省占地面积”无中生有;C项错误,没有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D项“敬慕上苍”的思想贯穿全文,也是天坛建筑追寻的原则,在第3段最后一句更是一语道破,故D项为正确答案。)7(1)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美。 如答“高”、“圆”言之成

26、理也可。(2)雄伟、威严、厚重。 庞大建筑群:雄伟(雄壮、雄浑) 一道道门,造型是方的:威严(庄严、森严 ) 深红的颜色:厚重(凝重 )8C 逐渐9A 10C “讽刺”错。是下诏书劝勉求学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且并未明令禁止写作“时文”。11(1)抛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能消融腐蚀,它在一段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 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取舍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2)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 断句翻译:那些结成党羽的人们

27、不等待国君,而就能搞成自私的勾当,国君从臣民中间,提拔这样一个人,臣民就背叛国君而倾向私交。臣民背叛国君而倾向私交,国家就弱了,大臣就强了。国君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是受外国的侵犯,就要被百姓所推翻。那些人谈说的技术,愚昧和智慧的人一齐学习,学士向谈说的人学习,因而人们都放弃实际工作,去诵读空虚的言论。12、(1)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和孤独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1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1分) (2)都是以乐景衬悲情(反衬)(1分)。

28、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2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2分)13、(1)而致千里(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烽火扬州路(4)莫道不销魂(5)憔悴损(6)节旄尽落14远离世俗喧嚣,充满自然生机。看清自己,让心安稳(获得心灵的宁静)。放弃阿谀与强权,回归生命的本真。(每点2分,共6分)15生命最本真的意义(2分,答“灵魂的眺望”给1分)。16我获得了超越痛苦和生死的坦然。(2分)我的身体已经不再进入也不必进入地坛,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2分)17内容:说明人面对强权应该摆脱阿谀的态度,回归生命的本真。(2分)(2)

29、结构:与上文文坛排行榜现象呼应,引发后文关于写作的零度获得生命的宁静的议论。(2分)。(3)效果:用自己亲历的事例与当前文坛排行榜现象类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激起共鸣。(2分)18(1)分析观点:我们应该放弃阿谀而回归心灵的宁静,超越荣华获得心灵的自在。追名逐利可以获得一时的虚荣,却丧失了自己的尊严、生命的本真和心灵的宁静(每点2分共4分,笼统答“应该安静的生活”之类给2分)(2)评价观点:我赞同作者的观点,这是一个智者对生命有了深刻感悟之后的认识。(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均可。)(2分)19. 将“自从”

30、调至语文学习报之后; 将“本着对读者负责、对语文负责”改为“本着对读者负责、对语文负责的准则”; 改“为”为“对”;改“竭诚”为“真诚”20.(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交通和通信价格出现负增长(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答到一点就给2分) 21(4分)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合理答案的要求:拟人手法2分,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并体现在句式结构上2分)附文言翻译: 我的友人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 子美是杜

31、公的女婿,我便把那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虽然它受埋没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辉,已经能常常自动地发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近代的而重视古代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啊!杜公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

32、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三代圣王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出现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

33、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在礼部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不顾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不良影响,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而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守定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

34、的取舍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死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望他感到高不可攀,接近他却感到很温和,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人攻击他驱逐他,意图不全在子美一人身上。全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从两三个大臣往下、有人欲借苏子美事件对他们进行株连陷害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就是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杰出人才,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庐陵欧阳修写下这篇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