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甘草汤.docx

上传人:侯** 文档编号:9252171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黄附子甘草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麻黄附子甘草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黄附子甘草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黄附子甘草汤.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甘草二两同附子一两力最雄少阴得病二三日表阴无汗可奏功散剂推荐比例:麻黄2炙甘草2附子1伤寒论条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注)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302)注:“以二三日无里证”宋本作“以二三日无证”。胡希恕:【释】少阴病得之两三日,以不传里而无里证为常,宜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解表。【按】二三日无里证,说明少阴证本是表证。以其本虚,维持在表的时间甚短,四五日即常传里,并发呕吐下利的太阴病。若胃气衰败,则死也。

2、外感而现少阴病,宜抓紧时间治疗,稍有疏忽,极易转属太阴或厥阴而致死。由上条脉沉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知,本条脉不沉。本方为少阴病发汗主方,亦即伤寒无汗者的发汗剂。若中风汗自出的少阴病,当于桂枝加附子汤类求之,已详于太阳病篇,故不重出。本条告人少阴病本是表证,以其多虚,传变较速,很快传里或半表半里,因此把少阴病看成里证是不对的。【注】少阴病津虚血少,即使发汗亦不可大汗,同时应加亢奋药。麻黄附子甘草汤乃治少阴病的基础方(主方),与太阳病发汗有麻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一样。太阳篇21条“其人恶风,汗漏不止”,以桂枝加附子汤治之,其实也是少阴病,前后互参自明。病仍在表,故可微发汗解之。若病以传里,并发太阴

3、病,则不可再用汗法,急当救里矣。此为定法,需切记。(可与92条注互参)【按】由此可知,少阴病脉微细当为浮而微细,因浮以应表也。李冠杰:这个条文在康平本里面,也是一个顶格排版的条文。这个方后的附注,“以二三日无里证”,在宋本当中是“以二三日无证”,但是在玉函经和注解伤寒论里边都是“无里证”,宋本这个地方肯定是错了,但是到底是漏抄还是什么,咱们最后也简单地分析一下。下边咱们解读一下:“少阴病”,就是指的典型的阴性表证而言,可以说这个方证是一个真正的百分之百的少阴病。那么具体到这个方证里边,它应该是少阴病里边的表实证,也就是说阴性表证里边的表实证。这里边我们应该跟读上一条条文一样的读法,这实际上就包

4、括了少阴病提纲里边论述的“脉微细但欲寐”等阴性证典型的症状反应,同时也应该包括太阳病里面论述过的除了典型的阳性病以外的表证的这一部分症状反应。那么要如果说,和我们刚学过的第301条比较的话,这个地方没有特别强调脉沉,但是从临床统计资料来看,这个方证在临床实践中出现脉沉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但是相比之下,它就不如麻黄细辛附子汤出现的频率那么高。所以说,这才是胡老说的那种典型的阴性表证的那种“脉微细”。但是时常还是表现为一种至少不是明显的浮脉,或者说不现浮象但也不是明显的那么沉。有时候“脉微细”,但是现浮象也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接下来,“得之二三日”,这一方面说明病势并不是特别严重,这个少阴病就是一

5、般的阴性表证;另一方面,它还暗示,一般少阴病要是发展为其他类型的疾病的话,通常也需要经历几天的时间,那么这个地方至少是二三日之前还没有,这个地方论述至少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的解读,这个条文就论述得更简,就没有述症。那么我们刚才这个分析仅仅是从字面上来解读的,要是如果说,我们再结合“二三日”之后的条文来看的话,这个条文很可能原文有缺失,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条文。为什么?大家看后边这个条文,“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就字面来说,意思是明确的。这儿的“微发汗”应该是指什么?是指服药以后的护理上,这个也合情合理,应该是一个注意事项。为什么呢?因为患少阴病这种人体,本来就处于一种机能偏于沉衰的状态,这个时候

6、如果发汗太过的话,就容易出现变证。但是我们要如果说,换一个角度来看,从字面上也能看出这个地方有不通顺的意味。经方理论里边凡说方剂的应用,有“与”、“可与”、“宜”某某方剂,更多的是某某方“主之”。但是这个条文里边只是一个单纯的方名,而且方名之后,又加了一个服药后注意事项。像这样的论述方式,在经方理论里边非常罕见。再加上这个地方,后人又特别加了注解内容,更显示出,为什么加注解?他就觉得这个地方论述的文字上都不通畅。大家去看一看,特别是嵌注内容,凡是顶格排版的条文,出现嵌注内容或者说后边有附注内容的地方,你仔细去品一品,那个原文总是有衔接不太好的痕迹。因为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原书是什么样子了,而且当

7、时加注的这些人,他当时看到的那个书,恐怕也是经过了若干次传抄的。实际上很可能加注的人也没有看到它原始的样子。但是他在解读的过程当中感觉到不太对头,加了注解,常常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的。特别是嵌注这种情况比较多,大家可以去慢慢地品。因为我的这个没有根据,是我自己个人在反复学习当中的一种感觉。那么后边的附注,“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也非常耐人寻味。其一,从内容看,这显然是对“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这段文字所做的注解。那么他原因呢?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个注解的作者很可能看出了这个地方有点不通顺,所以说他才加了一个注解。它不符合经方理论在论述条文的常规规范。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以二三日无里

8、证”在康平本、玉函经、注解伤寒论这三个版本里边都是这个样子,但是唯有宋本当中没有其中的“里”字。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漏抄了,这种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这个地方漏抄了的话,太不通顺了。大家看,古人的这个书,历经了这么多年,传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宋本和我们看到的康平本,互相之间差别非常得少。而且康平本绕了那么大一个弯子,流到日本后来又流传回来。但是文字上的差错非常得少,这说明当时在传抄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没有印刷术,那个时候人们在传抄的过程当中是非常仔细的,所以说你像这个漏抄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就是有意地把它改掉了。那么为什么改?这里面就是必

9、有原因的。那么如果说是有意识地改掉的话,那就说明删改者必定认为少阴病并不是阴性表证,而是一种里证,要如果说他本身认为它就是里证,这个地方再说“无里证”,这就不通了,干脆把“里”字去掉。那么究其原因,实际上还是受内经理论的影响,拿它当经络说,这是心肾经络的病。所以说怎么能认为它是表证呢?有这种可能性。这是我们现在学习,我个人的一个体悟。这个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病理,这个非常简单,就跟那个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一样。麻黄汤证的病理是阳性表实证,那么桂枝汤证呢就是阳性表虚证。这个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它就是阴性的表实证。下面做个小结:少阴病,得病二三天的时间,为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主治之证,并要注意微微发汗即可。这

10、个条文读起来,加上我们的总结,把它译成今天的白话,还是感觉它给人不完整的感觉。那么下面,咱们看看那个方剂,那么这个方剂由三味药物组成:麻黄、甘草、附子,这个方证,麻黄肯定是发汗解表了;附子振兴人体机能;甘草呢,是补中缓急。那么这个方子呢,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去掉桂枝、杏仁,加上附子,因为它们在治疗方向上是一样的,相差就差一个机能沉衰和机能偏于亢奋。所以说这个方剂既有解表的功能,而且呢,发汗的力量就比麻黄汤为轻,因为这里面没有桂枝,同时用的量也小,这也能看出来。古人在这方面分寸把握得非常的到位。同时呢,这个方剂还可以把它视为是:甘草麻黄汤加了附子(从药味上看是这样)。所以说在临床当中,对于在这个方证

11、的病理状态下(也就是在这个方证的基础上),同时又出现体表停饮的情况,对这一类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比如说水肿:我这儿的医院有个护士长,她人是虚胖,曾经得过肾炎,然后是浮肿,长期浮肿。后来我就给她这个方剂,她吃了以后感觉效果很好。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就说临床当中统计资料),因为这个方子呢在临床应用当中啊,实际应用的机会本来就比麻黄细辛附子汤应用的机会少一些,再加上条文里面论述的几乎没有证,所以在临床应用当中也受到一定影响。统计到的数据也比较少,一共有4例。那么因为数据这么少,就很难把它当做一个标准,去作为我们临床当中的一个尺度。去衡量临床应用,有时候就不太准确。但是,方向也不会有多么大的出入。表现最多的是肢冷,再就是面色白,另外就是便溏,恶寒、头痛、咳痰。舌质呢:表现为“淡舌”,就统计到这么一个舌象。舌苔:有白苔、黄苔、薄苔、厚苔、腻苔。那么脉象呢:沉脉表现最多(有3例),另外是细脉、迟脉、微脉,大家看,这个脉象跟少阴病提纲里面的脉象,也还是比较接近的。那么这个方剂的现代应用呢,因为统计到的资料少,本身涉及到的现代病呢也不是很多,像感冒啊,长期感冒难愈的,象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肺心病浮肿、水肿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性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不齐、心动过缓、风湿性关节炎、咽痛、喉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