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完整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70788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2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完整版).doc(1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完整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1一、应激的发生机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中枢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释放,crh分泌增多外周效应:血管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代偿意义:1.对心血管: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上升;2.对呼吸系统:扩张支气管,肺通气量增加;3.对代谢:促进糖原分解,脂肪动员,血糖升高;4.对其他激素影响。除抑制胰岛素外,儿茶酚胺促进其他激素分泌。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动,crh分泌增多,与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相互作用,另外糖皮质激素增多,代偿作用:1.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及糖异生,补充

2、肝糖原;2.保证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作用;3.维持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4.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5.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二、活性氧增多的机制:1.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2.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增加;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的活性氧;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5.诱导型nos表达增加;6.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下降。三、肝性脑病的诱因:1.消化道出血。血液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因此会致血氨及其它有毒物质的增加,并且失血造成的低血压,低血氧会加重肝损伤。2.高蛋白饮食。大量的蛋白质可以经过肠道细菌的分解而产氨增多。3.碱中毒。碱中毒时可促进氨的生成和吸收。4.感染:一些细菌可加重肝损

3、伤,或使体内分解增强,产氨增多5.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时,排尿素减少而使得毒物在体内堆积6.镇定剂的使用:可以使得增加gaba的抑制作用,加重肝性脑病。四、休克1.微循环缺血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及其它一些收缩血管的体液因子的增加,使得全身小血管收缩,特别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显著收缩,即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血流量减少。代偿:动脉压的维持。通过减少毛细血管的血管床容量来增加回心血量即“自身输血”,血浆的流体静压增高可使_也回流到血液中,从而增加血容量,即“自身输液”,血管的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以及心排出量增加。血流的重分布:外周血管的收缩使得脑,心等重要

4、器官可维持正常的血供。临床表现:脉搏细速,脉压降低,脸色发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烦躁2.微循环淤血期“多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扩血管物质的增加,如no,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使得毛细血管前阻力减小;白细胞因血管粘附分子的增多而粘附在微静脉的表面,增加了血流的阻力,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渗透压增加,血液粘滞度增加而进一步加剧淤积。临床表现:血压和脉压进行性降低,脉搏细速,静脉萎缩大脑血流灌注减少,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表情淡漠肾血流不足致少尿,无尿淤血,使脱氧血红蛋白增加,皮肤出现紫绀。五、dic的临床表现。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展过程:高凝期,消耗性低

5、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出血的机制:1.凝血物质的大量消耗,如凝血酶原,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普遍减少,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2.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液中纤溶酶增多,使血液凝固性降低3.血管壁损伤。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3、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4、教学: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互动的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5、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侧面: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6、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_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与反思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a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评测和判断、b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6、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职业的重要科学基础b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c教育心理学对课堂实践的指导意义7、量化研究又称为“定量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8、质性研

7、究又称为“质的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9、问卷法:是研究者利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10.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11、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观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12、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

8、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柏拉图,所有的知识都是生来就有的。亚里士多德最早观察到观念之间的联想能促进理解和记忆。14、洛克提出“白板说”,头脑就像一块白板,学习是由外部影响而引发的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儿童学习能力有年龄差异的教育家。15、_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提出了教育学的新理论,_年出版【爱弓尔尔】,他提出应该按照儿童的自然倾向、冲动和情感对他们进行教育16、18、_世纪的裴斯塔洛奇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对他们进行教学。17、_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名著。18、教育心理学领域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

9、义和认知理论。19、_年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0、皮亚杰建构主义发展观。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1、图式。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22、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23、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通话和顺应日益复杂而达到平衡的过程。24、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_岁;2前运算阶段_岁;3具体运算阶段_岁;4形式运算阶段_岁至成年25、发展的因素:1成熟,是指有机体的成长,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

10、事物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_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作用。26、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27、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28、教学支架29、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自我在人格中的

11、作用是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个体的发展贯穿人生过程的全程。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出生到_个月)2自主对羞愧(_个月到_岁)3主动对内疚(_岁)4勤奋对自卑(_岁)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_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8_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30、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和认识。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构成。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态度和经验,如自信、自尊、满足感等。31、自我概念。是我们用来解释自我,构建起一种图式来_自我印象、情感和态度。32、自尊。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其情绪

12、,自尊影响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33、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种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p5934、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一是单一的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二是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35、卡特尔及霍恩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语言的心智能力。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36、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睡觉恩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之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37、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在_年提出,强调智力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加工过程。包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38

13、、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39、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生理刺激、时间节律、感觉通道40、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41、场独立型。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型。不受或很少受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型。42、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1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2竞争与合作3成人支持43、智商130以上被称为超常儿童44、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45、加涅将学习的繁简程度分为八种水平。信息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

14、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46、加涅将人学习存在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识策略、态度、动作技能47、奥苏贝尔: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48、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银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49、外显学习。指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映的学习。50、正式学习。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中发生的学习,是通过课程、教学、实习以及研究等形式进

15、行的。51、非正式学习。指由学习者自主的、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场合、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而进行的学习。5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_世纪晚期冯特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开始的。53、韦特_为首的格式塔学派;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铁钦纳的构造主义54、华生提出了研究行为,_内省,_研究意识的主张55、格式塔意即完形,该学派主张思维是整体的有意的知觉,而不是联接起来的表象的聚集。56、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方面_人类认知结构,但也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代表人物:康布斯、马斯洛和罗杰斯57、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58泛化。机体对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被称

16、为条件作用的泛化。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59、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事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60、华生用条件作用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一种动物和一种引起恐惧的刺激产生联系,婴儿就产生了对这种动物的恐惧。61、桑代克最著名的实验就是饿猫打开迷笼的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他发明了斯金纳箱。将饥饿的老鼠放于箱内,箱内的操作杆连接一个供食的装置,老鼠偶尔踩踏操纵杆的时候就会得到食物。不断地踩踏就可以不断地得到食物。62、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

17、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63、惩罚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64、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65、参与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66、班杜拉: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67、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执行人之任务过程中暂时储存与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的系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是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智力活动的重要成分。68、长时记忆的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储存的时间是长久的。69、加涅学习过程中必须的八个基本阶段1注意:学习的开始,学习者首先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可能,是自己对

18、可能接触到的教学信息保持警觉和敏感。2目标预期:学习者要明确所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6作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7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71、奥苏贝尔突出强调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差别。72、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中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73、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74、陈述_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对事实、定义、规则、关系、原理等的说明。程序_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

19、活动的知识。75、知识观76、学_同体。由学习者及其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_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77、一个基于项目式学习活动通常包括:1提出驱动型问题2形成具体探究问题和探究问题3实施探究过程、形成和交流探究的结果4反思评价78、内化。把存在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的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79、支架性教学:教师或其它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80、认知学徒制。试图借鉴某些行业中师父带徒弟的传艺模式来使学生参与真实的情境性活动。8

20、1、知识建构共同体:一个知识建构共同体是以一个思想的形成和持续改进为_点的团体,其成员通过建构性的互动过程发展对于共同体有价值的思想82、马斯洛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而这种积极向善的潜能又是人的内在价值的核心。83、马斯洛的潜能论把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84、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85、两种意义学习的比较:1认知派的有意义学习:代表人物奥苏贝尔概念是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学习结果它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学习,即将新的学习材料如何纳入已有知识的系统之

21、中。属于认知范畴。_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罗杰斯概念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渗入人格和人的行动之中的学习学习结果学习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渗入到他为了未来而选择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学习使其态度和人格引起变化,是智德融为一体的人格教育和价值观的熏陶。属于知情统一86、自由学习的原则:_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力2、当学生觉察到材料有意义而且学习的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3设计改变自我_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限制。4、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程度是,就比较容易觉察并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87、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中心,学校为

22、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88、人本主义课程特点是:1尊重学习者的本性要求2、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3承认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成熟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的质的差异4、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的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89、动机: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需要:是人体_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推动人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90、学习动机并不直接卷入学习的认知过程,而是通过一些中介机制影响认知的过程。91、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92、认知內驱力: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23、。自我提高內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內驱力:个体为保持长者们的赞同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力93、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源。94:唤醒:指一个人警觉、清醒及活跃的水平,是对某一行为的生理和心理的准备状态,是由包括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引起的。95、好奇心:96、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97、自我效能受四个因素影响: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的影响是最大的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3言语说服

24、.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4情绪唤起: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98、韦纳:归因理论99、竞赛的积极作用100、竞赛的消极作用1是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_对于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_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101、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应,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102、知识观:具体指怎样理解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103、知识分类:感_和理_;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个体知识和公众知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陈述_和程序_;陈述_,程序_和条件_;显_

25、和隐形知识。104、条件_最有可能在长时记忆中用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并与陈述性、程序_密切相关。105、显_。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知识”通常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隐_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难以言传的知识“106、概念的同化。利用学习者认知的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107、迁移。指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08、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样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形成方面。109、沃尔夫: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相同元素说贾德:概念化理论110、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事项:1确

26、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教学对学生有意义4在各种情况下呈现多种实例5有意识的教学生如何学习,灵活运用各种策略111、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因素能力倾向;理解教学的能力;毅力;机会;教学质量112、斯莱文的有效教学的qait模型113、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认知目标、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他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114、接受学习。模式是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在他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教学模式。115、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所倡导的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116、布鲁纳对发现学习的教学提出了四项原则。a教师

27、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b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_教材c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与逻辑顺序d确保教材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117、探究性学习。病理重点大题总结2、试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答。肉眼下胃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粘膜正转变为灰白或灰黄色。镜下主要特点是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体积变小并有囊性扩张,粘膜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甚至可形成淋巴滤泡。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细胞所取代成为假幽门腺化生。在胃窦病变区,胃粘膜表层上皮细胞中可出现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与肠粘膜相似,称为

28、肠上皮化生。二、试述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和结局及并发症。答。肉眼下,胃溃疡大多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多数为单个,直径在2-3cm之间,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周围粘膜褶皱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镜下,溃疡底大致可以分为_层,第一层为渗出层,渗出物为白细胞,纤维素等;第二层为坏死层,由无结构的坏死_构成;第三层为肉芽_层,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第四层为瘢痕_层,主要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细胞构成,瘢痕_内的小动脉因炎症刺激,常发生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纤维化,管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结局:渗出物和坏死物逐渐被吸收,排除,溃疡由肉芽_增生填满,然后由周围的粘膜上皮再生,覆盖溃

29、疡面而愈合。并发症有。最常见的是出血,还有可能发生幽门梗阻,更严重的可发生癌变。三、试述良恶性溃疡的区别。1.外形:良性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恶性溃疡不整齐,呈皿状或火山口状;2.大小:良性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cm;恶性溃疡直径一般大于2cm;3.深度:良性溃疡较深;恶性溃疡较浅;4.边缘:良性溃疡整齐,不隆起;恶性溃疡不整齐,隆起;5.底部:良性溃疡较平坦;恶性溃疡不平坦,有坏死,出血;6.周围粘膜。良性溃疡皱壁向溃疡集中;恶性溃疡粘膜皱壁中断,呈结节状肥厚。四、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改变早期病变是脂纹的出现,在动脉的内膜面可看到有平坦黄色条纹,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脂纹处内膜细胞下有泡沫细

30、胞大量聚集,泡沫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呈空泡状,也有少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然后进一步发展为纤维斑块,镜下观察,可分为_个部分,即纤维帽,脂质区,基底部。纤维帽是由密集的胶原纤维,散在的smc和巨噬细胞及蛋白聚糖组成;脂质区有泡沫细胞和坏死碎片;基底部则是由增生的smc,结缔_和炎细胞组成。最后便形成粥样斑块,纤维帽玻璃样变,斑块深部为大量的坏死物质,并可见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_,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复合病变有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为最危险病变;3.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形成。五、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是由病毒引起的肺间质性炎性病变为特点的肺炎.

31、可见肺间质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特征性病变有1.透明膜的形成,由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腺病毒引起的肺炎,是浆液性渗出物浓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形成薄层均匀红染的膜状物;_多核巨细胞的形成,肺泡上皮增生形成;3.病毒包涵体,是病理_学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七、门脉性肝硬化的形态特点有哪些。试述假小叶的形态特点。病因: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发生有密切关系;慢性酒精中毒:长期酗酒是引起感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导致脂肪肝而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导致肝损伤而引起肝硬化。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

32、压症: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1.慢性淤血性脾大:脾大,重量增加,镜下见脾窦扩张,窦内皮增生、肿大,脾小体萎缩,红髓内纤维_增生,部分可见含铁结节;2.腹水:量大时导致腹部明显膨隆;3.侧支循环形成:常致胃底与食管下关静脉丛曲张,甚至破裂发生大出血;引起直肠静脉丛曲张,形成痔核,破裂出现便血;引起脐周浅静脉高度扩张,形成“海蛇头”现象;4.胃肠淤血、水肿:胃肠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胃肠壁淤血、水肿;(2)肝功能障碍:肝实质反复受损所致,可出现一下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蛋白质合成障碍:肝细胞受损,合成蛋白的功能降低,使血浆蛋白减少;出血倾向:可有皮肤、黏膜或皮下出血

33、;胆色素代谢障碍:与肝细胞坏死及毛细胆管淤胆有关,临床上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出现男性_发育或蜘蛛状血管痣,部分男性患者还可出现睾丸萎缩,女性则月经不调、不孕等;5肝性脑病(肝昏迷):最严重的后果,系肝功能季度衰竭的表现。八、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在炎症病变早期,多以变质和渗出为主,病变后期多以增生为主.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变质是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抗损伤和修复的过程.第二篇: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1一、应激的发生机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中枢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释放,crh分泌增多外周效应:血管内儿茶酚胺类物

34、质增多代偿意义:1.对心血管: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上升;2.对呼吸系统:扩张支气管,肺通气量增加;3.对代谢:促进糖原分解,脂肪动员,血糖升高;4.对其他激素影响。除抑制胰岛素外,儿茶酚胺促进其他激素分泌。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动,crh分泌增多,与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相互作用,另外糖皮质激素增多,代偿作用:1.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及糖异生,补充肝糖原;2.保证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作用;3.维持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4.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5.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二、活性氧增多的机制:1.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增加;2.血管内皮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增加;3.白细胞呼吸

35、爆发产生大量的活性氧;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5.诱导型nos表达增加;6.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下降。三、肝性脑病的诱因:1.消化道出血。血液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因此会致血氨及其它有毒物质的增加,并且失血造成的低血压,低血氧会加重肝损伤。2.高蛋白饮食。大量的蛋白质可以经过肠道细菌的分解而产氨增多。3.碱中毒。碱中毒时可促进氨的生成和吸收。4.感染:一些细菌可加重肝损伤,或使体内分解增强,产氨增多5.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时,排尿素减少而使得毒物在体内堆积6.镇定剂的使用:可以使得增加gaba的抑制作用,加重肝性脑病。四、休克1.微循环缺血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及其它一些收

36、缩血管的体液因子的增加,使得全身小血管收缩,特别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显著收缩,即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血流量减少。代偿:动脉压的维持。通过减少毛细血管的血管床容量来增加回心血量即“自身输血”,血浆的流体静压增高可使_也回流到血液中,从而增加血容量,即“自身输液”,血管的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以及心排出量增加。血流的重分布:外周血管的收缩使得脑,心等重要器官可维持正常的血供。临床表现:脉搏细速,脉压降低,脸色发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烦躁2.微循环淤血期“多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扩血管物质的增加,如no,肥大细胞产生的组胺,使得毛细血管前阻力减小;白细胞因血管粘附分子的增多而粘

37、附在微静脉的表面,增加了血流的阻力,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渗透压增加,血液粘滞度增加而进一步加剧淤积。临床表现:血压和脉压进行性降低,脉搏细速,静脉萎缩大脑血流灌注减少,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表情淡漠肾血流不足致少尿,无尿淤血,使脱氧血红蛋白增加,皮肤出现紫绀。五、dic的临床表现。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展过程: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出血的机制:1.凝血物质的大量消耗,如凝血酶原,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普遍减少,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2.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液中纤溶酶增多,使血液凝固性降低3.血管壁损伤。广泛性的微血栓造成的缺血,缺氧,以致酸中毒

38、使得血管通透性增高,坏死,当血栓溶解恢复血流后易损伤出血。第三篇:病理生理学考试总结重点1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机制低钙血症盐水中毒2呼吸性碱中毒原因与机制防治与病理学基础3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缺氧与休克dicsirs,心力衰歇呼吸衰歇之间的关系循环性缺氧中的血氧差变大其他的中毒性缺氧血氧差是变小的血液性缺氧中的肠源性发绀概念_中毒性缺氧酒精中毒缺氧功能代谢变化_细胞的变化重点再看一下循环系统中的变化心脏代偿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因素4发热与过热的区别发热的分期寒战期出汗期常见内致热原对神经系统(高热惊厥的概念)循环系统呼吸消化系统的影响处理原则稍微记一下5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的中的蓝斑交感系统兴奋下丘

39、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兴奋对机体的主要效应和代偿意义急性期反应概念热休克蛋白概念分型功能概念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的概念6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以及影响条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钙超载的机制及损伤机制白细胞聚集的机制以及作用最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7细胞凋亡概念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凋亡蛋白转移天冬氨酸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切得是条带的dnap53基因分子警察分子伴侣细胞凋亡的意义8dic概念分期机制病因诱因9休克初期和中期的特点机制意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0sirs的概念发生发展过程发生机制炎症因子很重要11肿瘤不考as也不考12心力衰歇的概念机体的神经体液代偿反应的发生机制肺水肿呼吸障碍的三种方式劳

40、力性呼吸左右心衰歇引起的不同症状13呼吸衰歇ardsiii型呼吸衰歇的概念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概念胸外阻塞为吸气性的呼吸困难胸内阻塞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衰歇时呼吸系统的表现循环性尿毒症。心力性的呼吸困难呼吸性的呼吸困难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无效腔代谢代偿变化呼吸衰歇引起的14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肠功能障碍不考15肾功能不全急性慢性概念少尿期的临床表现慢性发病机制高血压尿毒症常见的毒素16脑功能障碍什么叫做意识障碍病理变化第四篇:病理生理学重点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均处于完好状态。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场生命活动的过

41、程。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指能够引起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并决定疾病特征,为该病必不可少的特异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变态反应,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够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的机体自稳态破坏,从而偏离正常的生理状态,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变现为症状体征的社会行为异常,这种异常的生命过程称为疾病。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停

42、止,导致整体功能永久丧失,是现代死亡的概念。其判断标准为大于等于_小时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疾病的转归prognosis。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1、康复rehabilitation。分成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两种。2、死亡death。长期以来,一直吧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水电解质紊乱无机电解质主要功能:1、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2、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3、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4、构成_成分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喝水和吃盐的多少而使

4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发生显著的改变,当机体内水分不足或摄入较多食盐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则刺激下丘脑的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和侧面的口渴中枢,产生兴奋。也可反射性引起口渴的感觉,机体主动饮水而补充水的不足,另一反面促使adh的分泌增多,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s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甘酸环化酶,促使c_升高并进一步激活上皮细胞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的激活使靠近管_膜含有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了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及水通道的通透性,从而加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同时抑制醛固酮的分泌,间弱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的排出,降低了钠离子在细

44、胞外液的浓度,使已经升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反之,当体内水分过多或摄盐不足而使细胞外渗透压降低时,一方面通过抑制adh的分泌减弱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水分排出增多,另一方面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加强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钠离子的排出,从而使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高,结果已降低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增至正常。心房肽或称心房利钠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是一组由心房肌细胞产生的多肽,约由_个氨基酸组成。anp释放入血后,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影响水钠代谢:1、减少肾素的分泌2、抑制醛固酮的分泌3、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4、拮抗醛固酮的滞钠离子总用水通

45、道蛋白aquaporins,aqp。是一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根据血钠的浓度和体液容量来分1、低钠血症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低钠血症2、高钠血症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高钠血症3、正常血钠性水紊乱分为等渗性脱水和水肿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指血清钠离子浓度小于130毫摩尔每升,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离子浓度小于_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_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原因和机制:1、经肾丢失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噻嗪类

46、等,这些利尿剂能抑制髓袢升支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由于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2、肾外丢失经消化道失液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经皮肤丢失。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故机体虽缺水,但却不思饮,难以自觉从口服补充液体,同时,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要吸收液相应减少,导致多尿和低比重尿,但在晚期血容量显著降低时,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可出现少尿。3、有明显的失水体征,由于血容量减少,_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使_间液减少更为明显,因而病人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4、经肾失钠的低钠血症患者,尿钠含量增多,如果是肾外因素所致者,则因低血容量所致的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结果导致尿钠含量减少。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钠离子浓度_mmol/l,血浆渗透压_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又称之为水中毒。原因和机制: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多的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在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1、水的摄入过多2、水排出减少,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