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杂铜再生利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6118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万吨杂铜再生利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10万吨杂铜再生利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万吨杂铜再生利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吨杂铜再生利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废铜再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总论1.1编制的依据及原则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二、2 项目建设2.1 项目名称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4 设计的内容及范围2.5 项目进度安排2.6环境保护与节能2.7 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三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3.市场预测3.2 产品方案四、建设条件及厂址4.1 厂址概况4.2 建设条件五、工艺方案及主要设备 5.1 设计基础原则:5.2 工艺方案5.3 主要设备选型六、6.土建6.1有关建筑平面及空间布置说明如下:6.2建(构)筑物一览表七、7.电气7.1负荷计算7.2电源八、8.给排水、热工8.1

2、给水8.2排水8.3热工九、总图运输方案9.1总平面布置9.2运输区道路十、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0.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10.2设计依据10.3主要防护措施 十一、环境保护11.1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11.2设计原则11.3项目建设地点及空气环境11.4项目污染及防治十二、消防、低碳节能12.1消防12.2低碳节能十三、组织结构及劳动定员13.1组织结构13.2工作制度13.3劳动定员13.4工资13.5人员培训十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十五、技术经济15.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5.2成本与费用15.3财务分析及评价15.4综合评价1 总论1.1编制的依

3、据及原则1.1.1编制依据(1)提供我室项目设计委托书。(2)提供的项目投资协议书和相关基本资料。(3)严格执行相关专业的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1.1.2编制原则(1)充分吸取国内铜冶炼工艺设计、生产的有益经验。(2)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可靠的设计方案。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该公司属于民营企业。目前总资产达8000万元,企业专业管理人员2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名,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2余名。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生产销售和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等业务;其他经营业务有:汽车运输、饮食娱乐、生产和销售劳保用品、纸制品、建筑材料、玻璃制品、防腐材料等。主要产品有八万吨铜阳极板及二期工程的

4、十万吨铜杆,风力发电线圈等电工线材。2 项目建设2.1 项目名称:#铜业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杂铜再生利用项目(一期)工程。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现国内大型有色冶炼加工厂如我们金华临近的有“江西铜业、铜陵铜业、大冶铜业、兰溪冶炼厂”每年缺口铜阳极板在50万吨以上。(铜阳极板是生产阴极铜的主要材料)2区有大量的紫杂铜供应。这些都是生产铜阳极板和二期工程生产连铸连轧园铜杆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利用节约运输和人力搬运成本。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可用以享受国家政策扶持。 2、原料废杂铜供应渠道广泛,供应量充足,废杂铜分拣和交市场成熟度较高,计

5、价方式基本稳定,交易方式较为一致,如浙江台州、温州。永康、湖南汨罗、河南长葛、广东南海等废杂铜分解、集散地,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稳市场。 3市已成为铜材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无形资产,具有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人才优势。建设废杂铜的再生利用项目,通过改变铜原料的品种和质量来确保冶炼精练原料供应,对提高工艺设备效率、扩市铜冶炼、加工品种及生产规模、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项目采用成熟的、较先进的工艺技术,新增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因而具备了一市场竞争力。 5、竖炉处理打包紫杂铜和残极生产处理速度快,操作工艺简单,生产技术人员已掌握,不存在

6、技术上和设备风险。2.4 设计的内容及范围 2.4.1 设计的内容 根据的实际情况,制区平面配置方案,并对项目冶炼能力做可行研究。 2.4.2 设计的范围 阳极铜生产能力为8.0万t/a生产系统及相配套的土建工程、配电间和控制室等2.5 项目进度安排 2010年十月进行建设期准备,2011年1月破土动工,12月建成试生产,基建时间按12个月考虑。建设的项目实施计划见表2-2表2-1 建 设 的 项 目 实 施 计 划 表序号项 目 2010-2011年1112123456789101112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设计3施工图设计5土建施工6设备制造及安装7设备安装8设备调试9试生产10人员培训

7、2.6环境保护与节能 1.另有环评报告。2.7 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7.1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主要依据:(1) 比照近年建成的同类工厂实际造价;(2) 定额采用2000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省统一基价表)(3) 其它费用采用2001年10月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的规定计算。(4) 投资估算见表2-2 不包括土地购置费和三通费表2-2 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价值(万元)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总价1工程费用 5534.721.1生产设备1761.00216.722977.721.2辅组设备40.00100.001.3土建工程477.001477.001.4供配电#248.

8、00248.001.5工艺管道80.0080.001.6给排水、循环水#80.0080.001.7综合管网20.0020.001.8联合试运行费20.001.9技术服务及设计费200.001.10总图运输72.0072.001.11拆迁200.001.12其他60.002监理20.003预备费132.033.1工程预备费166.013.2价差预备费66.014固定资产投资(1+2+3)1432.755建设期贷款利息150.776流动资金1464.927项目总投资8967.192.7.2 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2-3表2-3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设计规

9、模1.1阳极铜t/a80000.002主产品回收率%99.503主要消耗指标3.1特级紫杂铜t60301.513.2残极t20100.003.3天然气Nm3/t164300.003.4电Kwh/t169600.003.5水t/t174900.003.6其他30.0044.1年工作日日3404.2主要生产部门工作制班三4.3班工作时间h85劳动定员100生产工人人80管理及技术人员人206投资总额万元8967.19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432.75流动资金万元1464.927年均销售收入万元440000.008年均总成本费用万元427200.009年均所得税万元1200.0010年均税后利润万元24

10、80.5111内部收益率%33.4712投资回收期年3.5013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2.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总额与资金筹措表见表 2-4表 2-4 投资总额与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项目建设期间(a)投产期(a)达产期(a)合计1231. 投资总额8967.191.1 建设投资5534.725534.721.2 建设期贷款利息150.771.3 流动资金1047.81417.101464.92合计6999.642 资金筹措2.1 自有资金(资本金)500050050060002.1.1 建设投资1289.001289.002.1.2 建设期贷款利息150.770.000.00

11、150.772.1.3 流动资金392.93260.69653.622.2 银行贷款0.000.000.000.002.2.1 建设投资0.000.000.000.002.3 国内银行贷款30005005002.3.1 建设投资2143.752143.752.3.2 流动资金654.88156.41811.30合计8442.443.市场预测及产品方案3.市场预测现国内大型有色冶炼加工厂如我们金华临近的有“江西铜业、铜陵铜业、大冶铜业、兰溪冶炼厂”每年缺口铜阳极板在50万吨以上。3.1.1 废杂铜再生利用的基本情况 国内废金属再生产业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加工利用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并出现了

12、如浙江台州、宁波、广东南海、清远、天津静海等以进口为主废金属为主,以山东临,湖南汨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以国内回收为主的废杂金属集散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区是我国经济最发区,也是铜的矿产资源最紧区域,但全国80%的铜加工企业分布在这三区,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杂铜。这三区的再生铜产业具有各自的特色:珠江三角区主要是进口废料进行拆解、分类、回收利用和销售铜原料,从业人员10功率: N=55KW(3)给水泵型号:DG12-258流量: Q=12.5m3/h扬程:H=200m配套电机功率:N=15KW 327本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本次技术升级改造主要设备选型序号主要技术方案设备选择

13、1白云石煅烧11白云石利用烟气预热204m竖式预热器12二次风利用熟料预热448m竖立冷却器13煅烧4.364m回转窑14风扫球磨机2.24.4m球磨机15辅送、筛分扬尘袋式除尘器4套16控制系统中控系统1套17烟尘控制100电收尘器2原料车间(粉磨制团)21粉磨2.611m球磨机22制团LYQ5.0压球机8台23微机配料MHS系列配料系统1套24破碎、输送、粉磨、制团扬尘控制脉冲袋式除尘2套3还原车间31还原系统56支370罐还炉13台32真空系统SHF10-1.25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33燃烧蓄热式烧咀蜂窝状蓄热体鼓风及排烟系统34控制系统中控系统1套35出渣自动扒渣机12台36出镁液压挤镁

14、机6台37装料自动填料机6台38环保集气罩集气布袋除尘器除尘4精炼41精炼炉蓄热式精炼炉6台42浇铸86模自动铸锭机4台4.3抽镁液1吨输液泵12台4.4环保集气罩集气布袋除尘器除尘5煤气站3.4两段式煤气炉4台3.2.7环保设施3.2.7.1制备车间烟气及粉尘治理1)回转窑烟气治理白云石电除尘器预分解窑烟气回转窑达标排空2)粉碎压球粉尘治理达标排空压球机球磨机鄂式破碎机袋除尘器引风机吸尘罩3)白云石料场无组织排放面源扬尘治理 在白云石料场周围,按档风抑尘墙高度高于1.3 倍堆料高度,设置4.5m挡风仰尘墙进行隔离防尘。3.2.7.2还原车间烟气、粉尘治理1)还原炉气煤气空气达标排空引风机重力

15、除尘蓄热室还 原 炉2)还原炉出渣粉尘治理重力除尘器达标排空引风机还原罐口还原罐口还原罐口吸尘罩3)还原渣扬尘还原渣由于料度非常细、不含水份,非常容易产生扬尘。为此采用渣坑堆放还原渣,加盖顶部,并将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后的水喷入渣坑,降低扬尘。3.2.7.3业炼车间烟气治理活动式吸烟罩精炼炉引风机达标排空湿式除尘器活动式吸烟罩铸锭机3.2.7.4动办车间烟气粉尘治理1)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见制气生产工艺流程图。2)原煤采用简易煤棚存放,煤棚周围设置篱墙隔离;煤气发生炉炉渣采用挡风仰尘墙防尘。并按料堆情况进行适当喷水,有效降低了面源扬尘。3275污水一体化处理生活污水经汇集,进入地埋式一体化污

16、水处理系统。进入:COD600mg/L BOD5300mg/L出水:COD60mg/L BOD520mg/L处理水量(m3/d)直径()总长(m)设备件数进水管径()出水管径()进水管离底高()出水管离底高()5257150802013328本项目新增设备及估算见附件33项目治理前后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对比1、能源消耗比对 单位:吨项目改造前改造后消减量折标煤煅烧窑55188216723351623940还原炉75600141963410424360精炼炉599763192280562004总电耗万度89829195281-1054.052-1296.00射流真空锅炉0554400-5544-3

17、960合计45048 2、污染物排放比对 治理前后大气污染排放对比表项目回转窑改造还原炉及蓄热利用精炼炉及蓄热利用射流真空系统改造电耗小计改造前二氧化硫176.6016241.9219.1923204.945924426598烟尘193.158264.620.991605.40964841592炉渣11589.48158761259.4960324.57629049.55改造后二氧化硫69.3504132.787210.214417.740810.752240.8448烟尘75.852145.23611.17219.40411.76263.424炉渣4551.128714.16670.3211

18、64.24705.615805.44消减量二氧化硫107.2512109.13288.97792-17.7408-5.80608201.81560.73%45.11%46.78%100.00%-117.39%45.59%烟尘117.306119.3649.8196-19.404-6.3504220.735260.73%45.11%46.78%-100.00%-117.39%45.59%炉渣7038.367161.84589.176-1164.24-381.02413244.1160.73%45.11%46.78%-100.00%-117.39%45.59%3、改造后年节能量测算名称改造 前改造

19、后节标煤节煤率(%)吨耗标煤量8.234.483.7545.57本项目通过改造治理后,节能效益明显,改造前吨镁综合能耗8.23吨,改造后吨镁综合能耗4.48吨,节标煤3.75万吨,较改造前比节煤率45.57%,年节标煤约3.57吨12000=4.5万吨标煤,避免向空气中排放烟尘220.7t /a,少向大气排放SO2148.99 t /a,少排放炉渣13244.11 t /a。排放浓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达到了环保综 合冶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3.4治理后能源肖耗及环境状况分析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节能减排工作有积极推进作用,将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有如下效果:(1)余热利用及双蓄热技术将

20、吸收转化烟气和煅白余热,大大降低能源消耗。(2)C技术提高燃料燃烧充分性,在大减少了烟气中粉尘、S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3) 个炉膛内逐渐扩散燃烧,大大降低了燃烧燥声。 (4)低回转窑及不原内空气过剩系数,炉温均匀,可以减少还原灌的氧化烧损,氧化烧损率减小1.5%。4、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应消耗 本项目产品煅白及粗镁,所需主要原辅料有耐火材料、钢材及机物料等。普钢材料主要是Q235、20MN,国内首钢、鞍钢和太钢等均可生产,可由国内各有关钢厂采购。钢材货源充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本项目所需地耐火材料为常规耐火材料,非常容市场上购得。 本项目新增新鲜水量主要是生活用水(5.2m3/ d

21、)、生产补充水量为31m3/ d,不可预见2m3/ d。本厂现有自备井眼供水能力为80m3/ h,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按生产纲领核算,主要原、辅材料年消耗见附表。5、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5.1给排水5.1.1用水量 本项目新增劳动定员为104人,生活用水量按每天50升/人计,日用水量为5.2m3 ;生产用水量为31 m3 /d;不可预见用水量2 m3 /d,合计最大日用水量38.2 m3 /d.5.1.2水源 公司现有自备井一眼,井深130m,日供水量可达到803 /d,能力可满足项目实施后生产、生活及消防的需要。 5.1.3给水系统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联合给水系统。给水系统主管采用

22、管径为DN100PP-R给水管,DN70以下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并设阀门井、水表井等。室外给水系统采用地沟暗敷设,室内沿墙明敷设各用水点。5.1.4排水系统 区排水方式:雨水采用地面排放方式,排区排水沟。 区污水排放采用暗管排放方式,排放八达公司原有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管径为DN300DN500钢筋混凝土组成,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检查井选用700砖彻圆形污水检查井。5.1.5消防区消防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系统由供水管一室外水池一一消防水泵一室内外消火栓组成。消防水源接入企业原一座300m3消防水池。水泵房内安装二台消防水泵,一备一用,消防时自动启用,确保消防用水。在区道外侧2m处设置室

23、外地下消火栓,按防火规范配置DN65栓口,消火栓间距不大地120m,保护半径不小一于150m。项目中有易燃气体存在,还应在区域设立消防砂或消防土地,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消防材料,隔绝气体与空气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所有建筑物内根据消防类别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可满足项目实施的消防需要。5.2土建工程5.1.2设计原则 (1)根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总图布置,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布置新建筑特和构筑特的位置和面积,做到土建工程要与全厂生产产功能有机结合。 (2)生产厂房平面和空间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流程合理、便于管理、利于设备安装维修。 (3)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

24、,应符合防火、防震和防腐要求。 (4)认真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在满足整体规划的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筑工程投资。5.2.2设计范围本项目工程设计主要范围是预热分解器、竖式冷却器、还原炉蓄热交换系统改造,以及煤气管路。5.2.3建筑及结构设计5.2.3.1预热分解器(1)建筑设计:窑直径10.8m、高3.8m。 (2)结构 结构主体及围护体系采用钢结构。主解架梁、柱采用楔形拼接工字钢,围护钢板内砌耐火砖材料,围护体系的次要构件采用冷弯型钢檩条。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5.2.3.2回转窑 采用钢结构为支撑体, 通过喷吹煤粉燃烧提供煅烧所需

25、的高温。主要为通过窑头、窑尾及中间2个支撑基础工作。5.2.3.3竖式冷动机 采用钢结构为支撑体,通过高温煅白显热的转换吸收,加热回转窑燃烧二次风温。5.2.3.4双蓄热还原炉及燃烧系统改造 在每个还原炉段部基础部位安装换热器,陶瓷蓄热体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填充,并在换热器前后安装DCS自动控制系统。5.2.3.5抗震设计 搞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由于所采用的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减少了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避免了主体结构及连接节点在地震时遭爱严重破坏的可能性。5.3配套设施5.3.1供电 本项目新增主要用电设备46台,新增电力安装总容量1

26、500kw。新增用电设备均为三类负荷。电气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并计入适当的同时工作系数;照明采用单位容量指标估计。 供电由八达公司变电站供给,引入电压为10kv。本次设计初步计算无需新增变压器,原有变压器或满足目前公司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5. 3.2供配电系统 全厂用电负荷电压均为380/220v。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主干线用电缆埯地敷设,各分支线路绝缘导线穿钢管没墙明敷至动力配电箱再至用用电点。车间配电采用三相线制,有一专用接地保护线。 为保证安全生产,在车间总电源进线做重复接地,车间所有用电设备正常工作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采用统一接地的保护措施,并要求接电阻R4。 照

27、明供电与生产用电分路代给。 为了节约电能,提高电能利用率,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补偿装置采用在变电室低压侧集中自动补偿方式,使补偿后的平均功率因数达到cos=0.9以上,达到降低线路无功损耗,节约能源的目的。5.3.3照明 新建车间均采用节能型灯具,并使照明度达到75LX,以满足生产的需要。5.3.2通讯 公司各主要部门配有专线电话在,并配备内部程控交换机,可满足对外内联络的需要。对于移动工作场合,人手一部无线对讲机,便于工作需要。5.3.5投资估算 本次初步估算供电工程需投资5.0万元,详见57供电主要设备明细表。表57 供电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名 称型号规格数量(合)单价(万元)总价(万元)1

28、线路规格1332照明设施120.050.63其 它0.44小 计 46、厂址条件和厂址位置6.1自然条件 6.2社会经济环境 6.3厂址选择6.3.1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区乡规划的要求。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就在,生产工艺和营销的要求。 (3)约和效益的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省运费,减少成本,提高利润。(4)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危害。 (5)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多个场地选址时,在要调查研究的,进行科学分析和比选确定。 (6)节约项目用地,在保证基本工艺和设备布置的前提一,尽量不占或少占土地面积。 (7)注意项目建设时的环境保护问题,以人为本,减少项目对生态和

29、环境的影响。6.3.2项目选址结果 通过区周围及项目区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概况了解,项目厂址位于地势区,生产所需的水、电以及其它原辅材料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厂址交通条件极为优越,适于材料运输。总之,本项目在厂址选择上是合理可行的。7、环境保护7.1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国务院第253号令;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这了1987002号;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污不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类水域标准;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

30、准GB1234890; (8)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393; (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10)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规定; (11)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12)工艺专业及公用专业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等。7.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本项目生产属冶金生产类,主要污染源是在生产过程中炉窑产生的烟气、SO2;风机、泵类产生的噪声;另外,还有少量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产生。本工程 主要涉及环保治理项目,主要工艺及设备在第三章已做分析,本章节只对第三章做补充说明。7.3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7.3.1粉尘、废气治理 本次节能设计主要针对原有生产过程

31、进行炉窑技术升级改造,污染源为原生产环节的污染源,八达公司已经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措施,本项目新增设备和和改造设备均采取较为合理的环保措施。 1、回转窑烟气的接入和预热分解器烟气接出,均为密闭结构,不外溢烟气,回转窑烟气治理如下:预分解窑回转窑电除尘器白云石达标排空2、竖立冷却窑采用密闭装置,防止空气汇露而造成换热效果降低。3、制备车间粉碎压球尘治理吸尘罩鄂式破碎机球磨机压球机引风机袋除尘器法、尘器达标排空4、白云石料场无组织排放面源扬尘治理 在白云石料场场周围,按挡风抑尘墙高度于1.3倍堆料高度,设置4.5m挡风抑尘墙进行隔离防尘。5、还原炉烟气输送整个过程为密闭作业,烟气经蓄热体,经简单除尘后

32、达标外排。还原炉气处理措施见下图空气煤气达标排空蓄热室重力除尘引风机还原炉6、还原炉出渣粉尘治理还原罐口达标排空袋除尘器引风机吸尘罩还原罐口还原罐口7、还原渣扬尘 还原渣由于粒度非常细、不含消化分,非常容易产生扬尘。为此采用渣坑放还原渣,加盖顶部,并将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后的水喷入渣坑,降低扬尘。8精炼车间烟气治理活动式吸烟罩精炼炉达标排空宽、湿式除尘器引风机活动式吸烟罩铸锭机9、动力车间烟气、粉尘治理A、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煤气,经一系列的处理后,煤气含尘降低很大,详见制气生产工艺流程图。B、原煤采用简易煤棚存放,煤棚周围设置篱隔离;煤气发生炉炉渣采用挡风抑尘墙防尘。并按料堆按料堆情况进行适当喷水

33、,有效降低了面源扬尘。7.3.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合理选用设备,尽量选用技术先进、运行平稳的低噪设备。(2)合理布置产生噪声的设备,以减少噪声辐射。(3)采取隔声、减振措施。对锻炼造等振动大的设备,均采用减振基础;对风机、水泵安装隔振垫,水泵进出水加装柔性橡胶接头,与泵体相连的管道加“避振喉”等措施,以减轻振动噪声。(4)区种值灌花、花卉,不仅减少噪声辐射污染,而且可美化环境。7.3.3废水治理生产过程中用水环节主要是生活用水,生活污水八达公司原不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进中水池,中水用区绿化、道路喷洒等环节。生产用水主要为该改造项目的冷却用水,为净循环,汇入企业原经循冷却

34、系统,不外排。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的治理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阐述,这里不在重得和。7.3.4固体废物治理生产、生活固废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生产固废有回收价值的外销,无回收价值的废弃物运往环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1)生产固废 本项目运行中主要生产固废主要为废耐火材料、废蓄陶瓷、废钢材,每年约产生20吨,这些可以回收再利用,一般外销。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的容重以每立方米0.55吨计算,全厂新增104人,每人每天生产1公斤,每天约产垃圾0.189立方米。考虑产生量较小,垃圾运送周期定为一周一次,但是为避免垃圾收集运输造成区环境的影响,根据本厂的情况,拟对

35、垃圾的处理分为两个步骤:垃圾的收集按规范要求,区内应按小于70米收集半径,设一个垃圾箱,垃圾箱的容积以300升计,区内大约需设14个垃圾收集箱,以保区内环境的整洁。另外考虑到生活工作的需要,垃圾箱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垃圾的转运为了及时把收集的垃圾运走,保证运输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工作过程:将闭合好的垃圾箱整体送上垃圾车,固定好各垃圾箱,运送途中要保证运输安全,避免因事故引起的垃圾抛洒飞散,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垃圾堆放点。7.3.5绿化区总体设计是时布置绿化带,与道路形成绿化隔离带,区车间四周、道路两旁种值针叶树、阔叶树、灌木花草等绿色值物,形成一个绿树成荫、绿地成片、环境优美、舒

36、畅卫生区环境。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8.1运行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工作的劳动强度, 以确何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与工业生产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中的安全的健康。 生产过程 中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或设备损坏、停水停电等非常正常因素,以及炉窑设计施工不符合要求或发生煤气质量差不能充分燃烧,都可能造成运行中的职业危害。8.2防治措施8.2.1防机械伤害(1)在设备的转动装置外露部分均设置防护罩,以确保工人劳动安人。(2)在设备平台、坑口等处,其周围均设栏杆,以防跌落产生伤害。 (3)工作场地采用混合照明,按工作性质不同保证

37、有3050LX照明度,并对地坑内的各处设备附近均设照明。(4)各车间按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原材料、区,留足够的运输通道、人行通道以及安全通道。8.2.2防高温在车间外墙上装有轴流风机,对车间采取机械通风,已降低车间温度,排除车间内的有害气体。8.2.3防火本次设计生产车间属冶金类和产车间,车间按冶金类车间防火考虑,建筑设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车间按要求合理布置安全门,满足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车间四周设置消防通道。区设有环状消防网,配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小于150m,满足紧急救援安全需要。8.2.4电气安全(1)变压器变压侧装设避雷器区内较高屋顶设置避雷针。(2)严

38、禁在同一系统中部分设备接地和部分设备零现象同时存在,接电阻R4欧。(3)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管道均应同PE线做等电位连接,要求接电阻R4欧。(4)所有用电设备非正常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电气支架等物应与接地系统可靠焊接。8.2.5用水安全区设置了更衣室、卫生间等设施能满足职工的卫生要求区饮用水有工区供给,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8.2.6防气体危害 生产过程中煤气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和职工的生命安全。煤气由于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一般向空气上层漂移。可能造成人体窒息或遇明火燃烧,如果单位体积浓度较大野,可能引起爆炸。(1)如果在室内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气阀,切断电源,熄灭明火,迅速放低头

39、部,快速离开现场;(2)在气站停留过长时间后发现有头晕呕吐等不正常反应时,应迅速离开,带到开阔地带,做强制呼吸;9、消防9.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00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6)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消防的法规和规定;(7)八达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8)工艺专业及公用专业提供的设计技术次料等。9.2工程环境及火灾危险性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对本项目不构成火灾危险。 本项目属于冶金行业,生产车间火灾危除险性为丁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9.3消防设旋措施9.3.1总图消防 总平面布置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充分考虑了消防通道,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区风建筑物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满足规范要求。9.3.2建筑消防 钢结构厂房安全疏散能够满足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