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国际分工(8).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9150831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国际分工(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国际分工(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国际分工(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国际分工(8).ppt(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v一、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v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阶段阶段 时间时间 原因原因 特征特征 内容内容萌芽萌芽阶段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50年代地理大发现以局部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社会分工由国内向国外扩展,形成了“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形成形成阶段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整体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形成了“工业和农业的国际分工”成长成长阶段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实现了蒸汽机时代向电力和内燃机时代的转变,形成了“工业国部门之间分工”成熟成熟阶段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性国际分工并存推动生产过程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自动化方向过渡;国际分工进入到“工业国部门内部”贸易发展。第二节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v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v(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后果;v(二)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v(三)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v(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v二、自然条件

3、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v三、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v四、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贸易纯理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新理论传统理论微 观 理论宏观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新理论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研究开发要素说规模报酬递增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说偏好相似说原料周期说产业内贸易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国家竞争优势说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反对派及其新理论传统理论反对派保护关税说保护幼稚工业论中心外围论其他保护贸易论点保护贸易新理论战略贸易论管理贸易论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理论对外贸易发

4、展战略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第三节西方国际分工学说第一阶段: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第二阶段: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第三阶段: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第四阶段:里昂剔夫之迷引起的一些理论扩展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v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v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论点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论点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v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v原因(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v (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v (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v结论:他认为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

5、依靠分工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传统贸易理论:绝对利益论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v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v3.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v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利的。传统贸易理论:绝对利益论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v3.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国家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单位)(人/年)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单位)(人/年)分工前英国葡萄牙1 1201 801 701 110分工后英国葡萄牙2.375 1902.7 190

6、交换后英国葡萄牙11.3751.71传统贸易理论:绝对利益论v亚当斯密的理论解释分工的原因?v成本的差异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二、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论v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v1.比较利益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内容:“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第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第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不利的程度不同,第国家应专门生产比较程度较大商品,第国家应专门生产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获益,生产总量增加。传统贸易理论:比较利益论2.比较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

7、:国家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单位)(人/年)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单位)(人/年)分工前英国葡萄牙1 1201 801 1001 90分工后英国葡萄牙2.125 1702.2 220交换后英国葡萄牙11.1251.21传统贸易理论:比较利益论3.对比较利益论的评价v有很多假设、前提条件v进步作用:废除了具有沉重保护主义色彩的谷物法,确立了自由贸易在英国的位置。v弊端:认为各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静态的,有很多假设条件、假设前提。传统贸易理论:比较利益论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v李斯特,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保护贸易的倡导人。v(一)保护幼稚工业论提出的历史背景v(二)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

8、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v他认为,从经济方面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各发展阶段:v原始未开化时期;v畜牧时期;v农业时期;v农工业时期;v农工商时期。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v(三)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论点v1.农业不需要保护;v2.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对手时也不需要保护;v3.只有与国家工业发展有关的幼稚工业,即有发展前途,但刚刚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工业基础才需要保护,(大约30年)。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v(一)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论点:v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v2.区域贸易

9、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的差别,即各个地区之间或国家间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同v3.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v(二)赫俄学说的假定:v1.在各个城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区域和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v2.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自由贸易v3.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v4.没有规模经济利益问题。v5.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个区域。v6.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劳动生产率没有差异。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v(三)广义的H

10、O模型v1.HO定量;v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v3.雷布津斯定量;v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v国际贸易的原因:生产要素禀赋或生产产品使用的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异。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v1.HO定量:vHO定量是从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开始逐层展开的,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v价格的国际绝对差(直接原因)v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v不同的成本比例(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原因)v相同的成本比例v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关系不一样v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求比例v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自由贸易)成本比例单位成本美国英国小麦纺织品11.524单位成本美国英国小麦纺织品122

11、4相同不同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禀赋差异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价格差异价格差异生产成生产成本差异本差异商品价商品价格差异格差异 国际贸国际贸易发生易发生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v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v虽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取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外国产品,将使本国稀缺要素价格不断下跌的,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了两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的缩小,并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v俄林认为,要素价

12、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原因:v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而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v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充分流动;v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v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有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高点,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低点,从而阻碍了生产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v3.雷布津斯定量:v在商品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v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v在一国不存在完全专业化和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13、的变动将影响要素价格的变动。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v(一)里昂惕夫反论1947年1951年出口进口替代出口进口替代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2,256,8002,303,400劳动(人/年)182,313170,00417,39116,781人均年资本量13,99118,18412,97713,726(二)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其有关的学说v1.劳动熟练说(Skilled Labor Theory)v里昂惕夫:用劳动效率的差异解释里昂惕夫之谜v基辛:熟练劳动程度的差异性是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v2.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v凯

14、南: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v3.技术差距说(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美国学者波斯纳v用技术的差距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v4.产品生命说(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威尔士v用来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变化的理论。新生期 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让与期利润空间大利润空间较大利润空间小利润空间较大利润空间大试制品开发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上游下游v5.需要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瑞典经济学家林德v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

15、业制成品贸易的发展。0ABCD商品档次人均收入I1I2abv6.产业内贸易学说(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v特点:产业内同类产品相交换;v 产业内贸易产品的流向具有双向性;v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特点;v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两个条件: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v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v6.产业内贸易学说(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v产生的原因:v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v规模报酬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v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7.协议性国际分工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v协议性分工需要条件:v1、协议分工的国家或地区要素禀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同;v2、作为协议分工的商品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v3、生产协议产品的两个国家利益差别不大。8、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9、竞争优势理论哈佛大学教授波特v竞争优势包括要素:v基本要素v推进因素v辅助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