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150547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85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行路难》(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拟行路难》(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行路难》(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拟行路难拟行路难(其四)(其四)南朝宋 鲍照春日忆李白春日忆李白杜甫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

2、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背景简介背景简介:我我国国魏魏晋晋南南北北朝朝时时期期,实实行行门门阀阀制制度度,士士族族特特别别是是高高级级士士族族凭凭借借门门第第出出身身就就可可做做官官,世世世世代代代代控控制制高高级级官官职职。他他们们造造成成“上上品品无无寒寒门门,下下品品无无世世族族”的的局局面面。门门阀阀制制度度阻阻塞塞了了寒寒士士的的进进仕仕之之路路,他他们们即即使使才才华华横横溢溢,也也很很难难任任高高官官。一一些些才才

3、高高的的寒寒士士自自然然心心怀怀不不平平,寒寒士士的的不不平平反反映映在在文文学学作作品品中中,就就成成为为这这个个时时期期文学的一个特色。文学的一个特色。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阀”,右边的叫,右边的叫“阅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

4、,门生故吏遍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大姓豪族。门阀制度门阀制度知知人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鲍照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 僚僚,很不得志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但他的诗文,在生前 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 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

5、诗在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 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 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拟行路难1818 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 品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品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 建安传统,建安传统,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拟词,流行一时。古辞

6、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拟行路难行路难18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吞声踯zh躅躅zh不敢言。不敢言。鲍照鲍照再读诗歌,读懂句意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7、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精读诗歌,分析鉴赏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各自东西南北

8、流。人生亦有命,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景景”与与“情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因情造景、托物言志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因情造景、托物言志写景的手法:写景的手法:顺序:上顺序:上下;左下;左右;远右;远近近感官:视觉,嗅觉,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听觉,触觉动静:以

9、动衬静,动静结合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虚写,实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色调:冷色,暖色色调:冷色,暖色诗经:赋(铺陈)比诗经: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比喻)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修辞手法:联想、想象、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修辞手法:联想、想象、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象征象征白描(刻画形象)白描(刻画形象)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

10、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诗人说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是为了说诗人说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是为了说人的遭际也像水倾倒在地上一样,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人的遭际也像水倾倒在地上一样,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低贵贱决定的。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4 4、结结合合写写作作背背景景,说说说说“人人生生亦亦有有命命,安安能能行行叹叹复复坐坐愁愁?”句句中中的的“命命”指指什什么么?从从诗诗的的第第三三司司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

11、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命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的遭遇。在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人生是即定的,在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人生是即定的,无论如何努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跻身上层社会,而诗人却平静地说力也不会跻身上层社会,而诗人却平静地说“怎么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成天自怨自哀?”越是如此,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越是如此,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和愤怒的控诉。可解脱的痛苦,和愤怒的控诉。“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的形象?自斟自

12、酌,趁着酒意歌唱行路难,自斟自酌,趁着酒意歌唱行路难,却悲怆难抑的形象。却悲怆难抑的形象。诗人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自斟自饮,借酒消愁,诗人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自斟自饮,借酒消愁,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借着酒意击节高歌,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借着酒意击节高歌,想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却因悲怆哽咽断绝歌声。想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却因悲怆哽咽断绝歌声。短短两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举杯消愁却悲短短两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举杯消愁却悲怆难抑的情态。怆难抑的情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表达了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景景”与与“

13、情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因情造景、托物言志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因情造景、托物言志写景的手法:写景的手法:顺序:上顺序:上下;左下;左右;远右;远近近感官:视觉,嗅觉,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听觉,触觉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虚写,实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色调:冷色,暖色色调:冷色,暖色诗经:赋(铺陈)比诗经: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比喻)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修辞手法:联想、想象、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

14、张、修辞手法:联想、想象、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象征、象征、对比、对照对比、对照白描(刻画形象)白描(刻画形象)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对比对比与与对照对照的区别的区别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照对照是把两个意思相近的放在一起,前一个对后一是把两个意思相近的放在一起,前一个对后一个起铺垫作用。个起铺垫作用。“心非

15、木石心非木石岂无感岂无感?吞声踯躅?吞声踯躅不敢言不敢言。”两句表达了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想要抗争却不得不忍辱负重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了诗人想要抗争却不得不忍辱负重的矛盾与痛苦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系于对世事的感慨,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表达了诗人的抗争。心如槁木,表达了诗人的抗争。“岂无感岂无感”越是激昂,越是激昂,“不敢言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的对照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得淋漓尽致。总结认命不认命认命抨击悲愤无奈人生之路(仕途)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作业背诵拟行路难背诵拟行路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