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4968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39 大小:17.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1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本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姓名:X X X目录课程表.3班级情况记录表.4教学计划.10教学进度记录表.11教案.12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12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12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2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8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26第四节 鱼.35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43第六节 鸟.47第七节 哺乳动物.57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61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61第二节 先天性无和学习行为.68第 二 节 社 会 行 为.74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79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85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85第二节 细菌.89第三节 真菌.

2、95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991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1 0 3第五章 病毒.1 0 8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 1 2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 1 2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 1 5第二节 从种到界.1 1 5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 1 9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 2 2复习知识点.1 2 822 0 1 7 至 2 0 1 8 上学年课程表上午下午晚上早读1234午休567晚餐89周一1同*周 一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3班级情况表姓名姓名12222332442552662772882993010311132123313341435153

3、61637173818391940204121424姓名姓名1222233244255266277288299301031113212331334143515361637173818391940204121425姓名姓名1222233244255266277288299301031113212331334143515361637173818391940204121426姓名姓名1222233244255266277288299301031113212331334143515361637173818391940204121427姓名姓名122223324425526627728829930103

4、1113212331334143515361637173818391940204121428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能力目标: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

5、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2)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

6、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八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9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类群,让学生区别哪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

7、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难点:1、

8、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10实时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教时执行情况1234567891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2 011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腔肠动

9、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观察水帽的身体结构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2.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二、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12PPT课件、水帽生活和繁殖的视频。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一)新课导入(需要时间:5分钟)1.展示图片,问海葵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2.提问动物和植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10、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养方式的不同。引起学生兴趣,为认识学习动物学的知识作一个引领和铺垫。(二)观察水蝗(需要时间15分钟)1.先展示PPT问题再播放视频:水帽的生活环境和外部形态特点。2.播放视频:水帽的捕食和消化。3.引导学生说出水帽的主要特征。明确水蛇是一种腔肠动物。1.给水蝮、设计名片。2.带着问题观察视频。3.小组讨论学习,填写学案、讨论交流学案上的问题(见学案)。通过与学生熟悉的两类动物(草履虫和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并得出水帽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的概念。(三)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需要时间10分钟)1.出示其他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引导学

11、生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腔肠动物,并说明理由。1.总结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思考、交流从具体对一种腔肠动物一一水帽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认识腔肠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13八:板书设计(四)关注腔肠1.提问:你认为腔肠动1.观看视频。1.联系生活实动物与人类关系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2.说出自己观看视频后的体会。际、与已有的(需要时间7 分钟)吗?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吗?(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新闻资料等)2.播放视频:大堡礁正面临“灭顶之灾”。3.让学生说出看过视频后的感受和体会。知识联系,加深理解。2.情感教育。(五

12、)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各抒己见,总结从学生的角度(需要时间3 分钟)你对腔肠动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所学。出发梳理所学知识,帮助构建知识框架。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主要特征1.身体呈辐射对称2.体表有刺细胞3.有口无肛门(二)主要动物水蝗、水母、海蟹、海葵、珊瑚虫(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14有弊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课堂练习: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腔肠动物依靠 捕食。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观察涡虫的身体结构特点。(三)情感

13、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2.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二、教学重点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模式15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课前准备涡虫标本、PPT课件、涡虫生活史、血吸虫生活相关的视频等。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一)复习导入(需要时间:2 分钟)1.展示图片问:水蝗、海葵等腔肠动物有哪些特点?2.展示图片讲:动物界还有一类动物也具有和腔肠动物相似的一个特点,有口无肛门。它们是扁形动物。回忆上一课时的知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首先建立起两类动

14、物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扁形动物作引领和铺垫。(二)观察涡虫(需要时间15分1.视频:涡虫的生活史。1.观察涡虫。2.小组讨论,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获知涡虫的生活钟)2.展示问题:涡虫和水蝗进行比较,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3.引导学生说出涡虫的主要特征。合教材P6自学分析,找出相同点。环境以及习性,对涡虫建立感性的认识。(三)概括扁形1.出示绦虫、血吸L总结归纳扁形1.培养学生的动物的主要特征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动物的主要特分析比较能(需要时间10分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征。力。16八、板书设计钟)特征。2.出示蚯蚓、蛔虫、华支睾吸虫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扁形动物,并说明理由。2.判

15、断并说明理由。(四)关注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需要时间10分钟)1.扁形动物大多寄生于动物和人体内,比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2.视频:华支睾吸虫与人类的关系。3.提问:如何预防寄生虫病?1.思考、交流,说出寄生生活的动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小组欣赏、讨论交流。1.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2.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五)课堂小结(需要时间3 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试着谈谈涡虫与水蛆哪一个结构更为复杂吗?总结归纳所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梳理所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

16、形动物二、扁形动物(一)主要特征1.身体呈两侧对称2.背腹扁平173.有口无肛门(二)主要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预防寄生虫病课堂练习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写出三种主要的扁形动物?九:教学反思第 二 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8

17、1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 .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3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1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 P T;活体蚯蚓、蛔虫的浸制标本、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新课导入(2分钟)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提问:这两种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18、观察、思考、作出假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如何才能获得支持假设的证据呢?(通过科学的观察和自学、观察;思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科也可以利用浸制标19新课教学(6 分钟)比较)1.任务一:自学蛔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意图。提问:(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请填写在学案中表格“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1)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知识框架。学的观察,获得知识,寻找支持假设的证据。学生的亲身经历,一定程度上重现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

19、较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形成过程。合理的编写和使用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和模型。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还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1 5 分钟)问题引入: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2.任务二:实验一一观察蚯蚓。要求:按照教材第9-1 0 页的要求进行观察。填写在学案中表格一一蚯蚓一列的1-6 条。(1)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提示: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判断、推测、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通过问题转承,激发新的兴趣点,从已

20、知引入未知。通过实验,对活体蚯蚓进行多感官参与的观察,丰富了观察的手段。通过生物外部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进而引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结构与生理功能特征的推测,多层面强化这个阶段的组织教学比较有挑战性,教师应把握始终以任务引领、问题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20(2)步骤二: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提示:蚯蚓运动一一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3)步骤三:用手触摸蚯蚓,感觉它体表的黏液。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保持湿润。(4)思考:蚯蚓体表干燥会窒息死亡,如果将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如何呢?提问: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你能找到

21、或推测出它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请填写在表格“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通过思考与讨论,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2-4 o通过以上的观察、比较与分析,思考蛔虫和蚯蚓是不是属于同一动物类群?“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通过科学的观察、比较等过程,得出蛔虫与蚯蚓不属于相同动物类群的结论。(5分钟)3.任务三:“寻找小伙伴”。给出钩虫、线虫和沙蚕、蛭的图片,根据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区分哪些是蛔虫的观察并分析进行区分的最明显特征,归类、记观察、区分不同类群的生物时,更多动物的加入,既呈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又为第六单元生物分类的学习奠定基础。21小伙伴,哪些是蚯蚓的小伙伴,并要求说明进行区分

22、的依据。提示:在学案中表格的相应位置进行记录。录。延续了通过观察和比较,寻找支撑证据的意图,并为之后生物分类的内容进行铺垫。(5 分钟)4.任务四:总结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简介活动三的四种动物,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通过主要特征提升出类群名称。提示在学案中表格的相应位置进行记录。倾听、记录、归纳、概括。通过活动三的延续与补充,概括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提升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类群名称,从而完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这两个概念的构建。构建生物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在大量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物学概念。(6 分钟)5.任务五: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3、阅读教材8-9页、11页相关内容,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分别记录在学案中讨论题5、6 位置。提示关键词:健康、科学研究、养殖、对环境的影响。阅读、讨论、记录、交流。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是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蛔虫病属于传染病,与八年级下的传染病和免疫的内容有承接关系。(三)课堂小结(1分这节课,同学们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动物学知识,概括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倾听、回忆。突出知识主线。22实验:钟)学习新的动物类群。观察蚯蚓一、活动目的观察蚯蚓的形态

24、及运动。二、活动准备学生分组捕捉并饲养蚯蚓或教师统一购买。三、活动用品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四、活动过程和方法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或解释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体色、对称方式。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体节。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并用放大镜观察体节上的突起。体形:长圆筒形。体色:呈褐色,背侧深,腹侧浅。对称方式:两侧对称。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感觉粗糙,发现一圈或几圈突起,朝向身体后方。通过体色区分蚯蚓的背侧和腹侧。通过以下两条可以区分蚯蚓的前后:成熟的蚯蚓前端有环带(分节不明显,

25、颜色不同,比较厚);蚯蚓的口是一张一合的。这些小突起是刚毛。步骤二: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运动方式:前端变细变长,向运动的前方伸展。随后,前端固定,并变粗变短,同时后端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自如;刚毛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支持和固定的作用;23五、问题与交流细及长短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细心倾听,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时有无声音,思考声音的来源。变细变长,然后,后端变粗变短,整体向前蠕动。可以听见刚毛与糙纸接触产生的声音。体壁内的肌肉作用下,将其他体节拉过来,完成运动。步骤三:用手触摸蚯蚓,感觉它体表的黏液。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

26、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保持湿润。感觉光滑湿润。蚯蚓没有肺等专门的呼吸器官,环境中的氧气需要先溶于体表分泌的黏液中,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血管由体表排出。如果蚯蚓体表干燥,将会窒息死亡。1.蚯蚓应尽量选择成熟的个体。即方便观察环带,抗逆能力也较强,死亡率较低。2.如果课时充分,可增加探究刚毛在蚯蚓蠕动中作用的内容。应注意光滑面的选择,可以鼓励学生多选择一些他们认为光滑度差异较大的平面材料进行实验。3.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过激的行为表现,如尖叫甚至害怕大哭、伤害实验动物等。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与引导方面做充分准备。4.还应注意提示学生,擦拭蚯蚓体表的棉球不是水越多越好。蚯蚓

27、没有专门在水中呼吸的器官,如果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也会窒息死亡。八、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动物名称蛔虫、烧虫、线虫等。蚯蚓、沙蚕、水蛭等。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24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所属类群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九: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A 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B 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C蚯蚓爬到地面上来饮水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运动2 .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对 虾 B娱 蚣 C蛇D水蛭3.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28、最方便的是根据()A体节的形状B环带的位置C刚毛的长短D 口和肛门的位置二、问答1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九:教学反思25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 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

29、活。二、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26P P 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田螺、缢蛭等)视频。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利学生观察、思设疑诱(3 分用 P P T 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考、做出假思,激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设。发学生钟)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否有相似性?兴趣。3.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

30、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实例找到答案。(一)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结合观察、填写表对活体缢蛭的内部书上1 2 页图片,观察缢蛭的内部结格。思考、分缢蛭进结构构。明确双壳类的结构及其功能。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行多感官参与(1 5 分钟)提出思考问题,供小组讨论:其各题。的观结构与生存环境有何关系?察,获1.依据经验推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得实验能力的测其具有保护2.靠什么结构运动?作用。提(S i。3.靠什么结构呼吸?2.靠足缓慢运动。4.缢蛭如何获取食物?3.用鲤呼吸。274.推测:在吸水

31、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二)常见在观察双壳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观察、思考,学生自的其他软体学生进一步观察书上13页石鳖、蜗小组讨论回答主学习动物牛和乌贼的图片,提出思考问问题。能力得(10分钟)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在 PPT上补充这三种动物的结构图片,教师给出适当地补充。思考、分析、到提升。判断、总结异同点。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软体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通过对其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三)软体1.教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动

32、物的相通过比较、归完成软动物的主要同点。纳、概括可以体动物特征2.提示学生这些相同点就是软体动得出这样的结概念的(5 分钟)物的主要特征。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构建。3.通过主要特征提升出类群名称:都有外套膜,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都有外壳或被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外套膜包被的4.板书: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内壳。28八、板书设计足。(四)软体阅读教材13页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讨论、通过阅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6 分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归纳、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

33、贼的壳(海蝶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记录、交流。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课堂小结(1 分钟)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认识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软体动物。作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其生活环境。倾听、回忆、认同。再次落实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一难点。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 1课时)一、实验:观察缢蛭的内部结构二、常见的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贝壳数量及作用8 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保护一片;保护有退化的贝壳海蝶峭;支持有无外套膜及其作

34、用有,保护有,保护有,保护29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是否柔软身体柔软身体柔软身体柔软足的种类腹足腹足腕足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四、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养殖业一一食用、药用、工艺品有害:疾病传播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二

35、、教学重点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0三、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P P 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娱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七、教学过程第 2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有一类群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已经被命名的达到1 2 0多万种,占动物界的8 0%左右,而且许多种类尚未被人们所记载,它们分布最为广泛,在海洋、淡水、陆地、土壤、空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外,都有它们的踪迹,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也无处不在,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

36、系。它们是哪一类群呢?它们为何有这样一个名字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观察一些它们中的代表生物,获得解答。进入新的学习提供资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一)观察与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利认真观察、填写表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31思考用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完成书上1 5律。(1 0 分页表格。钟)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横向比较表格中的几种动物,找出相似程度高的动物。比较、判断出七星瓢虫和蝗虫相似度高。讲解:七星瓢虫和蝗虫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的“虫子”是不是就是昆虫呢?昆虫有哪些

37、特征?思考。去除前概念,建构科学概念。(二)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分部观察,由前到培养学昆虫的特征有哪些?后、由表及里,边生自主主要特征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观察边讨论。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P P T上出示观察提纲:1.分为头部、胸(1 0 分钟)1.蝗虫身体分哪三个部分?部和腹部。2.头部有哪些结构?2.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3.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4.腹部有什么结构?达,善于跳跃;有5.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受限制,如何解两对翅膀,适于飞行。决?4.腹部集中容纳6

38、.蝗虫是如何呼吸的?呼吸器官是什么?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内脏器官,还有听觉器官和生殖器官。5.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32教师用模型和P P T 进行整合,展示多种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6.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讨论回答,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8 分钟)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例如蜘蛛、虾、

39、娱蚣等等,虽然外形和结构有差别,但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33八、板书设计(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6 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知道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何关系呢?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1 .食用: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 .传粉: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药用:蝎、娱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

40、疗疾病。4 .科研: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5 .仿生: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6 .传播疾病:蚊、蟀、蛾。阅读、讨论、交流。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整理和归纳。课堂小结(4 分钟)这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动物界的第一和第二大类群一一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无论它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多少特性,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其主要特征,判断出一种动物属于哪一类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观察其特征时,同时也要分析它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体会生物之奥秘。回忆、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重点知识。利用习题解决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一难点。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

41、肢动物(第 2 课时)一、观察节肢动物:完成表格34动物名称七星瓢虫蝗虫蜘蛛娱蚣虾体表是否较硬是是是是是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是否有差别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有/是有/是无有/是有/是有无翅有有无无无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3对/是3对/是4对/是多对/是5对/是二、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传粉、药用、科研、仿生有害:传播疾病九:教学反思第 四 节 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3

4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5(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二、教学重点1.鱼的主要特征。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通 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红墨水、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播放: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的 激发学生兴新课导观看。各种动物。趣,让学生在放松的同入(2 分钟)2.质疑: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最了解、最常见的水生动物

43、是什么?过渡: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它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与人类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鱼的知识。回答:鱼类时,引入新课。36(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仔细观看骨 通过直观教课堂教学(30分1.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根据已有知识具,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钟)2.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脊柱的动物和无和生活经验 学习做铺脊柱的动物。回答问题。垫。3.归纳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身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

44、无脊椎动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一一鱼类。(二)多种多样的鱼观察图片,1.展示:淡水鱼和海水鱼图片。认识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感知鱼的多样性。讲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水鱼。2.质疑: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又有什么主要特征?(三)鱼的主要特征1.质疑:如果我们人类来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设疑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 回答教师提 发学生思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 出的问题。维,引导学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

45、能在水中生明确各种呼吸。生物都有与2.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小组合作,根据观察提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37(1)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思考: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2)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运动有什么好处?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3)将鱼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请结合教材2 0 页,观看视频,辨认各鱼鳍名称。进一步明(4)仔细观察鱼的运动,小组讨论:鱼的确:鱼是通视频辅助学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播放视频:剪掉过尾部和躯 习,突破

46、教鱼鳍后,鱼的运动情况)干部的摆动 学重点。以及鳍的协培养学生的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交调作用来游归纳能力和流,使学生明确:泳。交流能力。(1)鱼的体形和体表黏液等有利于减少鱼总结归纳与在水中游泳的阻力;(2)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交流。分组观察,3.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呼吸(1)观察鱼的口和鲤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思考: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说出鱼的口和鲤盖后缘是交替张合。(2)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慢慢滴在鱼观察实验现 用红墨水,口前约1 c m 处,观察红墨水流入鱼口后,象,说明水 渗透直观观从哪里流出来?从鱼口流入,从鲤盖

47、察,视频辅助学质疑: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后缘流出。习,突破教观看视频学 学难点。播放视频:鱼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流出 习,明确鱼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 进行气体交38鱼的口和鲤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换的器官是鳏。观察鱼鲤的特点,思考回答问题。(3)轻轻掀起鲤盖,看一看鲤的形态和颜色,对照螺的结构图,想一想,鳏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鲤丝为什么既多又细?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鱼鳏适于水中呼吸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鲤鲜红色,毛细血管丰富,利于气体交换。第二,鲤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完全展开,扩大与水的接

48、触面积。观察毛笔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体质疑: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模拟实验: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鳏丝,演示其在水中展开和出水粘连的状态,给与学生提示。会鲤丝在水中展开扩大接触面积而离开水后相互粘连减少接触面积的特点。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鳏丝适于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的特点。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力。(1)生活在水中;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39实验:(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鲤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展示:红烧鱼、年

49、 年 有 余(鱼)的年画、剪纸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2 .展示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破坏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域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系。观看图片或视频,认识到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提高保护鱼类资源、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意识。课堂小结(3分钟)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思考并总狂%。及时总结,加深记忆。课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与点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一、活动目的1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2 .观察辨认鱼鳍和鱼的运动特点。3

50、 .观察鱼的呼吸特点和鱼鲸的结构。二、活动准备教师:购买新鲜的活鲫鱼,提前榨好颜色明显的蔬菜汁或果汁,准备鱼鳏的结构图、鱼的运动和呼吸的相关视频。40学生:课前自由结为6人一组,提前查阅有关鱼运动和呼吸的资料。三、活动用品活鲫鱼、解剖盘、玻璃缸、颜色明显的蔬菜汁或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四、活动过程和方法1.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1)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思考: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2)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运动有什么好处?(3)将鱼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请结合教材2 0页“鱼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