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地理笔记.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14949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地理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一地理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地理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地理笔记.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一地理笔记1.1宇宙中的地球问 题-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物质性基木天体是星云和恒星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运动性:天体不断发展变化,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天体系统:以质量较大的天体(公共质心)为中心,其他天体绕其旋转的天体集团。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统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问题二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从物质性来看:、巨 行 星(木土,木星和土星之间有小行星带)、远日行星(天海)质量、体积由小到大排序: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水星最小,木星最大)光环:除了类地行星没有光环,其

2、余两类都有光环规律:a、距太阳越远,则公转周期越长(开普勒第三定律)b、距太阳越远,则表面温度越低(行星的表面热源主要来自太阳)c、质量越大,则卫星数越多,大气层越厚(万有引力定律)2、从运动性来看:共面性、近 圆 性(公转轨道面近似是同一个圆面)、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除了金星是自东向西转,天王星是躺着转。其它行星都近似自西向东自转。问题三理解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及其原因:1、地球自身条件大气层:适宜的体积和质量温度:适宜的日地距离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可见光部分,称为短波辐射。特点二:能量巨大,源自氢的核聚变。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

3、影响提供能量直接:光能、热能间接:风能、水能和生物能(包括矿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影响自然环境的要素:生物、气候、土壤、水文、地貌问题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什么是太阳活动含义:是指太阳大气层发生突然变化的现象。弱。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特点二: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约为空一致性(这是由于它们都是太阳磁场变动引起的),如黑子变多、变黑的时候,耀斑也在相近时间、相近区域爆发。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相关,有些则是负相关)。原因是太阳磁场的变化引起太阳辐射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变化引起气候变化。(2)耀斑爆发: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3)高能带电离子流:干1.3 地球的运动问题一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问题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其周期为2 4 小时,使得昼夜温差不致过大。2、时差: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伦敦在零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oE),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116oE)3、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在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右偏;在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4、赤道略凸,两 极 略 扁(由于惯性离心力)问题三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周期为一年)往返运动。故称之为“回归线”。比起冬半年而言,夏半年时日地距离较大,故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夏半年长于冬半年。夏半年冬

5、半年一年中被直射过两次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包括南、北回归线)一年中被直射过一次的是:南、北回归线一年中没有被直射过的是: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不包括南、北回归线)2、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概念:地球总有一半被照亮,为白天,另一半为黑夜,二者的界线叫晨昏圈(线),沿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界线为晨线,山白天进入黑夜的界线为昏线。晨昏圈把一个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也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平分昼长,规定此时为地方时12点。(2)纬度规律:所在纬度越高,昼夜差异越大。所在纬度离被直射纬度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季节

6、规律:两至时昼夜差异最大,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最大(故称极圈,理论上极点的极昼极夜长半年,极圈的极昼极夜长为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时达一年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时达一年最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被直射时达一年最大。(3)答题技巧:方法一、结合生活体验。温度越热,说明昼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方法二、画日照简图先画地球、球心、赤道、地 轴(地轴与赤道垂直),再画太阳光的直射点(与直射点的地平面垂直)最后画晨昏圈(与太阳光垂直)(4 )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我国传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西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温度统计:3,4,5度,7,8/

7、9,1 0,1 1/1 2,1,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角的时间规律划分四季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纬度规律划分五带北 温 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除寒带、热带以外的区域热 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之间南 温 带(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除寒带、热带以外的区域南 寒 带(南极圈以 岩石2 、地 幔 顶: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上部:软流层下:软流层以下的地幔3、地 核(蛋黄):古登堡面以下外地核:液态内地核问题二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1、水圈2、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3、大气圈干洁空气:7 8%氮气,21%的氧气,CO2吸收长波辐射,03吸收紫外成 分 水 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2)根据

8、大气的运动状况和物理性质分层:极光:由于电离层在此层,所以高能带电粒子与电离层作用的极光现象电离层:关系到无线电通讯平流:由于顶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该层为稳定的上热下冷飞行:由于几乎没有水汽和杂质,故能见度高,天气晴朗。且平流的气行流:由于海拔越高,离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越远,故该层为不稳定由于温度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越厚,故纬度越低,对流积雨云:由于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都集中在此,故成云致雨和复杂在这一层2.1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问题一读图分析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热力作用1、削弱作用(白天)左图中的CEFCEC02和水汽吸收长波辐射,0 3吸收紫外部分F是散射:小粒径对波长短的光

9、散射明显(故晴天为蓝色),大粒径为无选择地散射(故阴天或空气质量不好的白天为灰白色)2、保温作用(夜晚),也称温室效应左图中的IK过程一: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升温向外辐射(G属长波辐射)过程二: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吸地面辐射(I)过程三,大气向外辐射能量,一部分逸出,称大气辐射(J),一部分将热量还给地面,称大气逆辐射(K)阴天的白天温度较低,是因为削弱作用强(即云的反射和水汽吸收作用强)阴天的夜晚温度较高,是因为保温作用强(即水汽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II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仍是亮的,是因为散射作用。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时较红,是因为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穿过的路径较长,波长较

10、长的光都被散射掉了,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由于照射分散,且被大气削弱得多)。天气状况。多阴雨天的地方得到的太阳辐射少(由于被大气削弱得多)海拔高低。海拔高的,大气稀薄,削弱作用弱(较小尺度的地势起伏不会影响太阳辐射)问题二大气运动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顶和山腰之间都会形成这种由于冷热不均而产生的热力压强A>环流。CA 处近地面较热,气体受热膨胀上升;B、C 处近地面较冷,气体收缩下沉气压差异 垂直方向比较: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比较: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B 环流 气压较高处等压面凸起,存在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

11、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沿运动方向右偏,直到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北半球是高压指向低压,沿运动方向右偏,偏不到与等压线平行是水平气压梯度力2.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1)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2)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高纬环流(热力原因)(干,热力原因)极地东风带(干)(湿,动力原因)中纬西风带(湿)东北信风带(干)低纬环流(热力原因)东南信风带(干)中纬西风带(湿)(干,动力原因)极地东风带(干)(湿,热力原因)中纬环流(动力原因)10-20度,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

12、候30-40度,副高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形成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3)考虑地表海陆性质差异形成季风环流(以南亚和东亚最为典型)问题三运用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天气状况1、锋(由锋面和锋线组成)2、气 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例影响我国的锋面气旋的分析:以锋面为界,上 部纬度较高,所以为冷气团,同理,下部为暖气团。由于是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所以是逆时针旋转。沿着逆时针方向,低压的西侧为冷气团追暖气团,故为冷锋,云雨区(阴影所示)在冷锋后;东侧为暖气团追冷气团,故为暖锋,云雨区较大,在暧锋前。2.2 水的运动问题 读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A 蒸发 E 地表

13、径流B 降水F 下 渗 AC 水汽输送D 降水水循环的意义:G 地下径流H 植物蒸腾联系调节、迁移交换、平衡更新、影响塑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地表径流(如水库)、地下径流;2、影响下垫面(如保护植被、退湖还田)根据水循环得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总量上看是,但是水循环受各种条件限制,它的更新速度是有限的,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问题二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其分布规律,并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1、分布寒暖洋流是表层海水大规模、有规律地运动。洋流方向受风带、地转偏转力、陆地轮廓影响。副热带海区(3 0 度):反气旋型(北顺南逆)。赤道附近有赤道逆流。北印度洋为冬逆夏顺大洋

14、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副极地海区(6 0 度):气 旋 型(北逆),南半球为广阔洋面上的西风漂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暖 寒 暖 寒2、影响对渔场:在寒暖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上 升 流(秘鲁)对航海:如最佳航线的选择,如郑和下西洋冬季出发,夏季返回对环境:加速污染物扩散,-定程度上加速了净化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问 题 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形式地质作用:是使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包括:问题二用内、外力分析某地表形态的形式和变化原因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按运动方向,地壳运动分为

1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者相互伴随,水平运动为主导。形成相应的地质构造,包括以下两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不宜施工。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往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化:大块变小块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表层叫风化壳,是土壤层的前身。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脱离本体的过程。如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雅 丹(风蚀城堡)、戈壁流水侵蚀:喀斯特、河流峡谷、河流凹岸的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瀑布冰川侵蚀:冰斗、U 型谷、搬运介质搬运动力变小,携带的泥沙沉积,如风力沉积:沙漠、海滩、黄土高原的深厚沉积:流水沉积:河流的凸岸、冲(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问题三岩石圈的物质循

16、环及板块运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起点:岩浆->岩浆岩,终点:变质岩一 岩 浆 2、所有岩石都能通过变质作用变为变质岩3、所有岩石都能通过沉积作用变为沉积岩岩石圈被分割为六大板块:挤 压(消亡边界)形成:山脉、岛弧、海 沟 张 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海洋重熔再生固结成岩3.1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气候的形成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大 气 环 流:上升气流或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性质较湿地 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洋 流(寒流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下垫面 海陆分布(沿海湿润、温差小)植被覆盖问 题 举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整体性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和自

17、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改变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问题二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4.1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问题一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广义的聚落指村落和城市,狭义的聚落单指村落。1、地形平原:利于建设、农耕、交通,是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形。山区的河谷:利于建设、农耕、水运,水源充足,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常受地形约束。如兰州、太原、西安。热带的高原:气候较低地凉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2、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的中低纬度,尤其是气候条

18、件更为优越的沿海。风向影响污染工业区的布局季风区: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若有风频资料: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3,水(水运、水资源)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水运要道发展起来的,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或被分割成组团状。尤其是具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和大河的入海口(上海、鹿特丹);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武汉、南京);水运起 点(赣州);两条或多条河流汇合处(武汉、重庆)4、矿产煤矿:伯 明 翰(英)、匹 兹 堡(美)、鲁尔区的埃森和杜伊斯堡(德)、大 同(山西)、鹤 岗(黑龙江)石油:阿 伯 丁(英)、休 斯 敦(美)、大 庆(黑龙江)铁矿:鞍 山(辽宁)、包 头(黑龙江)、攀 枝 花(四川)、马 鞍 山(安徽)问题二

19、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线路、方式、密度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问题-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方法通过分析树木年轮(冷时年轮较薄)、沉积物等发现:1、地质时期(几十亿年):三次大冰期2、历史时期(一万):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相间3、近 代(一二百年):世界气温波动上升问题二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应对措施1、成因: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植被破坏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2、措施:控制人口、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加强国际合作问题三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社会稳定、文明和经济的兴衰:温暖期稳定,寒冷期动荡动植物物种的迁移:温暖时界限北迁,寒冷时界限南迁农业 禾九高纬度地区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弊:热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变得更干旱,产量下降;而有些地区可能洪灾次数增多工业 利:为新能源、新技术提供市场;高纬度取暖能源消耗减少人类健 康 弊:传统耗能工业受到更大压力;低纬度制冷能源消耗增加 病毒、病虫害活动时间延长、种类增加2、近代 老弱病残在热浪中死去海平面 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损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影响海岸带海 水 入 侵 地 下 水 水 位 上 升 土 壤 盐 渍 化 影 响 农 业 生 长洋面升温台风增多,影响水产养殖生态 生活习性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系统栖息环境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