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149491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1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pdf(6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册教材分析【主 要 内 容】5 年级科学下册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4 个单元。这些内容在全套教材中的位置如下:上学期下学期年级植物植物的生长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周围的材料温度与物体的变化水和空气磁铁四年级溶解电路声音新的生命天气食物我们的身体岩石和矿物;年级生物与环境沉和浮光时间地球表面及变化热和燃烧运动和力地球的运动六年级工具和机械微小世界形状与结构我们身边的物质能量宇宙生物的多样性环境和我们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 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

2、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的事例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生态群落中的食物关系L 种子发芽实验(-)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认识拓展(自然界)9.维护生态平衡先是从小范围的发芽、生存开始,逐步扩展到小的生态环境,最终扩展到自然界中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第二单元:光。首先引领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

3、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卜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这三部分分别是:引领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发出热量以及怎样得到光和热;最后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壳。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

4、变摸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壤的侵蚀1-3地表概貌4-8地貌变化及原因第四单元: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从探究的角度来看是从“探究活动”和“设计活动”两个角度进行的。从知识结构来看,这一单元有四个部分。一是认识让小车动起来的几种动力,并研究这几种动力与小车的运动关系;第二部分是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第三部分是认识摩擦力,研究摩擦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四部分是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小车。【本册特点】本册教学时应重点强调:1、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5、这一册将引领学生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研究光的传播及特点、小车运动与拉力、弹力等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活动都相对独立,是学生们有兴趣也有能力进行的。2、注重联系。学生经历的探究活动相对独立,但这些活动不是彼此脱节的,并且每个单元后一课是本单元总结运用的课例,这样就应该引领着学生将课与课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更加系统严格的认识。另外教材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这是一种联系、是渗透逻辑的体现,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探究。3、学习更高的探究技能。学习控制变量实验,经历较为长时间的观察研究活动。从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实验设计就是学习控制变量实验的设计,教师在本册教学中从实验设计到活动开展都要

6、从由扶到放逐渐放开。在这些活动中有一些属于中长期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也注意及时对学生的鼓励与指导。学习处理数据的新方法。在本册教材中除了注意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及时的进行记录之外,还要引领学生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进一步进行整理,如利用获得的数据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经 历“种子发芽实验”,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戈人 按照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完整过程,懂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意义。2、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生态系统内的平衡,观察这个

7、小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失去平衡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能够通过调查、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研究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能利用恰当的词语包括正确的科学术语(如生长环境、生态环境、生物群落、食物链等)来描述自己参加的调查、探索和观察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核心概念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一

8、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梳理关于生物的观察资料,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重要观念的理解。2、愿意通过观察、动手制作、查阅资料、讨论等形式参与研究活动,并愿意与同学就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与分享。3、意识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日益严峻,我们应该追求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整个单元的教学由8 个主题活动组成。第一部分(第 1-3课)由“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

9、“观察绿豆种子的生长”三个活动,组成了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种子发芽实验(一)”开始、将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绿豆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到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制订实验计划、观察记录现象、分析整理数据、作出解释的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在此同时,三个活动又各自承载着不相同任务,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材没有采取以往以逐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法,而是直接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研究阳光、温度、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尽管这样的研究种子的活动已经在前面出现过,但是学生在这里经历的是比较严密的一整套控制实验的过程,这对学生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的训练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经历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观察记录控制

1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过程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三项活动,从中了解绿豆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方法。第二部分(第 4 课)”蚯蚓的选择”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第三部分(第 5课)”食物链与食物网”通过学习认识和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将植物和动物联系起来,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四部分(第 6、7、8 课)通过设计和建造生态瓶的模拟实验,观察生态瓶内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变生态瓶的控制条件,推测和观察条件改变后的生态状况,初步感受生态

11、平衡的意义。最后将研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在了解学习国家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通过上网、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认识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珍稀动植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做一个某种珍稀动植物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报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材与教学问题研讨】本单元第I 课时,提出问题后即引导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方法,安排学生每人回家进行实验,同时以组为单位在学校进行实验,做好标签,明确分工管理。本单元的第4 课时进行教学,大约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了

12、一周时间的时候,安排第2 课教学进行分析,在此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督促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本单元探究活动多,真正落实好每一个观察、实验活动,做到不走过场,落在实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明确每一个观察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何操作,怎样观察,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考虑完整,使每一位学生清楚观察实验的具体方法。如:设计种子发芽试验,我打算作种子在黑暗中发芽快,还是在光照的情况下发芽快这一项实验。必须让学生明确这个实验只有 点不同,即一个是在黑暗的环境里不需要光照,一个是在明亮需要光照的环境下。其它条件都相同,同时下种、同时在自然的温度情况下,掌握好水量,指导好学

13、生怎样选择黑暗的环境(放在什么位置)。如果环境没有选择好实验现象可能会出现不太明显的现象,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往往由于疏于指导或强调得不够,造成实验不成功。同时还要明确怎样做记录,记录下哪一天下的种,哪一天萌发出芽,量一量每天长多高。告诉学生注意保留原始数据,以备对比时整理研究。要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要认为当地的条件不够,或者与教材上的设想不同而放弃实际操作的机会,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蚯蚓的栖息地也可以用其他的动物来代替,代替的动物最好是当地常见的动物。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实验室里建立i个研究生物栖息地的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木单元对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是重点要求

14、的,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看待数据、尊重数据、引用资料、鉴别资料,并使自己的结论更加接近真实,更加接近事实。关于控制实验的研究,教师最好自己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补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施这方面的研究。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重点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一是设计实验的环节,实验前要把实验方法想周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虚心接受同学的正确意见,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二是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实施实验的能力。认真做好记录、收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不伪造数据。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科学地操作的行为习惯。【分课时教学活动建议】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材分析】教材结构:讨论种子发

15、芽的条件种子发芽实验(一 乂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的发芽实验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2)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3)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本课显性主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隐性主题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活 动:提出要解决的问题1、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教材提示的“土壤、水分、气温”是学生熟识的,如果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还可能提出什么来呢?(空气、阳光、肥料、休眠期2、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可能会说“种子不能发芽了”)!草率吗?也是现实及真实的。追问:是这样吗,你们有什么依据?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

16、做呢?这样自然地进入了下一活动。(科学教师就应该学会追问)活动二: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讨论用实验证明(本课活动的重点与难点)1、明确:(1)只能改变一个条件。(2)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只能用于观察的。2、提示学生:研究要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明确研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呢?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书本中,提 示“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活动三:配备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不少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和明确。例如:教材提示把绿豆种子种在纸巾而不是土壤里,为什么要这样改?不改可以吗?教材提示每个盒子种两颗

17、种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是可以提示学生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应该注意观察哪些内容,怎样观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2、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明确对比实验的规则(或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感受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观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活动设计】一、引入二、讨论绿豆种

18、子发芽的条件1 .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并设问:怎样做能让这颗绿豆种子发芽呢?2 .学生小组讨论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3 .学生说说怎样做绿豆才能发芽。4 .教师归纳并板书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种到土壤里、浇适量的水、放在阳光下三、提出研究的问题1 .教师谈话:看来从种子长成一棵植物还有不少的条件,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2 .引导学生简单推测(可以利用板书)改变某个条件的结果。(没有水或是只有很少的水会怎样?放在黑暗中会怎样?放在冰箱中会怎样?)四、设计并制订实验方案1 .各小组选择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初步讨论方案。2 .部分小组交流设想,同学间评论方案的可行性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些条

19、件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观察的;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一些问题。)3 .教师出示设计方案的注意点,各小组再次选择问题:(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五、种子的发芽实验装置1 .请学生说说打算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每个盒子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2 .参照教材上的图示配备实验器材。3 .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给每组中的两颗种子编号。4.阅读观察记录表,进步了解观察和记录的内

20、容。【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从结构层次上看,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的发芽实验,三个活动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完整地构成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收集信息一一加工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一个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此同时,三个活动又各自承载着不相同任务,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材的课题向学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学习的内容是“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正如前边经历的大部分课一样,在这个显性目标之下,还同时包含着一个隐性的能力结构目标,即让学生经历控制所研究的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是本课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要引导学生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

21、的方法”这一中心活动,首先有两点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一 是“只能改变 个条件”,二 是“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观察的。另外,和“物体沉浮”研究活动中的对比实验相比,本活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所以实验结果更具不确定性。五年级学生考虑问题一般有局限性,可能会忽视许多因素。同时对对比实验中什么因素是不能改变的,什么因素必须改变并不真正明确,在这里教师起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要将讨论的过程细化,将学生的思路整理清楚,教师可以以选择个主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设计,把实验思考的过程明确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应上述过程明确自己的想法,加深印象。最后,教师对课后实验、观察的具体要

22、求清楚明了。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 材 分 析】教材结构:这一课和前一课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收集信息加工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完整地构成了一个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本课是这一主题探究活动过程的最后部分,即“加工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这一课围绕的中心主题是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尊重客观事实,得出科学的结论。重点在于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活动一:汇集实验数据本课的活动从实验信息的发布开始,主要交流做相同实验的控制组和对照组的数据。1、把每人收集到的时间数据换算成小忖数,然后才与同学进行交流。2、两粒种子发芽的时间有点不同,怎样

23、说明发芽时间?3、当学生面对许多不同的种子发芽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该怎样处理这些数据。4、如果有小组的数据和其他组相差很大怎么处理?活动二: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是本课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从播种、管理到了收获的时节展示的是从数据到结论的思维过程。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同忖还应加强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的教育。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教 学 目 标】科学概念:1、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结论,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

24、的一些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活动设计】一、引入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二、探究内容1 .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1)汇集各组数据。(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样?(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2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三、种植绿豆芽教师讲解移植的方法,并进行课后观察。【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5、】本课围绕的中心主题是让学生根据开展实验研究的过程。将设计的方案付之实践,除按方案进行操作之外,还涉及将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的问题。因此,它是一个再设计和再创造的过程。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表人 因此,在这些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组的发言,仔细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给各组学生一定的时间想一想:他们和我们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我们有什么更好的主意?教师可以把各组交流中的重点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整理出活动中的重点过程。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需要学生从播种起,经常地观察后记录绿豆种子在实验盒中的情况。要联系当地实

26、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要认为当地的条件不够,或者与教材上的设想不同而放弃实际操作的机会,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重视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看待数据、尊重数据、引用资料、鉴别资料r 并使自己的结论更加接近真实,更加接近事实。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 材 分 析】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教材结构: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本课山这两个活动组成,它们苴异列关系的。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本课的两个活动是并列的,绿豆种子生长需要那些条件,讨论用实验证明(本课活动的重点与难点)1、明确:(1)只能改变一个条件。(2)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只

27、能用于观察的。2、提示学生:研究要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明确研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呢?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存在着什么的关系【教 学 目 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生长需要环境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绿豆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物的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活 动 设 计】一、讨论绿豆芽生长的条件1、学生小组讨论绿豆芽生长的条件2、学生说说怎样做绿豆芽才能生

28、长。3、教师归纳并板书绿豆芽生长的条件种到土壤里、浇适量的水、放在阳光下二、设计并制订实验方案1、各小组选择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初步讨论方案。2、小组交流设想,同学间评论方案的可行性和发现存在的问题。3、教师出示设计方案的注意点,各小组再次选择问题:(教师注意调整和平衡)4、各组着手撰写计划,并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做好记录,进行研究。三、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现在请你描述以下植物的特征。(出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2、学生描述,交流。3、对于这些植物的叶,你有什么问题?4、全班交流,总结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结构和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经历了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学

29、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己经熟悉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1、对香蕉、松树、仙人掌植物生存环境的不了解。2、对热带、温带的环境不了解。操作策略:1、选择 种植 物(如仙人掌)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他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2、可用录象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香蕉、松树、仙人掌生活环境,在讨论中提升学生的认识。4、蚯蚓的选择【教材分析】教材结构:蚯蚓与环境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活动的基础,后一个活动 是 前 一 个 活动的深化。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本课是前一课的延续,植物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动物与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自然会想到这个问题,教材以蚯蚓为例来研究动物与环境有什

30、么样的关系。“蚯蚓与环境”设计两个实验: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大自然中的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了解蚯蚓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观察是有趣的,但同时也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潜移默化地受到珍爱生命,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设计】引入: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一、设计并制订“蚯蚓与环境”实验方案1、各小组提出假设问题,初步讨论实验方案。2、小组交流设想,同学间评论方案的可行性和发现存在

31、的问题。3、教师出示设计方案的注意点,各小组再次选择问题。4、各组着手撰写计划,并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做好记录,进行研究。二、动物时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现在请你描述以下动物的特征,研究天鹅和白鹤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出示天鹅、企鹅等动物的图片)2.学生描述,交流。3.师生共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对天鹅、白鹤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及生长环境不了解。2、选择学生熟悉的动物进行比较,如鸡和鸭。(可从脚、喙、羽毛等)3、可用录象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天鹅、白鹤的习性和生活环境,或通过天鹅、白鹤的形态,猜想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4、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升学生的认识。5

3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 材 分 析】教材结构 厂谁吃谁食物链和食物网 J水田里的食物网这两部分内容是前后相联的。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第一部分:谁吃谁从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什么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植物和动物之间都会有相应的食物链关系。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直接或间接地吃别人制造的食物叫做消费者。大多数食物链应该从植物开始,有些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比如蚯蚓喜欢吃土壤中动植物体腐烂后变成的腐殖质,这条食物链就是从腐殖质开始的。第二部分:水田里的食物网明白了花丛中里的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后,我们来学习水田这个小生态系统里的食物

33、网。先认识水田里的动植物,了解水山里的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然后用箭头表示食物联系,像这样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教 学 的 重 点 与 难 点】食物链和食物网【教 学 目 标】科学概念: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的复杂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活 动 设 计】1、引入。说说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什么?2、讨论:它们谁吃谁?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树蚯 蚓-鸟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

34、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找出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3、水田里的食物网。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出的观察报告。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有没有他们没观察到的食物链?请补记录在图中。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认识食物网。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4、扩展与思考出示,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一、“谁吃谁”(1)箭头的方向,不能随意改变的,它体现了吃与被吃的关系。“谁被谁吃”与“

35、谁吃谁”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法,请学生们定要注意箭头的指向。(2)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要不要渗透?二、“水田里的食物网”(1)让学生讲讲生活中一个池塘、一块大草坪上可能有的生物,然后连成食物网。(2)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来连成食物网,网上食物链的图片很多,还可以另外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包括人在内的生态群落),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其中的食物联系,画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达到实践运用。与自然教材中的这一课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6、做一个生态瓶【教材

36、分析】教材结构本课的教材结构:观察认识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做一个生态瓶的方案制作一个生态瓶。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第 一 部分: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通过一个池塘的剖面图让学生来认识池塘里有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池塘里还有哪些非生物?让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第二部分: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做一个生态瓶是本单元里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我们要抓住这个活动,充分利用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在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用大一些的容器来制作,因为几种生物生存在一起需要比较大一些的空间。我们可以选择金鱼缸、废弃的色拉油瓶等来制作生

37、态瓶。在制作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的需要,先种植物,后放动物,建议同学们讨论: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可不可以给生态瓶里的动物喂食?可不可以给生态瓶里的生物换水?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好准备材料,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做一个生态瓶,根据学生的意愿我们可以个人做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建议每个班都有学生把生态瓶放在教室的适宜的地方让同学们随时观察,记录,交流发现的问题。学生特别是城镇的学生受生活环境及自然状况的制约,准备让哪些动物、什么植物生活在小小的生态瓶中,孩子们带着一些随意性,不可能精确地模拟池塘群落,而选择的随意性必将导致实验效果的非科学性。做生态瓶之前一定要让孩子们设

38、计好建造生态瓶的方案,山于教材中对怎样建造一个合适的生态瓶仅以卡通图的形式给了孩子们一些暗示,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好能要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来明确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对于城镇学生,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建立生态瓶的一些基本条件提供给孩子们,如:池塘水、水草、藻类、淤泥等,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方案自主决定放什么动物。让学生去制作个真正的密闭生态瓶更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制作前的讨论和分析。只有生态瓶的合理建立,才能确保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来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过程与方法: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

39、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之间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活动设计】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出示池塘群的图片或影视资料,由老师生动介绍,提醒学生关注以下问题: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时生物有什么作用?由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回答,主要明确群落中各部分的作用。2、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首先考虑我们的生态瓶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得好一些,我们还要为它们考虑些什么?主要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边讨论边记录设计方案。3、做一个生态瓶。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

40、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一、观察池塘生态系统。观察池塘群落的图片或影视资料,让学生讨论池塘群落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二、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A、放入什么样的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是不能互相吃的。B、动物、植物的比例怎样比较合适?C、用什么样的水?用天然水三、做一个生态瓶。布置学生课外尝试。本环节若事先没有准备好材料,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制作或下节课带材料到课堂上进行。如果班级教室或

41、科学实验室要按照池塘剖面图的样子建造一个大的池塘生态系统,可以安排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参与制作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7、改变生态瓶【教材分析】教材结构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改变生态瓶-jJ添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本课是前一课的延续,改变生态瓶是深入观察记录的前提。教材设计了两个独立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具体操作,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观察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是很重要的。同时要求学生分析生态瓶中出现情况的原因。第二个活动是向生态瓶里添加生物。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具体操作,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水草或小鱼后的

42、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同时要求学生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思考:如果水草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鱼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于经历动物和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2、改变生态瓶的动植物数量并分析原因是下一节课研究生态平衡的前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过程与方法:添加动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活动设计】1 ,引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生态瓶,比一比哪些生态瓶

43、里的动植物生活得好。然后选择下面两个实验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活动。2、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不变,预测生态瓶里的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作好观察记录。3、添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按教材的要求操作。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生物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水草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生态瓶中又将会是一种什么现象?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鱼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又会发生什么现象?4、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请大家在观察记录过程中思考这一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本课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

44、行科学研究”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空间里的各种事物,构成了相生共存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改变生态瓶的观察记录活动的过程都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在前面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做好要求,选择时间集中对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生长的原因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小鱼死了,水臭了,植物烂了面对研究成为一种有悖于“珍爱生命”情感教育的过程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天真烂漫的学生?教学建议:1、让我们坦城地告诉孩子:大自然中,由于人类的肆意行为,生态平衡在破坏后真正的死亡还要残忍,研究生态平衡只是一个认识起点,是为了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做个真正的保

45、护者。2,趁机提供给学生一系列有关生态平衡的录像或文字资料,或让他们搜集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如“剿灭麻雀”与农业减产、外侵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让孩子们在推测和分析中升华着对维护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8、维护生态平衡【教材分析】教材结构 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维护生态生态平衡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资料介绍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的学习就从小生态和模拟生态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加深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强化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46、。教材设计了两项活动;草原上的生态平衡。首先分析草原上鹰、兔、草的食物关系让学生设想如果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比如对老鹰、兔子的猎杀;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草的生长困难,等等。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讨论: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近年来沙尘暴在我中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影响我国其他地区。以此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干拢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不良影响。教材介绍了沙尘暴的沙源区及形式沙漠的原因,是为了引导学生分析摹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组织学生深入思考: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47、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生态失衡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活动设计】1、引入。在生态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中动植物的生长?生态瓶中的某些条件改变了,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在自然界里也一样,一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改变,也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维护生态平衡这个话题。

48、2、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草原上的鹰、兔、草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设想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草少了,全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锁反应?推测:如果上述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作出分析。3、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资料介绍。阅读教材上介绍的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有关情况。自主学习资料后,鼓励学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问题。4、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的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如果改变

49、这种善呢?组织学生像教材上卡通图所提示的那样进行充分的讨论。思考: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怎样做?【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1、交流学生们收集到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2、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资料介绍,分析引发沙尘暴的原因3、我们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中该做些什么我们可通过指导学生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滨城区第二小学王琳)第二单元光和影本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光源、影子、物体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子一天中的变化规律、阳光强弱等与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能准确真实

50、的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学习绘制柱状图;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测,做出自己的解释;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核心概念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幕,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并能解释有关现象;知道光是沿着直线向着四面八方转播的,遇到物体会反射,反射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知道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会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安全能源;知道利用凹面镜、凸面镜会聚光线可以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研究过程中真实客观地记录下获得的数据;能依据获得的数据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