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第2节.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19992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绪论第2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章绪论第2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绪论第2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绪论第2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绪论第2节(一)职业卫生相关的基本概念及特征职业卫生定义:以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 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劳动者生理 和心理与职业环境相适应为宗旨的一门学科。常见术语:(1)职业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 和伤害。(2)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 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 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 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2、而引起的疾病。(4)法定职业病。国家根据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诊断技术水平,以法规形 式规定的职业病。(5)职业禁忌。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比一 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 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 状态:(6)工作有关疾病。是与多因素相关的疾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佳有 害西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劳动者罹患某种疾病或潜在疾病显露或原有疾寄 加重:(7)职业性伤害。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伤害。(8)职业卫生标准。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保护劳动者健 康

3、,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由法律授权部门制定的、在全 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技术要求。(9)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合理利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减少劳动者职业接触的机会和 程度,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10)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结合环境 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以早期发现劳动者所遭受的职业危害。(11)三级预防。对患有职业病和遭受职业伤害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康 复。(12)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 工作地点。(13)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

4、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 位和作业地点。(14)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天或 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不小于80dB(A)的作业。(15)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 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16)职业性中毒。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 而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17)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 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 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5、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 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18)最高容许浓度(MAC)。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和任何工作地点有毒 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9)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 - TWA)O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2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 - STEL)O在遵守PC -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 (15min)接触的浓度。(2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即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 中采集的粉尘。(22)呼吸性粉尘。可达到肺泡

6、区(无纤毛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的粉尘。亦即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23)个人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 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2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 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 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 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因素、职业病

7、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26)职业病防护设施。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减少职业病危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27)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 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 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 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卫生的特征: 职业危害范围广。发

8、病率高。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大。职业病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危害严重识记:职业卫生的定义及常见术语理解:职业卫生的基本特征第2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 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 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分类: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危害的产生根源:失控并作用于人体的能量、干扰人体的能量交换、生 物作用等因素。 致因分析: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承受能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生物因素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职

9、业有害因素的来源: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职业 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作业场所卫生条件或生产工艺设备)中的职业有害因 素三大类。接触机会.化学毒物:(1)正常生产过程检修与抢修生产事故或工况控制不当。 (4)其他1 .粉尘:(1)固体物料的开采、破碎和搬运固体表面的加工(3)物料的燃 烧、冶炼。2 .物理因素:(1)噪声振动(3)作业环境(4)电磁辐射识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分类,职业性损害理解:职业危害的产生根源与致因分析应用: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与接触机会(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辨识方法:文献检索法、经验法、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10、法、理论推算法和类比调查。 监测方法:(1)经常性监测(2)预防性监督监测(3)事故性监测。 作业分级:。级:在目前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应继续保 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一旦作业方式或防护效果发生变化,应 重新分级。I级:在目前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存在不良影响。应改善 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并设置危害及防护标识,对劳动者进 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定期作业场所监测等行动。n级:在目前作业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应在采取上 述措施的同时,及时采取纠正和管理行动,降低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in级:在目前作业条件下,极有可能造成劳动

11、者严重健康损害的作业。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在作业点进行明确标识,劳动者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 品,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健康体 检。整改完成后,应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危害的评价内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内容应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 告为依据,控制效果评价内容则应以项目实际设施为主要依据。主要内 容包括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 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分析方法:类比法、经验法、检查

12、表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 测法、综合分析法、理论推算法、风险评估法等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识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职业危害的评价与分析方法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应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三)职业病基础知识概念:劳动人员在生产劳动中会接触到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例如化学 毒物,异常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不合理的劳动强度划分,不良体位, 安全卫生设施不到位等均会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损害健 康,形成职业性病损。所谓职业性病损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 职业性损害,具体又包括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患及工伤三大类。法定职业病:由卫

13、生部、原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了 10类、115种法定的职业病。这10类法定的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 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 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 职业病。职业病防治: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2)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3)三级预防,指在得病后的合理康复处理,即对已患职业病者做出正确 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岗位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和 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恢复健康或延长寿命。 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与一般疾病诊断不同,是一项专业技术性、 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不是任何医

14、疗机构都能开展的,只有经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才能承担。 鉴定:职业病的鉴定有提出、专家库的设立、职业病鉴定的组织和管理、 鉴定、鉴定结论、对鉴定不服的再鉴定等过程。发病模式:职业病的一般发病模式为职业性有害因素通过一定的作用条 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或浓度)接触人体,从 而作用于人体,最后到达目标器官(靶器官),在一定剂量(强度)范围, 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严重程度呈剂量(强度)一效应关系。临床表现: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涉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和系统。识记:职业病的概念及特点、法定职业病理解:职业病防治、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应用:职业病发病模式

15、与临床表现第3章:职业卫生相关法规及标准(一)职业卫生法律体系法律框架:以宪法为龙头,以刑法、民法、行政法的规定为约束,以安 全生产法及矿山安全法等为先导,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辅之以 相应的法规、规章、职业卫生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完整的职业卫 生法律体系框架。 宪法相关条款: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 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 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 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 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16、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 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 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职业病防治法:(1)消除职业病诊断的受理门槛。(2)简化劳动仲裁程序,使制度设置向保护劳动者权益倾斜。(3)规定监管部门在特定情况下对有争议资料作出判定的职责。(4)明确诊断机构在法定情形下应当参考劳动者的自述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 识记:法律体系框架、宪法相关条款、职业病防治法理解:职业病相关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二)职业病防治法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主要条款

17、:见职业卫生概论P56-P59. 立法背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制定职业病防治法是十分必要的。防治目的:(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2)防治职业病(3)保护劳动者 健康及其相关权益。(4)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确了卫生、安全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在职业 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管职责,突出了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 病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对于理顺职 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以及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 主体责任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识记:防治工作方针、主要条款 理解:立法背景、防治法

18、目的和作用应用: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及规章第3章:职业卫生相关法规及标准(三)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针对职业病目录中的职业病,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有相应的诊断标准。为统一每种职业病诊断标准内容的基本格式。2009年3月16日,卫生部发 布了 GBZ/T 218-2009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并于2009年H月1日 开始实施。此标准代替1997年发布的GB/T 16854. 1-1997职业病诊断标 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该标准编写指南规定了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的总则、格式、结构和内容等, 适用于编写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制定职业病诊断标准,应在保障劳动

19、者健康的 前提下,科学依据充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具有可行性。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范围。阐述标准规定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标准包 括职业接触限值、劳动卫生技术条件、企业防护距离、平面与总体设计、通 风排毒、职业卫生防护、监测报警、环境空气质量、采光、照明、警示标识 等。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规定21个方面25个专用术语和定义。总则。 包括工业企业设计的工作方针、工艺技术和材料的优选原则、工业企业设计 人员要求、主体工程与防护设施的“三同时”、职业卫生专篇、职业卫生组 织机构以及人员编制、经费等内容。选址与总体布局。包括原则、总体布 局和厂房设计等要求。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包括防尘与防毒、防暑与 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采光与照明,工作场所微 小气候。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包括一般规定、车间卫生用室、生活用 室和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定员要求以及 配备标准和位置,气体防护站的面积设计标准、配备标准以及采暖和通风等 要求,应急处理设施的配置要求、急救箱和应急响应时间,防毒器具的要求 等,以及工业园区应急救援机构共享原则。另外有两个参考性附录。包括正 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资料性附录)、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范性 附录)。识记:职业病诊断标准理解: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