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19782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l1.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2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4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一.导入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 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 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1 .寓言及其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

2、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 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1 .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2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指读课文。(正音通句)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 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3 .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

3、.第一二自然段。(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 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 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2 .第三自然段。(1 )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2 )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 来吗?(学生读)

4、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1 .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 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2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3 .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六、布置作业1 .熟记生字词。2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 )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 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

5、: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 要及时改正。探究活动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3 .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资助学习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教学准备生字卡、硬纸这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L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的寓言故 事。什么是寓言呢?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呢?你

6、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两个寓言,看看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2、范读课文。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师述: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遗产。诵读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 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的刻舟求剑这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 含着深刻的道理。4、自由朗读课文。5、指明读,正音。涉(sh。)坠(z

7、hui)遽(jCi)契(qi)三、深入理解课文。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播理解以下词语: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用刀雕刻。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3、教师用简笔画划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线 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1、解题(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2 )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失去的宝剑。)2、讨论:(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马?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8、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 上课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那里?(3 )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化了, 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五、熟读课文1、指导朗读。2、自由读。3、背诵课文。六、学习生字词1、自由识记字形2、讨论交流。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说一句话。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2、从

9、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狐假虎威。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2、在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的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2 )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4、参照译文,联系讲课文故事。(1 )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根在狐狸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狐假虎威的假字是什么意思?(假借)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 在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

10、力欺压人。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狐狸的 话,没敢吃他。那你喜欢狐狸吗?大家读一读这段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四、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T。2、自由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狐狸两个字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子要写得左窄右宽。违 是半包围结构,写时应该从内到外。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 手法。2 .简介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 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

11、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 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3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 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 育,是妇女的保护神。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传说首创字母、 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三、新课学习-)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 .检

12、查预习2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1)听读(2)复述课文(3)课文研讨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 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 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第一问 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 很狂妄。)根据人物特点补充人物的语言神态: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

13、样的启发?(讽刺、批评那 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二)学习蚊子和狮子1 .诵读感知(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骄兵必败2 .总结归纳寓意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告诫人们不应 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3 .课堂研讨: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

14、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 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 形的人。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 作。2.寓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2 .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3 .

15、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 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 .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 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 掩耳盗铃是 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 .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 .能用自己

16、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I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 )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3 )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 )熟练地读课文。2 .学生自学。3 .检查自学情况。(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2 )指名试读课文。4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 ,自由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3 .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

17、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只要就(2 )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3 )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 了一个办法。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 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 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 还能听见铃声吗?(5 )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

18、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 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 图意。)(6 )那个人一开始就B月B月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 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 住。)(7 )指导朗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1 .投影出示思考题:(1 )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

19、取什么教训?(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2 .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3 .总结扩展。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 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六、布置作业1 .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2 .用只要就”造句。3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4 .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第二课时-、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 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 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