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4215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2学情分析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高中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

3、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文字的作用、意义 史学典籍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

4、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 学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对于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最有力的证据;通过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学习,可以

5、让学生更深的感悟中华文化的源头早,而且从未中断;也即感悟源远流长。)教学难点: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通过说明衰微和原因,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中华文化始终没有中断;第二,中华文化近代出现衰微是由内外因素造成的,是学生明确,文化上落后也要挨打,激发学生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激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4 分钟)【情境导入新课】播放 s.h.e歌曲中国话。展示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 青花瓷当中的摘要歌词。学生感受歌曲,并观看展示的歌词。以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探究平台,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讲 授 新 课 1古代 辉煌

6、 的历程 【自主探究一】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同时归纳总结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8 分钟)【投影展示】四个文明发祥地的图片(结合教材 P62 的材料)。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最终湮灭了;古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千年;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生阅读教材 P62并思考、回答: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发问相结合,激发思维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同时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薪火 相传,一脉 相承 过渡 引导学生归纳中

7、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并提问:中华文化千古未绝,唯我无双的原因。学生朗读中华世纪坛序 从学生的朗读中 进一步体会源远流长的特征,同时起到承上启下,过渡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多媒体展示】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视频以及 百寿图展示各种字体的寿。(12 分钟)设问 1:汉字字体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设问 2:如果没有汉字的发展和积累,中文文明会如何?教师提升: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设问 3:讨论:网络语言的丰富,还有必要规范文字的

8、使用吗?(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思考、回答:学生四人分组讨论记录主要的观点,并推选其中一人代表发言。以多媒体展示形式让学生感受汉字字体演变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民族辉煌历程。由文字过渡到史学典籍 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时代发展的需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多媒体展示】春秋 史记诗经 周易 【多媒体展示】二十四史、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

9、四库全书,皆堪称世界之最的古代文化工程。(7 分钟)设问 1:举例分析史书典籍是如何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设问 2:我国史书典籍的有什么特点?设问 3:你还知道哪些史书?课后思考:除了汉字传载、史学典籍,还有什么见证中文文化源远流长?学生举例分析。如:春秋史记汉书 学生思考、回答: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史学典籍是重要见证。以多媒体展示形式中国丰富的史学典籍,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伟大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同时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创造 中华 文化 的新 辉煌 在世界经济化的推动之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国外影视、社会流行文化对我国文

10、化产品、文化市场造 成 一 定的 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保卫国家民族文化安全,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呢?(6 分钟)教师引导: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屈服。百年的近代史,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抗争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教师提升: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中华文化始终没有中断;第二,中华文化近代出现衰微是由内外因素造成的,是学生明确,文化上落后也要挨打,激发学生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激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后思考:中学生该如何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做贡献?忆一忆:17、18 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查一查:近代中华

11、文化衰微有哪些表现?想一想:近代中文文化的衰微与中国的衰落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做好笔记。进一步体验中华文 通过说明衰微和原因。认识到文化落后也要挨打。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紧迫性。养成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意识,在情感上实现升华,同时为后面的框题做铺垫。课堂小结(2 分钟)利用板书对本节教学知识的主干进行归纳。结合教师板书口述本节教学知识要点。围绕主干知识归纳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时代发展的需学

12、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业布置(1 分钟)结合本节核心内容布置作业 1基础练习 2课后思考:除了汉字传载、史学典籍,还有什么见证中文文化源远流长?3课后思考:中学生该如何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做贡献?是对本节中华文化 特征问题的探讨的 延伸,是理论知识 与社会实践的有机 结合,能有效提高 学生应用能力。板书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文字 (2)史学典籍 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2.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时代发展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