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104895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教者更应该关注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品味、欣赏语文的味道。因本文是一篇散文,所以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分辨散文的类型,继而学会如何来读散文,品析散文独特的语言,最后把握住散文的特点。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 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 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 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2、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感受散文文体、语言的独特。2. 体会汪曾祺散文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的特点。3.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让学生真正走进散文之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感受散文文体、语言的独特。难点: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让学生真正走进散文之中。设计理念:本课的学习,立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采用默读、品读、朗读、研读等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多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力求读得流畅,读出品味,读出深意,读出散文语言的特点,继而读出散文的特点。并因此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进而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设

3、计思路:首先默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朗读读课文,通过读书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进而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精妙;然后,研读课文,从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中侧面烘托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从动词、诗句的化用及汪曾祺散文语言特有的特点等方面来赏析突出了昆明雨季景物的特点, 使文章文质优美, 典雅且富有韵味, 增添了艺术魅力;最后,再次朗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感受汪曾祺散文独特的美,在美得享受中期待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故乡有着独特的感情。但是,生活久了的地方能算得上是“故乡”么?今天

4、,我们要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领略他第二“故乡”的美,感受他浓浓的故乡情。同学们,大声的读出文章的题目和作者。板书:昆明的雨 汪曾祺(设计意图:用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中的名句导入故乡这个话题,巧妙地联系到生活久了的地方作为第二故乡,从而顺势打入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故乡之情。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感情充沛,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铺垫。)二:作者简介汪曾祺(q)(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

5、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有散文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的特点。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作家的内心深 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 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 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 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板书:散文特色

6、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设计意图:介绍汪曾祺本人、其散文特色及他自己所述说的和昆明之间的深厚又魂牵梦绕的情结,是为了让学生对他及他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在赏析其文章埋下伏笔。)三:朗读课文1、朗读课文,解决基础知识问题。(1)积累重要字词:卦(gu) 缅甸(din) 碟(di) 釉(yu) 避邪(xi) 鲜腴(y) 篱笆(l ba) 吆唤(yo hun) 密匝匝(z)(2)词义:鲜腴:新鲜肥美。避邪:即避凶, 指躲避邪恶。篱笆:又叫栅栏、护栏, 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 一般都是由木头, 棍子, 竹子, 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吆唤:大声喊叫、呼唤。密匝

7、匝:密密麻麻。2、圈点勾画出文中的人、景、事、物。3、划出文章的结构。第一层(1、2自然段), 由画作的内容引出对昆明的雨的想念。第二层(3-13自然段), 写景状物兼带叙事, 表达了对昆明雨的想念。4、体会散文不一样的语言特色。 散文特点:形散神聚 语言优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朗读,在解决基础知识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圈点勾画出 文中写人、景、事、物的词语、句子,为接下来的赏析文章做准备。划分结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因为之前在初一学习过散文,对散文已经有了了解,在此主要提醒学生关注形散神聚的特点,让学生找到这形散来自于作者对文章人、景物、事的描写。)四:赏析课文同学们分四个组,老师给四个

8、关键词,每组负责一个,先找出相应的词语、句子赏析并朗读出来。小组合作,然后集集体之力量,一起来赏析这篇美文。关键词:谈人 赏景状物 述事 小组展示:(1)谈人组:人物有:宁坤、坐火车的人、苗族女孩子、房东(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和她的养女、李商隐、陈圆圆、朱德熙。这些人物的出现毒死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昆明的雨,有侧面烘托的作用。赏析例举: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 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赏析: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 切入点:写作手法)。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

9、昆明雨季的柔美(切入点:内容), 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切入点情感)。同学们,我们这里只列举了一个任务描写的事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衬托出了昆明雨季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对文章中其他人物的描写也是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2)赏景状物组景物有: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赏析例举:A:一棵木香, 爬在架上, 把院子遮得严严的。赏析:“爬”“遮”等动词(或动作描写 切入点:写作手法), 把木香拟人化, 赋予了木香以人的动作(切入点:修辞),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切入点:内容), 表达作者赞叹之情(切入点:情感)。B

10、: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 使人动情的。赏析:“明亮”、“丰满”分别写出了昆明雨季的光线充足、雨量充沛的程度(内容), 暗示了雨水滋润下的万物会蓬勃生长, 为下文写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埋下伏笔(结构)。表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情感)。C:城春草木深, 孟夏草木长。赏析:化用杜甫春望、陶渊明读里的诗句, 写出了昆明雨季雨量多的特点, 突出了昆明雨季草木的茂盛(内容), 使文章文质优美, 典雅且富有韵味, 增添了艺术魅力(语言特色)。D:“仙人掌有刺, 猪和羊怕扎”;“这种东西也能吃?!”赏析:短句, 简洁明了, 口语色彩浓厚, 质朴自然(语言特色)。“这种东西也能吃?!”疑问、感叹

11、、惊喜之情尽在其中(情感)。同学们,我们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动词、诗句的化用及汪曾祺散文语言特有的特点等方面来赏析突出了昆明雨季景物的特点, 使文章文质优美, 典雅且富有韵味, 增添了艺术魅力。美自然就油然而生了,同学们,感受到汪曾祺语言的美了吧。(3)述事组事情主要有:宁坤要我给他一张有昆明特点的画、关于鸡枞的笑话和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赏析例举: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赏析:直白而平和,富于生活气息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从最普通的“鸡”的表现写出了昆明雨季的悠闲,从侧面写出了昆明雨季的特点,从而更表现出作者对昆明

12、的留恋。同学们,我们看到了,事都是小事,但每一件都能表现出作者对于昆明的独特的情感。(设计意图:从谈人、赏景状物、述事三个关键词入手,让学生走进课文,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感受汪曾祺散文独有的特色,在朗读中深切的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更感受到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独特的魅力。)五:小结全文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感情线索-对昆明生

13、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速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学生朗读)作者写出了这么美的昆明的雨季,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继续在美丽的昆明的雨季中找寻。(设计意图:用课文后的阅读提示的前半部分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一是为了提醒本篇文章是一篇自读课文,要用自读的方式来读此文,养成学会读书的良好的习惯;二是此段文字能非常好的对本文,本节课做总结,条理清晰,言之有物。三是这段文字能很好地概括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再一次强调学习散文的抓手;四是为下一节课对于“感情”抒发做引子。)六:课后阅读继续品读课文,从对人、景、物、事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昆明及昆明的雨独特的浓浓的深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而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则提高了境界,本次作业的布置既让学生关注了读书,课后要继续品读课文又给了学生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能做到有的放矢。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特色: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 谈人 侧面烘托 赏景状物 语言 美 述事 生活化(设计意图:用简洁、清晰的板书可以清晰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上课思路,教学重难点,同时起到强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