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9103501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ppt(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v第一节文学活动一、文学活动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1传统观点(旧三角关系)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2文学接受理论(新三角关系)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3艾布拉姆斯的观点(四个要素)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第二节文学欣赏的性质v一、文学欣赏的涵义一、文学欣赏的涵义v1文学欣赏是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

2、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v2上述,包括文学欣赏性质、过程、作用三个层次。3只有获得审美享受的阅读活动,才是文学欣赏。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二、文学欣赏的性质二、文学欣赏的性质v1文学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l文学欣赏的认识属性不同于阅读科学论著的认识属性。l文学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又不同于作家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l文学欣赏是一种以感性认识为主的认识活动,但并不排除理性认识的积极参与。vl情感反应主要有共鸣、净化、延留等。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2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vl刘勰:夫缀文者

3、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l情感反应是文学欣赏的核心;别林斯基: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别林斯基论文集l情感反应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高尔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论文学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3、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v一度创造:作家创作,塑造文学形象。(原生文学)二度创造:读者阅读,生成新的文学形象。(次生文学)l基础提高文学鉴赏力狄德罗:艺术鉴赏力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通过掌握真和善(以及使真或善成为美的情景)的反复实践取得的,能立即为美的事物所深深感动的那种

4、气质。狄德罗美学论文选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提高自身修养坚持正确的途径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文心雕龙知音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歌德谈论录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l方法想象和联想l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l文学欣赏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以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第三

5、节文学欣赏的过程v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l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期待、感知、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歌德曾将文艺欣赏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美,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三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享受。而第三种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实际上,这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的三种境界。引自鲍列夫美学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刘勰曾提出“六观”欣赏方法:“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文

6、心雕龙知音六观依次指体裁结构、遣词造句、继承与创新、文采特点、事理情感和语言的音乐美。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二、文学欣赏的准备阶段二、文学欣赏的准备阶段vl巴尔扎克:艺术是思想的结晶。欣赏者必须首先掌握打开这扇艺术之门的钥匙。内行人津津有味地体会到的妙处原来是封锁在殿宇中的,而非任何人都懂得诀窍说:“芝麻,开门吧!”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1文化储备l审美趣味v审美趣味受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双重影响,但个人经历因素是主要的。审美趣味虽不强求一律,但却有高下之分,好坏之别。鲁迅: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鲁迅全集第7卷中文系中

7、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l文化积淀v孟子“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黑格尔: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大逻辑绪论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l审美能力v审美能力包括: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移情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2期待视野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接受

8、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期待视野v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vl文体期待l意象期待l意蕴期待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v1欣赏注意l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l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可以是渐进式的。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2感知形象vl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

9、成读者观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v1、想象与联想l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但从本文的图式化结构来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伊塞尔: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本文的召唤结构刘勰:神思,“寂然凝虑

10、,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请欣赏:杜甫新安吏有诗句:“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明末王嗣奭杜臆的赏析为:此时瘦男哭,肥男亦哭,肥男之母哭,同行同道者哭,哭者众,宛如声从山水出,而山哭水亦哭矣。至暮,则哭别者已分手去矣,白水亦东流,独青山在,而犹带哭声,盖气青色惨,若有余哀也。止着一哭字,犹属青山,而包括这许多哭声,何等笔力,何等蕴藉。(这是一种包含着感受、理解、联想与想象的艺术欣赏)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2、情感反应vl托尔斯泰: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

11、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论艺术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l共鸣v共鸣是文学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只有引起读者共鸣,文学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读者与作者的共鸣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共鸣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l净化v净化是文学作品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重要途径。欣赏过程中的净化v欣赏活动后的净化里普斯: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论移情作用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车尔尼雪夫斯基:诗人,这是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抱着高尚的感觉方式的领袖

12、;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我们就养成了厌恶一切虚伪的和恶劣的东西,了解一切善和美的事物的魅惑力,爱好一切高贵东西的习惯;读了它们以后,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好起来、善良起来、高尚起来。论文学中的典型与美学理想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管子: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管子内业白居易:v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淳。v读张籍古乐府诗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五、文学欣赏的延留阶段五、文学欣赏的延留阶段vl陈善: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扪虱新话l回味回味是阅

13、读文学作品后的萦绕、回想状态。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v严羽: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沧浪诗话诗辩v高尔基:读福楼拜的一颗纯朴的心,竟有好几次,“像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l溶入v溶入将生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将有益于人生,这是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尤鲍列夫:审美教育不仅仅影响人对劳动的态度。审美教育培养人对待整个世界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恰恰就是自由创造者的态度,即作为建设者的人的态度。美学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

14、组课题组第四节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比较v一、价值取向一、价值取向l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坚持以善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尚善。l西方,古典文学欣赏坚持以真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求真。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二、艺术手法二、艺术手法vl中国文学中,独创了意境。意境的特征是中和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源于“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l西方文学中,强调意象,既重“意”的表现,又重“象”的刻画。其基于“主客两分、物我两分”的核心观念。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三、文学功用三、文学功用v文学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中、西方都首肯文学对社会历史的认知功

15、能。但是:l中国更注重文学的教化功能德性文化诗经关雎序诗:“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l西方更强调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智性文化l印度着重文艺给人以知识,在求知过程中得到教诲和快乐神性文化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第四节第四节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一、文学形象的直观性一、文学形象的直观性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三、文学形象的灵活性三、文学形象的灵活性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第五节第五节文学的价值取向、文学的价值取向、艺术手法与功用艺术手法与功用一、价值取向一、价值取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二、艺术手法二、艺术手法意境;含蓄写意。意境;含蓄写意。中文系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课题组三、文学的社会功用三、文学的社会功用认知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认知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项目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