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观察与对比.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099291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观察与对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观察与对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观察与对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观察与对比.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摘要:摘要:通过蛔虫、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他们在外形、分节现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演化趋势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关键词:关键词:环毛蚓人蛔虫解剖比较观察前言

2、:前言:环毛蚓是典型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又是真体腔动物,蛔虫是假体腔动物,两者虽然在外形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内部结构,反映出真体腔动物与假体腔动物的不同结构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以及动物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1 1 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材料与方法1.11.1研究材料与器材研究材料与器材人蛔虫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烧杯,滴管1.21.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

3、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2 2 观察结果与分析观察结果与分析2.12.1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蛔虫(Ascaris suum)是无脊椎动物,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线虫纲(Nematoda)蛔目(Ascaridida)蛔科(Ascarididae)。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2.1.12.1.1 人蛔虫的外形观察人蛔虫的外形观察取雌、雄蛔虫的浸制标本用清水冲洗、浸泡、除去药液后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蛔虫的身体为灰白色

4、长圆柱状,长约 1535 厘米,形似蚯蚓,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有交合刺两枚;雌虫稍长而粗,圆锥形尾部不弯曲。1.1.头部头部口呈三角形,位于中央,其周围有三个突起的唇瓣(lip),背面的一个较大为背唇,腹面的两个较小为腹唇.在背唇的两侧各有一个感觉乳突(sensepapillae),腹唇只有一个乳突,位于腹唇外缘中央处.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可见在背、腹唇的内缘及侧缘都有极细的角质小齿。2.2.生殖孔和肛门生殖孔和肛门肛门(雌性):近后端腹面约 2mm 处生殖孔:雌性生殖孔:位于身体前 1/3 稍后的腹线上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一,称泄殖孔(cloaca

5、l pore)(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spicula)2.1.22.1.2 蛔虫解剖蛔虫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将蛔虫前后端固定,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解剖针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坏内部器官,大头针左右交错,向外倾斜 45)2.1.32.1.3 蛔虫的内部结构观察蛔虫的内部结构观察1.消化系统口:在 3 个唇瓣的中间,略呈三角形咽(pharynx):呈长梨形多

6、肌肉质的一段管道肠:一根粗细相似的扁平直管。直肠:肠末端较细的一段,但二者界限不明显肛门或泄殖腔2 生殖系统雄性精巢(testes):游离端细长而弯曲的部分输精管(deferen):精巢的延续,但两者界限不明显贮精囊(senminal vesicle):膨大,较粗射精管:细直泄殖腔:直肠末端,泄殖孔交接刺囊:泄殖腔的背方,囊内由 1 对交接刺,常由泄殖孔伸出体外雌性卵巢(ovary):两管游离端最细的部分输卵管(oviduct):逐渐加粗而半透明的一段子宫(uterus):膨大,较粗阴道(vagina):很短,两子宫汇合处生殖孔:阴道末端,开口于体前 1/3 腹面处3.神经系统围绕咽头有一围咽

7、神经环(circumenteric ring),由围咽神经环向前通出6 条神经达口唇,向后通出 6 条神经到身体各部.因神经都镶嵌在表皮中,观察较难.4.排泄系统由两条排泄管组成,位于侧线中2.1.42.1.4蛔虫组织切片观察蛔虫组织切片观察取蛔虫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体壁:由三层组成,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肠:内胚层形成,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原体腔:肠与体壁之间的空腔。雌虫的原体腔内有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卵巢细,细胞辐射状排列,中心有一轴形似车轮。输卵管中心轴消失,管壁细胞为单层,中空。最大的两管为子宫,管腔大,内有很多虫卵。雄蛔虫原体腔内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精巢内精细胞的密度大,染

8、色深。输精管内管腔 空隙较大,精细胞密度较小,染色较浅。储精囊很大,内有很多精子,染色与输卵管相似。2.22.2 环毛蚓外形、解剖与组织结构观察环毛蚓外形、解剖与组织结构观察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隶属动物界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引目巨蚓科(Amynthas aspergillum)环毛蚓属(Pheretima)。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覆以清水.蚯蚓为两头略尖的长柱状动物颜 色较深 的一 侧是背面,较浅的一侧是腹面.有一棕红色环带的一侧是前端1.外形:环毛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略尖,后端钝圆。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前端

9、有口,后端有肛门。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cheata)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2.体节:虫体的外表由环形的沟缝分成很多的节段,每个节段就是一个体节。3.口前叶(prostomium):虫体最前端一个乳白色的肉质环,围绕着口,口前叶后为第一节,称围口节peristomium。4.环带:性成熟的蚯蚓在第1416 体节的表面,有一明显的指状胶质套,表面光滑,颜色较深,这个结构称为环带。5.后端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6.腹面受精囊孔:3 对(因种类不同有所不同),位于 6/7、7/8、8/9 体节腹面两侧的节间沟中。雌性生殖孔:1 个,位于

10、第 14 体节腹面正中央处。雄性生殖孔:1 对。第 18 体节腹面两侧各有一个突起,称为雄性生殖突,雄生殖孔,即开口于突的顶端。背孔: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 1213 节间沟起,每个体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都有 1个小孔,这就是背孔。刚毛: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一圈刚毛。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触摸,会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7.背面背孔(dorsal pore):为第 11 节以后,各节间背方中央节间沟处的一个小孔,将蚯蚓背面擦干后用手轻压其体内侧,可见液体流出,此处即背孔2.2.22.2.2 环毛蚓解剖

11、环毛蚓解剖从身体前端 1/3 处开始,左手展开食指和中指轻压环毛蚓背侧,右手用剪刀在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由后向前剪开体壁至口用镊子将剪开的体壁略掀开,用解剖针划开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加清水没过蚯蚓,依次观察注意事项剪开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线处的背血管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内部器官剪开身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生殖器官约每 5 节钉一针,左右交错,针体向外倾斜 4514 节以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1消化系统:为体腔中央的一条直管。从前向后依次为:(1)口腔管(位于 13 节),构成口腔外壁。(2)咽(位于45 节),为一膨大的梨

12、形囊,富含肌肉(硬),有虹吸食物能力。(3)食道(位于68 节),是一段细管(裹有肌肉不易看清)。(4)嗉囊:食道后的膨大部分,有贮藏食物的功能(不明显)。(5)砂囊(位于 910 节),是一球状膨大的囊,富含肌肉(硬、大、色浅),有磨碎食物的作用。(6)胃(1114 节)是一段细长的管,被储精囊所包围(不易看清)。(7)肠(第15 节至肛门),肠壁很薄(很粗)。(8)盲肠(位于第 26 节),一对,向前伸出(明显)。2循环系统: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其血管为紫黑色。(1)背血管:紧贴消化管的背中线上(从肠道上看),血液从后向前流动。(2)心脏:四对环状血管,分别位于 7、9、12、13 节内

13、(因种而异)。连接背腹血管。(3)腹血管:紧贴消化道腹面(从肠道腹面看),腹神经链之上的一条纵贯(4)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节之下,很细,每节有分支与隔膜上的血管相连,负责把体壁的血液输给背血管。用针掀起腹神经链即可看到(下面一条隐约黑线)。3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雄性生殖系统:储精囊:大而明显,位于第11、12 节内,精巢囊:椭圆形,内含精巢。精漏斗:花朵状,位于精巢囊的后部,其后连细的输精管,开口于第 18 节两侧的雄性生殖孔(明显)。前列腺:大而呈分叶状的腺体,分泌物与精子混合成精液,交配时注入对方的受精囊。雌性生殖系统:卵巢:一对,位于第 13 节前隔膜后壁上。卵漏斗:位于第 13 节后

14、隔膜上。后连短的输卵管,开口于第 14 节的雌性生殖孔(雌性生殖孔不明显)。受精囊:23 对,位于第 79 节,每一受精囊连有一盲管,分别开口于各自的受精囊孔(接受异体精子)。(受精囊孔不明显)4神经系统:用解剖针和镊子剥除口腔管和咽部的肌肉,在第三节的前部,咽的上方可见白色的脑,两侧有围咽神经,将口腔管剪段,抽出消化道,即可露出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腹神经索明显)。(1)咽上神经节(脑)(suprapharyeal ganglion)两叶,位于第 4节的咽部背面.(2)围咽神经(circumpharygealnerve)由咽上神经节两侧下行的一对神经.(

15、3)咽下神经节(subpharyeal ganglion)在咽部下方与围咽神经相连的一对神经节.(4)腹神经索(wentral nerve cord)在消化道的腹面,呈链索状,每一体节有一对稍膨大的神经节,各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索相连.腹神经索上的第一个神经节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发出 3 对神经到体壁与内脏器官.2.2.42.2.4 横切片观察横切片观察环毛蚓是三胚层真体腔动物。取环毛蚓横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1.体壁体壁的组成自外到内依次是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单层柱状上皮的表皮层,体壁肌内层,包括外层较薄的环肌和内层较厚的纵肌,由扁平细胞构成的壁体腔膜。此外,有的有刚毛自体壁伸出体表。2.

16、肠肠壁组成自外到内以此为脏体腔膜,肠壁肌肉层包括外纵肌和内环肌,单层柱状上皮即肠上皮。肠壁上皮比较厚,为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细胞排列紧密,不规则,在细胞层得端部可见染成淡红色的由肠绒毛形成的纹状缘.肌肉层很薄,由环肌和纵肌组成.环肌纤维呈线状,紧贴肠壁,需要在高倍镜下仔细寻找才可以看清楚肌纤维的断面.纵肌分布在环肌外侧,在横切片上看到的时一个个染成红色的小圆点,在盲道的凹陷处纵肌肌束较粗,较易观察.体腔膜(黄色细胞(chloragogencell)在纵肌层外的一层立方形或柱形细胞,细胞界限明显,细胞的大小因细胞内储存物得多少而有变化.3.体腔及其他器官在体壁与肠壁之间的空腔,为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

17、.肠背面的中央、盲道的上方红色斑块为背血管;肠腹面中央的红色斑块为腹血管,以系膜与肠为连接;腹血管下方有以较大的椭圆形结构,为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向两侧发出神经纤维2.32.3 蛔虫与环毛蚓外形与内部结构蛔虫与环毛蚓外形与内部结构2.3.12.3.1 外形比较外形比较1.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沟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2.2.雌、雄.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2.3.22.3.2 内部比较内部比较3.13.1 结论与讨论结

18、论与讨论 1.蛔虫为假体腔动物,环毛蚓为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和真体腔在形态结构,发生和功能上各有何异同,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形态结构最大的区别是肠壁是否有肌肉.假体腔又名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来的.假体腔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来源的组织结构,在肠壁外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没有体腔膜.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或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假体腔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真体腔的形成:在胚胎或幼虫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个中胚层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体液,并分解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19、.这样,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腔,故又名裂体腔(schizocoel).每个体腔继续发育扩大,其外侧的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peritoneum),与体表上皮形成体壁;内侧的中胚层附在内胚层的外面,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真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其内含有体腔细胞(coelomocyte),有内部防卫功能,有的体腔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也有气体运输功能.环节动物的体腔液具有强有力的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真体腔的出现提高了运动的灵活和有效性,而且促进了动物结构和机能多方面的复杂化、完善及进一步发展.如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0、,进而促进消化管分化为明显的前肠、中肠和后肠.同时由于结构复杂化,简单借助体腔液循环输送营养物质已不敷用,由由此促进了循环系统的出现和排泄系统的发展.又由于各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完善,也增强了对机体精细调控的需要,逐渐的促进了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和发展.此外,真体腔的结构减少了受损伤的影响,如果有一个体节或少数几个体节受到伤害,其临近的体节由隔膜将其与受伤的体节隔开,仍能保持接近正常的机能,使动物免于床上或死亡.2.蛔虫虫体壁内为广阔的角质膜,其内充满了体腔液.由于虫体表面被以角质膜,只有纵肌和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这些结构决定了蛔虫的运动机制.因为角质膜不能扩展以释放压力,肌肉结构总是呈

21、部分收缩状态去压缩不意压缩的液体,致使虫体内部压力较大.这种假体腔的体腔液构成了流体静力骨骼(hydrostaticskeleton).由于蛔虫体壁无环肌颉抗纵肌作用,它可提供颉抗纵肌活动所必须的支撑.当虫体一侧纵肌收缩,压迫角质膜收缩的力通过假体腔液被传到虫体另一侧,肌肉迟缓角质膜伸展时虫体恢复原位.如此通过假体腔的流体静力骨骼传导的压力变化来颉抗肌肉活动,这样虫体产生背腹方向的摆动或拍打运动.环毛蚓刚毛的基部有肌肉与之相连,由于肌肉收缩可使刚毛伸缩或改变方向.蚯蚓蠕动时,体前端的环肌收缩,身体伸长变细,推动前端前进,在前端的刚毛锚定,然后纵肌收缩,环肌舒张,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这样沿

22、着整个身体的收缩波使其逐渐向前运动.即蚯蚓的蠕动运动和挖洞活动主要依靠体壁环肌和纵肌的交替收缩,在流体静力骨骼和刚毛的辅助作用下完成的.综上所述,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光盘2郑光美,刘凌云.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8-353郑光美,刘凌云.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2-1934杨琰云,韦正道,屈云芳.动物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8-615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