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842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客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pdf(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昆客专云南段X标段(D K 1 0 1 7+9 0 6.7 D K 1 0 7 2+5 0 4.6)沉降变形观测实 施 方 案编 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审核: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批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XXX集团沪昆客专云南段项目经理部20 xx年X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3三人员及仪器配置.3四 沉降变形控制网的建立.4五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16六桥梁、隧道、涵洞、路基、过渡段的沉降观测频次.1 9七 沉降观测内业资料整理及

2、提交.2 4八对沉降原件的保护措施.2 5九附表的填写.2 5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 .客运专线铁路无碓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 0 0 6 1 5 8 号);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 B T 1 2 8 9 7 2 0 0 6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 G J/T 8-2 0 0 7 );4.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 2 0 0 7 1 8 3号);5.客运专线无硅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 Z 2 1 6-2 0 0 7 );6.工程测量规范(G B 5 0 0 2 6-2 0 0 7);7.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3、(试行)(T B 1 0 6 2 1-2 0 0 9 );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9 .铁道部有关规定二、工程概况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T J 2标段位于曲靖市境内,线路起终里程为:D K 1 0 1 7+9 0 6.7 D K 1 0 7 2+5 1 4.6,全长 5 4.6 2 1 k m。我 标 段 共 有 桥 梁4 1座/2 2 6 9 6.4 m,隧 道8座/1 5 3 5 3 m,路基1 8.8 3 4 k m,涵 洞4 4座/1 1 5 1.3 4 m,公路跨线桥5座/2 7 6.6 m,人行天桥2座/1 0 6.4 m,渡 槽1处/8 2.2 2 m,车站一座。测区

4、从东向西延伸,地形起伏大,丘坡自然坡度较陡,大部分土地为山地、林地,少部分为农田,植被茂密,交通不便,。三、人员及仪器配置根据施工内容,分为路基沉降、位移观测与桥梁沉降观测,分别埋置沉降观测元件,成立沉降观测组。沉降观测组分为六个小组,具2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体负责沉降观测任务,人员配备如下所示:测量主要人员一览表序号姓 名学历任职资格冈I_J_I 位1大专工程师总体负责2大专高级测工第一沉降组组长3大专高级测工第二沉降组组长4大专高级测工第三沉降组组长5中专高级测工第四沉降组组长6大专高级测工第五沉降组组长7大专工程师第六沉降组组长仪器配备览表序号仪器名称进场时间

5、数 量(台)备注1精 密 电 子 水 准 仪(天宝DANI03)2010年 9 月 5 日1已检定21 秒级全站仪(徒 卡 1201+)2010年 11月 5 日1J 检定四、沉降变形控制网的建立XXX施工的沪昆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只在路基段。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沉降变形观测规定执行,具体要求如下表: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三等1.00.34 ML6 MLDS05型仪器,按客专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

6、要求实施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点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的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测量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误差(m m)程中误差(m m)差(m m)三等 1.0 0.5 6.0沉降变形测量点按以下原则及布设方法: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执行:1基准点:基准点使用全线的深埋沉降点、CPK C P U和二等沉降点。2.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处使用普通沉降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沉降测量的技术要求进

7、一步加密沉降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沉降基点(含工作基点)问距200m左右。个别困难地段可适当调整。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下图所示:根据我工区实际情况,按照沪昆沉降观测细则要求,建立沉降观测沉4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降网,各沉降工作基准点的间距200米左右,点位选择在稳固、可靠的地段,综合考虑当地的交通及山区植被等情况,我工区在选取点位置时,优先选择在机动车辆不能到达的稳固的路边,并按照国家二等沉降测量规范中要求的加密点方法进行埋点,点位埋深均在L 2 米以上。沉降观测沉降网按照国家二等沉降观测方法进行观测,并进行严密平差,将平差成果上

8、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可用于沉降观测,做为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3、沉降观测水准网网图如下:5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I 作基点419GCPI11I5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基准点编号基准点独准网观测线路DK,结构物中心里程H 桥墩台观测点d 过渡段观测点口涵洞观测点0 隧道观测点GCPII1184.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1)桥涵工程观测点的设置: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标分为承台

9、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桥台观测标和涵洞观测标。a.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加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加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沉降观测桩:选择中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设深度不小于0.1%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观测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承台观测标如下图所示:b.墩身观测标:采用力14mm不锈钢螺栓。如下图所示:7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3二120/20100 20240X40X2设 置2个观测标,分别位于墩身两侧。桥墩观测标一

10、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为观测方便、确保观测精度、利于测点保护,将桥墩观测标设置在对应墩身顶承台面上。承台、墩身观测标具体位置见下图: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当墩身较矮时可将墩身观测标埋置在加承台上,以便于观测,如下图:fl9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C.桥台观测标: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 处,分别设置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普台正面d.涵洞观测标:设置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10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 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

11、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以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如下图:(2)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分为F1型、F2型、C型三类。其沉降观测标分为沉降板,观测桩,位移边桩、剖面沉降管。埋置断面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断面进行沉降元件埋设。每个断面上的沉降观测标布置情况如下:4.30 500 4 30路塘邠辍贝惭丽群怖置示雕(:型)1 1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 X 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四 匿 女路 堀 邠 锄 贝 炯 沅 f 怖 勖 调 图(型)430 500,430路堤路涵过渡陇阐顺惭面元件布置示意图(C 型)0 0幽微触触度细I00踹 揶 涵 出 蛆 城 则 平

12、 的 遹 阁(C型)O中回00a.沉降观测桩:1 2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选用中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设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 于0.3 m,桩 周0.15m用C 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装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峪0钢筋 锚固域/,二八b.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下:有底板、金属测杆(力2 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巾49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 x30cm,厚0.8 c m,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m招0蝌珈*PVC辘曾30 x30怫明、埋设方法:沉降

13、板埋设位置处垫10cm粗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1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 填20CM厚度的精砂保护,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防止填料落入保护套管内。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接长套管时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c.位移边桩:

14、采 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X15cni正方形,长度不小 于1.5m。并在桩顶预埋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设方法:边桩设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LOm桩顶路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d.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安装前必须在剖面管内穿一钢丝或结实牢固的引线,并在引线上每2米做好指示标志。剖面沉降测量时用剖面沉降仪探头在预埋的剖面沉降管导槽内,将按着栓在引线

15、上,从一端拉向别一端,按2米间距读一次剖面监测仪上的数14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值。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 土 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 x 0.5m xi.0m。待上部

16、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的 钛 麋 血.e.过渡段沉降观测内容1)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涵过渡段的沉降变形观测3)路隧过渡段的沉降变形观测测点布置距结构物起点5-10米,25-30米,50米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f.观测频次15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观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不少于6个月,过渡段沉降的预测评估方法参照路基执行。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 m,预测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 /1000。(3)隧道工程观测

17、点的设置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川级围岩每400m、IV级围岩每300m、V级围岩 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

18、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如图所示:1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五、沉降变形观测的观测路线及观测方法变形点的沉降观测采用附合沉降路线进行往返观测,严禁采用支沉降路线或中视法,沉降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沉降仪使用天宝D I N I 0 3型数字沉降

19、仪,仪器及配套沉降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沉降仪与沉降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做好日常检校记录,沉降仪视准轴与沉降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 5。仪17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 X标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外业测量路线严格按照规定了每个测段的沉降基点、工作基点、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五固定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 国家一、二等沉降测量规范(G B/T 1 2 8 9 7-2 0 0 6 )二等沉降有关要求及 沪昆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20、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西南交通大学)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4 5 0 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计差6.0 m,视线高度 0.3 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 m m 两次所测高差之差4 0.6 m 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4 1.0 m 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数字沉降仪读数记至0.0 1 m m,内业计算高程取位至0.0 1 m mo观测时,每一测段均必须为偶数测站,严格按按以下顺序进行: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一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一前一后观测时仪器,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观测前3 0 m

21、 i 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电子沉降仪,进行不少于2 0 次的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阳光;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 0 猊 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1 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子沉降仪,施测时均装避光罩。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沉降尺的稳定性,选 用2.5kg以上的尺垫,沉降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实 行“五固定”即“固定沉降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

22、测量路线和方法”。1、涵洞观测路线:19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4、隧道观测路线图5、水中、河中墩的观测方法对于水位比较浅、河沟比较窄的水中墩,采用土方回填墩身四周的方法保证人员通行,满足架置仪器观测。对于水位比较深,且不能满足土方回填的河沟,采用搭置便桥,设置护栏的方法解决此类墩身的沉降观测问题。观测时在河岸上安置仪器,扶尺人员从搭置的便桥上通往墩身沉降标,立尺进行观测。六、桥梁、隧道、涵洞、路基和过渡段的沉降观测频次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20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墩身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频次观测周

23、期备注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墩台基础施工完成/承台回填时,临时观测点取消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 或1次/周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预制梁桥附属设施施工全程全程前后各1次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 或1次/周制梁前全程前后各1次桥位施工 上部结构施工中桥梁附属设施施工全程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 或1次/周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 或1次/周架 桥 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桥梁主体工程完工 无昨轨道铺设前3 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 于2个月无酢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昨轨道铺设完成后24 0 3个 个 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月4-121次/3个月21沪昆铁路客运

24、专线云南段XX标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个月13 241次/6个月个月2、涵洞沉降观测根据下表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的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备注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 或1次/周测试点移至边墙两侧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 无作轨道铺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6个月1次/周设前于2个月无昨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周2403个月1次/月无碎轨道铺设完成后 个412个月1次/3个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月1324个月

25、1次/6个月3、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标的规定。观测阶段观测频次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填筑或堆载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第1个月1次倜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1个月以后1次/2周无昨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223 个月以后 1 次/3 月4、隧道沉降观测频度a.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b.沉降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

26、结束到沉降稳定。(2)第二阶段为无昨轨道铺设期间。(3)第三阶段为无昨轨道铺设后3个月。c.沉降观测频率根据阶段不同而确定,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差值不宜大于1m m。具体见下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 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无昨轨道铺设前3 个月1 次/周无昨轨道铺设期间全 程1 次/天无昨轨道铺设完成后3 个月0 1 个月1 次/周1 3 个月1 次/2 周5、过渡段观测频次观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七、沉降观测内业资料整理及提交1、沉降观测内业资料处理时,严格按照沪昆沉降观测细则和相关软件对现场测量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并编

27、制工况2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信息文件。数据处理正常,则把软件生成的成果文件汇总到沉降速率表(附表)中,如果数据处理时出现异常,则分析错误原因,并通知外业观测组第二天进行该段数据重测。2、观测点点号命名说明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格式如下: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米标(取整);测点类型编码采用1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1或2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或十位。表1 0.3.1测点类型英文字母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表,触 类 勤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及其对应的测点位置编号。二

28、弟.基底、路基面(2尸观测出GP左(1)、右(2)、中 外分 层 沉 降 嬲 鼎FP中(A位移边检WP左、右(2川司面菅,Pc基底、基床底层顶面(22承台观测榆a观测标1(1)、观测标2(2)。墩 身 嬲 桐左(1)、右 。桥台观测输P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3、观测标4(4%.XP左1(1)、右2、左3、右4(4)、左5(5)、右6%涵洞观测标。He左1(1)、左2、中3、中4(4)、右5(5)、右6外隧道观测榆SP左、右 陟例如:DK 4 0+1 0 0.2 5断 面 的 路 基 面 左 侧 观 测 桩 的 测 点 编 号 为:0 0 4 0 1 0 0 G 1 ;DK 5 0 0+3

29、1 5.2 3的 桥 墩 右 侧 观 测 标 的 测 点 编 号 为:0 5 0 0 3 1 5 D2o桥梁承台和墩台的测点均采用相应墩台的中心里程;涵24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洞采用中心里程;梁体采用跨中里程。所有转点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类型的点号代替。观测断面与点位属性信息表的填写严格按照 细则中对观测点属性信息表的说明与要求来填写。3、文件格式说明点之记:*.doc,*.cad点位影像:*.jpg观测网图:*.cad观测断面与点位属性信息表:*.xls原始观测数据:*.dat,*.GSI高程成果文件:*.asd沉降观测成果表:*.xls4、文件命名

30、说明例 如1标 段2工 区3作业队管辖内的测点1234567C1,2009年9月2 3日完成的点之记,命名为:1-2-3-1234567C1-2009-9-23.doc 或者1-2-3-1234567C1-2009-9-23.cad点位影像:例如1标 段2工 区3作业队管辖内的测点1234567C1,2009年9月2 3日拍摄的点位影像,命名为:1-2-3-1234567C1-2009-9-23.jpg观测网图:例如1标 段2工 区3作业队管辖内的测点1234567C1,2009年9月2 3日完成的观测网图,命名为:1-2-3-1234567C1-2009-9-23.cad25沪昆铁路客运专线

31、云南段XX标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观测断面与点位属性信息表:例 如 1 标 段 2 工 区 3作业队20 0 9年 9月 2 3 日完成的观测断面与点位属性信息表,命名为:1-2-3-S X X X B-20 0 9-9-23.x l s5、原始数据命名说明例如:1 标 段 2 工 区 3 作业队20 0 9 年 9 月 2 3 日观测工作基点BM1与 BM2测段之间的测点的数据命名为:1-2-3-BM1&BM2-20 0 9-9-23.d a t如果同一天对同一测点进行多次观测则命名如下:1-2-3-BM1&BM2 -20 0 9-9-23.d a t1-2-3-BM1&BM2 -20 0

32、9-9-23.d a t6、高程成果命名说明例如:1 标 段 2 工 区 3 作业队20 0 9 年 9 月 2 3 日观测工作基点BM1与 BM2测段之间的测点的数据命名为:1-2-3-BM1&BM2-20 0 9-9-23.a s d如果同一天对同一测点进行多次观测则命名如下:1-2-3-BM1&BM2 -20 0 9-9-23.a s d1-2-3-BM1&BM2(2)-20 0 9-9-23.a s d7、文件资料和数据提交说明一次性数据资料:点之记、点位影像、观测网图、观测断面与属性信息表沉降观测数据:高程成果(*.a s d 文件)2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

33、案8、外业数据处理准备工作原始数据:*.dat(天宝)或者*.GSI(莱卡)已知点信息:格式为:点号,高程(Enter)点号对应关系及属性信息:格式为:外业点号,内业点号,施工阶段,状态(Enter)八.对沉降元件的保护措施1、观测标保护: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等,观测标位置应做醒目标志等措施以保证观测仪标的长期功能及安全要求。2、沉降观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频次要求严格执行,并定期复测避免沉降异常。3、观测数据中应将各加载阶段标识清楚,避免数据分析时造成误判,如桥墩完成、架梁、桥面恒载施工等。4、应加强对观测标的定期检查并严格落实,如出现观测标被

34、敲击、挖橇、丢失等情况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复测。5、无昨轨道铺设前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各段落铺设轨道的间隔时间相差较大或沉降非常敏感地段等适当增加观测频次,为无祚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九.附表的填写:27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附表3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附表4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附表7 断链表附表8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附表9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观测)附表1 0 沉降观测记录表(

35、分层沉降汇总)附表1 1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附表1 2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汇总)附表1 3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附表1 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附表1 5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附表1 6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附表1 7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附表1 8 沉降设计值表2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注:本表一式4 份,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各1 份。单位工程名称开工日期建设单位现场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现场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序号项

36、目内 容1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交底2沉降变形观测方案3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情况4专业观测人员情况5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6地质勘测资料7开工报告8910附件材料1.2.检查结论:监理组长:总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29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沪 昆 客 专 云 南 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注:本表一式5 份,施工、设计、监理、评估、咨询和建设单位各1份。标段名称单 位(项)工程名称工程部位工程位置(里程)观测开工H期观测完成日期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质量负责人序号评估项目评估情况记录评估结论123附件材料1.2.参加

37、评估验收人员签字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评估单位建设单位30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3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31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4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测站视准点视距读数标尺读数读数差(mm)高差(m)高程(m)备注后视后距1后距2后尺读数1后尺读数2前视前距1前距2前尺读数1前尺读数2中视视距差(m)累积差(m)高差(m)高差(m)测段计算起点终点高差m前距km后距km距离km32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38、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计数累天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降率Il/d)沉速(nun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3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天)填土高度(m)本次高程(m)接管长度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34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

39、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7 断链表断链表单位:里,程范围:序号断链前冠号断链前里程断链后冠号断链后里程填表:复核:监理:1期:35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8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工程名称:测量单位:观测点里程观测次数上次观测时间填土高度(m)基准点标高(m)测量位置观测时间正向读数反向读数平均值上次标高本次标高本次沉降累计沉降沉降速率mm/d备注myy-mm-ddmmmmmmmmmmmm1234567891011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36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 X 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9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

40、观测)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观测)里程段落:观测日期:第页共页断面里程测点编号测点埋深原始磁环标高(m)上次磁环标高(m)测试读数(m)平均值(m)本次磁环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总沉降(mm)本次分层沉降(m)路堤填筑高度及其它情况水位深度水位标高(mm)管口标高(mm)注:1.每次磁环测量和沉降管管口标高测量均应对准管口固定位置。2.每次磁环测量均需重复测量两次,并以磁环下部响声为准。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3 7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0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汇总)沉降观测记录表(分层沉降汇总)断面里程:第页共页观测日期累计天数(天)

41、路堤填高(m)本次分层沉降(mm)地面总沉降(mm)备注1234567891 01 11 21 31 4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3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1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里程段落:观测日期:第页共页断面里程边桩编号边桩位置原始标高(m)上次标高(m)本次标高(m)本次沉降(m m)沉降速率(m m /d)累计总沉降(m m)上次总水平位移(m m)本次水平位移(m m)本次总水平位移(m m)位移速率(m m /d)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39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

42、表12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边桩位移汇总)断面里程:第 页 共 页观测日期累计天数(天)两次观测时间间隔(天)路基左侧边桩(编号:)路基右侧边桩(编号:)备注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总沉降(mm)沉降速率(mm/d)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总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mm/d)填土高度(m)本次沉降(mm)总沉降(mm)沉降速率(mm/d)本次水平位移(mm)本次总水平位移(mm)位移速率(nun/d)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40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3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

43、间隔累计天数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沉降速率(mm/d)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41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 表1 4桥 梁 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次程本高累计沉降(mm)降率n/d沉速(nlm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42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 5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降

44、率Il/d)沉速(nun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4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 6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测量单位:测点编号:观测期次观测日期两次观测间隔累计天数本次高程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降率Il/d)沉速(nun施工阶段备注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44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X X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附表1 7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施工标段:施工单位:桥梁名称:所在孔跨:桥梁跨度跨中里程测点备注信息:观测期号12观测日期距左距离天气温度荷载情况标高徐变上拱量累计徐变量天气温度荷载情况标高徐变上拱量累计徐变量北京端左1北京端右2差 值(左3一左1)差 值(右4一右2)平均值梁中左3梁中右4差 值(左3一左5)差 值(右4-右6)平均值上海端左5上海端右6平均徐变量测量负责人:复核:监理:年 月 日4 5附表1 8 沉降设计值表沉降设计值表单位:序号冠 号里程设计总沉降(mm)修正设计总沉降(mm)填表: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