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836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预防医学重点第一篇常用医学统计方法1.总 体(population):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集合。2.样 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对总体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所组成的集合。3.同 质(homogeneity):所研究的事物在性质上相同,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4.变 异(variation):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5.参 数(parameter):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计算的总体指标。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率兀6.统计 量(statistic):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观察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产生的统计指标。样品均

2、数5,样本标准差s,样品率p7.变 量(variable):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征实施观测和记录,这些特征(指标或属性)称为变量。8.变量值:变量的观察结果或观测值叫变量值。9.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叫定量变量或计量资料,是指每个观察单位的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获得观察结果,表现为具体数值的大小,一般有度量单位。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10.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又叫定性变量或名义变量,是指将观察单位按照互不相容的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类汇总获得的观察结果。分为无序分类变量和有序分类变量(等级变量)。11.概 率

3、(probability):是一个取值于0 和 1之间的数,某一特定的事件以多大的机会发生。12.小概率事件:P0,05或 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13.均数标准误(standard error):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14.I型 错 误(type I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弃真”。15.II型 错 误(type I I error):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存伪”。16.构 成 比(proportion):又称百分比、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17.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或某事物发生的

4、频率和强度,常用百分率(100%),千分率(100%。)、万 分 率(10000/75),十万分率(100000/十万)表示。18.比(ratio):又叫相对比,指甲、乙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明甲是乙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19.正态分布的特点。高峰位于中央,两侧逐渐下降并完全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在X=n 处,f(X)取最大值,即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N 决定曲线的位置,N 增大,曲线沿横轴向右移;N 减小,曲线沿横轴向左移。0 决定曲线的形状,当 N 恒定时,。越大,数据越分散,曲线越“扁平”;6 越小,数据越集中,曲线越“瘦高”;正态分布曲线下,横

5、轴上一定区间内的面积是有规律的,用来估计某变量值落在该区间内的概率。转化,Z=X-p/6,将均数为H,标准差为。的正太分布转化为均数为0,标准差为1 的正太分布,称为标准正太分布曲线。20.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在两个率或多个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时,为了消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采用统一标准,分别计算标准化率后再作对比的方法叫做标准化法。标准化法的目的是统一内部构成,保证不同构成的各组间比较时具有可比性,经统一标准计算的率称为标准化率,简称标化率或调整率。第二篇流行病学的应用2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

6、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2.发 病 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3.患 病 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某特定时间内被观察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24.死 亡 率(mortality 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25.病 死 率(fatality rate):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一般用百分率表示。26.散 发(sporadic):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27.暴 发(outbrea

7、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患者。28.流 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水平。29.大 流 行(pandemic):某疾病传播迅速,涉及地区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30.现 况 研 究(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调查,对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1.普 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作调查或检查。3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

8、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该样本人群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人群的情况。33.分层抽样:先将调查的总体按不同特征分成不同层次,在各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34.暴 露(exposure):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行为或处于某种状态,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35.观察终点(end point):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到此为止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36.终止时间:全部观察工作的截止时间。37.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又叫危险比或率比,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是反映暴露

9、与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38.归因危险度(attributive risk,AR):又叫特异危险度或率差,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值,说明由于暴露增加或减少的率的大小。39.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40.匹配过度(overmatching):匹配的因素过多,试图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各方面都一致,结果导致所研究的因素也趋于一致,低估联系强度。41.比 值 比(odds ratio,OR):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比值之比。42.干 扰(cointervention):实验组额外地接受了与实验效应一致的其他药物或措施,从

10、而造成人为夸大实验效应的假象。43.沾 染(contamination):对照组额外地接受了实验组的药物或措施,造成人为夸大对照组效应,从而低估干预措施效应的现象。44.筛 检(screening):应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疑病人、有某种缺陷或具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的一种措施。45.灵 敏 度(sensitive,Se):又称敏感性或真阳性率,指在有病的受试者中,被该诊断试验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46.特 异 度(specificity,Sp):又称特异性或真阴性率,指在未患病的受试者中,被该诊断试验正确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47.漏 诊 率(fals

11、e negative rate,FNR):在有病的受试者中,被该诊断试验错误判断为阴性者占的百分比。48.误 诊 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在未患病的受试者中,被该诊断试验错误地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49.病 因(causation of disease):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当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会下降。50.偏 倚(bias):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和推断等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系统误差及解释结果的片面性。51.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混杂或称混淆,是指某暴露因素与某种疾病

12、或结局的联系被其他外部因素所混淆(歪曲或干扰)的现象,这个外部因素就称为混杂因素。52.混杂偏筒(confounding bias):在研究某可疑暴露因素与某种疾病或结局的关系时,如果对一些混杂因子的混杂作用认识不清,或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可能歪曲二者之间的联系,导致错误的结论。53.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观点;社会医学与生态学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54.随机抽样的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根据样本大小,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从整体中抽取所需数量的研究对象。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性地每隔若干个单位从整体中抽取一个单位进入样本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先将调查的总

13、体按不同的特征,分成不同层次,在各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整体。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个群组,抽取其中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多级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可不同。55.现况调查的特点。不设立对照组;特定时间;不能论证因果关系;固有的特征可以作因果推断。56.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研究方向由“因 至 果:可以证实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57.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由“果”推 因“;不能论证因果关系。58.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属于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随机分组;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59.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4、。优点:比较适用于常见病,样本量大,结论可靠;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暴露在前,发生疾病在后;能全面描述疾病的自然史、病程的发展;一次调查可以观察多种结局。缺点:不适用于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疾病的病因研究;容易产生失访偏倚:研究要求样本量大,跨度时间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每次研究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60.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所需样本少,研究时间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并且较易组织实施;适用于罕见病,潜伏期长疾病的研究;可同时研究多个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系;不仅用于病因讨论,也可用于药物不良反应等健康事件的原因分析。缺点不适于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的研究;容

15、易发生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验证因果关系的力度不如队列研究;不能直接计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不能直接分析R R 值,只能用O R 值来估计R R 值。61.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研究者可以按照研究设计,对所选择研究对象的条件、暴露、干预措施和结果分析等进行标准化;随机分组,提高了可比性,降低了偏倚;前瞻性研究,因果论证强度高;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可以获得一种干预措施与多种结局的关系。缺点设计和实施较为复杂;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往往较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外推;依从性不易做的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研究费用高;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62.判断因果关联的标准。

16、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关联的一致性:关联的特异性:剂量反应关系:关联的合理性;分布一致性;实验证据。63.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研究设计阶段:限制、匹配、随机分组结果分析阶段:分层分析、标准化法、多因素分析第三篇环境与健康64.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65.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如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66.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

17、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67.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6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69.公 害(pubI 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称为公害。70.公 害 病(public nu i sance disease):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7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表现

18、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均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72.大气污染(atmosphere pol lution):除空气的正常成分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使原有成分增加,超过了环境所能容许的极限,使空气的质量恶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精神状态、生活、工作、建筑设备以及动植物生长等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和危害。73.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由于饮用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疾病。74.职 业 病(occupational disease):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19、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7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使职业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这些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76.尘肺: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即尘肺。77.矽 肺(silicosis):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尘肺。78.营 养(nutrition):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生物学过程。79.营 养 素(nutrients):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以及调节生

20、理功能的化学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80.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使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需要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这种作用叫做蛋白质互补作用。81.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不能被人体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和木质素。82.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83.平衡膳食(balance

21、diet):通过不同种类食物的合理搭配,使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适当,充分满足人体需要并达到平衡。84.膳食调查(dietary survey):了解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用以评定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85.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86.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87.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对环

22、境的适应性;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88.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有哪些特点。扩大污染的范围:增加了接触途径;改变了机体接触的剂量;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与毒性。89.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作用的表现形式。急性危害慢性危害:非特异性损害、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特殊损害: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免疫毒性作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90.环境污染引起的基本类型。公害病、职业病、食物中毒、传染病9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作用的发散性;作用的持久性;交互作用。92.影响健康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因素。社会制度;家庭婚姻;医疗保健水平;风俗习惯。93.六大生活不良行为。吸烟;酗酒;药物滥用与吸毒:饮

23、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不洁性行为。94.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急性危害: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光化学烟雾;生产事故。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呼吸系统功能;致癌作用;降低免疫力;引起变态反应。间接危害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形成大气棕色云团。95.介水传染病流行特点。水源被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的一致性,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净化或消毒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96.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97.职业性有害

24、因素包括。生产过程过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a.金属及类金属;b.有机溶剂;c.刺激性气体;d.窒息性气体;e.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g.农药。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与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细菌;病毒;霉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职业性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组织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的污染。98.职业病的特点。病因具有特异性,只有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后才可

25、能患职业病;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的;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99.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尘肺;局部刺激作用;全身中毒作用;变态反应;致癌作用;感染作用。100.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10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

26、性:与环境中元素水平有关;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加以解释。第四篇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02.健 康(health):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一种动态的圆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0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通过多种策略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及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使人们避免和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提高应对环境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保持健康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104.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s):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105.传染性疾病:特异病原体

27、或其毒性产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并可能造成流行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即传染病。106.疫 源 地(epidemic 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散播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107.冷 链(cold chain):疫苗从生产、保存、运输直至接种始终处于冷藏条件以保存其效价不受损害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08.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死亡。109.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病人有食用同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或采取措施后,暴发和流行可以平息。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机械传播;生物学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110.慢性病的特点。不是特指哪一种疾病,而是一类疾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缺乏明确的生物学病因证据:慢性病病因、病情复杂且相似,一因多果、多因一果,且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不可逆,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管理。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