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导学案鲁教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6596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导学案鲁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三化学导学案鲁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导学案鲁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导学案鲁教版.pdf(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化学导学案鲁教版第 一 单 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 一 节 奇妙的化学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自主探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二、观察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 热 水、木 炭 燃 烧 变

2、成 灰 烬、布料做成衣服4、葡萄酿成酒、水结冰、铁矿石炼成钢铁7、酒精挥发、矿石粉碎将这些变化分类: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配试液观察现象。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广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回答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

3、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 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化学造福着人类,然而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社会倡导绿色化学。阅读课本“多识一点”后总结什么是绿色化学?我的收获: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 变化制得的。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变化和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 据 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

4、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3、绿色化学的理念 是。当堂测试: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沙 尘 暴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 B.铝合金门窗C.玻璃 D.木质桌椅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几千年以

5、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 B.磨 制 石 器 C.用麻织布 D.烧制瓷器6、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龈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在和 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不同变化,如加热蜡烛,温度稍高就可融化,这 是 变化,温度再高就可燃烧,这是 变化。: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交流。奇妙的化学学习目标:1、知

6、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第7 8页后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 和一个 构成的。2、自然界中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 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 构成的。3、什么是元素?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4、什么是化学?化 学 就 是 在 的 水 平 上 研 究 物 质的、及其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交流共享:想象一下:一桶水如果无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们会得到

7、什么?归纳总结:1、宏观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又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等。3、分子都是由 构成的。当堂测试: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

8、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实际上元素就是所有原子的总称D.把每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元素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B.有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5、下列广告用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补血口服液”可补血补铁,防止缺铁性贫血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制齿D.矿泉水中含钾、钠、钙、镁等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变

9、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7、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A.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品质C.提炼石油,生产各种燃料 D.利用指南针航海9、“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主要属于

10、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1 0、绿色化学是2 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泰安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泼上汽油焚烧B、倒入大汶河中C.埋入土中 D.碾碎后回收再利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交流。第 二 节 化 学 之 旅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从问题开始”并回答问题:1、你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何认

11、识?2、同学们看了“化学之旅”和“C 6 0的发现”有什么感想?3、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后回答4、你有什么问题或谜团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阅 读“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后回答:1、科学探究包 括:、等儿个基本环节。2、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实验探究一:认 真 阅 读1 4页实验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备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我的猜想:我的设计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实验探究二:小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如图甲,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发现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

12、对于该实验进行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实验二,如图乙结果高的蜡烛先灭,请你分析原因?你认为以上两个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对比以上两个实验,你对化学探究活动有什么看法?当堂测试: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A.动手实验A.水A.水B.提出问题 C.调查研究 D.总结归纳D.水 或 二 氧 化 碳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B.二氧 化 碳B.食盐水 C,水和二氧化碳C.澄清石灰水、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D.糖水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C动物呼吸

13、,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 认 为“可能是食盐”。小花 说“可以尝一尝”。对 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对 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 出 假 设B.收集证据 C.实验 D.作出结论6、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A.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B.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C.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D、实验所需用仪器的产地7、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等五个基本环节。8、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

14、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才能保证实验的公正性。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课前预习预习课本第一页一第5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可分为天然材料制成的和人造材料制成的。如天然材料有*、,人造材料有、。2、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化。4、判断下列各组物质是否属于同一种

15、物质。木炭与木炭燃烧后的灰烬葡萄与葡萄酒、铁矿石与铁、冰与水。活 动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有人造材料制成的?2、观察第3 页图片,回答下列问题:汽车或摩托车上哪件物品不是化学物品?农业增收需要哪些化学制品?通过观察图片思考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阅读第4页文字及图片,说说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P 活动天地活动二 观察化学变化阅读课本P 5 上内容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制造化学产品的关键就是;是化学变化,如:;是物理变化如。3、化 学 变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就 是随、等现象。4、归 纳:化 学 变 化 与 物

16、理 变 化 的 区 别1、中四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把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变化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类,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换你的分类结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还有那些疑惑?1、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属于人造材料的是:水泥 玻璃 蚕 丝 金 刚 石 塑 料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木材 纸张 棉花2、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变化。3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随、等现象。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4、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光 B.放 出 热 量 C.镁条消失了 D.有白色粉末生成5、镁带燃烧 的 现 象 是

17、、o 判断这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6、将银白色的锌粒放入稀盐酸中,发生的现象是7、观察蜡烛燃烧,你会发现石蜡融化、蜡烛燃烧。在这个变化中,是变化,是 变化。可见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变化。8、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9、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A.衣服晾干 B.火药爆炸 C.纸张燃烧 D.粮食酿酒1 0、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煮熟 B.液化石油气燃烧C.水沸腾 D.菜刀生锈1 2、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产生气体的变化 B.颜色发生改变

18、的变化C.发光发热的变化 D.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1 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检测城市的大气状况,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D.寻找新催化剂来分解水制取氢气燃料第一节奇妙的化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和的 放 出 和 吸 收。利 用 化 学 反 应得到 或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2、化学就是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第6页2-

19、5自然段及第7页的 多识一点回答下列问题:1、想一想你见到的哪些化学变化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共享。2、什么是绿色化学?在保护环境方面你做到了哪些?(三)物质组成的奥秘仔细阅读课本第7 页 2-3 自然段及第8 页的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由 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 来表示,水分子里的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他们有一定的。2、用化学符号表示:氢分子,氧分子。3、我们知道的宏观物质都是由结合而成的。每一类原子都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称为一种“氢气 是 有 元 素 组 成,氧 气 是 有 元 素组成,水是有 和 组成。交流研讨:1:水可以分成许多小水滴

20、,小水滴又可以再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原因是什么?2:通过课本第8页的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说明3、观察下列分子模型,看看它们各是有哪几种原子构成的?将这些模型拆开来,把同类的原子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类?属于几种元素?水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4、仔细分析3题图片,从化学的角度说说氢气和氧气有哪些不同?这节课你们是怎样学习的,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1、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2、绿色化学又称

21、“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属于绿色化学的是A、用煤作燃料产生的热量做能源B、制造无氟冰箱C、用发泡塑料制快餐饭盒D、用工业废水浇灌蔬菜3、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个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两个字肉眼根本看不见C、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含有移动原子的技术 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中的氧原子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属同一种元素B、二氧化碳是有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两个元素D、水是由水元素构成的5、请你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6、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图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的示意图,

22、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C、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 D、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7、从化学的角度分析,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第二节化学之旅1、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2、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1、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失去了研究方向,化学也是如此,正是在不断的、的过程中,化学科学才不断的向前发展。2、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观察一元的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你提出的问题是:可能是 制的,也可能是 制的,用磁铁吸一下

23、来验证,这个过程属于 过程。3、根据你已有的科学探究知识,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认识和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想一想:隐形飞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沙子为什么能变成制作芯片用的硅?石油是怎样才能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阅读课本第1 1页“化学之迷”并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你认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呢?1、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如:看到锈迹斑斑的铁制品,你的问题是2、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于一杯水,你能从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吗?3、透过现象,提出本质问题。看到街边小商贩卖的金光闪闪的饰品,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4、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有人说,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防止煤

24、气中毒你相信吗?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阅读课本第1 2 页,观察金刚石、C60、石墨的结构模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总结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2、认真阅读课本第1 3 页 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并用恰当的语言概括每一步的操作。科学探究包括:、等。3、完成课本第14页的探究实验并思考后面的问题。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还有那些?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4、阅读课本15页多识一点回答: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化学教材培训材料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设置了三节

25、内容,主要解决“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三个问题。按 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通过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化学有什么作用”,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又结合化学变化的奇妙现象,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通过微观去探求化学变化的奥秘,走入化学世界,领 悟“什么是化学”。通过第二节 化学之旅,认识学习化学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并结合对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认

26、 识“如何学习化学”。通过第 三 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一些常见仪器,了解实验规则和操作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二、单元的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以及判断。?几种观念:微粒观、价值观绿色化学观、能量观能量相互转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方法。?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的基本方法。?实验规则及意外事故处理办法。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学会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形成化学的价值观和微粒观。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四、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节:3课时 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3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共计

27、:10课时。五、各节教学的建议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1课 时 化 学 带给我们什么本节主要通过什么是化学制品,化学制品对生活及社会的作用两个问题,使学生感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志向首先让学生从“教室”及“日常生活”找各种制品,认识什么是化学制品;然 后 通 过“荒岛生活”的联想,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制品;最后通过 观 察“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芯片及光导纤维”和“石油及煤炭”能源的发展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重大作用,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志向。一、教学情境:利用节日焰火引发学生的联想,由此引入一门新学科化

28、学。二、学习过程问题一:什么是化学制品?活 动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化学制品?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化学制品:问题二:化学制品对人类生活及社会有什么作用?活 动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联想如果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活 动3:结合教材第3页房屋材料变迁图,思考化学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活动4: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小结:三、系统总结1.简要阐述化学在促进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2课时观察化学变化本节主要通过认识什么是化

29、学变化,如何判断化学变化,研究化学变化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1 .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会判断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学习实验观察的方法,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首先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变化,初步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然后结合“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学会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和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最后通过讨论“研究化学变化有什么作用”,认识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问题一:什么是化学变化?活 动1:结合教材P 5图示中的实例分析:木炭燃烧变成灰烬,原物质是,变化后生成 物 质 是 葡 萄 酿

30、 成 葡 萄 酒,原 物 质 是,变 化 后 生 成 物 质 是 铁 矿 石 冶 炼成钢铁,原物质是,变化后生成物质是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小 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是 化 学 变 化;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是 物 理 变 化。问题二: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小结:1.上述四个变化都是2.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有:o变化。.判断化学变化依据是4.观察化学实验的顺序为:o反思: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2.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诊断:设置相应的习题进行诊断训练。问题三: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是什么?活动3:阅读课本P 6 7,完成下列问题:分析下列变化中能量的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释放能;篝火燃烧是化 学 变 化 释 放 能;电 池 供 电 是 化 学 变 化 释 放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是。结合当前的环境问题,谈谈化工企业

32、应如何实施生产。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3课时物质组成的奥秘本节主要通过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什么是化学”。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通过水组成的图示及原子图片,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而且微粒是真实存在的;然后通过氧气、氢气的组成图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最后通过其它物质的组成及结构图,物质又是由元素组成的。问题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活 动 1:阅读课本第7-8 页,讨论:1 .一桶水可以分成许多水滴,一滴水又可以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这说明物质是由许多 构成的。2.观察教材第7-8 页的图片说明:水是由许

33、多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有个原子和 个 原子构成的。氢气是由 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 个 原子构成的。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微粒。3.结合教材第8 页第2 段,完成第9 页第2 题。通过该题说明,在宏观上,成的。小结:从宏观上,物质是由 组成;从微观上,物质又是由 组成。问题二:3.观察教材第-8排列的;氢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按排列;氧分子中的是按 排列。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4 .教材第8 页下面的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这 说 明。一个油墨小点约1 0 0 亿亿个碳原子组成,这一数据说明 ;练习:第

34、9 页 挑战自我第 2 题小结:元素是。补充: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符号:0;氢元素符号:H;碳元素符号:C。任务二探究化学的研究对象1、分析:下图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示意图回答: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为 变化,理由是,从分子、原子第 一 单 元 步入化学殿堂活动导学案教师寄语: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是它,给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火眼金睛;是它,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是它,史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雄伟力量;是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初中化学很简单.很好学。但要学好化学要做到四勤,即:眼勤.脑勤.手勤.嘴勤。努力吧,你能行!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 .通过与实际

35、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一、导学自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任务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热水.木炭燃烧变成灰烬.布料做成衣服.葡萄酿成酒5.水结冰.铁矿石炼成钢铁.酒精挥发.矿石粉碎将这些变化分类:你这样

36、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二、研习展评任务三: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儿滴酚献试液观察现象。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3-4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回答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着等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

37、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 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课本P8“挑战自我”第 1题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 变化制得的。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变化和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O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沙尘暴 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 D.汽油挥发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

38、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 B.铝 合 金 门 窗 C.玻璃 D.木质桌椅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 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几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烧制瓷器6.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幽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

39、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在 和 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不同变化,如加热蜡烛,温度稍高就可融化,这是 变化,温度再高就可燃烧,这是 变化。课 本 P8挑战自我第2 题。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一、导学自习:?任务四:三.物质组成的奥秘阅读课本第6 7页后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 和一个 构

40、成的。2.自 然 界 中 的 氢 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子又是由两个 构成的。构 成 的,氧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氧分3.什么是化 学?化 学 就 是 在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的 水 平 上 研 究 物 质及其 的二、研习展评交流共享:想象一下:一桶水如果无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1.宏 观 物 质 都 是 由 极 其 微 小 的 .或 构成的。2.构 成 物 质 的 粒 子 有 .等。3.分子都是由 构成的。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B.食盐的产地

41、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由水分子组成的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实际上原子.分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B.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能

42、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5.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变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6.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7.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A.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品质C.提炼石油,生

43、产各种燃料 D.利用指南针航海8.“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 B.淘米 C.洗菜D.酿酒绿色化学是2 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泸州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泼上汽油焚烧 B.倒入大汶河中C.埋入土中 D.碾碎后回收再利用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 .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2.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一、导学自习:?课前热身:阅读本节内容。任务一:阅读课本P 9 “从问题开始”

44、并回答问题:1 .你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何认识?2 .同学们看了“体验化学探究”有什么感想?3 .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后回4 .你有什么问题或谜团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任务二:阅 读“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后回答:1 .科 学 探 究 包 括:.等几个基本环节。2 .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二.研习展评认 真 阅 读1 1页实验探究“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备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探究。在空气中点燃蜡烛时,固体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才能被点燃?选择仪器进行实验:课 题 5.化学方程式编制人:余高昆审核:领导签字:班级 姓名 日期:2 0 1 2.1 1.2

45、 61 .先自学教材9 6-9 7页及9 9-1 0 1 页,结合教材文字、图片以及提问,设计实验,逐步解决问题,仔细研读本学案。2 .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3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梳理内容,疑难处红笔做好标记。4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 .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3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素养。预习案一、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边读教材9 6-9 7 页边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整理,并将下列问题作答,不会作答

46、的在交流时向本组人请教。1、以 C+0 2C 0 2 为例,说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质的方面:和 在 的条件下生成量的方面: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微观方面:每一个碳和一个氧 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2、说出教材9 7 页三个化学方程式的含义。S+0 S 0 2F e+C uS 0 4=C u+F e S 0 4高温 C uO+H 2=C u+H 2 0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阅读教材9 9 页,回答下列问题。小明书写了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H 2+0 2同学认为都错了,为什么呢?小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必须以,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

47、反应。要,即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H 2 0 2;H 2+0 2 H 2 0 o 有的*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0 2S 0 2 o 这 个 式 子 不 仅 表 明 了 反 应 物是,生成物是,反应条件是,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0 2的化学式为 A、C H B、C 2 H C、C 2 H 6 0 D、C 3 H 8 0C 0 2+H 2 0,则 X探究案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化学式

48、前添加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总数都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求:每种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均相等;只能改变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计量数要为正整数,且互为最简比。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初中阶段用得较多的有:最小公倍数法、标准看 齐 配 平法、反应原理配平法、奇偶数法等。阅读教材1 0 0页和下列例题例 1:磷在氧气中燃烧 M g+0 M g O找出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原子;一一“0”原子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式子左边的“0”原子数是右 边 的“0”原子数是 两者的最小公倍数是:X =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该化学式

49、前的化 学计量数 0 2:Mg O:最后得出配平的方程式为 Mg +0 2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配平 A 1 +0 =A 1 2 0 3F e +0 =F e 3 0 KC1 0 3 KC1 +0 2阅读教材1 0 0页倒数两自然段和1 0 1页第一自然段,记忆下列知识。注意: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才标气体符号“t ”如:S+0 2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0。S+0正确的应为:Mg O S 0 2 t S 0 H 2 t +0 2 2 H 2 0 错误,“f ”不能标在反应物中 正确的应为:2 H 2+0 2生成物中H 2也是气体。正确的应为:2 H 20正确。H 2 0 H 2

50、 0 2 H 2 t +0 2 f H 2 02 2 H 2+0 2 f 错误,2 H 2 0+0 2 t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生成物中有不溶性固体沉淀生成,才标沉淀符号“I ”口诀: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以后加一线,等号上下标条件,箭头要注气和淀课堂总结: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粉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氯酸钾制氧气:高镒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电解水:镁条燃烧:训练案1.有关化学方程式2H2+022H20的读法正确的是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2个氢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