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6589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1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号 一 皿 HU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材分析()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二)知识框架核 外 电子 运 动核外电子的排 布 规 律(原 子 结 构示意图)外子核电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

2、量关系和素会核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 教 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8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

3、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 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

4、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3.通 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4.通 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其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参考网址 1.

5、http:/ l a s 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示意图2.现象:【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a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归纳、小结】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点评】通过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

6、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一种方法:通过粒子撞击实验,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认识一个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质 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 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板 书】一原子核 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媒 体 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 g)9.1 0 9 X 1 0-3 11.6 7 3 x 1 0-2 71

7、.6 7 5 x 1 0-2 7相对质量0.0 0 5 4 8 41.0 0 71.0 0 8电量(C)1.6 0 2 x 1()7 91.6 0 2 X 1 0-1 90电荷-1+10【思 考、讨论并提问】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 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 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 核 电 荷 数=核 内 质 子 数=核外电子数阳 离

8、子 核 内 质 子 数 核外电子数阴 离 子 核 内 质 子 数 核外电子数3、质量关系:质 量 数(A)=质 子 数(Z)+中 子 数(N)【归纳小结】如果用作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原 子zXZ 个(A-Z)核外电子 Z 个【迁移与应用】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C1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9、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板书】2.核素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元素【拓展与提高】1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02.、。3、。4(C)出0、D 2 O、T20(B)&、D 2、T2(D)*C a 和;C a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交流与研讨】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 4 C: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 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K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简介】1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2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3 .未来的能添

11、一一一核聚变能【点评】本节教材采用问题推进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看书、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探讨问题的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引言】我们己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 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

12、围。【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X10 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脸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运用假说、模

13、型的科学研究方法。【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并派代表回答。【归纳并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n代表电子层数);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板书】电子层 1234n电子层符号KLMN .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低-高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281 83 2 2 n 2

14、【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层电子数KLM1H12氢H e23锂L i214被B e225硼B236碳C7氮N8包09氟F271 0演N e1 1钠N a2811 2欲M g1 3苗A l1 4硅S i15磷P16硫S28617氯C118Ar288【媒体显示】核电荷数从1 到 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HLi Be B C N 0 F NeNa Mg Al Si p S Cl Ar【迁移与应用】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

15、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阅读、思考、交流】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点评】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概括与整合】构成

16、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质量关系 原 子 核(质子、中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原子结构Y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I 核外电子Y匚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迁移与应用】1.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试填下表说明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数目的多少分别决定着什么?微粒或微粒组合决定属性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电子质子和中子质子和电子2.现有。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 n 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n 值微粒名称微粒符号【作业】书后练习1、2 题【点评】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

17、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圳市深圳大学附属中学曾祥阁编写)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

18、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 后 以 IIA 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 教 材 通 过 对 元 素 周 期 律 的 初 探,利 用 图 表(直 方 图、折 线 图)等 方 法 分 析、处 理 数 据,增 强 了 教 材 的 启 发 性 和 探 究 性,注 重 学 生 的 能 力 培 养,如 作 图、处理数 据 能 力、总 结 概 括 的 能 力,以 及 利 用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的 意 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2.让学

19、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3.让 学 生 了 解 IIA 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3.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

20、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 识 上 重 点、难点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四、教学准备第 1课时前,补充P11 表格中所缺内容。第 2 课时前,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分别有多少种元素?第 3 课时前,查一查在周期表中同学们熟悉的元素,搜集它们的用途。五、教学方法 阅 读

21、探 究 讨 论 归 纳 法六、课时安排 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 8 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1 T 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 U 页表中

22、所缺的内容;(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媒体展示】分组填写的表格【点评】通过填表,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原子结构有关知识,也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 子半径相对原子质量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H氢11110.0 3 71.0 0 8+1H e氮2212一4.0 0 30Li锂32,1210.1 5 26.9 4 1+1B e被42,2220.0 8 99.0 1 2+2B硼52,3230.0 8 21 0.8 1+3C碳62,4240.0 7 71 2.0 1+4,-4N氮72,5

23、250.0 7 51 4.0 1+5,-30氧82,6260.0 7 41 6.0 0-2F氟92,7270.0 7 11 9.0 0-1N e1 02,828一2 0.1 80N a钠1 12,8,1310.1 6 82 2.9 9+1Mg镁1 22,8,2320.1 6 02 4.3 1+2A l铝1 32,8,3330.1 4 32 6.9 8+3S i硅1 42,8,4340.1 1 72 8.0 9+4,-4P磷1 52,8,5350.1 1 03 0.9 7+5,-3S硫1 62,8,6360.1 0 23 2.0 6+6,-2C l氯1 72,8,7370.0 9 93 5.4

24、5+7,-1A r1 82,8,8383 9.9 50【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 x c e l 中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直方图。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点评】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引导过渡】观 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号 到10号,最外层电子 由1增加到8,从11号 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

25、1增加到8 o象这样每隔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联想与质疑】通过直方图,对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 过excel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图2511-O,OoO0 5O寸 Z 。0 Q 9 4 4 f I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小结、板书

26、】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且有下列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讲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小组讨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结、板书】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方法引导】每四人为一小组,通 过 e x c e

27、 l 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O5oL11石如7)尺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变化图原子序数【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且有以下量的关系:I 最高正价I+I 负 价 I=8【引导、探究】综合以上的事实,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板书】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媒体显示】原子序数变 引起化(量变)元素性质变化(质变)【引导、探究】大家知道吗?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原子

28、的哪一部分决定的?那么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结、板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媒体显示】原子结构即 决定 元素的电子排布-性质【点评】本节将分散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归纳、提升,得到元素周期律。注重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等概括能力和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初步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性”“量变引起质量”“内因是事物变的根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课堂小结、媒体显示】以1 8 号元素核夕片 分析归纳 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Y电子排布 为 例 J L 递增呈周

29、期性变化决定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总结归纳 元素周期律-VL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实质【达标检测】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 B、F C、Na D、Cl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Li Na K B、Ba Ca2+Mg21 C、Ca2+K*Cl D、N 0 F4、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z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第2课时【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使人们认识了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板 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第3行。思

30、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 结、板 书】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15行,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点评】以问题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概 括 总 结】1周 期,共 型 元 素短 周 期 一一2周期,共8种元素周期(七个横行)长周期1 _ 3周期,共8种元素f 4周 期,共18种元素一 5周 期,共18种元素f 6周期,共3 2种元素I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

31、26种元素【点评】结合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让学生填写并记住每个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有助于推断原子序数一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阅读、思考】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锢系和钢系,阅读课文P 1 4 倒数第二段,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总结陈述】在第六周期中,从5 7 号 偶(L a)到7 1 号元素错(L u),共1 5 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层结构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 5 种元素总称为锢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与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8 9 号元素钢(A c)至 I J 1 0 3 号 镑(L r)这1 5 种元素总称为轲系元素

32、,排在第七行,第三列。【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概括总结】主 族(A):共 7 个主族,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族 副 族(B):共 7 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1 8 个纵行)第 V I H 族:包括8、9、1 0 三个纵行的元素、0 族:稀有气体元素【点评】通过阅读、观察、交流、研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的1 8 个纵行1 6 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观点陈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I A I I

33、 A I I I B I V B V B V I B V I I B V I I I I B I I B I I I A I V A V A V I A V I I A 0。【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结论】在所有族中,第H I B 族包括锢系和钢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8 5 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案例分析】推测元素在哪一周期:8 5-2-8-8-1 8-1 8=31,减 5 次后小于32,为第6 行,第六周期;推测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应为第32个,从减出的数据为31 可以

34、推出它是在第1 7列,为 第 V H A 族。【点评】通过评价,学会如何应用周期表的结构推测一定原子序数的原子在周期表的位置。巩固了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认识,可以加深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 1 3页倒数第一自然段,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了解元素的哪些信息?【交流观点】(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碎、碎、碳和铝、错、睇、针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

35、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联想、质疑】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请大家概括它的结构。【小结、板书】短 周 期(一、二、三 行)(元 素 有2、8、8种)周 期4 长 周 期(四、五、六 行)(元 素 有1 8、1 8、32种)、不 完 全 周 期(七 行)(元 素 有26种)元 素 周 期 表 结 构 主 族(1、2、1 3、1 4、1 5、1 6、1 7 列)A 族、族 副 族(3、4、5、6、7、1 1、1 2 列)B 族零 族(1 8列)、第 V I I I 族(8、9、1 0 列)【

36、点评】本节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学会了利用周期表的结构特点推测一定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达标检测】根据周期表的结构来推测3 2号和5 4号 和1 1 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课后作业】1、P 1 7练 习1、练习2第 3课 时 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复习检查】原子序数为3 4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 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 6位 于()周期,()族,属 于()类单质。【点评】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巩固,突出上节课的重点,也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课

37、堂导入】在元素周期表中,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举例谈一谈它们的用途。【板书】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学生活动】请完成表格供动物呼吸电导体供植物生长热导体促进人体生长半导体通过燃烧供热超导材料【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 1 5 页,第6-1 3 行【概括】请完成表格:第H A 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共同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本族元素性质【演示实验】请同学演示:将氯化钙、硝酸领、硫酸锂分别放在燃烧匙中灼烧;再将三者混合放在燃烧匙中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点评】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启发性。【板书】第H A 族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为活泼金属元素。【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

38、 1 5 页,第1 4-2 0 行第V A 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用途: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本族元素用途【板书】第V A 族元素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N、P、A s 为非金属,S b、B i 为金属。【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 1 5 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过渡元素的位置和它们的共同性质。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有何特性?【陈述、板书】过渡元素位置:第3列到第1 2 列,共6 8种元素。熟悉的元素:金(A u)、银(A g)、铜(C u)、铁(F e),硬而有光泽,金、银单质性质稳定。【点评】通过阅读,同学们学会同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建立联系,既能引起学生旧知识的迁移,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9、思考与探究】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每周期中非金属元素种数与周期序数的关系如何?可能还有几种非金属元素未被发现?【方法指导】(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图,直接进行推测;(2)利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与非金属元素种数的关系,进行归纳概括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归纳概括】除第一周期外,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8故,随着周期数的递增,设周期序数为n,则非金属元素种数为(8-n)【联想与探究】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差与周期序数有何关系?用符号表达出来。并运用上述规律完成下列练习:元素周期表中有相邻元素A、B、C,A与 B同周期,B与 C同主族,它们的原子最外电

40、子数电子数之和为1 9,原子序数之和为4 1,则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B,C o【点评】通过思考与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分析其中的数据,总结归纳周期表中潜藏的一些规律,由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课后探究】查阅资料,查一查元素周期表有哪些不同的格式,谈一谈它们的特点。【点评】本节通过引导同学们阅读与思考,并开展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适时地进行知识迁移,有利于理解、巩固新知。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课堂作业】P 1 8练习3【探究作业】下列为1 T 8 号元素的几种不同格式的元素周期表,请分别说一说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的依据。指出哪

41、一种更加合理。表一HH eL iB eBCN0FN eN aM gA lS iPSC lA r表二(深圳大学附属中学陆秀臣编写)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材分析()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 合 化 学1 (必 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皿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 纳 得 出 同 周 期、同主族元素的 性 质 递 变 规 律,体 会 元 素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元素 的 原 子 结 构、元 素 性 质(以 下 简 称“位、构、性”)三 者 间 的 关 系,学会

42、运用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指 导 化 学 学 习、科 学 研 究 和 生 产 实 践。(二)知识框架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三)新 教 材 的 主 要 特 点:旧 教 材 是 根 据 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而 新 教 材 则 是 在 学 过 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之 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 论 预 测 第3周 期 元 素 原 子 得 失 电 子 能 力 的 递 变 规 律 和 金 属 钾 性 质,再通过自己设 计 实 验 去 验 证。教 材 这 样 处 理 旨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究 能 力,引导学生学会

43、运用元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来 指 导 化 学 学 习 和 科 学 研 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和V B A、I 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 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 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 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

44、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 周 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 素“位、构、性”三者间

45、的关系。(二)方 法 上 重 点、难点学 会 在 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指 导 下 探 究 和 学 习 元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的 学 习 方法。四、教学准备1、第 1 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2、第 2课时前,教师绘制 V D A 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3、第3 课 时 前,布 置 学 生 上 网 查 阅“元 素 周 期 表 的 意 义”(网 址:h t t p:/w w w.g y m z z x.c o m/z h a o x q/a s/h t m I/3 4.h t m)五、教学方法实 验 探 究 法、讨论归纳法六、

46、课时安排3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 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错”。【投影】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体积单质比重二氧化物四氯化物比重体积沸点比重体积类硅7 2135.54.722Y 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 Y 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 Y Z3、按C、N、0、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

47、增大(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课后作业】教材P 2 8页第5题【点评】从介绍门捷列夫的预言引入新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然后设计验证结论,最后通过阅读自学,获取整合信息,找出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的依据,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第 2课时【复习提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如何递变的?【新课导入】那么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无规律呢?【板书】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交流与研

48、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点评】以一连串问题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上一课时已经学过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现在提出这一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去指导探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设问】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阅读自学】教材P21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22页第2自然段。【归纳】完成表格:元素叙(F)氯(C1)溟(Br)碘

49、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气态氢化物最高价含氧酸【分组讨论】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疑】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何不同吗?【思考】根据F2、Ch、Bn、口分别与Hz反应条件、程度以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概括】VIIA族元素单质与出反应情况F2C12Br212反应条件暗处光照或点燃加热不断加热反应程度爆炸剧烈缓慢缓慢氢化物的稳定性很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点评】CL,Br2,L 的性质在 化 学 1 (必修)中已分散学过,在此进行整合,不仅对知识起到复习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

50、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板书】2、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过渡】同主族元素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递变性,门捷列夫正是根据这个规律对某些元素的性质进行大胆预测的。【讨论】请你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演示】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来观察实验现象)【板演】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钾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钾比钠更活泼。【思考】根据钾和钠的性质,预 测 I A族其它金属的性质。【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