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81220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1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pdf(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必修2全册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 一 节 原 子 结 构一.教材分析()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二)知识框架核 外 电子 运 动特 点原子核(质子和 T2(C)匕。、D2O、T20(D):Ca 和:C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

2、的质子数必定相同(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交流与研讨】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久)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其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简介】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3.未来的能添-核聚变能【点评】本节教材采用问题推进法进行教

3、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看书、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探讨问题的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 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板书】二、核 外 电 子 排 布【讲述】电

4、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 0 9 X 1 0 :”k 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 0%);(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脸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5、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并派代表回答。【归纳并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 .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n 代表电子层数);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 个)。【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板书】电子层 1 2 3 4 n电子层符号 K L M N .离核距离 近 远电子的能量高低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18 32 2n

6、2【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 示。【试 一 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层电子数KLM1匆1 112氯He23锂Li214钺Be225硼B236碳C7氮N8氧09氟F2710筑Ne11钠Na28112镁Mg13铝Al14硅Si15磷P16硫S28617氯Cl18f tAr288【媒体显示】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HHe【迁移与应用】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阅读、思考、交流】学

7、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点评】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概括与整合】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周

8、期表的元素周期表 -认 识HA VA过渡元素新 教 材 通 过 对 元 素 周 期 律 的 初 探,利 用 图 表(直 方 图、折 线 图)等 方 法 分 析、处 理 数 据,增 强 了 教 材 的 启 发 性 和 探 究 性,注 重 学 生 的 能 力 培 养,如 作 图、处理数 据 能 力、总 结 概 括 的 能 力,以 及 利 用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的 意 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 学 生 了 解 元 素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排 布、原 子 半 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 识 元 素 周 期 律。2.让 学 生 认 识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 以 及

9、周 期 和 族 的 概 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间 的 关 系。3.让 学 生 了 解 IIA 族、VA族 和 过 渡 金 属 元 素 的 某 些 性 质 和 用 途。(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 过 对 元 素 周 期 律 的 探 究,培 养 学 生 利 用 各 种 图 表(直 方 图、折 线 图)分 析、处 理 数 据 的 能 力。2.通 过 对 获 取 的 大 量 事 实 和 数 据 等 信 息 进 行 加 工、分 析,培 养 学 生 学 归 纳、概 括 能 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3.通 过 案 例 的 探 究,激 发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意

10、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 据 中 分 析 总 结 规 律、透 过 现 象 看 本 质 等 科 学 抽 象 的 方 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 习 元 素 周 期 律,能 使 学 生 初 步 树 立“由 量变到质变”、“客 观事物都是相 互 联 系 和 具 有 内 部 规 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观 点。2.学 习 化 学 史 知 识,能 使 学 生 认 识 到:人 类 对 客 观 存 在 的 事 物 的 认 识 是 随着 社 会 和 科 学 的 发 展 不 断 发 展 的;任 何 科 学 的 发 现 都 需 要 长 期 不 懈 地 努 力,才能获

11、得 成 功。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 识 上 重 点、难点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四、教学准备第 1课时前,补充P11表格中所缺内容。第 2 课时前,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分别有多少种元素?第 3 课时前,查-查在周期表中同学们熟悉的元素,搜集它们的用途。五、教学方法阅 读 探 究 讨 论 归 纳 法六、课时安排 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它包括质子、中子、电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果我们按质子数从小

12、到大把元素排列起来,每种元素就有一个序号,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 T 8 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1 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点评】利用质疑,引入新课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板 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交流与研讨】(1)分组填写教材PH页表中所缺的内容;(2)对表中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媒体展示】分组填写的表格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 子半径相对原子质量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

13、H氢11110.0 3 71.0 0 8+1H e氢2212一4.0 0 30L i锂32,1210.1 5 26.9 4 1+1B e钺42,2220.0 8 99.0 1 2+2B硼52,3230.0 8 21 0.8 1+3C碳62,4240.0 7 71 2.0 1+4,-4N氮72,5250.0 7 51 4.0 1+5,-30氧82,6260.0 7 41 6.0 0-2F氟92,7270.0 7 11 9.0 0-1N e颊1 02,828一2 0.1 80N a钠1 12,8,1310.1 6 82 2.9 9+1M g镁1 22,8,2320.1 6 02 4.3 1+2A

14、l铝1 32,8,3330.1 4 32 6.9 8+3S i硅1 42,8,4340.1 1 72 8.0 9+4,-4P磷1 52,8,5350.1 1 03 0.9 7+5,-3S硫1 62,8,6360.1 0 23 2.0 6+6,2C l氯1 72,8,7370.0 9 93 5.4 5+7,A r1 82,8,838一3 9.9 50【点评】通过填表,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原子结构有关知识,也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过Excel中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

15、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直方图。【点评】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引导过渡】观 察 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 号 到 10号,最外层电子 由 1 增加到8,从 11号 到 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 增加到8。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联想与质疑】通过直方图,对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

16、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方法引导】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每四人为一小组,通 过 e x c e l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展示其折线图,交流小组的观点。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图251501O0-0-oO寸 O-。00 9r-H T-H T -L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I元素周期律实质【达标检测】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 B、F C、Na D、Cl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Li Na K

17、B、Ba2-Ca2+Mg*C、Ca2*K*Cl D、N 0 F4、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R,该 元 素 的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的 分 子 式 为.第2课 时【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使人们认识了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板书】二、元 素 周 期 表 的 结 构【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第3行。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板书】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4页15行,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

18、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点评】以问题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概 括 总 结】周期(七个横行)f 1周期,共 维 元 素(短周期一 2周期,共8种元素_ 3周期,共8种元素f 4周期,共1 8种元素长周期一 5周期,共1 8种元素/周期,共3 2种元素不 完 全 周 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 6种元素【点 评】结合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让学生填写并记住每个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有助于推断原子序数一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阅读、思 考】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锢系和轲系,阅读课文P 1 4倒数第二段,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

19、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总结陈述】在第六周期中,从5 7号 铺(L a)到7 1号 元 素 错(L u),共1 5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层结构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 5种元素总称为锢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 列。与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8 9号 元 素 钢(A c)至打0 3号 镑(L r)这1 5种元素总称为钢系元 素,排在第七行,第三 列。【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概 括 总 结】主 族(A):共7个主族,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族 副 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1 8个纵行)第V H I族:包 括8、9、1 0三个纵行的元素、0

20、族:稀有气体元素【点 评】通过阅读、观 察、交流、研 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观 察 与 思 考】在 周 期 表 的1 8个 纵 行1 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媒 体 展 示】元素周期表【观 点 陈 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I A I I A I I I B I V B V B V I B V I I B V I I I I B I I B I I I A I V A V A V I A V I I A 0。【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 素 最 多 的 族 是

21、 哪 族?共有多少种元素?【结论】在所有族中,第I I I B族包括偶系和钢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 2 种元素。【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85 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案例分析】推测元素在哪一周期:85-2-8-8-1 8-1 8=3 1,减 5次后小于3 2,为第6 行,第六周期;推测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应为第3 2 个,从减出的数据为3 1 可以推出它是在第1 7列,为第V H A 族。【点评】通过评价,学会如何应用周期表的结构推测一定原子序数的原子在周期表的位置。巩固了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认识,可以加深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

22、 1 3 页倒数第一自然段,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了解元素的哪些信息?【交流观点】(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碎、碌、破和铝、错、睇、针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联想、质疑】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请大家概括它的结构。【小结、板书】短

23、 周 期(一、二、三 行)(元 素 有 2、8、8种)周 期 1 长 周 期(四、五、六 行)(元 素 有 1 8、1 8、3 2 种)、不 完 全 周 期(七 行)(元 素 有 2 6 种)元素 周 期 表 结 构 主 族(1、2、1 3、1 4、1 5、1 6、1 7 列)A 族、族 副 族(3、4、5、6、7、1 1、1 2 列)B族零 族(1 8 列)、第 V I I I 族(8、9、1 0 列)【点评】本节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学会了利用周期表的结构特点推测一定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元素“位、构、

24、性”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达标检测】根据周期表的结构来推测3 2 号和5 4 号 和 1 1 8 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课后作业】1、P1 7 练 习 1、练习2第 3课 时 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复习检查】原子序数为3 4的元素位于()周期,()族,属 于()类单质;原子序数为5 6 位 于()周期,()族,属 于()类单质。【点评】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巩固,突出上节课的重点,也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课堂导入】在元素周期表中,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举例谈一谈它们的用途。【板书】三、认 识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的 其 它 元 素【学生活动】请完成表格供动物呼吸电导体供植物生长热

25、导体促进人体生长半导体通过燃烧供热超导材料【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 5 页,第6-1 3 行【概括】请完成表格:第I I A 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共同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本族元素性质【演示实验】请同学演示:将氯化钙、硝酸领、硫酸锂分别放在燃烧匙中灼烧;再将三者混合放在燃烧匙中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点评】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启发性。【板书】第I I A 族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为活泼金属元素。【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 5 页,第1 4-2 0 行第V A 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用途: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本族元素用途【板书】第V A 族元素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N、P

26、、A s 为非金属,S b,Bi 为金属。【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 5 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过渡元素的位置和它们的共同性质。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有何特性?【陈述、板书】过渡元素位置:第3 列到第1 2 列,共6 8 种元素。熟悉的元素:金(A u)、银(A g)、铜(C u)、铁(Fe),硬而有光泽,金、银单质性质稳定。【点评】通过阅读,同学们学会同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建立联系,既能引起学生旧知识的迁移,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思考与探究】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每周期中非金属元素种数与周期序数的关系如何?可能还有几种非金属元素未被发现?【方法指导】(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

27、属的分区图,直接进行推测;(2)利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与非金属元素种数的关系,进行归纳概括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归纳概括】除第一周期外,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8故,随着周期数的递增,设周期序数为n,则非金属元素种数为(8-n)【联想与探究】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差与周期序数有何关系?用符号表达出来。并运用上述规律完成下列练习:元素周期表中有相邻元素A、B、C,A与 B 同周期,B 与 C同主族,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数电子数之和为1 9,原子序数之和为4 1,则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B,C【点评】通过思考与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分析其中的数据,总结归纳

28、周期表中潜藏的一些规律,由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课后探究】查阅资料,查一查元素周期表有哪些不同的格式,谈一谈它们的特点。【点评】本节通过引导同学们阅读与思考,并开展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适时地进行知识迁移,有利于理解、巩固新知。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课堂作业】P 1 8 练习3【探究作业】下列为1-1 8 号元素的几种不同格式的元素周期表,请分别说一说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的依据。指出哪一种更加合理。(深圳大学附属中学陆秀臣编写)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 合 化 学

29、1 (必 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VI1I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 素 性 质(以 下 简 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二)知识框架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三)新 教 材 的 主 要 特 点:旧 教 材 是 根 据 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而 新 教 材 则 是 在 学 过 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30、 表 之 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 论 预 测 第3周 期 元 素 原 子 得 失 电 子 能 力 的 递 变 规 律 和 金 属 钾 性 质,再通过自己设 计 实 验 去 验 证。教 材 这 样 处 理 旨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究 能 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来 指 导 化 学 学 习 和 科 学 研 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和VBA、I 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 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

3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 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 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

3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 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二)方 法 上 重 点、难点学 会 在 元 素 周 期 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指 导 下 探 究 和 学 习 元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的 学 习 方法。四、教学准备1、第 1 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2、第 2课时前,教师绘制 VDA 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3、第3 课 时 前,布

33、 置 学 生 上 网 查 阅“元 素 周 期 表 的 意 义”五、教学方法实 验 探 究 法、讨论归纳法六、课时安排3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种元素“类硅”,1 5 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错二【投影】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体积单质比重二氧化物四氯化物比重体积沸点比重体积类硅7 21 35.54.72 2H2Y 0,H 3Z 0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 Y Z

34、(B)气态氧化物稳定性X Y 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 Y 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 Y Z3、按C、N、0、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课后作业】教材P2 8页第5题【点评】从介绍门捷列夫的预言引入新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然后设计脸证结论,最后通过阅读自学,获取整合信息,找出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的依据,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35、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第 2课时【复习提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如何递变的?【新课导入】那么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无规律呢?【板书】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交流与研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点评】以一连串问题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上一课时已经学过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现在提出这一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去指导探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失

36、电子能力增强。【设问】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阅读自学】教材P 2 1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 2 2页第2自然段。【归纳】完成表格:元素M(F)氯(C 1)滨(B r)碘 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气态氧化物最高价含氧酸【分组讨论】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疑】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何不同吗?【思考】根据&、C h、B n、L分 别 与 反 应 条 件、程度以及生成的气态氯化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概括】V I I A族元素单质与“反应情况F2C l2Bt2反应条件暗处光照或点

37、燃加热不断加热反应程度爆炸剧烈缓慢缓慢氢化物的稳定性很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点评】C L、B e、h的性质在 化 学1 (必修)中已分散学过,在此进行整合,不仅对知识起到复习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板书】2、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过渡】同主族元素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递变性,门捷列夫正是根据这个规律对某些元素的性质进行大胆预测的。【讨论】请你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演示】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现象(为了便于观察

38、,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来观察实验现象)【板演】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钾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钾比钠更活泼。【思考】根据钾和钠的性质,预 测I A族其它金属的性质。【阅读自学】教材P 2 2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 2 3页 第1自然段。【板书】广相同点:最外层1个电子I A族 元 素 原 子 结 构4L 不同点: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相似性:都是活泼金属,+1价,单质都能与氧气、水等物I A族元素的性质 质反应,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有较强碱性。L递变性:从锂到艳,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表现在与氧气和水的反应程度上。【小结】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每一主族的元素,其性质总是

39、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所以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课后作业】教材P 2 6页 第1、3题,P 2 7页第3题(3)【点评】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做的比较到位,在整合C L、B。、L的性质时,引导学生学会采用图表法进行比较、归纳,从开始对V H A族元素性质探究,到最后对I A族元素性质的归纳,始终注重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认识物质性质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第 3课时【练习】已知磷元素位于第3周期V A族,(1)画出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磷元素的最高化学价为,其 氢 化 物 的 化 学 式 为。【导入】由上例可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

40、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点评】通过练习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还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板书】三、元 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媒体展示】位 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反映反映性质主要化合价得失电子能力-决定子构原结决定【训练】1、由 A、B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A、B 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 1 和 6,则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AB?B.A?B C、AB D、A2 B22、碳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破是有色固体 B.磁易溶于有机溶剂C.碳化氢很稳定 D.

41、碳化银不溶于水3、有 X、Y、Z 三种元素,其中X、Y属于同一主族,加热时,其单质都能与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hX,电 丫。常温下,X单质为气态,X与 Y可形成两种化合物Y X 2 和 Y X 3,Y、Z均在X的下一周期,而 Z 可与X生成化合物Z2X和 Z2X2 试写出:(1)元素名称 X、Y 一一、Z 一;(2)化合物Z2X2与 H2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两个由X、Y、Z 三种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一一。【分组讨论】完成教材P2 5页“概 括 整合1”。【观点陈述】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观点。【教师点评】略【媒体展示】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I AIIAII

42、1AIVAVAVIAVHA01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稀有尸2B气3AlSi体4GeAs元5SbTe素6PoAt【过渡】元素周期表除了对我们学好化学有着重要意义外,还有其它的作用吗?【阅读自学】教材P23页“资料在线”至 P27页。【板书】四、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思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是19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自然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请你根据教材所给资料和你在网上查阅结果,分别举例说明。【学生发言】略(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点评】通过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具体感受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深切体会

43、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调动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板书】1、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2、指导科学研究,如发现新元素;3、指导生产实践,如寻找新材料、催化剂、制冷剂、探矿等;4、论证了“量变质变规律”;【达标检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A、B两栏描述的内容对应起来。ABAB制半导体的元素(a)IIIB至VIB的过渡元素制催化剂的元素(b)F、Cl、Br、N、S“三角地带”制耐高温材料的元素(c)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制冷剂的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e

44、)过渡元素【结束语】如果同学们对本章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欢迎再选修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课后作业】教材P26页第2 题,P28页第4 题【课外活动】教材P26页第4 题【点评】教师从题目入手,使学生对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有直观的认识,体会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上的指导作用,而元素周期表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查找资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还让学生对科学研究、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有深切的情感体验第 2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本节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在前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

45、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老教材把“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两个知识点,分开来讲,两者知识跨度较大,前后联系不太紧密。实际上人们研究化学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或得到新的物质),二是研究物质变化时伴随的能量改变。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新教材就突出了这一点,把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放到一起来讲,使学生懂得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从两个视角来关注化学反应,从而为认识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反应奠定基础。(二)知识框架知识点一:化学键与物质的形成化学键的定义_ _ _ _ _ _

46、_ _ _ _ _ _ _ _ _ _ _ 产 离子键化学键 化学键的类型-u共价键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特点知识点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列和新键的形成化学键 广有的吸热,每 一 个 化 学 应 都 伴 随 有 能 量 的 改 变 Ev E吸 热 反方 文 热 反 应【点评】通过氢气和氧气生成Im o l水蒸气的能量变化过程的分析,然后推广开来,得出结论:破坏旧的化学键时,需要从环境吸收能量来破坏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在形成新的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对外释放能量。化学反应热就来源于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通 过“思考质疑”,对程度好的学生进

47、行“知识拓展”,引 入“能量守衡或转化”定律;通 过“活动探索”使同学们对吸热和放热反应,增强直观印象,同时明白化学反应不仅存在放热反应也存在吸热反应;再 通 过“概括整合”,使同学们对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能量变化与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业】1、课 本 38页 2、3、42、拓展延伸习题(略)(深圳实验学校黄军谱)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一、教材分析()知识脉络在 学 生 认 识 了 化 学 反 应 中 的 物 质 变 化 和 能 量 变 化 的 实 质 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 的 快 慢 和 限 度,使 学 生 从 化 学 反 应

48、快 慢 和 限 度 这 一 全 新 的 视 角,继续认识化学反 应。化 学 反 应 的 快 慢 主 要 由 物 质 本 身 的 性 质 决 定,但 外 界 条 件 的 改 变 如:反应物 的 浓 度、反 应 的 温 度、反 应 物 间 的 接 触 面 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 等 因 素 的 变 化 都 可 影 响 反 应 的 快 慢。催 化 剂 的 使 用 同 样 会 改 变 化 学 反 应 的 快慢。在 可 逆 反 应 中,一 定 条 件 下 反 应 只 能 进 行 到 一 定 的 程 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 响 到 化 学 平 衡 的 移 动,这 是 反 应 的 限 度 问 题

49、。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 工 业 生 产 的 条 件 的 选 择。(二)知识框架斯 化 学 反 应 速率的方法影晌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优化化工生产条件的重要依据(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 教 材 中 将 此 部 分 知 识 分 解 为 必 修 部 分 和 选 修 部 分。必 修 部 分 与旧教材相比,降 低 了 知 识 要 求 和 难 度。更 简 洁、易懂,更 注 重 理 论 联 系 实 际,注重培养学生 的 分 析 能 力、知 识 迁 移 能 力、科 学 实 验 方 法 和 科 学 素 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

50、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3、通 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4、通 过“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和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2、通 过“联 想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