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084828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厂站应用 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第7分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Q/CSG 1204005.67.7-2014Q/CSG Q/CSG 1204005.67.7-201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7.7部分:厂站应用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工业以太网交换机)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ion smart system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Part 6-7.7: Applications in power plants/substations Functional and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of IED

2、s(Electric power industrial ethernet switch)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2014-07-01 实施2014-07-01 发布9目 次前 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缩略语25技术要求35.1供电要求35.2气候环境要求35.2.1温度35.2.2相对湿度35.2.3大气压力35.3以太网接口35.3.1接口规格35.3.2电接口35.3.3光接口35.4功能要求45.4.1数据帧过滤45.4.2组网协议45.4.3网络管理45.4.4WEB管理界面45.4.5通信安全45.4.6网络风暴抑制45.4.7虚拟局域网VLAN45

3、.4.8优先级QoS55.4.9镜像55.5性能要求55.5.1整机吞吐量55.5.2端口转发速率55.5.3地址缓存能力55.5.4地址学习速率55.5.5存储转发时延55.5.6时延抖动55.5.7帧丢失率55.5.8背靠背帧55.5.9组播55.5.10SNTP65.5.11环网恢复时间65.6功耗65.7绝缘性能65.7.1绝缘65.7.2湿热65.8机械性能65.9电磁兼容75.9.1抗干扰性能75.9.2无线电骚扰限值75.10结构、外观及其他75.11产品随行文件85.12默认出厂设置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管理信息定义9前 言为落实公司二次一体化的工作要求,提高电网一体化运

4、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运行标准等问题,经研究国内外电网运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思路和实践案例,提出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为推进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特制定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系列标准。本次发布的系列标准适用于自发布日开始可研的新建项目,指导公司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网、省、地(县、配)级主站和厂站系统建设。本系列标准分为7部分共71篇,第一部分为体系及定义,共2篇,描述了标准体系和术语定义;第二部分为架构,共3篇,描述了系统总体、主站和厂站架构和原则;第三部分为数据,共13篇,描述了数据源、数据架构和数据交换等

5、要求;第四部分为平台,共6篇,描述了系统平台和OSB总线相关要求;第五部分为主站应用,共26篇,描述了主站端系统各模块功能要求;第六部分为厂站应用,共16篇,描述了厂站端系统各模块和装置的功能要求;第七部分为配置,共5篇,描述了系统主站和厂站配置和标准化接线要求。标准体系结构如下表所示:标准名称部分篇编号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体系及定义第1篇:基本描述Q/CSG 1204005.11第2篇:术语和定义Q/CSG 1204005.12第2部分:架构第1篇:总体架构技术规范Q/CSG 1204005.21第2篇:主站系统架构技术规范Q/CSG 1204005.22第3篇:

6、厂站系统架构技术规范Q/CSG 1204005.23第3部分:数据第1篇:数据源规范Q/CSG 1204005.31第2篇:厂站数据架构Q/CSG 1204005.32第3篇:主站数据架构Q/CSG 1204005.33第4篇:IEC61850实施规范Q/CSG 1204005.34第5篇:电网公共信息模型规范Q/CSG 1204005.35第6篇:全景建模规范Q/CSG 1204005.36第7篇:对象命名及编码Q/CSG 1204005.37第8篇:基于SVG的公共图形交换Q/CSG 1204005.38第9.1篇:数据接口与协议.厂站主站间数据交换Q/CSG 1204005.39.1第9

7、.2篇:数据接口与协议.横向主站间数据交换Q/CSG 1204005.39.2第9.3篇:数据接口与协议.纵向主站间数据交换Q/CSG 1204005.39.3第10篇:通用画面调用技术规范Q/CSG 1204005.310第11篇:公共图形绘制规范Q/CSG 1204005.311第4部分:平台第1篇:主站系统平台技术规范Q/CSG 1204005.41第2篇:厂站系统平台技术规范Q/CSG 1204005.42第3.1篇:运行服务总线(OSB)技术规范.服务注册及管理Q/CSG 1204005.43.1第3.2篇:运行服务总线(OSB)技术规范.OSB功能Q/CSG 1204005.43.

8、2第4篇: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CSG 1204005.44第5篇:容灾备用技术规范Q/CSG 1204005.45第5部分:主站应用第1.1篇:智能数据中心.数据采集与交互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1.1第1.2篇:智能数据中心.全景数据建模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1.2第1.3篇:智能数据中心.数据集成与服务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1.3第2.1篇:智能监视中心.稳态监视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1第2.2篇:智能监视中心.动态监视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2第2.3篇:智能监视中心.暂态监视类功能规范Q/CS

9、G 1204005.52.3第2.4篇:智能监视中心.环境监视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4第2.5篇:智能监视中心.节能环保监视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5第2.6篇:智能监视中心.在线计算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6第2.7篇:智能监视中心.事件记录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7第2.8篇:智能监视中心.在线预警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2.8第3.1篇:智能控制中心.手动操作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3.1第3.2篇:智能控制中心.自动控制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3.2第4.1

10、篇:智能管理中心.并网审核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1第4.2篇:智能管理中心.定值整定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2第4.3篇:智能管理中心.运行方式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3第4.4篇:智能管理中心.离线计算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4第4.5篇:智能管理中心.安全风险分析与预控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5第4.6篇:智能管理中心.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6第4.7篇:智能管理中心.节能环保分析与优化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7第4.8篇:智能管

11、理中心.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8第4.9篇:智能管理中心.统计评价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9第4.10篇:智能管理中心.用电管理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10第4.11篇:智能管理中心.信息发布类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4.11第5.1篇: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技术规范Q/CSG 1204005.55.1第5.2篇: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功能规范Q/CSG 1204005.55.2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1篇:智能数据中心功能规范Q/CSG 1204005.61第2篇:智能监视中心功能规范Q/CSG 120400

12、5.62第3篇:智能控制中心功能规范Q/CSG 1204005.63第4篇:智能管理中心功能规范Q/CSG 1204005.64第5篇:厂站运行驾驶舱功能规范Q/CSG 1204005.65第6篇: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Q/CSG 1204005.66第7.1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通用技术条件Q/CSG 1204005.67.1第7.2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测控装置Q/CSG 1204005.67.2第7.3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运行记录分析装置Q/CSG 1204005.67.3第7.4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在线监测装置Q/CSG 1204005.67.

13、4第7.5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合并单元Q/CSG 1204005.67.5第7.6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智能终端Q/CSG 1204005.67.6第7.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工业以太网交换机Q/CSG 1204005.67.7第7.8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调速器Q/CSG 1204005.67.8第7.9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励磁控制器Q/CSG 1204005.67.9第8篇:智能配电终端功能规范Q/CSG 1204005.68第7部分:配置第1篇:主站系统配置规范Q/CSG 1204005.71第2篇:主站辅助设施配置规范Q/CSG 1204005.72

14、第3篇:主站二次接线标准Q/CSG 1204005.73第4篇:厂站系统配置规范Q/CSG 1204005.74第5篇:厂站辅助设施配置规范Q/CSG 1204005.75本规范是该系列标准的第6部分第7.7篇。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参加单位:广州供电局、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丁晓兵、王莉、鲁德锋、张俭锋、杨贵、谭森、胡春

15、潮、冯善强。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7.7部分:厂站应用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工业以太网交换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方电网公司厂站端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技术要求,包括供电、气候环境、接口、功能、性能、功耗、绝缘、机械性能、电磁兼容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10kV及以上厂站的规划、建设、运行、升级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16、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冲击GB/T 242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d: 自由跌

17、落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GB/T 2423.1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T 2423.2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M:低气压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制和测量方法GB/T 14598.3-2006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 工作条件 第2篇 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

18、素)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

19、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 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25931-2010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DL/T 860.3-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3部分:总体要求 YD/T 1099-200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YD/T 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

20、1997,MOD)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DL/T 634.5104-200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 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IEC 721 环境条件分类IEC 9314-3-1990 信息处理系统.光纤排列数据接口(FDDI).第3部分:物理层介质依附关系(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Fibre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Part 3:Physical

21、Layer Medium Dependent(PMD))IEC 62351-6 动力系统管理及其关联的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6部分:IEC 61850的安全性(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Part 6:Security for IEC 61850)IEC 62351-7 动力系统管理及相关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7部分:网络和系统管理(NSM)数据对象模型(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

22、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Part 7: Network and system management (NSM) data object models)IEEE 802.1Q IEEE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IEEE 802.1D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edia acc

23、ess control (MAC) Bridges IEEE 802.3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

24、l layer specifications)RFC 2544 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RFC 2889 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itching Devices)设备在不丢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Electric Power Industrial Ethernet switch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尤其应符合智能

25、变电站的应用要求;在数据链路层以MAC地址寻址来完成帧转发、帧过滤的工业级二层以太网交换机,以下简称交换机。3.2 存储转发 storage-forward当整个帧已完全接收,再进行冗余码校验、过滤和转发处理的一种转发方式。3.3 吞吐量 throughput设备在不丢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3.4 存储转发时延 latency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在输出端口上检测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3.5 背靠背帧 back to back frame设备在最小帧间隔情况下,一次能够转发的最多的长度固定的数据帧数。3.6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

26、rea network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划分成多个网段(子集)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校验IGMP snooping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GARPGeneric Attribute Registration Protocol通用属性注册协议GMRPGARP Multicast Registration ProtocolGARP 组播注册协议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27、s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SEGeneric Substation Status Event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VSampled value采样值VIDVirtual LAN Identifier虚拟局域网标识符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5 技术要求5.1 供电要求a) 电力工业以太

28、网交换机使用的电源模块应为满足变电站现场运行环境的工业级产品;b) 直流电压:220V、110V,允许波动20%15%;c) 交流电压:220V、110V,允许波动20%20%;d) 当电源断电时应能够提供硬触点输出;e) 用于过程层的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双电源,双电源同时运行,负载均衡,当单路电源发生故障时能够提供告警输出。5.2 气候环境要求5.2.1 温度表1 温度条件设备类型工作温度/贮存、运输温度/低温高温低温高温I-20+70- 40+85II-40+85-40+85注:环境温度中II级适用于安装于户外的以太网交换机或用于高可靠性传输要求的以太网交换机,如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交换机。5

29、.2.2 相对湿度5%95%(在交换机内部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5.2.3 大气压力80kPa106kPa。5.3 以太网接口5.3.1 接口规格站控层/间隔层交换机宜采用24百兆电口,级联交换机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过程层交换机应采用全光口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交换机百兆光口数目不少于16个,千兆交换机千兆光口数目不少于8个。5.3.2 电接口百兆100BASE-TX或千兆1000 BAS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8的规定,电接口应配有屏蔽层;全电口配置的交换机的规格一般选用16口、24口。5.3.3 光接口百兆光接口应符合IEC 9314-3-1990的规定,千兆

30、光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8的规定。千兆光接口应为1000BASE-SX接口;具体指标见表2至表3要求。表2 100BASE-FX接口参数接口类型参数要求单位发送波长范围12701380nm光功率(最大)-14.0dBm光功率(最小)-20.0dBm接收波长范围12701380nm光功率(最大)-14.0dBm接收灵敏度-31.0dBm强制接收灵敏度-25.0dBm注:宜统一采用多模光器件,接口宜选用LC、ST型。表3 1000BASE-SX接口参数接口类型参数要求单位62.5s MMF50s MMF发送波长范围770860nm平均发射光功率(最大)0.0dBm平均发射光功率(最

31、小)-9.5dBm接收波长范围770860nm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0.0dBm接收灵敏度-17.0dBm强制接收灵敏度-12.5-13.5dBm5.4 功能要求5.4.1 数据帧过滤交换机应实现基于MAC地址的数据帧过滤功能。5.4.2 组网协议可按照电力系统的需求进行组网,组网协议应采用RSTP等国际标准协议。5.4.3 网络管理a) 应支持网络管理能力,管理信息定义参见附录A,宜支持DL/T 860规范和SNMPv2协议;b) 网络管理功能应支持:网络拓扑发现;工作状态识别;装置基本信息;端口数据量统计;异常告警信息及日志上传;c) 为便于工程调试、配置,应支持Web页面配置,配置范围应

32、涵盖本标准规定的所有内容;d) 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能以报文方式输出装置本身的自检信息;e) 应支持配置文件导入导出。5.4.4 WEB管理界面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应具备WEB管理界面。交换机WEB界面应具有的参数配置包含登录用户名与密码设置、装置IP设置、端口限速设置(应可设置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端口镜像设置、VLAN设置 、QOS设置、SNMP设置、GMRP设置、SNTP设置、环网设置及配置文件导入与导出等。交换机WEB界面应具有的参数查询与显示包含装置基本信息、MAC地址表项查询、日志显示及告警信息查询等。5.4.5 通信安全应满足IEC 62351-6和IEC

33、62351-7要求,并具有以下安全功能:支持基于MAC的捆绑功能;支持用户权限管理,至少支持管理员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其中普通用户能够完成交换机的基本功能配置,管理员权限在此基础上增加对设备用户、密码的设置和管理功能以及其他安全相关功能。提供密码管理,密码不少于8位,为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组合而成;提供日志查阅功能,可以对交换机登录、修改设置等进行查阅;支持对非法数据报文的过滤功能,如CRC校验错误、MAC源地址错误等;符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5.4.6 网络风暴抑制由于网络拓扑设计和连接问题,导致广播、组播或未知单播在网络中大量复制,传播数据帧,使通信网络性能下降,造成网络瘫痪。交换

34、机应支持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默认设置广播风暴抑制功能开启。网络风暴实际抑制值不宜超过抑制设定值的10%。5.4.7 虚拟局域网VLAN将局域网内的交换机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多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交换机应支持IEEE 802.1Q定义的VLAN标准,至少应支持4096个VLAN,应支持在转发的帧中插入标记头,删除标记头,支持VLAN Trunk功能。具体要求见YD/T 1099-2005中7.6规定。5.4.8 优先级QoS交换机应支持IEEE 802.1p流量优先级控制标准,提供流量优先级和动态组播过滤服务,应至少支持8个优先级队列,具有绝对优先级功能,

35、应能够确保关键应用和时间要求高的信息流优先进行传输。不应使带有序列标签的数据如:SV、GOOSE等报文产生乱序现象。默认设置绝对优先级功能开启。优先级队列为:7、6、5、4、3、2、1和0。7为最高优先级,依次降低,0为最低优先级。表4电力部分业务报文优先级服务缺省PriorityGOOSE7GSE1SV45.4.9 镜像5.4.9.1 多端口镜像多端口镜像指镜像端口同时复制(监视)一个或几个端口数据。镜像数据速率不大于端口转发速率时,不应出现帧丢失、乱序、复制现象。智能变电站用交换机应支持多端口镜像功能。5.5 性能要求5.5.1 整机吞吐量交换机吞吐量是指交换机所有端口同时转发数据速率能力

36、的总和。交换机吞吐量应等于端口速率端口数量(流控关闭时)。5.5.2 端口转发速率在满负荷下,被测交换机可以正确转发帧的速率,转发速率应等于端口线速。5.5.3 地址缓存能力每个端口/模块/设备能够缓存的不同MAC地址的数量。交换机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低于4096个,MAC地址老化时间可以配置,默认设置300s。5.5.4 地址学习速率交换机可以学习新的MAC地址的速率。交换机地址学习速率应大于1000个/s。5.5.5 存储转发时延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在输出端口上检测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为止的时间间隔。交换机平均时延应小于10s,用于采样值传输交换机最大时延与最小时延

37、之差应小于10s。5.5.6 时延抖动时延抖动指相邻两帧时延的变化最大值。交换机时延抖动应小于1s。5.5.7 帧丢失率帧丢失率是在指交换机端口以特定频率转发特定数量数据帧的情况下,帧丢失的比率。帧丢失率计算公式计算:(输入量-输出量)*100)/输入量。交换机在端口线速转发时,帧丢失率应为0。5.5.8 背靠背帧背靠背帧是指以最小的帧间隔传输而不丢帧的测试。背靠背值就是被测试交换机在无帧丢失的情况下,最大能处理的突发帧个数。本标准对背靠背帧不做指标要求,由厂家在产品标准中定义。5.5.9 组播5.5.9.1 静态组播静态组播是通过配置交换机静态组播地址表实现组播报文过滤。交换机应支持组播MA

38、C地址、VLAN号和端口方式配置静态组播。5.5.9.2 GMRP交换机应支持GMRP动态MAC 地址的配置组播功能,能够接收来自其他交换机的多播注册信息,并动态更新本地的多播注册信息,同时也能将本地的多播注册信息向其他交换机传播,以便使同一交换网内所有支持GMRP 特性的设备的多播信息达成一致,交换机应支持的动态组播数量不少于256个。GMRP默认组播地址:01-80-C2-00-00-20。表5 GMRP时间属性参数表属性默认值(ms)JoinTime 500LeaveTime 1500LeaveAllTime100005.5.9.3 IGMP SnoopingIGMP Snooping

39、是运行在二层网络交换机上的组播约束机制,用于管理和控制组播组。交换机通过IGMP Snooping分析收到的IGMP 报文, 建立和维护MAC 组播地址表。交换机宜支持IGMP Snooping。5.5.10 SNTP交换机应支持SNTP对时功能,交换机应支持广播报文对时或单播报文对时。对时精度应能达到1ms。5.5.11 环网恢复时间环网恢复就是在环形网络中将两点之间存在的多条路径划分为通信路径和备份路径,数据的转发在通信路径上进行,而备份路径只用于链路的侦听,一旦发现通信路径失效,自动将通信切换到备份路径上。环网恢复时间通过每个交换机不超过50ms。5.6 功耗为有利于交换机长时间可靠运行

40、,交换机功耗不应过高,满载时整机功耗宜不大于(10+1电接口数量+2光接口数量)W。5.7 绝缘性能5.7.1 绝缘绝缘要求见表6。绝缘试验应在交换机可以运行但未通电情况下进行,经过绝缘试验后,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表6绝缘要求试验项目引用标准电源以太网(电)接口告警接点绝缘电阻,500 VGB/T 14598.3-200620 M20 M20 M介质强度U 60 V300 VU60 VGB/T 14598.3-20060.5 kV AC2.0 kV AC0.5 kV AC0.5 kV AC2.0 kV AC冲击U 60 V300 VU60 VGB/T 14598.3-20061.0 kV5.0

41、 kV1.0 kV1.0 kV5.0 kV5.7.2 湿热交换机应能承受GB/T 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温度(402),湿度(933)%RH,试验后各导电回路对外露非带电导电部位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5M。5.8 机械性能机械性能要求见表7,试验后,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性能符合本标准5.5要求。表7 机械性能要求试验项目引用标准设定参数试验值正弦稳态振动GB/T 15153.2-2000位移幅值7mm加速度幅值20mm15mm频率范围2Hz9Hz9Hz200Hz200Hz500Hz冲击GB/T 15153.2-2000半正弦脉冲持续时间11ms峰值

42、加速度300m/s2自由跌落GB/T 15153.2-2000跌落高度0.25m5.9 电磁兼容5.9.1 抗干扰性能抗电磁干扰能力应满足DL/T 860.3的相关要求,并提供型式试验检测报告。抗干扰性能要求见表8。抗电磁干扰性能试验应在网络交换机通电工作情况下进行,验证线速存储转发等性能是否正确,试验过程中交换机不应出现丢帧、重启和死机的现象。交换机至少应通过表8所包含的电磁兼容类试验。表8 抗干扰性能要求和试验序号试 验参考标准严酷等级1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7626.24级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 17626.33级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GB/T 17626.44级4浪涌(冲

43、击)抗扰度GB/T 17626.54级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3级6工频磁场抗扰度GB/T 17626.85级7脉冲磁场抗扰度GB/T 17626.95级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GB/T 17626-105级9阻尼振荡波抗扰度GB/T 17626.123级10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164级11直流电源暂降、暂时中断抗扰度GB/T 17626.29100ms/0%5.9.2 无线电骚扰限值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T 9254,见表9。表9 交换机在10m测量距离处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准峰值限值dB(V/m)3023023010

44、004047注:1. 在过渡频率处(230MHz)应采用较低的限值。2. 当出现环境干扰时,可以采取附加措施。5.10 结构、外观及其他a) 机箱尺寸宜采用标准19英寸机箱,高度采用1U的整数倍。b) 装置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具备可靠接地端子,并应有相应的标识。c)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d) 交换机应采用自然散热(无风扇)方式。e) 交换机电源应采用端子式接线方式。f) 交换机防护等级应达到IP40。g) 外观要求:1)应于交换机设备正面(非出线端)设置交换机品牌标志、型号名称;2)背面接线端口应标明端口序号或名称,电源端子上方应标注接线说明;3)底面板应标注交换机制造方名称、设备名称、型号、MAC地址、默认IP地址、产品序列号、硬件版本号、通过认证标志、产地及其它必要信息;4)交换机前后均设有按端口序号排列的指示灯。h) 交换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 000小时。5.11 产品随行文件产品出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