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9060339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符号互动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符号互动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符号互动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符号互动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ppt(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社会学理论 主讲:文 军 教授 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n一、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n二、符号互动论的特征及其发展n三、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特征 一、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符号互动理论,一种(symbolic interactionism)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衣阿瓦(Iowa)学派。E.戈夫曼是

2、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二、符号互动论的特征及其发展1、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这些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语言是心灵和自我认同形成的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

3、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是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并赋予各种事件和物体以各种意义,而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3、符号互动论的发展George Herbert Mead is a major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He published numer

4、ous papers during his lifetime and,following his death,several of his students produced four books in his name from Meads unpublished(and even unfinished)notes and manuscripts,from students notes,and from stenographic records of some of his cours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In particular,Meads th

5、eory of the emergence of mind and self out of the social process of significant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Both John Dewey and Alfred North Whitehead considered Mead a thinker of the highest order.Blumer是Mead的学生,其代

6、表作为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方法(Symbolic Interaction:Perspective and Method)。然而“符号互动论”此术语,源自1937年其著作人与社会(Man and Society)。Blumer成功将Charles Horton Cooley与George Herbert Mead 一系列的微观社会学与符号互动论作出联结,并对此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发挥了系统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释。因此Blumer是讲授符号互动论与诠释Mead理论思想而成为美国社会学界瞩目的人物。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以及拟剧论的倡导人。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

7、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精神病院、耻辱和谈话方式。三、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特征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和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的和一般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