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234164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它在美国及西方社会学界颇为流行。v不少学者以为符号互动论纯系土生土长的美国社会学理论,事实并不尽然。因为,美国的各种思想流派几乎无不是根源于欧洲的一些理论派别。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 威廉詹姆斯(18421910)是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哲学上他以唯心史观和实用主义而著称,他主张存在即是被感觉,世界是由“纯粹经验”构成的,概念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在行动中取得成功而采用的“操作假设”

2、。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在符号互动论先行者的队伍中,一位为人们不甚熟悉的人是鲍德温。他的作用在于对杜威和库利有较为重要的影响。v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v人格是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产物。人格是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产物。v儿童的自我发展有三个阶段:儿童的自我发展有三个阶段:1、投射阶段、投射阶段 2、主观阶段、主观阶段 3、射出阶段、射出阶段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也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它强调人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人类独一无二的特性在于他们具有思想人类独一无二

3、的特性在于他们具有思想 的能力,思想产生于人类调整自己适应环的能力,思想产生于人类调整自己适应环 境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勾勒境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勾勒 出可能采取的行为方式,设想某种行为方出可能采取的行为方式,设想某种行为方 式的后果,区分出那些不能与环境相协调式的后果,区分出那些不能与环境相协调 的行为并计划消除此类行为,以及寻找出的行为并计划消除此类行为,以及寻找出 能实现协调目标的行为方式。能实现协调目标的行为方式。詹姆斯、鲍德温、杜威等人从哲学、心理学角度为符号互动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但是,他们的理论还不等于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基本原理的提出,

4、以及符号互动论的创立,应归功于美国早期社会学者库利、托马斯,尤其是米德的努力。v从起源及其发展来说,符号互动主义是由美国学者创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这种理论自创建时起,到20世纪20一40年代发展到高峰。之后,作为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流派,它一度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争论,西方学者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认识的分歧,论战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彼此不得不向业已形成的种种社会理论寻求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定性研究”一方的论战者,除了向现象学派求援外对符号互动主义所倡导的种种研究方法更是情有独钟。这自然使这一理论再度引人注目,以致使它的影响不仅表现于社会学领域

5、,而且同样表现于其他门类的社会科学,如政治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人文心理学等。第一节 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v乔治.赫伯特米德,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7岁时随父举家迁至俄亥俄州。1883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1888年在哈佛大学获取学士学位,专业兴越是哲学和心理学。大学毕业后,他去德国继续深造三年。1891年受聘任教于密执安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并结识杜威、库利等著名学者。1892年应杜威邀请到新建的芝加哥大学任教,直到1931年逝世。米德生前发表的著作不多,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出版的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一、思想来源v米德其实是一个哲学家,他所讲授的课程也都是哲学课程

6、。米德之所以挤身社会学家行列中来,主要是因为他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为社会学家。米德社会学思想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社会心理学理论受到下列思想的影响。v1、米德反对库利的方法。库利认为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性可以还原到“首属关系”中,通过“首属关系”进而建立社会。而米德则强调从外在性即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社会化,而不必从内省的方面来研究。v2、反对对人类行为采取刺激反应式的研究方式。米德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源于动物心理学,其研究集中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研究。v在米德看来,人类的行动与反映不是台球的碰撞,人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人能够选择刺激,并联系他以前的经验,人对于不同的反映应是有选择

7、性的,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以及单向的。因此,人的反应是一种社会性的反应。二、米德符号互动论假设v(1)人类行动的有限性、脆弱性使之必须要合作,以求得生存。v(2)那些有利于合作和生存的行动保留下来;v(3)人的心灵、自我及社会只有在人的相互行动中才能产生,它们都具有社会的意义。三、符号互动是人类互动的实质v在米德看来,心灵、自我与社会都产生于持续不断的人类对话与交往活动之中。而人类的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进行的,即有别于非人类行为的自觉或本能的行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行动不是动物式的刺激反应。v(1)动物和人一样,都有使用某种姿势进行沟通的能力。姿势沟通构成了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沟通形式

8、。但是,人类并不仅仅只是这样的沟通方式,除此以外人还能观察、理解、认同对方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映。v(2)人类符号沟通不仅使用身体姿势,而是能够使用语言符号。这样,人类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米德认为,符号的互动才是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特点,透过符号交流,我们双方才能够为对方所设想,这与动物之间的动作大相径庭。v(3)有意的符号互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4个条件。v一是语言包括文字。使行动者理解意义,可以使行动者之间相互交流。v二是思想的形成。可以使人类进入到一个纯粹的符号操作系统。v三是要有自我意识,即反思性。也就是主体成为自身的客体,要能够与自己对话,v四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

9、成社会互动的结构,也就是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四、心灵论 v心灵是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符号互动理论的逻辑起点。v(1)米德认为,心灵的本质是内在的,是一种隐藏性的意识活动,是人的行动的准备或前奏,它还没有在现实中展现出来。v(2)心灵由两个方面构成:生理性的冲动以及反映性的理智。前者是动物式的心灵,而后者则是人所特有的心灵。前者构成了心灵的主体,而后者则构成了心灵的客体。v(3)人的心灵与动物的心灵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v一是人以符号表达对象,也就是人以符号表达对象;v二是勾画功能。即勾画未来的行动路线,预演对客体的行动路线;v三是对行动路线进行比较、控制和选择。因此,动物的生理性冲

10、动只是行动的动力,只能满足后来的习惯,而人则不同。人能够根据形式、凭借反应理智的力量去控制某种活动。v(4)米德认为,心灵产生于婴幼儿时期。v首先,婴儿最初像动物一样,没有意识;v其次,婴儿能跟身边最亲密的人学习语言和动作;v再次,在向幼儿过度中产生了语言思维行动v他讨论的最基本的元素是行动。这与心理学的行为论比较接近,但是他并不认为人们会自动、不经思考地响应。他发现行动有四种不同的阶段。v1、冲动(impulse)行动者对某种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自觉需要做些事情响应这外在刺激。比如饥饿了要找食物,遇到危险动物了,要逃跑。v2、知觉(perception)行动者寻找刺激并对刺激做出反应,该刺激

11、不仅引发冲动也让行动者找寻应对方法。也就是说,人们不会只是单纯地对刺激做出反应,他们还会思考这些刺激,并从中作出选择,并决定哪个因素重要,哪个因素不重要。比如,遇到猛兽,重要的因素是,它要伤害我们,必须逃跑,而不是你发现它的眼睛很美丽,要仔细欣赏。v3、操控(manipulation)针对知觉到的对象进行操控。这项行动是反应作出前的阶段,并反映出了人类特有的两种主要特征。心灵以及反向思考的能力。比如,人饥饿的时候,发现了蘑菇,但是要先辨认一下是不是毒蘑菇,可不可以食用。v4、完成(consummation)包含采取能满足原冲动的行动。比如吃蘑菇,杀猛兽。人们有可能成功达成任务,因为人类有思考是

12、否要行动及如何行动的能力。v姿势 每一种行动只涵盖一个人,但是,他可以和别人互动。最原始的互动形式是姿势,它是指一方的动作是另一方的刺激来源。人和动物都能摆出姿势,而且也会进行姿势对话,也就是说,某人不经意的姿势引起另一个人作出响应的姿势。比如说,狗与狗打架,呲牙咧嘴。还有猫身上的毛都竖起来。我要拿拳头打,你在马上用手挡。这些都是姿势对话。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思考的姿势。只有人能够在反应前先加以思考,这样作出的姿势叫做重要姿势。这是只有人才能作出的。声音姿势是最重要的姿势。v重要符号和语言v重要符号是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表达者能够对听话者引发预期反应的符号,这个反应不一定要与表达者的感受

13、完全相同。语言是最为关键的重要符号。思考以及心灵就是人们使用语言在自己心理我和自己对话。所以,他认为社会结构或者社会历程要先于心灵历程的存在。也就是说,重要符号和语言必须先存在,心灵才能存在。五、自我论v自我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或者说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客体的能力。自我的发展,或者说自我认同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社会化的过程。婴儿出生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自己与其父母之间存在的差异。他们没有形成任何意义上的自我。但是,后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渐发展出自我。而在脱离人类社会群体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的。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社会化的过程,从而在情感和

14、社会交往方面都有严重的障碍。他们被剥夺了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了解自己的能力。v他认为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v主我是自我对他者的立即响应。它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比如说每个正常的婴儿和儿童那里都有的无约束的冲动和动力。v客我主要是个人对概化他人的认同和认知。(概化的他人就是整个群体的态度),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就是对社会要求的一种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v自我形成的过程是:主我首先发展起来。客我则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得以出现,因为婴儿需要不断地领会社会对他们的期待。所以,他认为自我的发展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一系列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

15、的客我作出反应。自己自己自我自我对社会客观事实的内化和解析对社会客观事实的内化和解析产生于社会互动产生于社会互动客体主体自己同自己交往自己同自己交往自我反思自我反思 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语言语言站在他人的观点站在他人的观点 视自己为客体视自己为客体主体我主体我I客体我客体我ME本能冲动本能冲动未社会化未社会化自然形成自然形成经过社会经过社会化的化的互动的我互动的我v他认为,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v1、模仿阶段v包括人生中最初的两年时间。在这个阶段,儿童仅仅从事他所说的与父母“手势交流”活动,模仿父母的动作。在这个时期,客我并没有真正形成。v2、嬉戏阶段(扮演的阶段)v两岁之后

16、的几年时间里面,孩子开始从事角色借用(role taking),也就是说把自己想象成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v最初,儿童借用的角色往往是和自己比较接近的人,比如小时侯经常的过家家,扮演父母的角色。穿高跟鞋。v3、群体游戏阶段v三四岁以后,儿童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儿童开始关注非家庭群体,并逐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发展起了一般意义上的人们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的观念。他举了例子:打棒球,他们必须知道其他玩伴的行为并决定对这些行为作出怎样的反应。再比如,小孩在家里的时候,每个人都让着他,然后他就以为在社会群体当中的规则也是如此,但是,当到了真正的群体

17、当中的时候,他必然会逐渐了解到并非如此。v自我的一个 最基本的要素是反身性,就是说将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像他人一样地思考,像他人一样地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像他人检视我们一样地检视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v第3个阶段中实际上还涉及了米德的另外一个概念泛化的他人,实际上就是整个群体的态度。如果以打棒球为例,那么,球队的态度,就是泛化的他人。一个人能够摆脱扮演个别重要他人的角色,走入泛化的他人的角色,才有可能发展完整的自我。v泛化的他人的概念让人感觉米德的观点把人的发展论述为一种顺从者,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认为,泛化的他人有很多种,因为,人们处在不同的群体和组织当中。人们并不是要全盘地接受

18、所有的泛化的他人。v其实,他的思想最终可以归结为一个东西:符号互动。姿势,语言都是符号,人们通过这些符号而与他们发生互动。自我自我客体我客体我ME经过社会化的经过社会化的嬉戏阶段嬉戏阶段群体游戏阶段群体游戏阶段开始想象和扮演他人开始想象和扮演他人开始以其他人的视觉出发开始以其他人的视觉出发自我形成的阶段自我形成的阶段有组织的有组织的 复杂的活动复杂的活动担演一个角色担演一个角色 实现他人期望实现他人期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形成符号系统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形成符号系统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之之“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力发展能力发展的三个

19、阶段的三个阶段六、社会论v“社会”是米德的心理学理论的最后内容。按照他关于“冲动与理智”、“客我与主我”的逻辑,顺理成章,社会是自我与“他人(others)”互动的产物。v米德对社会的看法是建立在他对心灵与自我的认识基础之上的。v(1)米德认为,社会是人与人在互动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依赖于心灵,没有心灵的存在,个体之间就不能协调他们的行动。也就是说,没有心灵即语言和思维的存在,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协调行动。同时,社会依赖于自我,特别是能够从泛化的他人当中寻找自我的意思,没有自我,个体之间的行动也无法形成。v(2)与动物社会相比,米德认为,动物社会的个体行动仅仅是一种本能冲动,而人类社会的个体行动不

20、仅仅是本能,而且更主要的是借助于语言进行反思和交流。v(3)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交往。在交往过程中采纳他人的态度、扮演某种角色,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正因为如此,就使得交往更加有价值。v(4)与动物社会相比,人类社会对于环境的感受主要通过理解而获得的,社会对个体的行动也有制约作用。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也就成了制约个体行动的重要方式。v综上所述,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可概括为:生理性冲动和反应性理智间的互动是心灵的本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是自我的本质;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是社会的本质。所有的这些本质又通过作为符号性的行动外化于世。这种性质的行动就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因此,米德的心理学理论既不同于所

21、谓纯客观的“刺激一反应”式的行为主义,也不同于人文主义心理学坚持个人的内在经验,以描述和理解的方式去研究心理的奥秘。v米德的理论是种综合。这种综合不仅把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观性东西转变为客观,而且以此作为客观地、科学地研究主观内在的经验的起点,最终地使研究模式既不是从外到外,也不是从内到内,而是从外到内,重视动与静、个人与集体、历史与现时间的相互影响性的互动关系。因此,米德的综合所体现出的本质不是简单酌、折衷性的调和,而是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正是在这种革命的影响下,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得以长足的发展,以致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符号互动主义应运而生。v(1)米德把个体的心灵和

22、自我的性策划能够看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与进化论的思想一脉相承;v(2)米德把社会的行动,社会的产生还原于个体的心理行动,从心理机能角度解释社会行动的产生,并把人的行动归结于一种语言符号的互动,这一思想构成了符号互动理论基石;v(3)米德仅把自我分解为主我和客我,忽视了潜意识情感在自我当中的作用,即过于理性化地分析了自我的形成;v(4)米德从微观主义、心理主义解释社会行动,忽视了宏观主义、整体主义的视角,陷入了方法论的片面性。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的发展v一、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v米德符号互动理论提出以后,他的学生在他去世之后帮他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并于1934年出版。其中参与文献整理的就有他的

23、学生布鲁默(19001987)v布鲁默(HB1umer)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在密苏里大学分别获取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9年在芝加哥大学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业,并随之在该大学工作。直到1952年他才离开芝大,前往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接受社会学教授一职。除教学和科研工作外,从在芝大工作时起,他就积极参与社会性工作,并是一些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他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短评,如对作为符号互动主义者帕森斯的评论、评论:米德与布鲁默,等等。符号互动主义(1969)一书是他的代表作。v1、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假设v(1)人类对待事物的行为是以事物的意义性为基础的;(外在事物的意义性决定了人类行动的有意义

24、性)v(2)有意义性乃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的产物;v(3)通过个体独特性的解释(理解),意义性不断地丰富和发展v他的这种基本假设是以其独特的哲学观为基础的。v布鲁默也承认,他的符号互动主义受米德的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得益于米德思想的真传。像其他种类的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布鲁默也同意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实。但是,他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实在主义。他认为,依据传统的唯心主义,现实世界的存在仅仅是因为“人的主观宜感”,一切由人的心灵创造,因此,这种世界不可能成为经验科学研究的对象。v依据传统的实在主义,社会现实是永恒地固定于某种终极的、静态的形式,如此关于现实世界的说法,除

25、了必然地误导出视物理学家所运用的方法为研究社会的唯一科学方法外,余下的不可能对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有益。布鲁默相信,社会的存在是种实在,但这种实在的内容是变异性的、活动着的人不停地创造、使用各种“符号互动”而表现于世。如此性质的实在才是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反之,如不能被社会科学以经验的方式进行研究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社会实在。他的符号互动主义就是在这种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理论。v2、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主要内容v(1)社会是由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形成的,自我一定是个人能运用象征即符号来表示其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并解释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类能够创造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世界。

26、v(2)个人的行动是构造的。也就是说,个人行为是有意识的构造而不是不经意地举动。为此,他提出了两种互动形式。v一是非符号的互动。即在互动过程中没有完成必要的解释过程。例如,一个拳击手下意识地挥动一下手臂,这种行动就是“非符号的互动”。v二是符号的互动。即在互动过程中完成了必要的解释过程。如果刚才那个拳击手意识到挥动手臂的意义以及他自身动作的意义,那就是一种符号的互动。v(3)符号的互动创造和改变了社会结构,个人通过社会交往的行动就会形成群体行动。v二、托马斯:情境定义v他是符号互动理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创造了情境定义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以及其他的具体

27、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这种情境定义是在无意识中领会的。v在每个人的脑袋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情境定义。生活让我们认为这样是一种理所当然。v所以,他是这样来定义这个概念的如果人们定义某些情境为真,那么那些定义在它们的结局中就会成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托马斯定理。v尽管这些定义在客观上并不准确,但是,我们所共享的这些定义仍然指导人类活动。比如说,如果人们相信巫婆确实存在,或者打喷嚏可以传染爱滋病,那么他们在危急的时候就有可能烧死他们认为是巫婆的人。或者当爱滋病人打喷嚏的时候躲着他们。尽管这些行为都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假定或者情境定义,但是仍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v情境定

28、义并不是一开始就感知的,也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即,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发展他们所需要的定义。根据他人所提供的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特别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模式,一个人可以领会期待什么和被期待什么v三、库利:镜中我v1、镜中我v最有名的学说是镜中我,扩大的自我的思考。镜就是镜子,指的是借用某种镜子来形成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与我们互动的他者就是镜子。我们把别人当成是镜子来评估我们的角色和我们的表现。v他认为自我作为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v第一,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行为方式;v第二,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v第三,基于对他们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v简单地说,我们根据

29、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v他认为,自我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v2、初级群体是一种面对面的亲密团体,在个人与更大社会的连结上扮演重要角色。主要是家庭和朋友。四、戈夫曼的戏剧分析v布鲁默v我们知道,自我的概念是符号互动理论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符号互动论的中心。布鲁默用非常简单地话来定义自我。v他认为自我就是人们可以是自己行动的对象。也就是说,人们不仅有能力对其他人行动,也有能力对自己行动。比如说,一个人对自己持正面或负面的看法。我认为我是个正直的人。正因为可以对自己行动,使得人们能有意识地行动,而不是简单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v人们实际上是透过与自身的互动找出自己

30、行动的目标以及意义的。而且,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自己想成就什么,来解释这些事情的意义或更改这些解释。v戈夫曼v在符号互动论中有关自我的论述中,最重要的就是戈夫曼(goffman)的著作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他的自我的概念受米德的影响比较深。尤其是米德的主我(自我之中自发性自我)和客我(社会限制的客我)之间紧张关系的讨论。这种紧张关系反映在戈夫曼的著作中重要的不一致上,人们一方面有完全人性化的自我,另一方面又有社会化的自我。v这种紧张关系是由我们可能会自发去做的事,与别人期望我们去做的事情之间发生了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被期望去做某些事情,而且,我们还不能犹豫不决。那么,为了处理这些紧张关系

31、以及维持稳定的自我形象,人们就必须为他们的社会观众而表演。v他对这种表演非常感兴趣,从而提出了剧场理论,也就是说,他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与舞台演出一样的一连串的戏剧表演。v(一)剧场理论v1、自我v他是通过他的剧场理论来定位自我的,他认为,自我不是行动者所拥有的,而是行动者和观众之间戏剧互动的产物。也就是说,自我是一种由当下的立即场景直接呈现的戏剧效果。v由于自我是戏剧互动的产物,那么,它在表演中就很容易被干扰打断。戏剧理论实际上在很多注意力是放在预防或处理这种干扰的过程上的。也就是说,戏剧理论有时候就是在讨论戏剧中的突发事件。当然了,他也指出大部分的演出是成功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自我会跟着表

32、演者的,而且,自我看起来就象是从表演者身上流露出来的一样,而不是表演。v2、前台v(1)既然是表演,就必须有舞台,舞台分为前台、后台和舞台外。v前台是剧场表演的一部分,它以比较固定和一般性的方式为观看表演的人定义情境。比如说,比如说课堂上讲课,课堂可以被看成是前台。包括布景、个人门面、外表、行为举止v他又进一步区分了前台中的布景和个人门面。v布景指的是演员表演的时候通常必须有的实体背景。没有布景,演员就无法表演。比如,医生需要手术房、出租车司机需要出租车、溜冰者需要溜冰场等等。v个人门面观众用以辨认演出者的传达性配件,并且观众也期待演出者将之带入布景之中。比如医生需要穿白大褂。教师也要衣着整洁

33、、得体。而个人门面又分为外表和行为举止。v外表那些告诉我们表演者社会地位的项目,比如说,出租车司机的驾驶执照。v行为举止则是告诉观众,表演者在情境中希望扮演的角色。一般而言,我们期待外表和行为举止是一致的。v(2)结构特性v虽然他以符号互动论者的姿态讨论前台表演问题,但是他也提到了他们的结构特定。他认为,因为前台有制度化的倾向,因此,就会出现一种“集体表象”的东西来指导一些特定前台应该出现什么的问题。从而,当演员表演特定的角色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他们的表演已经有了特定的前台与之配合。比如说出现在教室的教师的前台,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许多在她之前的教师和学生所建立起来的。所以,他认为,前台是被选择的,

34、而不是被创造的。这是他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看法。v(3)互动领域v他还对互动领域做了详细的研究,比较有意思。v他认为,由于人们一般都想在前台演出时呈现出一种理想的 形象,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会认为自己的表演当中,应该隐藏一些事情。v1行动者可能想要隐藏表演前或过去的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和他们的表演是不相容的。比如说,教授在进教室前喝了酒。再比如,一个医生过去可能吸过毒,但是现在已经戒掉了。v2行动者可能想掩饰他们在表演前的准备工作中犯的错误,并采取行动更正。比如说,带错笔记的教授,即兴讲课或让学生讨论,以掩饰自己带错笔记。v3行动者可能认为有必要只呈现最后的成果,但是隐瞒成果的制造

35、过程。比如,教师花了很很多的时间备课,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一付好象他们本来就非常熟知这些内容一样。v4行动者可能有必要隐瞒观众,他们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有卑劣的行为。这个行为可能是不道德的,或不合法的。比如花生酱制造商可能想隐瞒质检人员,他们用了霉变的花生。v5为了完成某些表演,行动者或许必须牺牲有些其他的表演。为了忙着手术,医生可能没有时间去学习最新的技术。v6行动者可能觉得有必要隐瞒一些屈辱而让表演继续。比如,教师上课之前刚被院长骂了一顿。v(4)拉进距离和神秘化v演员想制造出这样一种印象,即他们演出的当下是他们唯一的表演,或者是他们最重要的表演。比如,医生必须对病人传递一种印象:他是他最重要

36、的病人,而且是医生全心全意注意的对象。v神秘化是演员的另外一个技巧。演员经常限制自己与观众的接触以困惑观众。他们不希望让观众看到他们自己最平凡的事物。从而产生一种社会距离,这种社会距离会掩盖一些事实。v(5)团队v他也对团队感兴趣,他认为他的基本分析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团队。也就是,在任何一个在某个特定场合中合作的个人组合。前面讲到的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实际上讲的就是团队关系。每个成员都依赖其他的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能破坏演出。v他认为,团队一种秘密社会。比如说课堂中我们就是一个秘密社会,如果,我讲错了太多东西,那么,我的演出就是破坏了。v3、后台v后台是前台压抑的事实,或者非正式行动可能出现的地

37、方。后台通常和前台相连,但是他们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一般观众是不允许进入后台的。v比如说,教师的办公室,家里,还有医生的办公室,这是为前台作准备的地方。都是他们的后台,他们可以谈论他们的学生或者病人,这些一般都是不会在前台和学生或病人说的。v4、舞台外v是第三领域,与办公室相比,商场就是个舞台外。需要注意的是,前台,后台和舞台外都不是固定的场所。当老师和学生在商场遇到,这个时候学生向老师讨教问题的时候,商场就变成了前台了。v(二)印象处理v在表演的过程中,他假设,当个体互动时,他们希望呈现出能够被别人接受的自我。但是,他们很清楚一些观众可能会干扰他们的演出。所以,他们也知道必须控制观众,尤其是那

38、些具有破坏性的观众。这就涉及到他的另外一个概念印象管理。v所谓印象管理,指的就是行动者面临可能的问题的时候,维持特定印象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印象管理,使观众能够按照他们期望的方式来界定他们。实际上,印象管理就是用来处理出乎意料之外的行动,比如说没有预想到的姿势,不当的侵扰,失态,以及有意图的行动等等。主要的方法有:v1、制造剧场忠诚。培养团体内部的忠诚,防止团体成员去认同表演外的其他的成员,并且定期改变观众,以防止观众过渡熟知演员。比如说,一个水货教师要保持他的知识渊博的形象。v2、他提出各种剧场的纪律。使演员自身保持自我控制,注意脸部表情以及演出的音调。v3、事先就准备好如何表演

39、。v他认为,观众实际上也很关心演员的印象管理是否成功。比如他们通常通过下列方式促进演出成功。v(1)、专心看戏。v(2)、避免情绪失控v(3)、不去注意演员的失误v(三)角色距离v他认为,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太多了,所以,很少有人会完全地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v角色距离个人将自己和自己所在的角色分开的程度。比如说,一个大一点的小孩子在玩滑梯的时候,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适合玩这种游戏了。他们处理这种感觉的方式之一就是,与这个角色保持距离。比如说他表现出满不在乎,懒散的方式,或者作出一些看起来比较危险的动作。这样,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能跟观众解释:他们不象小小孩那样沉浸其中。v他认为,角色距离

40、是人们社会地位的一种功能。在这一方面,高阶地位的人和低阶地位的人处理方式是不同的。高阶地位的人表现出来的角色距离,往往是为了降低团队的紧张。比如说,一个团队的领导总是表现出平易近人。低阶地位的人表现出来的角色距离,则是具有一种防卫性的。比如说,一名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可能以懒散的态度进行工作,他们试图告诉观众,其实他们是大材小用。v(四)污名v虚拟的社会认同人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v实际的社会认同人们真正是什么样的人。v污名虚拟的社会认同和实际的社会认同之间的差距。v他关注于污名化的人和正常人之间的戏剧互动。他认为,这种互动取决于个人被污名化的种类是哪一种。v不名誉的污名在这个种类当中,行动者假设,

41、观众已经知道差异所在,因为这种差异对于观众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一个下身瘫痪的人,一个脸部受伤的人。v可不名誉的污名指观众尚未发现或者尚未看到的差异。比如说,一个割掉阑尾的人,和一个被当成异性恋者的同性恋者。v他认为,实际上对于有不名誉的污名的人,基本的戏剧互动就是,如何处理人们知道问题后所引起的紧张关系。v而对于可不名誉的污名的人而言,戏剧互动则是在于处理讯息,也就是说避免自己的污名让观众知道了。他写了一本书污名,大部分篇幅都用来讨论那些有明显怪异的污名,比如,缺了鼻子。他想表达这样一种思想,揭露这样一种事实:我们某些时候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都是被污名化了的。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说一个胖子

42、在一群体重正常的人中间,实际上,他是不名誉的污名化,他在剧场上表演的时候,就是在于处理人们发现他很胖的时候,嘲笑他。这就是一种紧张关系。还有,对别人说过慌的人,时时要确定他的观众不会看穿他的谎言。这是一种可不名誉的污名化。比如,最后诊断,在这里戏剧互动就是处理讯息,避免自己的污名让观众知道了。第三节 关于研究方法论的问题v与哲学理论不同,社会学家在建立和发展社会学理论时,不仅要重视理论的系统性、统一性、简明性,而且要对研究方法论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从常理上说,同一种社会学理论,其研究方法论应是相同的。但符号互动主义的情况并非如此。同源于符号互动主义的芝加哥大学与依阿华大学,这两派的主帅不仅在研

43、究方法论问题上不能统一,而且显然存在着争执。这是为什么?此外,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社会科学界曾一度对它们之间的争执发生兴趣?由此引出的问题是:讨论这两学派间的争执有着怎样的意义?下面内容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v一、布鲁默的研究方法论v为了研究他所规定的经验现实人类社会、团体生活、社会互动,布鲁默提出了一种具体的研究模式。其模式分为两个连续的发展阶段:一是“探测”;二是“检查”。v在第一个阶段中,一个研究者首先要以随意性的方式尽可能地收集各种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比如,要研究某一团体成员间的合作是否科学这一问题,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者则必须通过或者观察、或者访问、或者自由谈话、或者查看各个

44、成员的工作情况,甚至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外的情况等方式去收集资料。v第二阶段是“检查”资料。按布鲁默的要求,检查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比较、提问。例如,以收集到的有关那个团体的资料与研究者熟知的其他相关的资料相比,与其他研究者对类似问题如何研究相比等。通过比较即可发现异同,即可加深对研究问题的理解、认识。提问是对研究资料的一种重要“检查”。所提的问题常是“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是否这种行动就反映了如此意义”等等。v在发展理论的形态上,虽然布鲁默也强调理论性的概括,但由于他对此仅作了小程度的解说,而没有在实践上“现身说法”,因此,在追随布鲁默的学者中,虽然有人接受他的观点,试图在分析、解释的基础上

45、进行由下而上的理论式概括,但同样有人认为,在符号互动主义的指导下,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要发展成某种理论,而只强调对发现意义的追求即可。因此,从总体上说,布曾默的研究方法论重视的并不是社会事实,而是事实后面的意义 v二、库恩的研究方法论v阿依华大学符号互动主义的创建人是M库恩,其阵地是社会学季刊。与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相比,库恩的符号互动主义更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库恩的符号互动主义不是一种社会理论,而是一种关于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如何研究的方法论。v总体上,库恩在理论上同意米德有关人的社会行为的学说;同意人的行动是自我与社会间互动的结果。但在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的影响下,他坚持经

46、验科学的要旨是研究数据要客观;研究程序要经济而又合乎理性;研究的结果不仅要能接受测试性的检验,而且要能经受其他研究者的批判,研究的结果要易于用之于实践。因此库恩关于“自我”理论的解释虽受米德思想的影响,但又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取其认为合理的部分内容,给予再解释。v例如,在他看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自我(叫I)”并不是什么由生理性的冲动与社会性的理智、或者由“主我客我”间的合成关系所构成,而只能是“客我(me)”,因为人的行为如同人的角色一样,总是社会性的,总是因“他人”的限制而被决定了的。现实的条件决定了人的自我,而自我又决定了人的行动。v因此,社会学家所研究的对象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说是“符号性的互

47、动”,但在研究中,这种互动应排除“非经验性的主我”因素。他相信,如果视自我就是客我,那么通过对客我的研究也就可以知道自我了,同样,研究者也就可以预测将可能出现的某种行动。因此,对库恩以及追随这一学说的研究者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如何去发现行动之后的“意义”,而是如何科学地操作概念的意义,如何使有意义的研究资料数量化,并使如此研究具有一个“标准化了的、客观的以及可依靠的测量程序”?vM库恩身体力行以他的研究实践来证实他关于如何研究自我的理论。他精心设计的关于“研究自我”的方法(即测试“自我”的21个问题),就是把有关自我的概念静态化、数量化,以便利于可测试性的经验研究。此种研究模式及其方法,一度曾

48、对美国的社会学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当他在总结阿依华学派对符号互动主义的贡献时,他认为最大的贡献是“能被操作和有效地运用”。”v三、分歧的原因及其分析v以上扼要地陈述了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不同要求。然而,既然不同很明显,那又为何引起美国学者一度对此问题的热衷讨论呢?这是因为,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研究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可以由下面的三个问题得以体现。v其一,这两派中谁继承了米德的传统。其二,如果两派都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差异。其三,美国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除“其一和其二”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v关于第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对此并没有形成统一观点,如有的学者认为

49、,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就其理论而言,本质上沿袭了米德的思想传统,“换句话说,米德一布鲁默的发展线索代表了纯粹的符号互动主义的遗产。然而也有人认为,布鲁默在方法论问题上并不同于米德,因为米德的方法论是强调社会行为的客观性方面,因此,那种视“布鲁默思想为正统”的说法是一种误导。显然,这些学者间的观点是对立的。v但事实上,这些评论家之所以形成了不一致观点,那是因为彼此所关注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有的注重理论思想,有的重视研究方法论。对此,现在的众多学者都认为,仅从信仰符号互动主义的要义来说,这两个学派都从属于米德的传统,无正统与非正统之分,因此都可被视为符号互动主义学派。v 关于第二个问题,研究符号互

50、动主义的学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如何理解、评价米德有关自我及自我与社会间关系的理论。如本章的第一节所述,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之内容是丰富而又复杂的。他在论述关于心灵、自我、社会的理论时,一方面使每个范畴之中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因素,如心灵中的冲动和理智、我中的主我和客我;社会中的个人和“他人”。另一方面,他又不时地强调“对立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因它们间的互动而统一。v如此性质的思想自身就包含了“确定与不确定”、“动与静”之间的矛盾。当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其体系是完善的,其逻辑也是自足的因而对学习者来说,其困难并不突出,只要以“辩证的思维”去领会“辩证的思想内容”即可;但如作为一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