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税法第六章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9058802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PPTX 页数:103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税法第六章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本科)税法第六章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税法第六章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税法第六章教学课件.pptx(10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CF正版可修改PPT(本科)税法第六章教学课件PPT模板下载:目录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第三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六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学习目标u理解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人的区分;u掌握税率适用的不同对象和情形,包含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u熟悉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u掌握各项扣除原则、范围和具体标准;u掌握各类资产的税务处理方法;学习目标u掌握常见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u精通应纳税额的计算;u理解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原理;u掌握核定征收的计算原理和应用;u掌握企业所

2、得税的征收管理;u理解纳税申报表。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PART/01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外,凡是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根据纳税义务大小不同,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PART/01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上述所称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具体包括以下几类:30%45%(3)提供劳务的场所。(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4)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

3、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居民企业负有全球纳税义务(又称“无限纳税义务”),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概念PART/01拓展思维如何区分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大小?拓展思维图6-1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大小PART/01三、所得来源的确定“(1)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2)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3)转让财产所得。(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

4、确定。(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PART/01四、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1.基本税率2.低税率3.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PART/01四、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图6-2企业所得税税率第二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PART/02一、收入总额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PART/02一、收入总额1.一般收入的确认(1)销售货物收入(2)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

5、PART/02一、收入总额1.一般收入的确认(8)接受捐赠收入(6)租金收入(9)其他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PART/02一、收入总额2.特殊收入的确认(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2)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金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4)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PART/02一、收入总额3.

6、处置资产收入的确认4.其他相关收入的确认拓展思维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就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会计确认时必须满足这个经济利益的实质性条件,主要目的是防止虚增、虚计收入,造成收入不真实。拓展思维上述商品销售的不同方式,其各类手续在实质上构成了商品销售确认的一项条件(有条件销售形式),所以必须满足相应条件才可以确认收入的实现。如安装检验的过程,如果购买方没有同意检验验收,就有可能退货,故不能确认收入。拓展思维如何理解上述的折扣和折让?在实际经济交易中,销售方为了鼓励购买方购买货物,会采取很多的促销方法和手段。增值税法所指的“折扣销售”就是企业所得税法所指的“商业折扣”,是

7、价格的折扣,与销售过程同时成立,是在价格上的优惠销售,可以扣除减少销售额。如果是在商品数量上给予的折扣,则属于视同销售行为里的“无偿赠送行为”,要计算缴税。PART/02二、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1.不征税收入(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PART/02二、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免税收入(1)(2)(4)(3)国债利息收入非营利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等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PART/02三、税前扣除的原则和范围1.

8、扣除项目的原则30%45%(1)权责发生制原则(2)配比原则(3)相关性原则(4)确定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PART/02三、税前扣除的原则和范围2.扣除项目的范围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特别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2)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3)除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PART/02三、税前扣除的原则和范围3.扣除项目的具体标准“(1)合理的工资和薪金支出。(2)职工福利、工会经费

9、和职工教育经费。(3)社会保险费。(4)利息费用。(5)借款费用。(6)汇兑损失。“拓展思维 合理的工薪标准,一般是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实际情况核定的。如果某地某年的平均月薪水平为8 000元,但是某人的月薪为20万元,由于差距太大,就可能会被税务机关依法认定为“不合理的畸高工薪支出”。拓展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项经费的扣除计算标准是职工合理工薪的部分。如果某企业实际发放工薪100万元,但是税务机关认定的合理部分为90万元,则应该以90万元为基准,分别确定三项经费的扣除部分。超过最高扣除限额的部分不能扣除,应该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职工福利费支出的最高限额

10、=9014%=12.6(万元)工会经费支出的最高限额=902%=1.8(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最高限额=902.5%=2.25(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最高限额=908%=7.2(万元)PART/02三、税前扣除的原则和范围3.扣除项目的具体标准“(7)业务招待费。(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9)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财产保险费。(11)租赁费。(12)劳动保护费。“PART/02【例6-1】某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1 00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当年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并说明是否需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实际发生

11、的业务招待费60%计算=10060%=60(万元)按照销售收入计算=(5 000+1 000)5=30万元60万元即只能扣除3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超过部分70(100-30)万元不能扣除,需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例题PART/02例题【例6-2】某企业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100万元。请问该企业当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以全部扣除吗?按照税法规定,最高可以税前扣除15(10015%)万元,大于实际发生的10万元,所以当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以全部扣除。PART/02三、税前扣除的原则和范围3.扣除项目的具体标准“(13)公益性捐赠支出。(14)有关资产的费用。(

12、15)总机构分摊的费用。(16)资产损失。(17)手续费和佣金支出。(18)依照法律法规准予扣除的其他项目。“PART/02例题【例6-3】已知某企业2017年度利润为500万元,请说明该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规定。该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最高限额为60(50012%)万元。企业实际捐赠超过12%的部分,从2018年开始,可以在连续3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继续扣除。PART/02四、不得扣除的项目(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款、罚金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超过规定标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当年

13、不能扣除,可以在以后3年内继续扣除抵扣。PART/02四、不得扣除的项目(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拓展思维 上述项目不得扣除的原因如下:向投资者支付的投资收益款项是用税后利润分配的,不能税前支付;各类违法损失不能扣除;赞助支出实质是视同销售行为;各种不符合规定的减值准备,其实还未实质性发生损失;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没有税前扣除的道理。PART/02五、亏损弥补 税法所称的亏损不是会计上计算出来的亏损,是指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

14、所得额小于零的数额,即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用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PART/02【例6-4】某企业近7年应纳税所得额情况如表6-1所示,判断是否属于亏损并说明如何弥补亏损,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例题表6-1 某企业近7年应纳税所得额 单位:万元PART/02【例6-4】例题亏损弥补情况:2010年发生亏损2 000万元,从2011年开始,连续5年到2015年止,都可以用当年获取的税前利润弥补亏损。2011年发生亏损1 000万元,但是应当作为弥补2010年亏损的年度。累计总亏损3 000万元,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不纳税。2012年获取利润400万元,首

15、先弥补2010年亏损,弥补后2010年还亏1 600万元,累计总亏损2 600万元,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不纳税。2013年获取利润500万元,首先弥补2010年亏损,弥补后2010年还亏1 100万元,累计总亏损2 100万元,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不纳税。2014年获取利润1 000万元,首先弥补2010年亏损,弥补后2010年还亏100万元,累计总亏损1 100万元,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不纳税。2015年获取利润700万元,首先弥补2010年还未弥补完的亏损100万元,弥补后还剩600万元,继续弥补2011年的亏损,弥补后2011年还剩余亏损400万元,累计总亏损400万元,当年应纳税

16、所得额为0,不纳税。2016年获取利润1 000万元,弥补2011年剩余亏损400万元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00万元,要按照规定计算纳税。解答第三节资产的税务处理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概念PART/03PART/03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1.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外购固定资产。(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4)盘盈的固定资产。(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

17、得的固定资产。(6)改建的固定资产。PART/03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020403052.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规定 3.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方法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5.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和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处理拓展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不是指必须按照这一折旧年限计算扣除折旧,而是与会计制度和企业实际采用的折旧年限比较而言的。PART/03【例6-5】某企业有如下固定资产,会计实际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申报纳税时,按照税法规定采用最低年限计算,并采用直线法(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会计和税法均不考虑残值。(1)某建筑物价值8 000万元,企业按照4

18、0年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最低采用20年计提。(2)某型号飞机价值1亿元,企业按照4年计提折旧,税法采用10年计提。(3)某电子设备价值300万元,企业按照3年计提折旧,税法也按照3年计提。(4)某火车价值4 000万元,企业按照8年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照10年计提。分别计算上述固定资产的折旧和调整金额,如表6-2所示。例题PART/03【例6-5】例题表6-2 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和调整金额的计算 单位:万元 PART/03二、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1.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 2.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PART/03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1.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摊销的范围3.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19、及年限PART/03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应在1个年度以上或者几个年度进行摊销的费用。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扣除:(1)已经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PART/03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而形成的资产。011.投资资产的成本022.投资资产成本的扣除方法PART/03六、存货的税务处理1.存货的计税基础2.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 存货是指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20、在生产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PART/03七、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税法与会计的规定不一致时,平时的会计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申报纳税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收入及成本、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采用核定征收办法征税。第四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PART/04一、免征与减征优惠1.免征和减征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包括免征和减征两部分。(1)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包括以下几类:蔬菜、谷物等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

21、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等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2)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包括以下两类: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PART/04一、免征与减征优惠2.“三免三减半”政策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项目。上述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俗称“三免三减半”。PART/04【例6-6】某机场符合“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适用税率为25%。该机场自2008年开始投资

22、建设,基建期为4年,2012年5月1日正式开始营业。(1)2012年度取得了生产经营收入,则其2012年、2013年、2014年属于3年免税期,不征收企业所得税。(2)2015年、2016年、2017年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若201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则应纳税额为12.5(10025%50%)万元。例题PART/04一、免征与减征优惠3.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的范围包括居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局

23、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技术。其计算公式为 技术转让所得=技术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成本相关税费 或技术转让所得=技术转让收入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相关税费应分摊的期间费用拓展思维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优惠政策实际上是一个“超额比例征收”优惠,相当于“起征点”的规定:如果技术转让所得小于等于500万元,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技术转让所得超过了500万元,则应该扣除500万元,以扣除500万元以后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PART/04【例6-7】某企业转让一项专利技术获得2 000万元,其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为10万元,技术转让发生的成本费用为400万元。企业适

24、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请计算其应纳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2 000-10-400=1 590(万元)应纳所得税=(1 590-500)25%50%=136.25(万元)例题PART/04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俗称“小微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小型微利企业优惠1.研究开发费。2.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四、加计扣除优惠 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是指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

25、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五、创投企业优惠PART/03【例6-8】某小微企业201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请计算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3050%20%=3(万元)例题PART/03例题【例6-9】某企业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安置残疾职工支付工薪10万元。另外一项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价值50万元。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上述三项分别可以扣除多少?企业可以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为150(100+10050%)万元,残疾职工工薪可以扣除20(10+10100%)万元,无形资产可以摊销的总金额为75(50+5050%)万元。PART/03【例6-10】A企业为创业投资企业

26、,于2015年1月1日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甲公司,投资额为200万元,股权持有到2018年8月10日。A企业2016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2017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适用税率为25%。请计算该企业2016年、2017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例题PART/03【例6-10】例题按照税法规定,A企业2016年度可以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40(20070%)万元。201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不足抵扣,不足抵扣金额为-40(100-140)万元,可以在以后的纳税年度结转抵扣。2016年度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2017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抵扣2016年度剩余的不

27、足抵扣金额40万元后,2017年度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40(80-40)万元,即2017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0(4025%)万元。解答PART/04六、加速折旧优惠2.特殊规定1.可以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3.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加速折旧拓展思维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税法规定了最低的折旧年限。按照此折旧年限的60%计算的年限,即税收优惠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单击编辑标题PART/04【例6-11】有如下符合上述条件企业的固定资产:(1)某企业购置4 900元的照相机一台,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2)某企业购置一台电子专用研发设备,价值200万元,预计可以使用4年。税法

28、规定专用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按此计算60%为1.8年,即1.8年为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在会计核算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法折旧,缩短后的最低折旧年限为2.4(460%)年,大于1.8年,即可以按照2.4年计算折旧并进行会计核算。例题PART/04七、减计收入优惠 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PART/04【例6-12】某企业符合减计收入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度的收入总额为2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该计算的收入总额是多少?应该计算的收入总额=200

29、90%=180(万元)例题PART/04八、税额抵免优惠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PART/04【例6-13】某企业于2014年4月10日购买符合税额抵免优惠政策的专用设备并实际使用生产产品,购买设备价款为1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专用设备的10%可以从20142019年抵扣当年的应纳税额,可以抵扣的金额为100(1 00010%)万元。假定发

30、生如下情况:(1)2014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其应纳税额为25(10025%)万元,用100万元抵扣后,还有75(100-25)万元不足抵扣,可以在下一年继续抵扣。(2)2015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其应纳税额为50(20025%)万元,用75万元抵扣后,还有25(75-50)万元不足抵扣,可以在下一年继续抵扣。(3)2016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元,其应纳税额为200(80025%)万元,用25万元抵扣后,实际应纳税额为175(200-25)万元。(4)假定2016年该企业转型,并转让该专用设备,则2016年应当停止抵扣税款,并补缴2014年、2015年两年已经抵

31、扣的税款。该企业2016年度应纳税额为275(200+25+50)万元。例题PART/04九、民族自治地方优惠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PART/04十、非居民企业优惠 非居民企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法所指的非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PART/04例题【例6-14】符合上述条件的某非居民企业,某年取得10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则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应纳税额=10010%=10(万元)PART/04十一

32、、特殊行业优惠1 24 31.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优惠4.电网企业电网新建项目优惠 3.节能服务公司优惠2.证券投资基金优惠拓展思维在理解上述税收优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都有特定的范围和规定的条件。(2)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3)有的免征年度是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开始的,有的是从获利年度开始算起的,还有一些特殊的企业是自2017年起计算的。(4)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构建创新型社会和国家。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越先进,税收优惠的力度就越大。第五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PART/05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居民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等于应纳

33、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优惠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在实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简单易行,一般适合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简单的小型企业。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PART/05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2.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又称调整法,一般适合于生产经营规模大,会计核算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它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标准和项目,分别加减计算调整成本费用的内容,最后计算的结果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

34、税调整项目金额PART/05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表6-3 纳税调整表PART/05【例6-15】某居民企业,2017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取得产品销售收入5 0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3 0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1 000万元(其中广告费800万元),管理费用3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50万元),财务费用40万元。发生销售税金100万元(其中含增值税80万元)。营业外收入200万元,营业外支出120万元(含公益性捐赠9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5万元,行政罚款5万元)。计入成本费用的实发工资总额为400万元,税务机关核查只能支付300万元,已经实际拨付职工工会经费10万元,职工福利费50万元

35、,职工教育经费9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例题PART/05【例6-15】例题 会计利润总额=5 000+200-3 000-1 000-300-40-(100-80)-120=720万元。广告费用最高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15%,即750(5 00015%)万元,实际支出800万元,超过限额部分50(800-750)万元,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计算,为30(5060%)万元,最高不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25(5 0005)万元,所以只能最高扣除25万元,实际发生金额超过部分25(50-25)万元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公

36、益性捐赠最高可以捐赠86.4(72012%)万元,实际捐赠90万元,超过部分3.6(9086.4)万元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实发工资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部分100(400-300)万元,为不合理工薪,不能扣除,应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且三项经费依此标准计算扣除。解答PART/05【例6-15】例题工会经费最高可以扣除6(3002%)万元,实际支付超过部分4(10-6)万元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职工福利费最高可以扣除42(30014%)万元,实际支付超过部分8(50-42)万元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职工教育经费最高可以扣除7.5(3002.5%)万元,实际支付超过

37、部分1.5(9-7.5)万元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支付的税收滞纳金和行政罚款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10(5+5)万元。应纳税所得额=720+50+25+3.6+100+4+8+1.5+10=922.1万元。应纳所得税额=922.125%=230.53万元。解答PART/05【例6-16】某居民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全年发生产品销售收入8 000万元,销售成本5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 0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500万元;取得购买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缴纳除增值税外的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20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400万元,其中有R&D费用100万元、业务招待费50万元;发

38、生财务费用1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收益60万元;取得营业外收入10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150万元(其中含公益性捐赠20万元)。请计算该居民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例题PART/05【例6-16】例题 利润总额=8 000+1 000+20+60+100-5 000-500-200-400-100-150=2 83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应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R&D费用可以加计扣除50%,即50(10050%)万元,应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计算为30(5060%)万元,最高不超过45(8 000+1 000)5万元,大于30万元

39、,实际只能扣除30万元,实际支出超过部分20(50-30)万元不能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取得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公益性捐赠最高限额为339.6(2 83012%)万元,实际捐赠20万元,可以全部扣除,无须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 830-20-50+20-60=2 720万元。应纳所得税额=2 72025%=680万元。解答拓展思维 在采用间接计算方法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计算会计利润,确定调整的基数,特别是公益性捐赠不能超过12%。注意区分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需要减去这部分收入。其他各类调整项目要按

40、照会计核算的原则和税法规定的标准,一一进行计算并比较大小。PART/05二、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总额PART/05【例6-17】某居民企业分别在A、B两国有分支机构,2016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资料如表6-4表示。A、B两国的应纳税所得额已经全部按照我国税法计算调整,且已经按照规定折算为人民币,无其他调整事项。请计算说明该企业在我国的应纳税款。(1)在我国本身应纳所得税额=50025%=125万元。(2)包含A、B两国收入在内的总共应纳所得税额=(500+300+200)

41、25%=250万元。(3)分别计算A、B两国应抵免的部分。例题PART/05例题表6-4 2016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单位:万元PART/05【例6-17】例题 A国已经缴纳的税款=30015%=45万元。其抵免限额为75250300(500+300+200)万元,大于45万元,即在A国实际缴纳的45万元税款可以全部抵扣,并需要在我国境内补缴30(75-45)万元的差额税款。B国已经缴纳的税款=20030%=60万元。其抵免限额为50250200(500+300+200)万元,小于60万元,即在B国实际缴纳的60万元税款,只能抵扣50万元,超过部分10(60-50)万元税款当年不能抵扣,但可

42、以从2017年开始的连续5个年度内,最晚至2021年度从B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中继续抵免。综上所述,计算该居民企业在我国最终应纳所得税额,有两种计算方法可以选择:(1)加法计算。用我国应该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加上应补缴的税款。本例中A国分支机构需要补缴差额税款,B国分支机构可以全额抵扣税款。应纳税额=125+30=155(万元)(2)减法计算。用总共应纳所得税额减去A、B两国可以抵扣的税款。本例中A、B两国分支机构分别可以抵扣45万元和50万元。应纳税额=250-45-50=155(万元)如果2017年度该企业在B国实际缴纳的税款是30万元,而按照我国税法计算出来的抵免限额是100万元,则其在B国

43、实际应纳税款可以抵扣40(30+10)万元,实际只需要补缴60(100-40)万元的差额税款即可。解答PART/05三、居民企业核定征收方法1.核定征收的范围2.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3.核定征收应纳税所得额PART/05三、居民企业核定征收方法表6-5 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幅度标准PART/05【例6-18】2016年,有如下小微企业账簿设置混乱,税务机关决定采取核定征收方法:甲企业收入总额可以确定为10万元,成本费用记录为12万元,但是成本费用不能核实。其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为10%。乙企业收入总额为40万元,凭证记录资料严重缺失,成本费用(支出)总额可以核实为40万元。其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为15%。丙

44、企业收入总额为5万元,成本费用总额为8万元,只有经营者的简单手工记录,无法核实。但是,有与其类似同等规模企业的收入总额为8万元,税务机关推算比较,丙企业相当于类似企业的90%。其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为5%。丁企业收入总额为20万元,成本费用总额为15万元,税务机关核查后,分别采取两种方法计算。其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为8%。请分别计算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例题PART/05【例6-18】例题 甲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1(1010%)万元,适合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甲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50%20%=0.1(万元)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7.0640(1-15%)15%万元,适合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乙

45、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7.0650%20%=0.71(万元)丙企业按照税务机关推算,核定的收入总额为7.2(89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0.36(7.25%)万元,适合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丙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0.3650%20%10 000=360(元)丁企业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为1.6(208%)万元;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为1.315(1-8%)8%万元,小于1.6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该选择使用按照收入核定方法,适合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丁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650%20%=0.16(万元)解答PART/05四、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1)股息、红利等

46、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4)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第六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PART/06一、纳税地点30%45%(2)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4)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等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1)除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

47、注册登记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3)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5)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PART/06二、纳税期限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按月或者按季预缴的,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自2008年1月1日起,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自然人合伙的,缴纳个人所得税;法人和其他组织合伙的,缴纳企业所得税。三、纳税申报四、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PART/06五、纳税申报表表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PART/06五、纳税申报表表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谢谢观看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