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ebtu.ppt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8999273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9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ebtu.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ebtu.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ebtu.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ebtu.pptx(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十一章 国际投资 第一节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三节 国际间接投资 第四节 新型的国际投资方式 第一节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投资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投资理论评析 一、国际投资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lnvestment)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将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国际投资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别于国内投资:(1)国际投资目的的多样性(2)国际投资领域的市场分隔及不完全竞争性(3)国际投资中货币单位及货币制度的差异性(4)投资环境的国际差异性 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的

2、发展作用:(1)资本转移效应(2)技术和管理转移效应(3)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效应(4)贸易创造效应(5)就业效应 二、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投资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已基本完成的英国工业革命。跨国银行的出现是国际货币资本运动(即国际间接投资)产生的重要标志。国际资本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形态的国际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首先表现为商品资本的运动,即国际贸易,其次表现为货币资本的运动,即以国际借贷、国际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再次,表现为生产资本的运动,即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资本在国际范围内运动的最高形式。国际投资发展的

3、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914年以前的国际投资。(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投资。(3)二次大战后至60年代末的国际投资。(4)70年代以后的国际投资。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包括:(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严重脱节;(2)国际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3)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迅猛,流量达到创记录的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国际投资的主要投资者和吸纳者;(4)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继续增长;(5)跨国公司仍是对外投资的主体,兼并和收购成为其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6)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向外国投资者

4、开放成为国际投资新特点。三、国际投资理论评析 早期的国际投资理论是以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的,其前提条件是市场是完善的,即市场上完全竞争、信息充分、资本自由流动。与古典理论不同,新古典理论引入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概念,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差异才是决定资本国际流动的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对外国直接投资不能做出有效的解释,经济学家开始从产业组织理论、贸易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出发进行深入研究。(1)产业组织理论对境外投资的解释;(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3)折衷理论;(4)投资发展周期理论;(5)边际产业扩张论;(6)“两缺口”理论;(7)债务周期理论。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独资经营 合资经营 合作经营 合作开发 BOT投资方式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和分类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又称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FDI),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划分标准,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1)按照境外投资进入东道国的方式

6、,可以分为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2)从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是否一致富,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家凯夫斯(Richard Caves)将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垂直式境外投资、水平式境外投资、多角化境外投资;(3)国际直接投资按投资者对企业参与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形式: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BOT投资等。2、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1)政治及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政治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投资接受国或地区的政局是否稳定,投资环境有无突变的可能,以及当政府首脑更迭时能否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等 第二,各国制定的有关投资的法律或条例。投资接受国是否有健全的法律制度,

7、外国投资法是否完善等,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变化的重要因素。第三,各国对外资的政策干预措施。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一国居民的消费模式、文化传统、社会文明程度、民族风俗习惯以及对外国人的态度和礼遇等。(2)经济因素 第一,经济增长的前景。第二,资本收益率。第三,金融市场条件,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是否健全,资金调节机制是否发达等。(3)风险因素 二、独资经营 独资经营是指根据东道国有关法律规定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二战后,独资企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因为:(1)拥有先进技术是跨国公司的最重要的垄断优势;(2)实现价格转移。独资经营特点:(

8、1)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一般政府在独资经营企业的设立上的审查较为严格;(2)从经营管理权限来看,独资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东道国政府还对独资企业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三、合资经营 1、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 合资企业,亦称合资经营企业或股权式合营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依据东道国的法律,并经东道国政府批准,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股权式合营企业。2、合资企业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东道国政府关于设立合资企业的目标来划分,合资企业主要划分为外向型、内向型和开发型三类;(2)根据合资企业的投资比例来划分

9、,可划分为对等型、参与型和联合型三种类型;(3)按合资企业组织形式划分,可划分为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份额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4)根据合资企业的经营范围来划分主要有工业生产型、工程承包型、服务型和农林生产型四类。3、合资企业的特点(1)资本由合资各方共同投资;(2)生产经营由合资各方共同管理;(3)合资各方共享收益,共担风险;(4)合资企业有较为充分的经营权。四、合作经营 1、概念:合作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签订的契约或合同、协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的简称。2、合作经营企业,也称契约式合营企业,是由两国或两国以上合营者在一国境内根据东道国有

10、关法律通过谈判签订契约,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所组成的合营企业,双方权、责、利均在契约中逐项明确规定。3、合作企业与合资企业相比,存在以下不同之处:(1)企业投资方式不同;(2)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不同;(3)利益分配和投资回收方式不同;(4)法律依据和法人地位不同;(5)经营期限和清算方式方面也有所不同。五、合作开发 1、概念:合作开发是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定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石油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又一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经营方式。2、合作开发的程序(1)第一阶段:地球物理勘探阶段;(2)第二阶段:资源勘探开发阶段。3、合作

11、开发的特点(1)东道国政府对合作开发项目管理较严;(2)合作开发项目投资多、风险大、利润高。六、BOT投资方式1、BOT投资的含义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意为建设-运营-转让,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为了吸引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而采用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2、BOT投资项目的运作程序(1)确定项目阶段:(2)项目准备阶段:(3)招标阶段:(4)合同谈判阶段:(5)建设阶段:(6)经营阶段:(7)转让阶段:3、BOT投资与中外合作经营的异同(1)中外合作企业的经济行为完全是企业之间的,其经济行为一般地说是纯粹的企业行为,而政府并不承担主要的经济责任。BOT方式

12、的项目公司一般都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建立紧密的联系。(2)中外合作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比例的自有资金,而且注册资本以外的贷款是有追索权的。BOT方式的自有资金的投入数量没有比例限制,资金主要是银行等金融部门提供的无追索权的贷款。(3)中外合作企业一般不会有政府股份,合作期满后,公司财产移交给中方的一个企业。而BOT方式的项目在合同期结束后,财产完全移交给政府。4、在 BOT方式实际运行过程中,又演化出一些形式,如: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BUILDOWNOPERATE(建 设 拥 有 经 营);BORT:BUILDOWNRENTTRANS

13、FER(建 设 拥 有 租 赁 转 让);BOOST;BUILDOWNOPERATESUBSIDZETRANSFER(建设拥 有 经 营 补 贴 转 让);BTO:BUILDTRANSFEROPERATE(建设转让经营)。第三节 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国际信贷 国际证券一、国际间接投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含义:国际间接投资又称金融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的贷款、购买股票、发行债券、期货(期权)交易等行为进行的对外投资活动。按从事国际间接投资的主体,国际间接投资可分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机构的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根据筹资的手段和管理的

14、方法,国际间接投资可分为国际银行信贷、出口信贷、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证券等。影响因素:国际间接投资的流量及流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政治因素外,还取决于利率、汇率、风险性及受援国的偿债能力等。二、国际信贷 国际信贷(International Credit)是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国际贷款一般包括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出口信贷。(1)政府贷款 政府贷款(Governmental Loan)是指一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

15、。政府贷款是以国家政府的名义提供与接受而形成的,主要使用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资金,通过列入国家资本的收入与支出的信贷,政府贷款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政府贷款是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双边政府间的贷款,因此需要各自国家的议会通过,完成应具备的法定批准程序 第二,政府间贷款一般在两国外交关系良好的基础上进行,为一定的政治外交关系服务 第三,政府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一般都是低息,甚至无息的,是具有经济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 第四,政府贷款要受贷款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与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不会太大。(2)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International Banking Credit

16、)是某国银行或国际贷款银团在国际金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借款人或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贷款期限有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利率为市场上固定或浮动利率,较多地使用浮动利率。有独家银行贷款和国际银团贷款两种方式,在中长期信贷中银团贷款较为流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与其他各种国际间接投资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信贷资金使用上比较自由,不受贷款银行的限制;第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资全供应充分,借取方便,历年贷款额增长较快,每笔贷款金额较大;第三,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信贷条件较为苛刻,贷款利率水平较高,贷款期限较短。(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其业务范围和参加国数量,可分为全球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和

17、区域性的国际金融组织两种。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IBRD)、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区域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有亚洲开发银行(ADB)、泛美开发银行(IDB)、非洲开发银行(ADB)、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等等。总起来讲,国际金触机构贷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贷款对象只能是会员回政府及公私机构,不对非会员国提供任何贷款;第二,贷款资金来自各会员国缴纳的股本、捐款,参照市场利率向各国中央银行及其它政府机构筹集;第三,贷款条件优惠;第四,贷款用途较广,且申请贷款一般要有工程项目计划;第五,贷款目的都是为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开

18、发。(4)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信贷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出口信贷主要有: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安排限额等。三、国际证券 国际证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长期信用工具,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发行、流通、转让,它代表着一定的权利,持有者享有定期向发行者索取一定收益的权力,发行者则以此获得一笔急需的长期资金。国际证券主要有形式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1)国际股票。如果公司的股票成为国际投资的对象,即当公司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跨越国界时,

19、这种股票就是国际股票。国际股票发行的种类多,选择范围广,一般说来,可大致分为直接海外上市的股票、存托凭证和欧洲股权三类。(2)国际债券。所谓国际债券,是指各种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企事业法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可转换债券和附认股权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无息债券、双重货币债券和欧洲货币单位债券。第四节 新型的国际投资方式 补偿贸易 国际加工装配 国际租赁 一、补偿贸易 1、补偿贸易的含义和分类 含义: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以向进口方企业提供机器设备、技术知识、专利等各种服务

20、(包括培训人员)作为投资,待项目投产以后,进口方以该项目的产品或双方商定其他商品清偿其价款的一种投资和贸易相结合的灵活投资方式。分类:补偿贸易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补偿、间接补偿和混合补偿。2、补偿贸易的利弊(1)对设备进口国家的好处有:适当解决外汇资余不足的困难,用未来的支付能力,解决目前支付现汇的困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快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可利用国外销售渠道,在长期贸易合同基础上进入国际商品市场(2)对设备出口国家的好处有:扩大设备、技术出口,并可解决国内生产能力过剩和资金过剩;可获得比较稳定的原材料、燃料或零部件供应来源,设备供应方可以在协助进口方开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

21、源的情况下,取得进口方以合理价格供给的本国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有利于维持本国正常生产。(3)补偿贸易的局限性 第一,补偿贸易整个过程时间长,资金周转慢,风险大,且由于它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交易,涉及面广,不稳定因素较多;第二,通过补偿贸易方式进口的技术、设备,价格往往偏高;第三,补偿产品如系制成品,往往不易为对方所接受;第四,该种方式引进的技术、设备有时并非十分先进。二、国际加工装配 1、国际加工装配的含义 国际加工装配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业务的统称。它是由外商提供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由国内企业按外商要求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加工方收取外汇工缴费的对外经济合作方式。2、

22、国际加工装配的特点(1)加工装配贸易虽有进口和出口,但负责进出口的国外厂商是同一个客户,因此加工装配贸易的进出口实质上是一笔业务;(2)受托方一般不需自备货源。因受托方主要是代客加工故一,般不需具备原材料或元件、辅料等自有资金;(3)受托方对委托方提供的原材料、元部件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4)受托方对制成品的质量、款式、技术性能指标等,只能按照委托方的设计和工艺要求,不能擅自做主,随意修改;(5)受托方不需负责销售业务,它只收入根据事先约定的工缴费,与委托方的经营亏损无关。3、国际加工装配的利弊分析 国际加工装配贸易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1)利用外资进行加工装配生产,发挥本国劳动

23、力资源优势;(2)发挥生产潜力,增加外汇收入;(3)及时了解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国际加工装配贸易不足之处:(1)受托方只收取工缴费,出口商品的销售主动权为外国投资者所掌握;(2)委托方来料或来件不及时会影响受托方的正常生产秩序。三、国际租赁 1、国际租赁的含义 租赁是指出租人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将机器设备等物品较长期地租给承租人,承租人将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在租赁期内,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拥有租赁物的使用权,并定期向出租人缴纳租金,租赁期满后租赁物按双方约定的方式处理。国际租赁是跨越国境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指分别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通常是供货人、出租人和承租人

24、三方)之间所进行的租赁交易。2、国际租赁的形式(1)经营租赁(OPERATING LEASE)(2)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E)(3)转租赁(4)杠杆租赁(5)回租租赁(6)维修租赁(7)综合租赁 3、国际租赁的利弊分析(1)为承租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2)租金的支付方式灵活多样(3)租赁能减少或免受技术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4)租赁可获得良好的技术服务并可培训技术力量(5)免受资产限额的限制(6)对资产负债表影响不大(7)可以抵销所得税(8)对出租人来说,通过租赁可扩大产品的销路 国际租赁也有不足的一面。对承租人来说,租赁的成本往往比其他中、长期融资方式的成本高;而且融资

25、租赁是不能中途取消的;承租人对租用的设备仅有使用权,如果发现设备有缺陷,承租人打算进行技术改造,除非得到出租人的同意,无权自由处理,也不能以设备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对出租人来说,租赁也有租赁物的投资回收期较长;需要承担出租资产过时的风险,在承租人倒闭或被兼并时的债权有限等问题。第十二章 我国境外投资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境外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境外投资发展战略 第三节 我国政府对境外投资的管理 第一节 我国境外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境外投资的涵义和主要动机 我国境外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一、境外投资的涵义和主要动机 境外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主体将资金或者设备、原材料、工业产权等投放到本国以外的国家或

26、地区,以设立各类企业或从事有价证券买卖、国际信贷等,从而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行为 跨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动机(1)从积极方面来看:竞争导向投资:突破贸易保护主义构筑的贸易障碍;生产因素导向投资:便于取得所需的经济资源,包括天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技术导向投资:通过合资、联营,便于观摩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快速提高企业技术档次;市场导向投资:开辟企业新的产品市场,易于掌握商情,了解海外市场需要;(2)从消极方面来看:规避外国的市场设限;为本国面临淘汰的机器设备或技术找寻适当的出路;为本国的剩余资金寻找良好的投资环境;规避国内的高税率而到境外投资;规避国内的环境保护或消费者保护法,将“非干净工业”,即产生污

27、染的工业移转至海外。二、我国境外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提出“出国开办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首次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拉开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序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这是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和缓慢成长阶段;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这是我国对外投资迅速进展阶段;第三阶段(1991年至今),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出现了新的跃升。第二节 境外投资发展战略 境外投资发展战略的涵义 世界各国境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模式 我国的境外投资发展战略 一、境外投资发展战略的涵义 战略(St

28、rategy)一词,来源于军事学,是同“战术(Tactics)”一词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讲,战略是指任何一个组织的有关全局性与长远性的谋划。战略就是组织的管理者决定实现的一整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一组政策或规划,作为一般的准则。对外投资发展战略是对外投资国政府在认真分析本国情况、国际投资市场状况和其它国家对外投资者实力的基础上,对本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对外投资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所作的总的规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对外投资战略主要包括投资区位战略、投资行业战略、投资方式战略等方面。二、世界各国境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模式 1、美国境外投资战略模式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最

29、大的对外投资国,美国的对外投资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内市场饱和的条件下,为寻求国内资本、技术、产品出路而采取的一种对外扩张形式。2、日本境外投资战略模式 日本学者小岛清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解释了日本的对外投资问题。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模式 长期以来,对外投资一直为西方经济大国所垄断,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吸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三、我国的境外投资发展战略 1、近20多年来,基于国情和实际需要,我国对外开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引进来”为主,

30、随着国内外大气候的变化,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逐步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在80年代初期,国家就曾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1992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我国对外投资的区位战略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每个与中国有正式经济关系的国家都有中国企业的投资。目前境外投资已扩展到全

31、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从对外投资国别上分析,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及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3、我国对外投资行业战略 我国对外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小规模制造业、资源开发行业、各类工程承包和高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开发和纺织、自行车、玩具、电视机等行业为主,在发达国家企业投资主要在机电、高新技术等行业。另外还有技工贸、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餐饮旅游等产业部门,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少。4、我国境外投资方式与规模战略 在我国,境外直接投资起步阶段,由专业外贸公司建立的境外企业因投资额相对较小,一般都

32、以独资形式在境外注册。随着生产性项目增加,特别是一些较大型项目,大多采用与东道国或第三国合资经营的投资形式。目前,我国海外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合资形式,大约占80%,独资企业大约占20%。就合资而言,在所有权安排上以对等或少数股权为主,因而中方对海外企业的控制力较弱。就我国海外企业进入方式而言,大多采取的是新建的形式,购并方式较少采用。第三节 我国政府对境外投资的管理 我国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我国境外投资的管理制度 一、我国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到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由国务院直接审批。从1983年开始,国务院授权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为中国在境外开办合

33、营(独资)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并代表国务院行使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和境外企业的监督管理权。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是:国家计委负责审批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制定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外经贸部负责审核有关境外投资项目(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核发境外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查境外投资的外汇风险和外汇资金来源,对资金汇出和利润汇回负责办理审核手续和监管。外经贸部会同财政部、银行、海关、税务部门和我驻外使(领)馆对境外企业的经营、财务、人员、资产等进行监督或管理。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经贸委的内贸管理、对外经贸协调和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国家计委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组

34、织实施等职能,以及外经贸部的职能等整合起来,组建商务部。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前,中国政府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主要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和海关总署等部门。二、我国境外投资的管理制度1、境外设立企业审批制 2、境外投资外汇管理与改革 3、境外投资财务管理 4、境外投资税收管理及优惠 5、境外投资国有资产管理 6、境外投资统计、年检和绩效评价 7、境外投资保险制度 第十三章 投资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二节 投资宏观调控的原则和手段 第一节 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 实现经济增长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实现投资结构的合理化 实现

35、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实现经济增长 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国民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也是决定一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为实现对投资规模的有效调控,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健全投资调控机制,强化国家对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功能;(2)加强项目管理,控制在建总规模;(3)确定合理的投资宏观调控标准;(4)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投资规模进行有效调控。三、实现投资结构的合理化 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具有紧密的联系,合理的投资规模必须以投资结构合理化为基本内容 投资结构调控是在投资总量调控的基础上,对社会投资的构成进行的调控。投资结构调控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投资资

36、金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项目分配的调控,包括农、轻、重部门结构投资调控、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比例调控、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投资比例调控,加工业与基础工业投资比例调控、大中小型项目投资比例调控等。这种调控的目的,是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指投资资金在不同地区分配的调控,这种调控的目的,是要形成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或地区布局结构 合理的投资结构,要体现产业政策,资源合理配置,要兼顾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生活,既要注重经济、基础投资,又要考虑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投资,既要处理好产业、行业之间的关系,集中资金处理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要处理好投资的地区结构,发挥各地优势。为加快宏观

37、调控,优化投资结构近期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以产业政策为依据完善对投资结构的调控;(2)采取增量投资和存量投资的双向调整战略。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投资布局调控是指在投资结构调控的基础上,对投资资金在全国不同地区的数量配置进行的调控。通过投资布局的宏观调控,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帮助和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保持环境与生态的平衡,逐步实现地区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这也是政府进行投资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投资布局的梯度发展战略、资源转换战略、发展极战略,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要实现投资布局调控的目标,应采取以下对策:(1)按照投资布局战略的要求,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

38、同时,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发挥国家投资的主导作用,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第二节 投资宏观调控的原则和手段 投资宏观调控的意义 投资宏观调控的原则 投资宏观调控的手段 我国1998年以来的投资调控发展情况 一、投资宏观调控的意义搞好投资宏观调控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搞好投资宏观调控能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搞好投资宏观调控可以为搞活微观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投资宏观调控的原则投资宏观调控要坚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相结合的原则 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投资宏观调控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

39、合的原则 投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的原则 注重投资综合效益的原则 坚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调控的原则 三、投资宏观调控的手段 1、投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1)投资调控的财政手段。财政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税收、国家预算、国家信用和财政补贴等四方面的内容;(2)投资调控的金融手段。有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利息率等;(3)投资调控的价格手段。利用价格杠杆调整投资规模、利用价格杠杆调整投资结构。2、投资调控的法律手段(1)保证投资活动的良好秩序;(2)保证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3)保证投资效益的不断提高。3、投资调控的行政手段(1)带有政策性的行政手段(2)具有法律效力的

40、行政手段(3)具有强制命令的行政手段 4、“双稳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内涵 1997年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由供给不足转为需求不足,我国投资规模的调控重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从抑制投资需求转为刺激投资需求,为此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终于在2003年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速开始领跑全球,但由于投资过大,房地产、原材料等行业2003年开始过热。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适时地将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同时,开始实施市场化程度更高、对微观主体影响更大的利率政策。2003年以来就开始实行收缩

41、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的政策,2004年甚至采取小幅加息的价格调节手段,以进一步控制物价上涨,防止投资反弹。四、我国1998年以来的投资调控发展情况 1998年我国经济在1997年实现8.8的高增长和0.8的低通胀的背景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再次失衡。但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的市场失衡不再表现为需求过剩,供给不足。相反呈现为特有的结构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症状。为解决这种状况,我国运用了如下手段进行投资调控:(1)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2)扩大内需战略与调整投资计划相配合;(3)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4)扩大投资需求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相配合;(5)扩大内需与加强国内消费需求相配合;(6)扩大内需与增加供给、调整结构相配合。谢谢大家,祝大家寒假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