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教学设计(共7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8991497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核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酸教学设计(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教学设计(共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酸教学设计(共7篇)篇:核酸设计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1.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2.考虑学生的未知知识: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触

2、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组成与结构陌生,需重点讲解。3.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录像1.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运用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练习2.能力目标体验知识的迁移与相互联系,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DNA与RNA结构的科学探究历史,关注生物探究式的方式,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

3、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2.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的常识,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DNA就可以确定人的身份或者亲子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点明,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今天学习的内容为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建议与思考: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便于记忆和理解新知识,并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二、核酸的分类及功能详细阐述:DNA的中文名称是

4、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DNA与RNA统称为核酸。教学建议与思考:通过教师对DNA双螺旋结构和RNA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录像,使学生结合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边看录像边体会实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从录像和书上图

5、片中清晰的看到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在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教学建议与思考:由于行课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在课上直接演示实验。但如果仅靠教师口头描述和学生看书,不能对实验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清晰的展示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四、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1.引入核苷酸:再次类比蛋白质,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作为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质,有其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那么同样是生物大分子的核酸,是否也有其小分子的基本单位呢?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进一步讲解,核酸的基本组成为核苷酸。并且,不同

6、种类的核酸(DNA与RNA),其核苷酸组成也略有不同。教师带领学生,站在核苷酸的角度,讲解DNA与RNA的异同。2.核苷酸的结构:教师带领学生看书上图2-8,并结合多媒体展示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分清其三个组成部分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并以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为主线,从小分子的核苷酸讲到大分子的两类核酸。详细介绍两种核苷酸的五碳糖,含氮碱基的不同。在讲解中顺势引出核糖,脱氧核糖,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胸腺嘧啶(T)等重点概念。最后归纳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异同。鉴于此处为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重述课堂知识并转化教学角度,从大分子的核酸再讲回到小

7、分子的核苷酸,为建立学生牢固的知识体系。教学建议与思考:教学中的适当重复,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强化教学的效果。而转换教学思路的重复。即讲解时用小分子大分子,重复时用大分子小分子,既可以强调重点,建牢知识体系,又可以启发学生多向思维,一举两得。五、由核苷酸到核酸链由于本部分知识在必修第二册中需要重点涉及,因此请同学看书并识记:核苷酸相互连接成链,组成核酸。DNA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复习与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最后,随堂检测,学生完成以下习题。1、由碱基A、C、T共可以构成几种核苷酸A、8种B、6种C、5种D、3

8、种2、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A4、5、4和4、8、4B4、4、4和4、5、4C4、4、4和4、4、4D4、8、4和4、8、43、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DNA或RNAD.DNA和RNA【板书设计】第2篇:核酸教学设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科目:生物授课人:李婉薇授课班级:高一(8)班一教学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重点)3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难点)二重点难点:重点: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难点: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三教学过程:1引入

9、:以DNA指纹检测的应用,包括案件侦破、灾难中死难者身份鉴定、亲子鉴定等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回顾初中学习过有关DNA的知识。2核酸的种类和功能:(1)从DNA的中文名称思考:DNA属于组成细胞的哪一类化合物,教师介绍核酸中除DNA以外的另一个种类RNA。(2)从问题探讨的结论中思考DNA的作用携带遗传信息,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蛋白质的结构差异导致的种类、功能差异,联想其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决定因素,从而略为介绍核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3核酸的分布:(1)回忆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布。(2)思考检测真核细胞中核酸分布的方法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教师介绍检测核酸使

10、用的特定染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中的染色情况,从而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师要注意补充在图中未能观察到的少数DNA和RNA的分布。4核酸的结构:(1)核苷酸的结构:教师介绍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生物大分子,学生回忆蛋白质的结构经水解可得到多肽、氨基酸,联想核酸经过水解也能得到小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教师从生活中的实例简要介绍核苷酸的作用及成分,再由学生识图记忆,通过五碳糖的分子结构式理解其为何这种糖类称为“五”碳糖,进一步理解磷酸、碱基与五碳糖的结合位置。(2)核苷酸的种类:利用课本P28页图2-8,识别五碳糖的两种类型核糖、脱氧核糖,并由此构成核苷酸的两个基本类别核

11、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结合P29页图2-10,通过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找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的另一个组成差异碱基,学习5种类型碱基的名称、简称,以及组成相应核酸的碱基类别。通过说出包含某种碱基的核苷酸的名称的训练,最终联想、出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种类为8种。(3)核酸的构成:通过课本P28页图2-9,认识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上下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长链,教师进一步展示DNA双链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DNA。再通过展示tRNA结构式,帮助学生理解核糖核苷酸以单链形成RNA。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从几乎所有DNA的分子结构都是双链螺旋思考:不同生物、不同个体的

12、DNA,其结构差异在哪里?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哪部分结构中?再次结合课本P28页图2-9,找出答案:不同的DNA分子,其碱基数目、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导致DNA中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并引申出观点是所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2)联想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教师要说明每种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启发学生思考: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3)综合上述两点,归纳得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遗传物质。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随机发生在任何生物、任何细胞的任何DNA中。6总结归纳本节知识结构,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练习册P15例1,P16第5题。第3篇:核酸教学反思蛋白质和核酸教学反思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基

13、本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的两性常作为高考的命题热点,尤其是成肽反应与生物学科联系密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明确蛋白质的官能团(肽键)、氨键、羧基的性质;掌握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如变性、颜色反应,烧焦的气味;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应用。篇2:核酸反思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反思本课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

14、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7分钟,学生分组实验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

15、善,共同进步!篇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反思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反思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反思了什么(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平面结构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2)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

16、,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对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怎么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以“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贯穿教学,从课堂的学生表现来看,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析2、理清形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完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二)考

17、点复习考点一氨基酸及其脱水缩合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1)写出图中a、c结构名称:a.氨基;c.羧基。(2)通过比较图中两种氨基酸,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3)不同的氨基酸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两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b、d(用字母代号表示)。教师着重强调:(1)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中有个碳,伸出四手向外连,下面连着氢原子,上面顶着r基团,左手拽的是氨基,右手还把羧基牵。(2)八种必需氨基酸。一(异亮氨酸)家(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两(亮氨酸)三(色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2.二肽的形成(1)过程的名称:脱水缩合,其场所是核糖体。(2)物质的名称:二肽。(3)结构从

18、数量上看:至少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下列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h2nch2ch2oh?缺乏羧基(cooh)b.?缺乏氨基从位置上看,必须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下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氨基与羧基未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3、蛋白质形成过程分析(1)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和羧基在r基上。(2)h2o中的h来自于cooh和nh2,而o则只来自于cooh。(3)参与脱水缩合的分别是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错混辨析氨基酸的r基中既可能含有氨基,也可能含有羧基。肽化

19、合物的命名是依据含有的氨基酸的总数,即2个氨基酸形成二肽,3个氨基酸形成三肽。例题(2014山东菏泽模拟)下图为某细胞中一条肽链的结构简式,r1、r2和r3是3个不同的化学基团。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该肽链中的肽键数是2b.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2分子水缩合形成的c.该肽链中一定只含有1个羧基d.该肽链水解可产生3种氨基酸课堂在线1.不同的氨基酸是如何区分的?提示: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2.1条肽链一定只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吗?提示:1条肽链至少含1个羧基。考点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的多样性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2)组

20、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2.蛋白质的功能将下列实例与相应的蛋白质功能连接起来。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2.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dna(基因)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错混辨析(1)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并非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3)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4)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加工后,才能形成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关计算解法

21、突破一、蛋白质中氨基酸数、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及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将肽链看作“c”与“conh”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在“c”上连接着r基和h,在肽链的两端分别是游离的“nh2”和“cooh”,如下图所示:结合上面的示意图,可以得出如下规律:(1)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蛋白质中氨(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羧)基数=各氨基酸中氨(羧)基的总数-肽键数。注意: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氨(羧)基;若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氨(羧)基数等于肽链数。(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平

22、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去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18脱去的水分子数)。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h)。(4)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二、多肽中各原子数的计算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在一个氨基酸中,除r基以外的部分,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水分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1)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3)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

23、的水分子数。(4)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5)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三、多肽种类的计算多肽的不同取决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对于氨基酸数目相同的多肽来说,则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可以借助下面的示意图(代表要安放的氨基酸的位置),结合数学中“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推导出相关的计算规律。(以20种氨基酸形成的四肽化合物为例)(1)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04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

24、有20种,2、3、4号也是如此,即20202020=204种)。(2)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0191817)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0种,2号位置安放的氨基酸只能在剩余的19种中选择?即(20191817)种。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共用了两个课时,恰好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并穿插了练习,时间上安排较合理。(4)班、(5)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稍好,在内容的回忆、问题的回答上表现较好,通过练习反馈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只是在关于蛋白质脱水缩合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变化及水分子数量变化需加强指导。(8)班的学生由于基础稍差,很多同学连基础知识都忘了,

25、所以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就要详细得多。相对的,提高题就适当减少。总之,这节内容是很多知识点的基础,所以讲解时需详细,练习要有适当难度。第3、4课时:遗传物质核酸及生物大分子相关知识一、教学目标1.趋势分析:高考对核酸、糖类和脂质的考查可能集中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两个方面。2.备考指南:(1)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特点、功能。(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焦点,复习时要对核苷酸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理清形成核酸分子的过程中有关的细节。二、教学重难点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特点、功能。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的结构特点,形成

26、核酸分子的过程中有关的细节。三、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学生自行回忆核苷酸的知识,并写出核苷酸的结构简式,教师纠正从而导入新课。(二)新知学习考点一核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结构(1)化学元素:c、h、o、n、p。(2)单体核苷酸。填写单体的组成成分。a.磷酸、b.五碳糖、c.含氮碱基。填写有关组成成分的种类。b.2种,c.5种。单体的种类。(3)比较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区别。dna特有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rna特有的组成成分:核糖、尿嘧啶(u)。2.核酸的功能(1)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

27、师巧记:dna组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五种元素,四种单体,三种小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一种双螺旋结构。学生自主练习判一判(1)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2013全国课标,t1a)()(2)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3)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是五碳糖、碱基、磷酸。()(4)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5)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能够携带遗传信息;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呈现绿色。()教师着重强调:1.核酸结构层次及相关名称()篇5:核酸的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2009-09-1714:25

28、:52|分类:苏必修1|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1课时)沙县第一中学生物组姜君花一、教材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一般特征: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核酸的感性认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

29、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学生的初始能力:对dna已有了初步的印象,并初步具备自主调查、思考、辩论、分组讨论的能力。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0、所以本节目标定为:(一)知识和技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过程和方法: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教学难点

31、1.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1)广州陈旭然被杀事件相关资料及图片。(2)核苷酸分子结构图。(3)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长链动画演示。3.实验材料的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广东省著名主持人陈旭然被杀案件的背景资料,从而引出dna指纹鉴定法。学生认真看和听材料,并陈述自己了解的关于dna指纹鉴定法的知识。广东省著名主持人陈旭然被杀案件的背景资料。引出核酸的内容,从生活引入至课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材料试剂设计实验。小组协同合作,根据现有材料试剂拟

32、好实验方案,并设计出完整实验过程。实验试剂、实验材料锻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其理解实验结果。准确引导并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认真操作,掌握实验要领实验仪器、材料、试剂等。锻炼实验能力。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显微镜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核酸的分子结构讲解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使用卡纸模型演示五碳糖、含氮碱基和磷酸拼接成核苷酸。观看演示理解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卡纸模型模型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直接的视觉感观加深学生的印象。鼓励启发学生上讲台展现自己,并帮助学生理解连接过程。学生代表上讲台用脱氧核苷酸卡纸模型演示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多个脱氧核苷酸

33、卡纸模型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供上台展现自我的机会。多媒体播放核苷酸结构,并连接成dna长链。观看动画并加深核酸分子结构的理解。多媒体动画准确总结,巩固新知识。教学总结组织学生归纳总结dna与rna的区别。学生画表格归纳dna与rna的区别,在归纳中同时理解。dna和rna区别表格。学生自己动手,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掌握归纳总结能力。第4篇: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分类、结构及功能。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

34、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中“基因的本质与表达”的重要基础。本节课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核酸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第二课时: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本次讲课为第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优势: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也了解了DNA在一些方面的应用。学生不足: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还不知道DNA的结构,另外,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对于糖和碱基的分子结构也很陌生。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

35、运用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3、情感目标: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四、重点与难点: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2011年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尸体也被美军运走,但尸体抢回去之后又有新的问题了,本拉登为了安全找过很多替身,那这具尸体到底是不是本拉登的?后来美军从尸体细胞中提取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其检测后确定被打死的就是本拉登。这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什么呢?生:可能是DNA师:有的学生猜出来了,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我们就可以对DNA进行检测来确定人的身份,既然DNA这么有用,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DNA和它的兄弟RNA。

36、这两类物质都属于核酸。为什么叫核酸?因为最早在细胞核中发现,且呈酸性,所以叫核酸。我们今天有3个学习目标:1.核酸的分类与功能2.核酸的分子结构3.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的关系(二)课堂探究目标1:核酸的分类与功能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页第一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第一部分的内容,时间2分钟。(板书:课题;一、核酸的分类与功能;1、分类2、功能)提问学生自学结果并点评:师:由于DNA含有脱氧核糖所以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RNA含有核糖所以全称为核糖核酸。师:可以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具有做遗传物质的潜能。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到必修2再学习。师:核酸存在于所有细胞

37、中,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但DNA与RNA到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我们下一节课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目标2:核酸的分子结构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8页至29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第二部分核酸的分子结构的内容,时间为7分钟。(板书:核酸的分子结构;1、元素2、基本单位3、核酸的平面结构。画出4个脱氧核苷酸)师:有的同学对一些问题有疑惑,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一下,互通有无,解决一下自己不会的问题。学生:讨论。师:时间到,核酸是大分子物质,也是由小分子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在学案上我给大家印了两个核酸基本单位的分子式,大家能不能找到它们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呢?(提问)生:CHO

38、NP(板书)师:很好,既然其基本单位是由CHONP组成,那大分子的核酸也是由这5种元素组成的。师:既然我们提到了基本单位,那核酸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提问)生:核苷酸师:很好,请坐,基本单位的名字其实就是在核酸的中间加一个“苷”字。那么一分子的核苷酸是由哪三个下分子组成的呢?(提问)生: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师:很好,下面这三个图就代表这三个小分子,圆圈代表磷酸,这个代表五碳糖(注意5个碳原子的位置)这个代表碱基,现在我们用化学键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一个核苷酸分子。师:既然核酸可以分为DNA和RNA两大类,那么核苷酸也要分为两大类,它们的名字也是在对应的核酸中间加

39、一个“苷”字。(提问学生让学生读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师:那这两类核苷酸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好我们来看。(展示两种核苷酸的结构图解,让学生比较其异同点)师: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这是核糖核苷酸,先看比较一下磷酸,一样吗?生:完全一样师:在来比较一下五碳糖,一样吗?生:左面比右面少一个氧原子。师:很好,就是这个五碳糖少了一个氧原子,所以才叫脱氧核糖,这个叫核糖。师:那碱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提问:DNA含有哪些碱基?RNA含有哪些碱基?共有的碱基是什么?DNA特有的碱基是谁?RNA特有的碱基是谁?)生:DNA含有ATGC,RNA含有AUGC,它们共有的碱基是AGC,DNA特有T,RN

40、A特有U。师:很好,请坐。注意:T和U是判断一个核酸分子是DNA还是RNA的重要标准。那这些碱基所组成的核苷酸的具体的名字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如果是A腺嘌呤构成的脱氧核苷酸,它的名字就是吧碱基的名字腺嘌呤加到脱氧核苷酸的前面就可以了,叫做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那如果是碱基G鸟嘌呤组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叫什么呢?(提问学生读出剩下的3种脱氧核苷酸)师:碱基构成的核糖核苷酸的命名方式是一样的,(提问学生读出4种核糖核苷酸)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请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提问学生)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核酸的基本单位。但这些基本单位是如何构成大分子核酸的,下面我们就以DNA的一条

41、链的形成为例来了解一下。(黑板上讲解脱氧核苷酸如何形成DNA单链。)一个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的3号碳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的5号碳,通过磷酸形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这样就把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了,像这样一直连接下去,就形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RNA长链也是这样连接,只不过要把T改为U,把脱氧核糖改为核糖。而DNA一般由两条链构成,而RNA一般由一条链构成。(图片展示DNA与RNA的平面结构)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完成DNA与RNA的比较表。目标3: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师:用两个脱氧核苷酸,组成一个最简单的DNA单链,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给你2分钟

42、时间,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并在纸上画一画,看看有多少种排列方式?(板书: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师:提问学生排列的方式。并点评找出计算规律42种。要是3个脱氧核苷酸呢?43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4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限,在形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及其多样,它储存的信息量就非常大了。而遗传信息就蕴含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师:提问DNA的多样性与特异性。并点评。最后提醒大家的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类。(三、课堂训练)师: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来检验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附:板书设计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核酸的分类与功能1、分类:DNARNA2、功能:二、核酸

43、的分子结构1、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苷酸3、核酸分子的平面结构三、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的关系第5篇: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宣化第一中学朱丹一、教材分析: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细胞的分子

44、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

45、以本节目标定为:(一)知识和技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过程和方法: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46、,内容包括(1)DNA指纹鉴定技术应用于刑事案件案侦破的图片。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情景创设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师生互动1学生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思考下列几个问题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

47、身份混淆)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二)、自主学习和交流学生带着下列2个问题阅读课本P26P27,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核酸有那些种类?有什么功能?(两大类: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是核糖核酸,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三)、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精讲点拨观察DNA和RAN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要实验效果明显,须用盐酸水解,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科学认识模式是“假设检验”,即在提出问题后,接着提出猜测性的假设,然后用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四)、自主学习和交流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P2829相关问题。核酸的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核苷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