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81564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138 大小:1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1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0 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4数的基本笔算方法,俳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日立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正确进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J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

2、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建成了许多楼盘小区。我们来看图片。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这是新星小区的楼盘图片。请看资料:(课件出示相关信息)新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44户。新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师:根据这些资料,求新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同学们会列式计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算好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计算过程。课件出示上题竖式计算结果(同时注上单位名称和答):4 4X I 52 2 04 46 6 0师:一起来看计

3、算结果,要求新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列式为44X 15,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结果是660户,同学们是这样计算的吗?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出示例题: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学生口答2 .启发思考: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计算?教师板书:1 4 4 X 1 5 学生口答3 .激励探索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小组交流算法4 .提问计算方法,并由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全班交流集体反馈,学生说

4、计算过程5 .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1 乘 1 4 4 的积的个位与1 对齐?指名学生口答6 .总结算法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相互交流计算方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指名口答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拓展练习1、笔算3 75 3 0 9 2 4 8X 2 4 X 2 6 X 4 5先做第一题 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完成下面2 题2、想想做做(2)错误原因(1)用 2去乘时积的末尾应和上位对齐。(2)2没有和中间的0 相乘。(3)3 成 2 4 8 的结果是74 4。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并分析错误的原因3、想想做做(4)从表格中知道什么信息

5、?怎样求总价?观 察 表 格 口 答 填 写 汇 报 交 流 结 果四、评价总结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3页想想做做第5 7 0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6、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口算练习32X3 50X9 43X2 32X30 500X9 20X3432X30 50X70 60X80320X3 5X110 4X900行间巡视,检查口算情况 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结果 相互检查二、笔算练习28 X 76 45 X 207 575 X 14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第二题怎样计算?为什么?第二题运用简便方法的给于表扬学生独立计算 板演 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之处 订正三、解决实际问题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火车每小时行112千米,大 约1 3小时行完全程,北京到上海的公

7、路汽车每小时行105千米,大 约12小时行完全程。告诉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理 解 题 意 指 名 口 答铁路长多少千米?公路长多少千米?独立解答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口答问题列式解答2、第3页(8)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月收入各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 独立解答3.思 考 题:(1)观察题目,已经知道哪些数?观察后指名U 答(2)你觉得哪些方框里的数可以确定,根据是什么?独立填写并算一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书第4、5页例题第1四年级(下册)教科和试一试、想想做做-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

8、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复习导入新课。笔算:32X40 50X33 检查练习情况。独 立 计 算 板 演 交 流 计 算 过 程。二、自主探索,交流算理。出示例题1、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图提出问题百和苑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

9、15克,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怎样列式?板书8 5 0 X 1 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学生尝试练习竖式不同的学生板演两种方法对吗?哪种简便?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2、如果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2 0克,那么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怎样解决呢?在练习本上练一练。积的末尾为什么写2个0 口答如果草坪面积是800平方米呢?学生试一试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试 试: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算?850X 20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独立解决并全班

10、交流 提问:积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为什么?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就要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评价总结。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6页想想做做第5T 0题。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及算理。2.通过对比计算,感知并归纳出乘数与积的大小的变化关系。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教

11、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创设比赛情境师: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学的最好。完成第6页的7题 学生在书上直接写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 汇报交流口算结果和方法二、乘数与积的大小变化关系想 想 做 做51、让学生在书上填好答案。2、指明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指名的学生说出答案,其他人注意听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他说的是否完整。3、和第一栏的两个乘数比,后面的乘数分别有什么变化,积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桌两个人讨论对比的结果,得出结论。想想做做6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算出下面的

12、算式的积各是多少吗?学生直接写结果,同桌交流汇报计算结果,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第8题 列 式 计 算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全班汇报交流三、解决问题1.第9题:读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口答并列式计算36吨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怎样列式计算?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列式2.第10题: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样的数,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填法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告诉大家吗?独立填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四、评价总结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

13、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页的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的简便计算方法。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数的观察力和敏感度。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整理算理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0的乘法,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怎样来乘。末尾有0的乘法要

14、怎么乘。独立思考 举手回答。二、口算创设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同时选出“计算能手”。完成书上第7页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做。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书上完成口算。2、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中20X500 13X300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三、竖式计算260X14 67X189 408X60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乘数末尾有0呢?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四、解决实际问题1、练 习 一 第3题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乘数和积的大小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1

15、)怎样算每小时出生的婴儿数量?为什么用140乘 6 0?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2)交流2、第 4 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京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2)交流五、课堂练习1.练 习 一 第 二 题(余下四题)第五题六、评价总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一 单 元 乘 法课题苏教版国标久第8K四 年 级(下 册)教 科 书9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习所学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体 验 成 功

16、 解 决 问 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是细心的好习惯,应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用简便方法计算1.出 示 题 目 练 习 一 6。2.计算每组中的上下算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3.你能说说为什么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4.揭示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强 调501X 20,表 示501个20,(500+1)X 2 0,可 以 是 先 算 出500个20再算 出1个20。独 立 完 成 同 桌 交 流 全 班 交 流 汇 报二、练习简便计算4X7X250 250X32 125

17、X64独立完成 同桌检查,反馈情况。三、解决问题练习一 81.出示题目。读 题: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然后算什么?指名学生读题目。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指名学生回答练习一 91.第一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需要先算出什么?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2.第二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比一比,这两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3.练 习-12从题目中你知道些什么?1.先算出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3.怎样省钱,为什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思考题1.用 1 2 3 4 5 组成两个数

18、,乘积最大是多少?2.得出结论,两个越接近的数,乘的的积越大。3.用 5 个数组成三位数和两位数。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交流四、独立作业练习一 7 下面 一 行 10 11五、评价总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教科书第1012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 升大小的容量观念。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学

19、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2、容量单位 1 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1 升的量杯和棱长1 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初步感受1、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2、揭示课题。根据学生从饮料瓶上见到的内容,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容量和升。学生观察、指名口答二、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1)引导观察比较。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个杯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个杯能盛的水少些。说明:比较两个玻璃杯,能盛水多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

20、大,盛水少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2)引导操作比较。让学生观察两个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演示:装满一壶水,倒入另一个水壶。提问:哪个水壶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容量小一些?为什么?你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的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3)引导操作计量。让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提问: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提问:同样大的水壶,计量它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计量的结

21、果相同呢?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学生观察学生动手测量并交流计量的过程和结果。说明: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计量。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三、认 识“升”1、认识容量单位“升”。你刚才见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指出:升和毫升都是最常用的容量单位,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板书:升)能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吗?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容器,容量分别是多少。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2、认 识 1升。提出问题: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要求学生先在正方体容器里放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刚才这个

22、正方体容器里的水是多少吗?让学生观察量杯,看清上面的刻度,并明白相应的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各小组学生量出正方体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四、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再进行判断。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先独立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图意,再作判断。组织交流,简要说明理由。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指名回答后,再举例说说一些熟悉的容器的容量。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要求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 升大。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教 材13 14页。教学目

23、标1、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练习估计一些常用的容器的容量,并能时自己的估计作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3、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 知1升有多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1升的量杯,纸杯4个,碗1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1个,纸 条1张,水桶1个(装 水 备 用)。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复习引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表示。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1

24、、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升的量器?2、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3)选出可行的方案。(4)动手制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么制作的?全班交流4、用自己制作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1)量 出1升的水,试 试1升的水能倒满几纸杯?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1升的水能倒满几纸杯?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儿杯水?你喝的水够1升吗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学习中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谈话: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2)先估计桌上

25、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把水倒入带来的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2)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容器里的水面的高度。(3)全班同学一起谈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 量 量。看哪组的估计水平高。2、解决第13页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1)谈话: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升水,再用自制量器量一量。(2)学生估计并动手操作。汇报估计和测量结果。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1、做“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交流校对。2、做“

26、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知道了 1升水有多少,那么想不想知道1升的水有多重呢?想一想,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升水正好是1千克。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称法和结果。五、评价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能枳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第15 16页内容,第16 17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认识毫升,知 道1升=1000毫千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肓F,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自力、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毫升,知 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不同的

27、容器,量杯、滴管,自制的1升容器。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出毫升这个容量单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看看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它们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这些容器的容量比前面我们接触到的盆、桶等的容量小得多。像以上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为单位,毫升可以用符号M L(m l)表示。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毫升大约是多少1毫升是多少呢?出示一个装有1毫升水的量筒,巡回走动让学生观察。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用吸管把1毫升的水吸起,再一滴一滴滴入量筒,数数有多少滴。学生动手量出1毫升的水,并动手滴一滴,数 嗷1

28、毫升的水有多少滴。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三、学习升与毫升的换算我们已经认识了 1毫升大约有多少,同学们看看这个容器里有多少毫升水?教师分别在容器中倒入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的水,让学生看刻度说说有多少毫升。拿 出1升的自制容器,提问:观察一下,500毫升够不够1升?那 么1升有多少毫升呢?打算怎样实验?你们组是怎样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四、应用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2、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

29、的容量。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3、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4、做“想想做做”第2、5题.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请汇报结果。5、阅 读“你知道吗”。自主阅读后,交流感想。五、全课总结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第 18 19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对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能熟练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换算。2、练习估计一些常用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能力。教学重难点升与毫升的认识及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能正确估计一些常用容器的容量。教学准备上下一样粗的瓶子,纸条。教学时间

30、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练习升和毫升的认识。说 说 1升 和 1毫升的水分别有多少。组织交流。学生独立练习第1、2 题。说说选择容量单位的理由。二、练习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L 1 升等于多少毫升?组织交流。为什么3 升大于2500毫升?学生独立完成第3 题。说说是怎样想的。2.出示第4 题图,要求仔细看清每个量杯上的刻度,再说说每个量杯里分别有多少毫升的水,进而思考4 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是比1 升多还是少。学生练习。三、练习估计常用容器的容量。1.指导学生读第5 题。思考:2 升的水大约有多少.可以排除哪些容器?选哪个比较合适?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6 题的步骤做一个计量液体的

31、器具。教师巡视指导。动手制作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做好后感受一下100毫升有多少。拿出自带的容器,估计一下它们分别最多能盛多少毫升的水,再用刚刚做好 的 100毫升的计量器具量一量。四、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第 202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地制作“杯琴”,并能演奏出简单的乐曲。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制作 杯琴: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教学准备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激趣导入二、探索奥秘,制 作“杯琴”I、教

32、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谈话:教师刚刚学了一招,你们想看看我的表演吗?教师弹奏,学生听。谈话: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学生可能问到用的杯子是相同的吗?各装入多少水才发出这样的声音。2、谈话: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请你们先拿出质地不同的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发出的音是否相同。(学生活动,发现音不同)请你们再拿出质地相同,大小相同的7 个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声音是否相同。(学生活动,发现声音相同)在这7 个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活动,会发现杯子里水越多,音越高)

33、3、谈话:你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杯琴”的制作原理,下面就小组合作制作“杯琴”。各组完成制作后,选派代表展示。由于学生没有精确的量杯,加上音准的调试不到位,几组学生展示后学生会有所争议。4、师生合作完成“杯琴”制作。5、总结三、编编唱唱,奏响欢歌四、知识大储备1、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总结今天上课的内容)2、阅 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具有同样发声原理的乐器。教学反思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三 单 元 三 角 形课题第2223页内容,第24页“想想做做”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

34、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探究三角形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教学准备小棒。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三角形?回忆,互相交流生活中的发现。揭示课题二、认识三角形。1.感知三角形。展示例题场景图。观察,交流。有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学生运用自带材料独立做一些三角形。巡视指导你是怎么做的三角形?展示做出的三角形并汇报过

35、程与方法。交流做三角形的方法:小棒摆、钉子板上围、沿三角尺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2.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吗?独立完成画三角形。提问:仔细观察画出的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是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指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说明并板书各部分名称。讨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交流后明确:三角形有3 条边、3 个角和3 个顶点。3.练习。出 示“想想做做”第 1题。提示:可先点点,后连线。独立完成。并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4.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分组操作。要求:拿出教师指

36、定的小棒,拼三角形,分别是:(单位:厘米)2、3、7;2、3、5;3、5、7;3、7、9;5、7、9 哪三根不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三根可以围成三角形?分组操作,并记录每种情况。分组计算、比较、分析。交流结果(2 根长度的和大于第3 根时,能围成,小于或等于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组织交流为什么同样都是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有的却不行呢?比较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提示:用 2 根长度的和与第3 根比)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用 3、11、6 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交流:各位同学是如何选的,并说明能拼成的理由。小结。三角形的特征: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交流发现:你觉的刚才

37、的发现该如何修改?自由练读:三角形的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三、巩固练习。1、出示第24页“想想做做”第 2 题。根据每组中三条线段的长度直接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读题,分析、判断并交流(第 2、3 两组都可以)。2、出示第24页“想想做做”第 3 题。先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并回答第一问;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一条路,并要求解释理由。观察交流(有三条:学校一电影院一少年宫;学校一少年宫;学校一邮局一少年宫)。(第条最近;因为、两条路线都与第条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第条最近。)互相交流。四、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

38、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交流,评价总结。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三 单 元 三 角形课题教科书P24例题、“试一试”P 25“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时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教学难点:测 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教学准备三角尺。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

39、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同桌交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等。二、讲授新课1、理 解“人字梁”的高教学例题:出 示“人字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如果有见过的,可以让其介绍。图中的人字梁有多高呢?会量吗?指名在图上指出从哪儿量到哪儿。讨论、交流:互相在图中指出起点、终点互相指所要量的线段(中间1 条)。量人字梁的高实际就是量哪条线段的长?它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与人字梁下面的横梁互相垂直。2、测 量“人字梁”的高量出这个人字梁的高巡视测量方法适当指导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以

40、及人字梁的高。3、理解三角形的高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示范画三角形的高,边画边介绍三角形高的生成定义。观察作图过程。交流:对三角形的高、底的理解。结合黑板上的图,揭示高、底的有关知识独立阅读书中的一段话,加深理解高、底的知识。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条高,那么从另两个顶点也可以这样作高吗?4、测量三角形的高教学试一试”:巡视测量方法指名口答共同校对独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并记录。检查、订正。师指图1:它的高是从哪个顶点向对边作的高?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演示作出另两条高。同桌互相指,并说明谁是谁的高(或底),明确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观察、交流:也可以作高。交流:有

41、三条高。对于图3 钝角三角形的另两条高,可稍作介绍并演示。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巡视学生作图情况适当提示:指图3 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谁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画图方法。直角三角形。互相指出两条直角边。(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高是第二条直角边;如果以第二条直角边为底,高就是第一条直角边)除了这两条高,你还能画出它的另一条高吗?指名画图巡视检查独立作图,互相检查。“想想做做”第 2题能随便剪的吗?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独立阅读弄清题意。交流对题意的理解: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想想做做”第 3 题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为什

42、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比这根小棒短?提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边提示边画示意图?”你知道吗?”独立阅读交流获得的知识交流生活中的例子。四、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举例说明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交流感受,评价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三 单 元 三 角形课题教科书P 2 6 例题,P 2 6-2 7 “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

43、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教学准备三角尺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复习引新揭示课题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小于平角的角有哪些?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分类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1、填表出示书中的6 个三角形图请仔细观察这几个三角形,它们各有几个锐角、直角、钝角?明确要求仔细观察以第一个三角形为例指导分析并填表能按这样的方法完成其他的吗?共同交流第一个三角形谁能说说自己填写的表格?指名回答出示放大的表格,根据学生回答填表独立判断并填表小组交流相互检查并订正2、分析观察表格,你们认为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提问讨

44、论结果指名回答小组讨论并交流独立尝试交流分类结果3、分类分成的三类三角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它们的不同之处,可以怎样分?根据表格以及大家的分类结果,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集合图表示三角形的分类出示一个椭圆如果我们用这个椭圆表示三角形这个整体,你能把它分成几部分?能写出每部分名称吗?根据学生回答,解释图意: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学生交流对图意的理解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1、明辨是非判断:、三个角都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

45、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不管什么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独立判断交流判断结果说明判断理由2、猜一猜猜一猜:出示儿个只露出一个角(直角或钝角或锐角)的三角形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猜测、判断、交流3、“想想做做”第1题提出练习要求是用比3个角吗?如果不是,你是怎么比的?独立画图,用三角尺比一比,判断、交流各自画的三角形的名称4、“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交流检查提问判断方法独立完成,交流练习情况及判断方法5、“想想做做”第35题指名演示,巡视检查学生动手情况展示操作结果,共同评议、校对6、“想想做做”第6题提出作图要求 巡视作图情况 展示学生答案提问:画出的线段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独立动手画互相交流检查订

46、正 观察、交流:是原来三角形的高7、“想想做做”第7题提问作图情况并小结独立按要求作图并交流检查并订正四、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交流感受,评价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三 单 元 三 角形课题教科书第28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发 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三角尺。教学

47、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量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用自己的三角形按要求操作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谈话设疑: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师生互动生说师猜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初步感知内角和180请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它们是什么三角形?屏幕显示同样的三角形,指名指出角。取出各自的三角板观察交流(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互相指三个角叙述:这三个角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认识内角,互相交流)你知道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检查学生活动情况,指名说内角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计算,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两个三角板内角和都是180)猜测并交流

48、2、实验验证自主探索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180,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呢?(根据情况适当提示不同的方法分组合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交流实验方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演示、交流结合实验交流情况,提问:通过多次实验,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吗?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你能像老师那样猜HI角度吗?同桌互相猜角度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试-一试”出 示“试一试”巡视个别指导提问:N 3多少度?你是怎么算的?(适当提问)请大家量一量,看看与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独立完成/3角度的计算并验证2、“想想做做”第1题提出练习要求你是怎么算的?第三题还可以怎么算?为什

49、么?独立完成交流算法(从180度中依次去减)观察交流:90-5 5 =35“想想做做”第2题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拼好后选择不同拼法展示)独立动手实践交流不同拼法哪些是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中分别指出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并且说出它们的角的度数结合学生回答,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独立计算,交流: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想想做做”第3题提出操作要求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算?独立按要求操作并填写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内角和360。对折后是什么图形?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内角和呢?对折后是三角形,三个

50、内角分别是:90 45 45,内角和是180。再对折后图形有什么变化?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内角和呢?两次对折出的三角形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再对折后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90 45 4 5 内角和是180出示教师用三角尺,与你们的三角尺比一比,谁的三角尺内角和大?学生交流、U答四、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交流感受,评价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三 单 元 三 角形课题教科书第3032页例题、“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