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97565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授课教师: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教学七年级(上)语文勤勉博学 知行合一010203学习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第 3 页自学反馈 1.请同学们简要介绍李白和杜甫。第 4 页自学反馈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准确地朗读诗歌,然后再结合诗歌提示,有节奏地诵读。第 5 页聚焦问题 译读诗歌,了解内容:结合课下注解,以诗人视角,用第一人称描述诗歌内容。提示:(1

2、)充分借鉴课本中的诗歌旁注及赏析短文。(2)对必要的字词解释扩展,语言凝练、通顺。第 6 页 峨眉山月歌: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平羌江上倒映着清亮月影。我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离你愈远就愈发思念,恋恋不舍随着小舟去向渝州。江南逢李龟年:想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多次聆听你的乐音。现如今在这风景正一派大好的江南,我竟会在落花时节再遇你这位老相识。精读课文 江南逢李龟年:想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多次聆听你的乐音。现如今在这风景正一派大好的江南,我竟会在落花时节再遇你这位老相识。第 8 页研究分享 这两首诗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写的呢?

3、作者想借助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根据以下问题的讨论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2.峨眉山月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便是“思”,诗人所思为何?请结合全诗内容试着补充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与李龟年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相见时的场景。4.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为何强调“落花时节”,“落花”有哪些含义。独立自考 6-8 分钟,随后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研究分享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行船之快,这

4、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研究分享 2.峨眉山月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便是“思”,诗人所思为何?请结合全诗内容试着补充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诗人所思是他的友人还有他的故乡。内心独白:夜是如此宁静,陪伴我的只有我的影子。亲爱的友人,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对你的思念却越来越浓。我故乡的月啊,今夜只是清冷的半个,过了渝州之后就不知何时再见了!研究分享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与李龟年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相见时的场景。高墙深院却挡不住华丽优美的音乐声,在达官贵人的殿下堂前,衣着光鲜的乐师李龟年正演奏着歌颂太平盛世的乐章,风光无限。杜甫作为当年的名流

5、骚客,在坐席间饮酒赏乐,也沉浸在这种富足与喜悦之中,这样的场景常常上演!研究分享 4.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为何强调“落花时节”,“落花”有哪些含义。落花”有三层含义:一层点名了时间,应是江南的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再次与故人重逢;第二层,“落花”寓意着诗人身世之悲;第三层,“落花”还代表着诗人对之前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研究分享1.尝试当堂背诵。2.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深度构建 峨眉山月歌通过写诗人在夜间行舟途中所见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以及空间的迅速转换,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通过写“安史之乱”前后时代的变迁,流露出诗

6、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对繁华时代落幕、人生凄凉飘零的伤感之情。第二课时 勤勉三中ARE教学七年级(上)语文勤勉博学 知行合一第 16 页自学反馈 知人论世 岑参(约 715 年 770 年),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写作背景:公元 755 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757 年 2 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之日在凤翔所作。第 17 页自学反馈 2.用“三读法”朗读诗

7、歌:第一遍朗读确定字音和节奏,第二遍朗读争取流利准确,第三遍结合注解,争取读懂文意。第 18 页聚焦问题 译读诗歌,了解内容:结合课下注解,以诗人视角,用第一人称描述诗歌内容。提示:(1)充分借鉴课本中的诗歌旁注及赏析短文。(2)对必要的字词解释扩展,语言凝练、通顺。第 19 页聚焦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漠被月光照得像茫茫雪原,受降城外的月色让人感觉冷如秋霜。不知什么地方的人儿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难眠的征人们个个眺望遥远的故乡。第 20 页研究

8、分享 这两首诗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写的呢?作者想借助诗歌表达怎样的情感呢?根据以下问题的讨论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1.从练字或修辞角度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2.“遥”“怜”二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雪如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自选角度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独立自考 6-8 分钟,随后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研究分享 1.从练字或修辞角度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炼字:“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凄凉的心境。“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也点明了作诗的时间。用典:反用陶

9、渊明“王弘送酒”的典故,写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实际上写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目“行军”的特定环境。研究分享 2.“遥”“怜”二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遥”字写出了诗人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怜惜。二字不只表达单纯的惜花和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研究分享 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雪如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修辞:比喻。将烽火台外的沙漠比作积雪的荒原,将高城之外的皎洁月光比作深秋寒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受降城之夜的空寂惨淡,表现戍边战士愁惨凄凉的心境,抒发了诗人置身边塞绝域内心的孤独。研究分享 4.自选角度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炼字:“尽”字道出了征人浓重的思乡之情和急切的盼归之情。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用拟想中征人望乡的画面表现了征人和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研究分享1.尝试当堂背诵。2.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深度构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所思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描写诗人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