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起源_除夕的起源介绍.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970329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夕的起源_除夕的起源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除夕的起源_除夕的起源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夕的起源_除夕的起源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夕的起源_除夕的起源介绍.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除夕的起源_除夕的起源介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利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起源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由于这鱼代表富有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宝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奇。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患病一种最凶狠的野兽的威逼。这种猛兽

2、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行终日。人和年斗争了许多年,人们发觉,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相互庆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成功。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其次天,大清早相互庆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3、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嘹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

4、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终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头。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劳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头,整个北京城便沉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消遣。 除夕在.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富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聚。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