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456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pdf(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19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国际上,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按照 2006 年决定,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社会

2、工作的特点(一)专业助人活动(首要)(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一、社会工作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助人自助”4、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三)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二、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从基本性质来分)正功能和负功能(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3、2、恢复弱化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1社会工作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中”(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构建社会资本(以人为本,解决社会问题,连接社会资源,增加相互信任,促进成员间良好关系建立,促使社会资本增加(丰厚),建立相互关怀的社会)3、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成员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4、推动社会进步(最主要的标准是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一、服务对象(一)定义:(二)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发展较快的国家:(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2、发展

4、中的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依然是那些“最值得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以及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扩大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一)特征: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其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的进程和成效。(不只是个体,同时也是团队)(二)角色:(1)直接服务角色1 服务提供者2 治疗者3 支持者(助人自助)4 关系协调者5 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1 行政管理者2 资源筹措者(连接)3 政策影响者(3)合并角色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

5、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只有在牢固地为他人服务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才会自觉地、持久地开展工作,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也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1)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利用专业方法,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和合作的过程2(2)助人活动是双方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活动(3)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实践活动。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一)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二)促进与使能的能力(三

6、)评估与计划的能力(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社会工作者的最核心工作是向服务对象提供适当的服务。(五)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第四节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三、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残疾人社会工作(五)矫正社会工作(六)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七)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八)家庭社会工作(九)学校社会工作三种模式:(1)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其目的是

7、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常发展(2)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剧烈的社会变迁而开展的工作,包括各种辅导活动(3)社区学校社会工作: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之外,包括联系学生家长、实现家校沟通、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开展社区教育等。(十)社区社会工作(十一)医务社会工作(十二)企业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专业方法,通过心理辅导、开展服务和培训来提高职工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生产;可以通过改善领导层与职工的沟通及推进参与来改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通过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服务,可以改善职工的心理状况、工作条件和待遇,也可以改善劳资

8、关系而增加生产,是一项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职工的工作。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包括:从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一般公众;从补救、治疗到预防、发展。3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定义: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一)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二)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三)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四)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五)维护社会正义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相关论述1、巴特利的概括(1)个人应受社会的关怀(2)个人与社会是相

9、互依赖的(3)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4)个人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立而异于他人的个体。(5)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于使每一个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的行动来尽到社会责任(6)一个人理想的社会应有的职责与能力,以提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充分机会来解决问题、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实现。2、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书的概括3、美国社会工作学者戈登 1965 年在知识与价值一书中的概括4、美国社会工作学者比斯台克在 1967 年在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的概括5、泰彻的价值体系的概括6、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理守则的概括(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

10、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三、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需要3、个别化和非评判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6、权利与责任并重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4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守密、公平(二)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彼此尊重、相互帮助,团队内互相协作(三)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和负责管理个案三个方面(四)社会工作者

11、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能力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知识的拓展。(五)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两方面的要求(六)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利、鼓励公民参与和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三方面。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一)伦理难题的含义包括:目标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身份与角色的冲突、利益的冲突(二)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保密问题(基本原则);(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12、;(5)自我决定的问题(三)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及步骤1、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保护服务对象,保护其他所有人)(2)差别平等原则(平等、个别化)(3)自由自主原则(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在服务参与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不同意见;注重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声音;尊重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的选择和决定)(4)最小伤害原则(5)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2、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可若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3)正确认识伦理活动的各个过程及

13、参与其中的相关者,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5)与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含义:(一)专业范围内的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包括:保密性、隐私、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对机构的忠诚等。5(二)社会工作专业范围内的伦理守则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一)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1、服务2、社会正义3、人的尊严和价值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5、正直6、能力(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1、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14、(1)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2)自我决定;(3)知情同意;(4)能力;(5)文化敏感性与多样性;(6)隐私和保密性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1)尊重;(2)保密性;(3)合作;(4)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5)咨询;(6)教育与培训;(7)服务转介4、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伦理责任(1)注重专业的品性;(2)加强专业评估与研究5、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伦理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1)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2)促进公共参与;(3)在公共危机情形中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4)通过社会与政治行动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和促进社会正义。(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内容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制

15、定的原则(1)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2、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3)践行专业使命,维护专业形象(4)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3、体现的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

16、现五种需要。或称低级生理性和高级社会性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 ERG 理论三种需要:生存、关系、成长观点:不强调层次顺序3、莱恩 多亚尔和伊恩 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身体健康和自主)和中介需要(三)人类需要的类型6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划分)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对需要的迫切程度)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广义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意指外显行为(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按照人类行动的起源划分: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按照行动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划分: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按

17、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常用标准:(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3)行为适应性标准;(4)个体主观体验(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2、多样性 3、动态性 4、指向性 5、可控性 6、发展性(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二节 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二)特点:1、多样性 2、复杂性 3、层次性 4、稳定性 5、变动性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家庭1、含义: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2、类型:(1)核

18、心家庭;(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4)单亲家庭;(5)丁克家庭3、教养模式:(1)娇纵型(小霸王)(2)支配型(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3)专制型(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4)放任型(放任自流,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5)冲突型(缺乏安全感、意志力薄弱、残忍冷酷、撒谎,反抗性,反社会的倾向)(6)民主型4、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5、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二)同辈群体1、含义:由年龄、性别、志趣

19、、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2、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3、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2)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3)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三)学校1、含义:(1)长期系统的正规教育(2)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72、类型:(1)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公办、民办(2)根据教育层次不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3、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校园文化;(2)班级文化;(3)教学模式;(4)师生关系(四)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

20、、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五)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某些成员具有共同特征 2、成员这间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 3 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有约束性 4 成员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必归属感(六)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七)大众传媒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但环境比人影响更大)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行为能够改为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

21、社会环境是的非平衡性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一、婴幼儿阶段:出生至 3 周岁。身高体重大脑发育迅速;从先天性的反向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社会化分三阶段 0 至 6 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 7 个月至两周岁社会感性联接建立阶段 2 至三周岁伙伴关系发展阶段(一)婴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2、心理发展3、社会化发展爱和依恋、自我中心、初步体会朋辈关系(二)婴幼儿阶段面临主要问题: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二、学龄前阶段:3 6 岁,逐渐成熟,手脚逐渐协调,获得胜任感 和独立感6-7岁儿童脑重量已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一)社会化发展:(1)逐渐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

22、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得到发展,能从人的外表来认识性别(2)建立了性别角色判断的标准,取得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并形成了对性别角色的偏爱。(二)主要问题:挑食偏食、攻击、电视依赖、自闭症三、学龄期阶段81、各生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技能发展,掌握完整动作熟练程度日益提高 2、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的稳定,范围,分配能力,转移能力渐强3、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学龄期儿童的社会交往对象仍然是父母、同伴和老师(二)学龄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四、青少年阶段 1218 岁,“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23、一)青少年阶段主要特征1、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基本成熟;2、思维三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的反省的思维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3、社会化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二)青少年阶段主要问题: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五、青年阶段:1835 岁,生理发展的“黄金”“最佳时期”(一)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成熟稳定。2、心理;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成熟水平 3、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表现为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二)青年阶段主要问题: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六、中年阶段

24、3560,生活结构体系最复杂时期。1、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2、个体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3、真正承担公导责任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中年阶段主要问题:1、早衰综合症;2、更年期综合症;3、婚外恋;4、家庭暴力七、老年阶段 60 岁以后1、生理功能退化,疾病出现。2、认知表现有成熟稳重一面,也有衰退一面3、社会角色消退,社会地位下降。老年阶段主要问题: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第四章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概念: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资源

25、,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的内容及特点1、心理治疗模式的内容(1)概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人在情境中,了解感受、想法、需求,环境影响)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生理、心理、社会)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不良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人价值的假设(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和间接技巧。(1)直接技巧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

26、,非反思性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9(2)间接治疗技巧其服务对象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二、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林德曼、卡普蓝)(一)内容1、危机介入理论,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二是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同时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2、危机的定义: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

27、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分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3、危机的类型: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3、成为危机的条件:(1)(2)(3)4、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危机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二)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二、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三、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巴甫洛夫、斯金纳、杜拉哲)(一)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1 三种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2、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

28、疗法厌恶疗法模仿(二)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2、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3、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四、人本治疗模式及特点(卡尔罗杰斯)(一)人本治疗模式内容1、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10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能准确领悟周围人和事物,具有基本安全感,是理性的人能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和享受生活,适应力强能依据自己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忠于自己面临众多选择时能够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二)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具备真诚、同感和

29、积极关怀。表理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第二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一、申请与接案1、求助者的服务申请2、接案(1)定义:(2)三项基本任务: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和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3、专业关系的建立4、转介(1)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2)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二、预估与问题诊断: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以及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1)横向(2)纵向3、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4 方面)三、制定计划。(一)服务计划的

30、制订服务计划的基本内容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等2、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理论的依据4、服务计划的目标5、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6、服务开展的期限7、联系方式。制定计划要求做到以下五点1、准确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明确服务工作目标、阶段的方法3、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4、清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5、了解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11(二)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安排(1)每次面谈结束后,设计和布置行动任务作业服务面谈外的任务(2)每次面谈开始阶段,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回顾和总结服务对象前一次行动任务完成的情况(3)每一次面谈中,针对完成情况给予

31、面对面指导(4)每次面谈结束之前,让服务对象了解下一次行动任务的要求和要点(三)服务协议的签订1、服务目标2、服务内容和采取的方法3、服务双方权利义务4、服务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5、服务双方签字四、开展服务(一)服务的推进(1)从能做的开始;(2)从愿意合作的着手;(3)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二)专业角色的扮演(1)使能者;(2)联系人;(3)教育者;(4)倡导者;(5)治疗者(三)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1)接纳(2)无条件关怀(3)真诚五、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六、评估与结案:结案、成效评估和跟踪服务(一)结案1、可以结案的情况:(1)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认为工作目标已经达到;(2)虽然问题

32、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4)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其他社会工作者或者服务机构解决;(5)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2、结案处置(1)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结束做好准备(2)巩固服务对象在已经开展的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和进步(3)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4)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3、结案形式(1)直接告知服务对象(2)延长服务间隔时间(3)变化联系方式(二)成效评

33、估1、评估的内容2、评估的方法(1)由服务对象评估(2)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3)由社会工作机构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三)追踪服务1、对服务对象安排一些结案后的练习,巩固已有的进步,增强独立面对问题能力122、调动服务对象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3、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第三节 个案工作常用技巧一、会谈,又称个案面谈。(一)个案会谈的类型1、建立关系的会谈;2、收集资料的会谈;3、诊断性会谈;4、治疗性会谈;5、一般性咨询会谈(二)个案会谈的安排(1)个案会谈的准备;(2)个案会谈的内容安排;(3)会谈内与会谈外的衔接(三)个案会谈的技巧1、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34、2、引导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3、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二、记录(一)个案记录的方式: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二)个案记录的要求: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现在与过去、实事与推断(三)个案记录的作用:(1)跟进服务;(2)社会工作者评估;(3)转介依据;(4)机构评估依据;(5)未来研究的参考三、收集资料1、会谈的运用2、调查表的运用3、观察的运用4、现有资料的运用四、策划方案1、目标清晰而且现实服务目标制定的要求: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1)要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主;(2)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3)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3、策略合理。包括服务策略与服

35、务目标一致,服务策略之间的协调五、评估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1)根据不同评估任务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估(2)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评估2、合理运用评估方法(1)行为、问卷评估和心理测量相结合13(2)问卷评估与心理测量相结合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1)与服务对象共商评估事宜(2)让服务对象主导评估工作4、坦诚保密第五章第五章 小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1、柯义尔2、克那普卡3、美国社工协会4、内森5、法利五种定义。涉及四要素1、是一种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2、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3、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互动,互相影响,共

36、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4、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和分享,达到改善案件的社会功能,促进个人或群体健康成长的社会目标。综合性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二、小组工作的类型1、教育小组2、成长小组3、支持小组(如“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4、治疗小组(如为吸毒人员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等)三、小组工作的特点与功能1、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4

37、)注重团体的动力2、小组工作的功能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境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模式一、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1、理论基础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2、互动模式实施原则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的互动面对面的互动14二、发展模式1、概念:结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2、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3、实施原则:(1)积极参与原则(2)“使能者”原则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一、工作准

38、备阶段1、组员的招募与遴选招募成员遴选和评估确定组员2、确定工作目标遵循五原则目标清楚,可以测量和评估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目标要适合组员的实际能力具体目标之间的相容性,不能相互冲突目标的表述尽理使用正面的肯定性语言词汇3、制定工作计划小组工作计划书内容框架主要环节理念目标组员小组的特征明确的目的初步确定的程序计划和日程基本内容机构的背景;组成小组的原因;小组理论概念框架总体目标特征、年龄、教育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时间(长期短期);规模、人员组合;集体聚会的频率和时间各具体目标每次集体聚会的计划草案;程序活动;日期、时间、每次聚会的特点;活动的具体目的;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活动准备;需要的器材、

39、设备;每次聚会费用按机构的规则制定小组建立的程序;组员的来源;宣传、招募方法;允许的招募时间;招收方法器材;地点和设备;人力资源;特别项目;有关人员小组组员的问题;小组社会工作者或机构问题;其他来源问题程序、器材、交通费用的总和;费用或小组组员会费评估的范围、评估的方法招募计划需要的资源预料中的问题的应变计划预算评估方法15 4、申报并协调资源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时间四个方面工作的持续时间小组聚会的频率每次活动时间长短小组开始和结束时间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1)小组活动场地的选择(2)活动所需的座位安排(3)准备活动所需的其他设施和辅助材料应急预案二、开始阶段1、开始阶段的组员

40、一般特点矛盾心理与行为特征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沉默而被动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性。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协助组员彼此认识提高组员对小组目标的认识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制定小组规范:秩序性规范、角色规范、文化规范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主动与组员沟通;创造机会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找并强调组员之间的相似性;澄清组员之间的可能误解;培养组员积极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沟通结构接纳结构权利结构领导结构角色结构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小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扮演以下三方面角色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三、中期转折阶段1、组员常见特征对小组有较强认同感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角色竞争中的冲突2、

41、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处理抗拒行为协调和处理冲突 帮助组员澄清冲突的本质增进小组组员对自我的理解重新调整小组规范和契约协助组员面对和解决由冲突带来紧张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运用焦点回归法,让他们自己解决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适当控制小组进程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协助者和引导者,处理冲突时扮演调解人,支持者四、后期成熟阶段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16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组员对小组充满信心和希望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2、社会工作者任务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协助组员从小组获得新的认知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

42、链接者小组及组员能力的促进者小组的引导和支持者五、结束阶段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浓重的离别情绪小组关系结构弱化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3、做好小组评估(1)社会工作者自评(2)组员自评:一是参与小组的目标是否达成,如带来了哪些个人的改善;二是参加小组过程的感受如何;三是小组的效能如何(3)观察员或督导的评估:对组员的观察和评估;对小组效能的评估 4、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引导者领导者第四节 小组工作技巧一、沟通与互动技巧1、与组员沟通的技巧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对信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2、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提醒组

43、员相互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示范引导二、小组讨论的技巧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选择合适的主题17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安排活动的环境挑选合适的参与者准备好讨论草案2、主持小组讨论 10 个技巧开场了解提问鼓励限制沉默中立摘述引导讨论结束的技巧三、小组活动的设计技巧1、扣紧小组目标2、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3、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4、经验分享环节四、小组评估技巧(一)小组工作的评估类型1、作为研究方法的小组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2、作为工作访求的小组评估(1)组前计划评估(2)小组的需求评估考虑因素:小组整体需求、组员的需求和小组的环境需求(3)小组过程评

44、估(4)小组的效果评估(二)评估的一般流程1、评估方案的制订2、评估体系的建立3、各评估要素之间的联系4、按照评估流程实施评估5、评估后审核6、编写评估报告(三)评估资料的收集1、测量工具的选择(1)小组记录:过程式记录;摘要式记录;问题导向记录;录音和录像(2)个人自我报告(3)分析报告(4)目标达成量表2、资料收集考虑因素:(1)资料来源的多样性;(2)收集资料;(3)谁来做评估3、资料收集中常见的问题(1)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2)非干扰性观察与干扰性观察第六章第六章 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含义、特点与目标一、社区与社区工作(一)1、什么是社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

45、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人群。有五点特征18社区是一个人群,住在相互邻近地区,彼此常有往来具有多方面共同利益,彼此需要支援具有共同的服务如交通、学校、商店等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有多种共同需要如生活的、心理的、社会的2、功能:经济、社会化、社会参与、社会控制、互助的功能(二)1、什么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之一,是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2、社区工作的特点(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趋于结构取向(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3)具有政治性(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3、社区工作的目标(1)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美国罗斯曼,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2)社区工作的具体

46、目标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1)任务目标;(2)过程目标。在地区发展模式看来,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务来实现自助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重视过程不等于排除任务目标)4、地区发展模式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二)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1、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2、团结邻里:针对社区中部分邻里关系不良而采取的策略3、社区教育:解决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社

47、区认同感不强的问题4、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5、社区参与(三)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使能者 2、教育者 3、中介者 4、协调者二、社会策划模式(一)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1、所观注的社区一般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4、控制和指导着社区未来(二)社区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1、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192、分析环境和形势3、自我评估4、界定和分析问题5、确定社区需要6、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7、寻找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8、测试方案9、执行方案10、评估结果(三)社会策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技术专家2、方案实施者三、社区照顾模式(

48、一)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 2、强调社区责任 3、非正规照顾是重要因素 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二)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1、在社区照顾(1)概念:(2)核心: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3)服务形式:2、由社区照顾(1)概念:(2)核心:(3)重点网络大致分 3 类:1、提供直接服务的网络;2、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3、对社区照顾包括:日间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康复护士、多元化的老人社区服务中心、暂托服务、关怀访问及定期电话慰问等4、整合式社区照顾: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相结合(1)社会支持网络(2)非正式照顾(3)正式照顾(三)社区工作

49、者在社区照顾中的角色1、治疗者 2、辅导员和教育者 3、经纪人 4、倡议者 5、顾问第三节 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一、进入社区(一)进入社区之前的准备(1)了解自己所任职的机构;(2)了解机构分工和自己的工作内容;(3)认识同事(二)进入社区的方式(1)积极参与社区重要活动(2)主办社区活动20(3)积极介入社区事务(4)经常出现在社区居民之中(5)报道社区活动二、认识社区1、社区基本情况分析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内的人口状况社区内的资源社区内的权力结构社区的文化特色。2、社区问题分析:(1)描述问题;(2)界定问题;(3)明确问题的范围;(4)问题的起源和动力3、社区需要分析:四种类型规范性需

50、要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比较性需要。如何了解居民对社区的看法:访问法,社区普查。三、组织社区1、建立社区组织(1)招收成员;(2)订立组织规则;(3)推选领导者;(4)建立工作小组;(5)筹措经费2、管理社区组织(1)服务规则:(2)行销管理;(3)财务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5)研究与发展四、制订社区工作计划(一)明确目标:目标的构成;制订目标的原则(二)制定策略:提出策略;评估策略;筛选策略(三)设计方案五、实施社区工作计划(一)管理社区资源1、资源分析2、资源开发3、资源连接4、资源维系(二)执行工作方案1、筹备阶段2、开展阶段3、结束阶段六、社区工作评估(一)评估的分类1、过程评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