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 (中考真题).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177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16.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压轴题 (中考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中考压轴题 (中考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压轴题 (中考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压轴题 (中考真题).pdf(1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压轴题精选(中考真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一.选 择 题(共15小题)1.(2 0 1 5 钦州)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I、后半段路程S2 和全程S 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 i 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 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 i 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 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 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 的平均速度2.(2 0 1 3 绍兴)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

2、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 4 0 米/秒,且保持不变)()A.2 8.3 3 米/秒 B.1 3.6 0 米/秒 C.1 4.7 8 米/秒 D.1 4.1 7 米/秒3.(2 0 1 3 上海)甲、乙两车分别从P、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 间的距离为s,贝 U ()第1页(共114页)C.V i*v 乙,s=16 米 D.v,p*p B B.p B p A p 水 C.p B p,x p A D.p*

3、p A p B二.多 选 题(共3小题)1 6.(2 0 1 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l O m i n时相遇第5页(共114页)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 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 倍17.(2013潍坊)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丫甲丫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 甲 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 01

4、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 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8.(2013青岛)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在 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三.填 空 题(共 9 小题)19.(2013眉山)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丫=5片。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A v 表示

5、,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 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第6页(共114页)(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o=2m/s,经 过 5 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 m/s,则这个物体在5 s内的速度变化量Av=m/s(2)若 问 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4)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 象 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

6、o 到”,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 vo、t、a 写出s 的表达式,s=o20.(20 1 2德阳)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 m 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 0 0 0 m/S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 0 c m,则 列 车 的 速 度 为。21.(20 1 3柳州)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 为 了 使 固 体 粉 末 受 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o若某时刻温度计

7、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第7页(共114页)时间/m in01234567891 0温度/4 04 24 44 64 84 84 84 84 85 05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 物 质 的 熔 点 是;该物质是(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 b 中的。22.(20 1 3汕头)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 _ _

8、 _ _ _ _、(选填图中2 3.(2 0 13 重庆)老师讲了“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 时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 (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祛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第8页(共114页)橘的质量是 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 3 0 c m 3,则柑橘的密度为 k g/m3。(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

9、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_ _ _ _ _ _ _(选 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2 4.(2 0 13连云港)小强用测力计等器材测量一块石灰石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补充完整。(g=10 N/k g)(1)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该石灰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2.5 N;(2)将该石灰石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

10、示,测力计的示数F=N;(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算出该石灰石的体积V=n A(4)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该石灰石的密度p=k g/m 甲 乙2 5.(2 0 13重庆)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准备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来测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1)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到弹簧时,弹簧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o使用弹簧测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在 的位置,若不在此位置,应进行调整后再之使用。(2)如 图(甲)所 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N o(3)将滑轮的轴固定在吸盘的挂钩上,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吸盘在_ 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如 图(乙)所

11、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木块放入水中后,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入水中,如 图(丙)所 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4N。(4)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图(丙)所示的水块受到的浮力,为 N,木块的密度第 9页(共 114页)为 kg/n?。(5)如果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将该木块全部拉入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2 N,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6)如果实验中先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入水中,然后取出木块直接测量木块的重力,从理论上分析,按 这 样 的 实 验 顺 序 测 得 的 木 块 密 度 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6.(2011白银)如图所示为市场

12、上某品牌食用调和油的部分标签,根据油桶标签上的数据,能算出该桶油的质量是 kg(已知p油=0.92X IfPkg/nP);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剩余 半 桶 调 和 油 的 密 度 为 kg/m3;如果用此油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油时多kg。27.(2011泰州)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把矿石放到天平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祛码,当加上最小祛码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最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go第10页(共114页)四.作 图 题(共6小题)28.(2016茂名)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

13、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29.(2014天水)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 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30.(2013茂名)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空气31.(2013咸宁)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第11页(共114页)32.(2013荷泽)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折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

14、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3.(2012营口)如图所示,M 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 B 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 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4s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34.(2013宜昌)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模 拟 近 视 眼 的 是 图。(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3)目前很

15、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作 用(选 填“会聚”或“发散”)。六.解 答 题(共16小题)35.(2013盐城)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第 12页(共 114页)(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

16、数是1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能/不能);理由:(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判断方法:O36.(2010东莞)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

17、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 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第 13页(共 114页)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

18、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 H z 到 k H z,(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 0 s 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 艇 B与潜艇A的距离s i 是。(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 5 0 0 m/s)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 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 2 为。(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3 7.(2 0 1 9 恩施州)如图所示,烧瓶内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

19、。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3 8.(2 0 1 3 南宁)把从锅内热水中将刚煮熟的鸡蛋捞起来,直接用手拿鸡蛋时,会感觉较烫,待蛋壳上的水干了之后,感到反而会更烫。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造成前后感觉不同的原因。3 9.(2 0 1 2 滨州)如图所示,温 度 计 的 读 数 方 法 正 确 的 是(选填 A 、B”或 C”),示数为_ _ _ _4 0.(2 0 1 2 曲靖)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第 14页(共 114页)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底

20、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41.(2019上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 O 画出反射光线O 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42.(2018遵义)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I空气43.(2016桂林)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大致画出折射光线。44.(2013大连)-束光斜射向玻璃表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45.(2013聊城)如图所示,a、b 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 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 对应的入射光线。第15页(共114页)a4 6

21、.(2 0 1 2 北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固定在5 0 cm 处,并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Z J、O,|0 an l 0 2 0 3 0 4 0-6 Q 7 0 8090 1 0 d(1)当蜡烛放在光具座3 0 cm 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cm。(2)当蜡烛放在光具座2 0 cm 处,移动光屏,得到像的特点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一光学仪器名称)。(3)当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4 5 c m 处,观察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实”

22、或“虚”)。4 7.(2 0 1 2 来宾)请画出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4 8.(2 0 1 2 贵阳)小光用放大镜观察远处一面旗帜,他看到了旗帜在镜中成如图所示的像。请在答题卡的虚线框中画出此时那面旗帜的实际画面。要求:画出大致轮廓即可。4 9.(2 0 1 5 锦州)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 平(含祛码)、量筒、烧 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 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块 的第16页(共114页)舞 甲 乙 丙(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对应示数

23、为 mL;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a.;b.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祛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填“偏大”或“偏小”)(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出他们的实验过程。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烧 杯(2 个)主要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的重力G;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的示数F”;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p=(用字母

24、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pQ50.(2012青岛)问题解决-测量液体的密度:叶子姐姐想知道水槽中液体的密度,她身边有一块密度为p o(po P 4;PB B.P BP A P水 C.P B P?KPA D.p p A p B【考点】2 9:密度的大小比较.分析】分析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当体积v=2 0 c m 3时 A的质量是3 0 g;B的质量是5 g o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分析图所示的是A,B 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当体积v=20c n?时 A的质量是30g;B 的质量是5 g,由 p F 知 p 甲=胆=金=1.5 8/加 3 口

25、水;v 卬 v 20c m3 水P 乙=-=y=0.25 g/c m3 P 水;乙v 20c m3 型由以上计算过程知B、C、D 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选择。解题方法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由图示可知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大,故 A的密度大,A、B 两个选择支则被排除。降低了题目难度。二.多 选 题(共 3 小题)1 6.(201 5 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 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

26、 倍【考点】6 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第29页(共 114页)【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 lOmin是两同学相遇,故 A 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lO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 遇 前 甲 的 速 度 是 丫 甲=*_=逢 迎 _t l Om i n=O.3km/min;乙同学lO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 乙=二=也?=0.1km/min,t l Om i nv 甲=3 v 乙,故 B 错误;/C、由

27、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v 乙=t 乙=1km _ o.2km/min,5 m i nv 乙=2 v 乙,故 C 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 k m,总时间为15m in,甲的平均速度为V*4 km ;1 5 m i 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v 乙 平=2km 丫甲 平=2 v 乙 平,1 5 i n i n故 D 正确。故选:ADo【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17.(2013潍坊

2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 甲 丫 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 甲 vK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 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 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在 s-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第30页(共114页)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2)在 s-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3)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

29、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4)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 V”故 A 正确;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 B 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 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 是 100m,故 C 正确;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 D 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 图象比较物

30、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8.(2013青岛)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tn,i=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 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第31页(共 114页)(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

31、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 3min开始熔化,到 6min结束,故在t 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A 正确。B、在 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 B 错误。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 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3min。故 C错误。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 D 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三.填

32、 空 题(共 9 小题)19.(2013眉山)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丫=$/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 度 的 变 化 量 用 表 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 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o=2m/s,经 过 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m/s。(2)若 问 题(1)中的物体做

33、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 m/s2,(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A t(4)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 象 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乙)所示,第32页(共114页)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 0 到 V”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s。用 v o、t、a 写出s 的表达式,s=y p t+A a t2 2【考点】6 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的变化量;(2)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

34、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出即可;(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写出表达式;(4)根据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用v o、t、a 表示出即可。【解答】解:(1)物体在5 s 内的速度变化量4丫=丫1 -v o=6 m/s -2 m/s=4 m/s;(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A E=”=0.8 m/s 2;t 5s(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A _;A t(4)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丫0 1+2。2故答案为:(1)4;(2)0.8;(3)A _;(4)v0t+l a t2oA t 2【点评】本题是一道涉及高中知识的物理题,但这道题我们是可以根据题中

35、所给的信息并结合我们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物理知识完成解答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2 0.(2 0 1 2 德阳)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 m 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 0 0 0 m/s 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 0 c m,则列车的速度为4 0 m/s 。【考点】6 A:速度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A 表示枪击穿车厢时对应的另一侧位置,B 代表子弹的初始位置,C代表子弹击穿车厢另一侧的位置。根据公式1=且,先求出子弹在车厢两侧v壁留下的两个弹孔时运动的时间;子弹击中另一侧车厢必有t AC

36、 =t BC 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速度。【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第33页(共 114页)丫车=?10cm I-Xrc-II I!2.5mOfvB=1000in/sA 表示子弹击穿车厢时对应的另一侧所在位置,B 代表子弹的初始位置,C代表子弹击穿车厢另一侧所在的位置。子弹击中另一侧车厢必有t BC =t AC o子弹在车厢两侧壁留下的两个弹孔时运动的时间:t Bc=2.5 m =2.5 X 3svB lOOOm/s列车的速度:V 隼=JAC.=.SA=-11 n-=4 0 m/s(tAC tBC 2.5X 10-3s故答案为:4 0 m/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

37、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击中车时,车运动1 0 c m 的时间和子弹运动2.5 m 的时间相等。此类较为复杂的速度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把问题直观化,简单化。2 1.(2 0 1 3柳州)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 为 了 使 固 体 粉 末 受 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 管 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4 6 C。第34页(共114页)(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

38、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 C:该物质是 晶 体(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 中 的 a。【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4)通

39、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解答】解:(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 度 计 的 分 度 值 为 所 以 其 示 数 为 46。(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 8 c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 48。(4)比较图象丙中的a 和 b 可知,a 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 b 物质边

40、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 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a。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壁;46;(3)48;晶体;(4)a。【点评】此题探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第35页(共114页)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此实验还考查了怎样使物质受热均匀,像实验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22.(2013汕头)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

41、,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c、b、d(选填图中“a”、“b”、c”或 d”)|7?rb0/s【考点】II:沸腾及沸腾条件;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1)若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会不变,加热时间加长;(2)若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的沸点升高,水的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所以水温度升高的快慢是相同的;(3)若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温度升高得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解答】解: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

42、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故答案为:c;b;do【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同时考查了水温度升高快慢与水的质量的关系,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应的信息。23.(2013重庆)老师讲了“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第36页(共114页)1 0 0 g 1 0 0 g 2 0 ga a|P“T iT|0 I 2 3 4 5g(1)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

43、图甲所示,此 时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祛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橘 的 质 量 是 2 2 0.8 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 3 0 c m 3,则柑橘的密博为 0.9 6 义 k g/n?。(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选 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柑橘表面沾有水。(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

44、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将小烧杯放在溢水口处,小楠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量筒所测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考点】2 M: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据指针向左偏就向右移动平衡螺母,指针向右偏就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直到使得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2)柑橘的质量等于桩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柑橘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柑橘的

45、密度。(3)先测柑橘的体积再测质量,导致柑橘的质量变大(因为浸没在水中后柑橘上会沾有水)。(4)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柑橘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柑橘的密度;第37页(共114页)(5)评估实验结果时,重点分析体积和质量在测量过程中,哪些环节容易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会怎样。【解答】解:(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平时,指针偏右,即需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使得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2)柑橘的质量 m=2 2 0 g+0.8 g=2 2 0.8 g;柑橘的密度:p=%=220.8g=0.9 6 g/c m 3=0.9 6 X

46、1 03k g/m3v 230c m3(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这样柑橘上会沾有水,导致柑橘的质量变大,根据p=典,体积准确时,质量偏大,V测出的密度偏大。(4)将小烧杯放在溢水口处,小楠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水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5)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时,小烧杯中水不可能完全倒入量筒中,杯壁有少量残留,量筒所测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故答案为:(1)水平;左;(2)2 2 0.8;0.9 6 X 1 03;(3)偏大;柑橘上会沾有水;(4)将小烧杯放

47、在溢水口处,小楠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5)量筒所测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实验误差的分析,关键是知道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本身的体积相等;用天平测量质量,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平衡螺母,在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需要增减祛码或移动游码。称量前调节天平的平衡可以根据口诀:“左偏右移,右偏左移”来完成。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固体密度。对于比水密度小的固体采用金属悬挂法或针压法。第38页(共114页)2 4.(2 01 3连云港)小强用测力计等器

48、材测量一块石灰石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补充完整。(g=1 0N/k g)(1)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该石灰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2.5 N;(2)将该石灰石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测力计的示数F=1.5 N;(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算出该石灰石的体积V=1 X 1 0 m 3;(4)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该石灰石的密度。=2.5 X 1 03 k g/n?。-1-=-三二-二二二二二一一,|1.:【考点】2 E:固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弄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指示来读数;(2)根据F浮=G-F拉求出浮力,再根据F浮=p g V排 求出石灰石的体积;(3)根据G=m g

49、求出质量,再根据求出石灰石的密度。【解答】解:(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 N,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1.5 N;(3)石灰石受的浮力:Fi?=G -FW=2.5 N -1.5 N =1 N,;F 浮=P 4 ltlr数。【考点】A 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解答】解:由入射角为6 0 ,可得反射角也为6 0 ,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 0 ,如图所示:【点评】由于题目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

50、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4 2.(2 0 1 8 遵义)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第54页(共114页)o 空气【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点评】本题利用了光的折射规律作图。4 3.(2 0 1 6 桂林)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大致画出折射光线。【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