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压轴题光学压轴题.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11874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压轴题光学压轴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压轴题光学压轴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压轴题光学压轴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压轴题光学压轴题.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学压轴题选 择 题(共 5 小题)1.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9cm C.8cm D.7cm2 .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 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C.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D,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3.如图所示为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

2、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4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 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5.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 为激光笔,B、C 是平面镜,P 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 放在台面P 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平面镜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 点的左侧移动B

3、.平面镜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 点的右侧移动C.平面镜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 点的右侧移动D.平面镜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 点的左侧移动二.多 选 题(共 1小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 15cm和 20cm的凸透镜L i和 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 i,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 i,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

4、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9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7.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 个为红色,9 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

5、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依照步骤,做四次实验,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 军 计 划 探 究 的 问 题 中 的 自 变 量 是;(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 的关系;(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中,应改变 o(4)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也有明显的优8.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 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 的焦距:

6、将凸透镜A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 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 的焦距f i=c 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 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 像(选填“虚”、“实”);此 成 像 特 点 常 应 用 在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 2的凸透镜B 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

7、 和凸透镜B 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i f2(选填“小于”或“大于”)。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 将 透 镜 向 (上/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应用是;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 将 光 屏 向 (左/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 将 蜡 烛 向 (左/右)移。1 0.在焦距为5cm、10cm或 15cm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 点处,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

8、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 _ _ _上。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 点 5cm处,保持透镜在A 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和缩小的两个不同的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cm 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cm。四.解 答 题(共 3 小题)11.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开始时,小军利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

9、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求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o(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小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剑的成像情况,如表。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成像特点距离(物距u/cm)放大或缩小正虚立像成成-A l -A倒实立像130缩小倒实立像225缩小倒实立像320等大倒实立像416放大倒实立像512放大倒实立像68放大正虚立像74放大正虚立像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请分析表格中的“成像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o(3)小军和

10、小民使用同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物距都是25cm时,他们所测的像距明显不同,分 别 为 14.5cm和16.7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小是因为测量像距时的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 况 的 实 验 操 作 原 因 是。(4)实验时他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巾,随着蜡烛的燃烧,光 屏 上 的 像 向 (选填 上 或 下)移动。1 2.如 图 1 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图:(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11、(2)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 的光斑(填“不变”、“变 大,变小,)。(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 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 莉 应 将 透 镜 向 (选填 上”或“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

12、。(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图2中的。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

13、镜下半部分,则 实 验 时 光 屏 上 所 成 的 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将(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7)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 _ _ _ _ _ _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D.可以成像,像变小(8)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置_ _ _ _ _ _ _ (“能”或“不能”)看 至 腾。(9)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

14、为28cm,30cm,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o(1 0)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选填“C”或 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1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 图1所示。(1)小丽将蜡烛A 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

15、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蜡烛A距平板玻璃8 c 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c 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光学压轴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 择 题(共 5 小题)1.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9cm C.8cm D.7cm解:由题意“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得:20cm 2 f,-;由“当蜡烛距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得:2f16cm f,-,所以联

16、立上述两式,可得:8cm f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 v 2 f,而图中v=62.0cm-50.0cm=12.0cm小于成清晰像的位置,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 A 错误,B 正确;(2)若凸透镜是焦距f=20cm 的 L 2,此时物距u=40.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60.0cm-50.0cm=10.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 C 错误;而小明将光屏移到90cm刻度线处,此 时 v=90.0cm-50.0cm=40cm,则光

17、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 D 正确;故选:BD。三.实 验 探 究 题(共 4 小题)7.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 个为红色,9 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

18、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依照步骤,做四次实验,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物 体 大 小;(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中,应 改 变 物 体 大 小。(4)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也有明显的优点:便于确 定 像 的 位 置。解:(1)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故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大小;(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改

19、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再次试验,所以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中,应改变物体大小;(4)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故答案为:(1)物体大小;(2)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3)物体大小;(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8.小华进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

20、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 0 c 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 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 的焦距fi=10.()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 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 实 像(选填 虚”、“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幻灯机(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 2的凸透镜B 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

21、A 和凸透镜B 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 I大 于 f2(选填“小于”或“大于”)。解:(D 由图甲可知,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 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则最小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10.0cmo(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 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此时物距 u=50.0cm-35.0cm=15.0cm,fi u 2f2,所以 f2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靠近凸

22、透镜;(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因近视镜为凹透镜,会使光延迟会聚,故像距会变大,这时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故答案为:(1)下;(2)放大;左;(3)左。1 0.在焦距为5 c m、1 0 c m或 1 5 c m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 5 c m 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和缩小的两个不同的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23、3 5 cm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或 1 0 c m。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首先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放在同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由“蜡烛放置在距B点 5.0 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那么所选透镜的焦距一定不是1 5 c m 的,因为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 5 c m,蜡烛放置在距B点 5 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那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而成为一束平

24、行光;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5 c m,蜡烛放置在距B点右边5.0 厘米处,即蜡烛置于光具 座 3 5 厘米刻度处时,此 时 u 2 f,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放置在距B点左边5厘米处,即蜡烛置于光具座2 5 厘米刻度处时,此时u 2 f,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比蜡烛置于光具座3 5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还要小;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 0 c m,蜡烛放置在距B点右边5厘米处,即蜡烛置于光具 座 3 5 厘米刻度处时,此时2 f u f,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

25、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 0 c m,蜡烛放置在距B点左边5厘米处,即蜡烛置于光具 座 2 5 厘米刻度处时,此 时 u 2 f,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3 5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 或 1 0 厘米。故答案为:同一;3 5;5 或 1 0。四.解 答 题(共 3小题)1 1 .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开始时,小军利小民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

26、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民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求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排列出来:1、2、3、5、6、4(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小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剑的成像情况,如表。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成像特点距离(物距u/cm)放大或缩小 正虚立像倒实立像130缩小 倒实立像225缩小 倒实立像320等大 倒实立像416放大 倒实立像512放大 倒实立像68放大正虚立像74放大正虚立像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既

27、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请分析表格中的“成像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放 大 的。(3)小军和小民使用同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凸透镜焦距都是1 0 c m,物距都是2 5 c m 时,他们所测的像距明显不同,分别为1 4.5 c m 和1 6.7 c 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小是因为测量像距时的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实验操作原因是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4)实验时他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巾,随着蜡烛的燃烧,光 屏 上 的 像 向 上(选填“上”或“下”)移 动。解:(1)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 0 c m 处

28、,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 0 c 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即物体原来处于2 倍焦距以外,在它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处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故像距变大,像变大,且一定成一个倒立的像,故依次是 1、2、3、5;当蜡烛在焦点时,不成像,在焦点以内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故 6图的像比4图的像更大,故 6距离凸透镜更远,所以其距离关系是6、4;故完整的排列关系是:1、2、3、5、6、4。(2)根据表格中数据,实像都是倒立的,由于物距不同,可能大小不同,虚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物距均为2 5 c m 时,像距是一定的,但是

29、测量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没有成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不同,测量的像距不同造成的;(4)蜡烛变短,向下移动,由于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故答案为:(1)1、2、3、5、6、4;(2)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3)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4)上。1 2.如 图1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 最小 最 亮 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 0 c 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 0c m。(2)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

30、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不变 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 变大 的光斑(填“不变”、变大”、变小”)。(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 E (选填 上 或 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 可 能 是 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 0.3 c 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 因 是 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4)小明将烛焰移

31、至距凸透镜1 5 c 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 大 实 像,投 影 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 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 光 屏 向 左(左/右)移动。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图2中的B o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

32、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 将 变暗(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o(7)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光 屏 上 D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8)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 的 位 置 能(能”或 不能”)看到像。(9)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28cm,30cm,31cm

33、,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移动光屏成像清晰程度不 一 -样。(1 0)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3 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 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缩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 处的烛焰,在 光 屏 上 C(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解:(1)屏上呈现出最亮的光斑,这便是凸透镜的焦点,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2)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

34、现象是大小不变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仍是发散的,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的光斑变大;(3)由 图1知,像偏上,所以烛焰应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所以若只调节透镜,应将透镜向下移动。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 0.3 c m时,此时物距处于f和2 f之间,且稍大于焦距,所以物距远大于2 f,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可能是因为光具座不够长造成的;(4)1 5 c m处于f和2 f之间,所以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将近视眼镜镜

35、片取下,像的位置会向凸透镜靠近,所以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小华应将光屏向左移动。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丙图正确,需用凹透镜进行矫正,甲图正确;(6)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仍能够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仍完整,由于像的光线变少,所以像的明暗程度将变暗;(7)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仍可以成像,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8)眼睛可以充当光屏的作用,若拿下光屏,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像。(9)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不相同,可能是因为在移动

36、光屏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不同;(1 0)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可以判断A处烛焰的像在D点,用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D处烛焰的像不见了,C处还能看到B处烛焰的像。以A处烛焰和D处烛焰的像为例,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1 0;(2)不变;变大;下;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4)放大;投影仪;(5)左;B;(6)完整;变暗;(7)D;(8)能;(9)移动光屏成像清晰程度不一样;(1 0)缩小;C 1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 图1所示。(1)

37、小丽将蜡烛A垂直 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乙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蜡烛A距平板玻璃8 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1 6 c 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解:(1)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 称 点,可 知,乙 图 平 板 玻 璃 中 蜡 烛A的 像 偏 高 且 倾 斜,如 下 图:7.:i s :图2(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平板玻璃8 cm,蜡 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8 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 距1 6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垂直;乙;(2)1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