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微课教案.docx

上传人:爷*** 文档编号:887522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微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微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微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微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灰吟教学目标:1. 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 个字。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石灰吟。3.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回忆学法1. 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 回忆学习方法。(1) 回忆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2)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

2、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 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头通过回忆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二、学习石灰吟1. 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 汇报沟通,正音:“凿”读“zo”;“碎”读“su”。(2) 明确诗歌节奏。10课件出示:石灰吟千c锤hu/万凿zo/出深山,烈火/f焚ns烧ho/假设等闲。粉骨/s碎u身/h浑n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 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 质疑问难:石灰那么一般,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 师:石灰

3、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清楚让人觉得石灰好似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 集体沟通。(5) 品析诗句。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a.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格外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b. 假设等闲:好似是很寻常的事情。 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似是很寻常的事情。“烈火燃烧”与“假设等闲”形成鲜亮的比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坚韧。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燃烧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方高尚的节操。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

4、理解?c.学生沟通,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德在人间的追求。板 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3. 深入研读,领会意境。(1) 争辩沟通: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第一、二句诗。(2) 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齐读第三、四句诗。(3) 指导练读全诗。(4) 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学生沟通。刚毅英勇、甘愿奉献、

5、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5)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课件出示:于谦,明代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 1421 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范。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见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 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患病诬蔑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6) 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

6、牺牲(7) 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燃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假设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 谦。透过那被赐予了生命,赐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清楚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8) 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4.情境演读,熟读成诵。(1) 指名读。(2) 齐读。(3) 练习背诵。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 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

7、情感的作用。三、板书设计四、作业设计:背诵并理解诗意。石灰吟教学目标:1. 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 个字。2.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石灰吟。3.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回忆学法1. 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 回忆学习方法。(1) 回忆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8、(2)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 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头通过回忆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二、学习石灰吟1. 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 汇报沟通,正音:“凿”读“zo”;“碎”读“su”。(2) 明确诗歌节奏。课件出示:石灰吟千c锤hu/万凿zo/出深山,烈火/f焚ns烧ho/假设等闲。粉骨/s碎u身/h浑n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 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 质疑问难:石灰

9、那么一般,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 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清楚让人觉得石灰好似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 集体沟通。(5) 品析诗句。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a.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格外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b. 假设等闲:好似是很寻常的事情。 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似是很寻常的事情。“烈火燃烧”与“假设等闲”形成鲜亮的比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坚韧。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燃烧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

10、本色,又比方高尚的节操。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c. 学生沟通,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德在人间的追求。板 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3. 深入研读,领会意境。(1) 争辩沟通: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第一、二句诗。(2) 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齐读第三、四句诗。(3) 指导练读全诗。(4) 由石

11、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学生沟通。刚毅英勇、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5)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课件出示:于谦,明代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 1421 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范。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见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 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患病诬蔑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6) 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

12、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7) 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燃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假设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 谦。透过那被赐予了生命,赐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清楚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8) 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4.情境演读,熟读成诵。(1) 指名读。(2) 齐读。(3) 练习背诵。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 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

13、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三、板书设计四、作业设计: 背诵并理解诗意。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生字“焚”,知道“千锤万凿、假设等闲、浑不怕、清白” 等词的意思。2.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转变其本色的形象。3. 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4. 初步了解咏物诗的特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转变其本色的形象。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一、温故知1、复习诗言志,歌咏言。诗歌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豪放,婉约

14、的风格,雄壮丽丽的意境。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竹石、青松吗?视屏出示竹石、青松两诗。齐读、抽查背诵。提问:同学们有没有看出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什么叫咏物诗?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今日我们还要学习两首咏物诗板书古诗两首2、导入(1)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燃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受,略加思考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2) 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等。3、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在上课之前,想

15、一想我们以前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教师总结学习方法:1) 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 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 熟读吟诵,拓展延长。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方说我们学过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大家齐背一下。你认为“吟”有什么含义呢? 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吟咏石灰。2作者在这首诗里,要借吟咏石灰,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我首先要了解作者播放视屏, 了解于谦的身世。二、读古诗,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教师的朗读,关注教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出示课件,提示学生朗读节奏2、听着教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

16、?放开来,自由读读吧!3、指名读。教师准时的评价4、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5、指名读。教师评价6、集体齐读。7、试背古诗。三、析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读了这首诗,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呈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教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出示课件学生观看视频比照古诗,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千锤万击-烈火燃烧粉骨碎身要留清白在人间3、组织沟通,教师提升: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出示课件。【1、2 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1) 、小组沟通(2) 、读了这两句你有何感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燃烧”主

17、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3) 、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4) 、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或许意思(5) 、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6) 、那我们应当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3、4 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 、运用刚刚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沟通一下这两句的意思。(2) 、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3) 、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4、读好整首诗(1) 自由练读(2) 指名读(3) 小组读齐读(4) 这首诗理解完了,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四、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生疏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