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861307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案模板.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_物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分。 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学习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难点 平均速度计算 四、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沟通争论、自主归纳 五、学问链接 六、自主探究 学问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阅读P15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局部,答复以下问题。 A级 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 表示,x的大小表示 ,x

2、的正负表示 2、思索与沟通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x=,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假如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x是正值还是负值? 3、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 4、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头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学问点二:速度 1、阅读P10其次局部:速度完成以下问题。 实例:北京时间8

3、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全部中国人牢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行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制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拟哪位运发动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 2、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拟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

4、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 500 为了比拟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 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 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3、速度公式v=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 , /s或s-1 5、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 , 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日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家认真比拟分析一下,我们今日学习的“速度”跟初中学习的“速度”一样吗?假如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学问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肯定时时

5、一样,所以由v=x/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 快慢程度,称为: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xx的方向打算,它的xx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xx量, 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始终都是这么大呢? 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假如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 3、思索与沟通 教材第x页,问题与练习x,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个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速度? 总结:质点从t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6、x/t中,t取值x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问题:以下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百米赛跑的运发动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到达150km/h。 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学问点三:速度和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局部的内容并填空: 速度既有xx,又有xx,是xx量,速度的xx叫速率,速率是xx量。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常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举

7、例: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二) 行星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学问,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看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阅历的根底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2、力量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诞生命的代价; 二、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辩有很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洁明白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表达

8、这些内容。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留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叙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盼望教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三、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预备大量的资料并进展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觉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今连续十几个月观看这颗星从光明到消逝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

9、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试验事实为根底并具有严密规律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转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熟悉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忙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觉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2、教法建议 详细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叙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叙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展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认

10、“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奇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保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四、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围绕地球运动,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

11、行半径为R,周期为T,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似乎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便变动。 例2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下图,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转(2+)用了29.5天。故转过2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27.3天。 例3如下图,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以下说法中

12、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推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推断出,应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定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行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此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供应的,若由于某种缘由,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

13、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定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行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供应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五、探究活动 1、观看月亮的运动现象。 2、观看日消失象。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三)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2)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惯性系中成立; (3)知道什么是惯性力。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辩证的科学思想。 二、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引入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一段在船舱里观看到现象的描述,并通过对它的分析和实例比照引入了惯性参考系和

14、非惯性参考系的概念。指出了常用到的惯性参考系。 (2)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引入了在非惯性参考系中存在的惯性力及其规律,并在升降机实例中简洁应用。 2、教法建议 (1)本节属于选学内容,请教师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握深度和层次。 (2)在授课时采纳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发觉问题:运动和力的关系消失冲突的现象。从而再引导学生分析发生冲突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学问的同时,学会辩证的科学思想。 三、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 教学难点:惯性力 例如: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1、发觉问题: 举例1:如图1所示,小车静止,小球静止于小车内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小车相对于

15、地面以加速度 的乘积的力,称为惯性力。 2、留意: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存在施力物,也不存在反作用力。而且只有在非惯性系中才有惯性力。 3、例题:见典型例题。 四、探究活动 1、组织局部学生连续深入讨论该课题。 2、开有关相对论的科普讲座,引发学生讨论兴趣。 F132.cOm更多精选教案阅读 高中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力 高中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力 教学目标 根本学问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详细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详细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力量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

16、某个力进展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局部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忙学生在初中学问学习的根底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根本学问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精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留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留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

17、一样,效果一样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状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看到,只能凭我们去观看、分析力的效果才能熟悉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看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方法观看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展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识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娴熟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在课堂上讲解

18、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争论的根底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试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试验现象展现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根底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以下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消失两个物体 强调:在讨论物体受力时,有时不肯定指

19、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肯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试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争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

20、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留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把握力的图示作图标准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学问,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转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根据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

21、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弹力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把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法,

22、比照法。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试验,留意观看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外形。(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绽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外形。让学生沟通试验观看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试验现象进展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外形这一特性进展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

23、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肯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依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

24、力计的方法和留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应当留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假如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当调整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敏捷。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稳固练习:1、乒乓球掉在地上立刻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

25、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依据这个道理制作的。3、关于弹力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肯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行能无限大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4、以下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六)布置作业:六、课后反思:1、胜利的地方:2、缺乏的地方:3、改良措施:附:板书设计: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

26、生的力。3、弹性限度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类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 、力的分类 重点难点 1、力的分类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提醒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分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 2、力的分类(力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比方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

27、接触力。但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 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 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教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后面的力,告知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以增加同学们的分析力量。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学问,教师可以提前简洁地做一下介绍。第一个是“弹力”,我告知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

28、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表达: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其次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 稳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 把以下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展分类 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2

29、.5 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导航重点与剖析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思索: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状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状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分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全部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头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一样.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

30、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外形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一样.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由于自由落体

31、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 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状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状况一样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测?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抱负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状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32、.探究思路:回忆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依据讨论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视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抱负化的模型,使简单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讨论方法.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样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典题与精析例1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从静止开头下落的物体肯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视,则肯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意速度

33、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精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视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BCD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展观看,发觉根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量出自家房子的也许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精析:粗略估量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答案:设水滴

34、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vt=gt=101.5 m/s=15 m/sh= gt2= 101.52 m=11.25 m.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动身,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详细分析.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终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精析:此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终1 s的位移为25 m,假如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

35、h和t.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h= gt2 h25= g(t1)2 由解得:h=45 m,t=3 s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查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自主广场根底达标1.在忽视空气阻力的状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一样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答案:ACD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

36、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 2 B. 1C.21 D.41答案:B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g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一样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一样C.A的加速度大于B的

37、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答案:AB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终1 s内的位移.答案:35 m综合进展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其次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答案:0.5 s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答案:2.28 m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看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

38、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 图241答案:1 s高中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根本学问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详细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详细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力量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展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局部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忙学生在初中学问学习的根底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根本学问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

39、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精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留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留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一样,效果一样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状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看到,只能凭我们去观看、分析力的效果才能

40、熟悉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看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方法观看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展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识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娴熟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争论的根底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

41、过试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试验现象展现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根底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以下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消失两个物体 强调:在讨论物体受力时,有时不肯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肯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试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

42、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争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留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把握力的图示作图标准 力的示意图:用一

43、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学问,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转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根据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探究活动 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推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mm/h假如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一物理教案模板”一文,盼望“高一物理教案模板”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物理教案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