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857408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最新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最新资料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既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既要胸怀大志,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汇。2.能结合诵读加深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3.能结合文本内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判断力。教学重点: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教学难点: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教学创意: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利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调动学生积累,感受寓言魅力

3、。(一)学生回顾之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寓言故事。(二)结合这些寓言故事,同学们觉得寓言有哪些特点呢?(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寓言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小到大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寓言故事。教师可以从回顾此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引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回顾。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确,老师不多讲解,为下面对寓言故事特点的学习埋下伏笔。)二、诵读全篇,读准课文。1.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2.采用指读、男女生分开读等方式读课文,师生交流从而进一步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两环节是让学

4、生夯实基础知识,读准字音,使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三、疏通课文内容。1.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所提问题为:1)北山愚公多少岁?年且九十(讲解“且”)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讲解“方”“仞”)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讲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遗男”“始”“龀”)4)对愚公移山有人反对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5、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讲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虽”“穷匮”“苦”)5)愚公最后把山挖掉了吗?操蛇之神闻之,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讲解“惧”“已”“感”“负”“朔”)3.学生质疑,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先在小组内讲述。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

6、秀者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热情,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倍感枯燥。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使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二、分析愚公之“愚”、智叟之“智”1.齐读课题愚公移

7、山,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明确:人物和事件2.围绕“愚”可以组词。愚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愚蠢的老人。(板书:愚)3.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他愚蠢的内容,并适时回顾重点字词的含义。明确:1)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讲解“方”)2)年迈:年且九十(讲解“且”)3)器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讲解荷、箕畚)4)援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追问几个人帮助他?四个人)5)路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追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讲解“易”、“始”)PPT出示:山高、年迈、器陋、援寡、路遥4.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还有

8、一个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智叟的“智”呢?PPT出示: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明确:概括能认清“自身的年迈和山高”(板书:智)5.智叟说这番话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明确:嘲笑6.句子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智叟这种嘲笑的态度?明确:“笑”神态描写直接表现态度;“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你太不聪明了,智叟开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问增强嘲笑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嘲笑的态度。7.同桌互相交流,学生读出嘲笑的态度,老师朗读指导,互评。8.智叟为什么会嘲笑愚公?明确:因为愚公自不量力9.小结:由此可见,愚公愚在自不

9、量力,智叟智在着眼眼前,认清现实(板书:认清自我着眼眼前(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围绕愚公“愚”、智叟“智”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上咀嚼文字,并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指导。)三、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1.作者称呼两位老人一位“愚公”、一位“智叟”,“公”:对上了年纪男子的尊称。叟:年老的男人。从称呼上明显感到作者对愚公的态度更加的尊敬。为什么作者对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体现愚公形象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学生小组交流明确: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10、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不畏困难)。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敢于实践)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发展的眼光)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坚持不懈敢于实践)5)年且九十(造福大众)2.这样的愚公还愚蠢吗?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PPT出示】智:说文解字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矢,即是箭。口即是口。“知”为“说的准”、“一语

11、中的”。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3.结合“智”的含义,你觉得愚公还愚蠢吗?学生明确:他是一位智者4.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仿照例句写下你认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例如:愚公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召集家人共同谋划,既发现移山的困难,又敢于面对困难。5.这时与智叟“着眼自我认清现实”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则是?明确:放眼未来敢于实践(板书)6.小结:与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

12、“智”只能是?学生说出:小聪明(板书)【PPT出示】小聪明产生于头脑,大智慧来源于心灵;小聪明体现于表面,大智慧深藏于内心;小聪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则淡泊宁静;小聪明多有才无德,大智慧则德才兼备。(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是本课的难度所在。通过对“智”中西内涵的讲解,让学生发现愚公其实是一位智者。让学生仿写例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在与智叟“智”的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聪明”的不同,从而加深对愚公人物的理解。)四、课外拓展、老师小结1.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你还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明确:商鞅是法家代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超前

13、理念;刘彻变古创新,外儒内法的治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文明历第一个封建集权王朝秦朝;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2.小结:他们用智慧成就了中华文明。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放眼未来”,希望同学们向愚公一样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大智慧”,让学生对“大智慧”的理解从概念化到形象化。初中语文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反复诵读本文,

14、了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画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3.认识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基础知识。分析刻画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三、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郭沫若曾写了一副对联称赞一位文学家,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位文学家是蒲松龄。写出了赫赫有名的聊斋志异,里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狼,看看一个跟狼有关的故事

15、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等),纠正读音。2.多媒体出示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常识。(比如:止:通“只”,仅有。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乃:副词,于是,就。)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描写了一个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狼的追赶,投骨不成,只能杀死两只狼的故事。)(三)小组合作,深入研读。分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明确:(1)屠夫: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2)运用了心理与动作描写的方

16、法。“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2.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怎么塑造的?明确:(1)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十分愚蠢的形象。(2)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的方法。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绿眼睛刻画出来;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3.“狼”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你觉得比喻的是什么?明确:根据对聊斋志异的了解,狼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四)拓展延伸1.分段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的寓意是什么?: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

17、把它们杀死.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和坚持,取得胜利。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2.角色扮演。(五)小结作业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狼,进一步了解了蒲松龄作品风格。从中知道了:对豺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心存幻想,应该善于应对,勇敢斗争。作业:写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写出其中的寓意或者你的感受。五、板书设计狼:有勇有谋、贪婪狡诈勇于、善于斗争六、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言文,篇幅虽短,知识点却十分密

18、集,故事性强,思想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基础知识。在深入研读中,解读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二、学习一些文言词,懂得文言虚词则的用法。三、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四、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三、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

19、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难点:一、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二、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三、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二、讲新课(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

20、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二)范读课文,学习生字。谪守(zh)滕子京(tng)予观夫(y)(f)衔远山(xin)浩浩汤汤(shng)朝晖夕阴(hu)潇湘(xio)(xing)迁客骚人(so)霪雨(yn)霏霏(fi)(fi)怒号(ho)樯倾楫催(qing)(j)山岳潜形(qin)薄暮冥冥(b)(mng)波澜不惊(ln)沙鸥翔集(u)岸芷汀兰(zh)(tng)皓月千里(ho)静影沉璧(b)宠辱偕忘(xi)嗟夫(ji)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

21、俱,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三)由读课文,直至读熟。(四)学习文章的第一节。1.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越明年:越,到了。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3.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4.背诵课文第一节。三、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朗读全文,复习生字。二、新授。(一)学习课文第二节。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洞庭湖的大观。2.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

22、湖的壮丽景色。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南极潇湘:极,到。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5.背诵本节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三节。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霪雨霏霏时的景色。2.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3.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登斯楼也:斯,这。去国怀乡:去,离开。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5.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6.背诵这一节课文。(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