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3049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3题,满分13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3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zhu( )藏 和x( ) 雄hn( ) 浮想联pin(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我喜欢住足窗前,闲眺风景,窗外的那棵古松便成了我的绿友。它终

2、年矗立在那里,从无半点无精打彩。晴日里,它铁衣般的松皮,包裹着倔强的生躯,尽显饱经风霜却又道劲挺拔的风骨;风起时,它又如龙蛇飞动,影摇千尺,其声势振撼半空,惊心动魄。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黄河远上白云间, 。 ( ) ,春风不度玉门关。月黑雁飞高, 。 ( 塞下曲) ,大雪满弓刀。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 ) ,正是河豚欲上时。4结合下面的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2分)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

3、感。禽流感被发现一百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效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5根据下面材料,概括提炼苏州话的特点。(3分) 苏州方言属吴方言。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在发音上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较少铿锵,不易高声。在方言的词汇方面,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

4、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喜读古文的人听见苏州话一定会有一种亲切感的。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7分)6本诗的前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什么特点?(2分)7请简要赏析颈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抱”的妙处。(3分)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811题。(8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2分)( ) A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三峡) B急湍甚箭 素湍绿潭(三峡) C猿则百叫无绝 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D窥谷忘反 反归取之(郑人买履)9下列哪一项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不同?(2分)( )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10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小石潭记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11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下列两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管仲、隰朋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

6、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蚊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蚊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与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蚊,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韩非子说林上) 注:管仲、隰(x)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老马之智可用也。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1314题。(6分)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呜。山间林密

7、,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

8、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13山泉本无生命,作者却把它化为了怎样动人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与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14第段中描写了鼎湖山的哪三种绿?本文题为“听泉”,在这里却着力描绘山间之绿,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阅读下

9、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题。(7分)知识的责任罗家伦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发,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

10、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作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人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

11、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16第节划横线的“负责任”与第节划横线的“负责”在文中分别具体指什么?(2分)17请分析第节的论证思

12、路。用“首先其次再次”的句式答题。(3分)阅读小说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完成1822题。(17分)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周海亮 (1)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采。 (2)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人难得的节日。 (3)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

13、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丽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逦散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4)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用了极业余的嗓音。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5)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

14、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6)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结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7)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

15、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惟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了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8)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幻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 (9)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

16、目,刚刚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10)突然我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采,那完全是无知孩童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11)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同时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声顽劣的喝采,以及我这个惟一的观众。 (12)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恰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

17、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13)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采,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阳光。 (14)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18第(3)段划横线的词“小心翼翼”与“任凭”耐人寻味,请对此作简要分析。(2分)19结合文章,推断第(9)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4分)20联系上下文,分析第(5)段环境描写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21笫(12)段和第(3)段一样也详细描写了盲人夫妻的行走姿势,但语言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哪些变化?(4分)22联系全文,分析文中“我”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