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9)(无答案) 试题.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28200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9)(无答案) 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9)(无答案) 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9)(无答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9)(无答案) 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江都市樊川中学12-1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9)(无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1分)(2)野芳发而幽香,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3)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_?(木兰诗)(2分)(4)晏殊浣溪沙中的“_,_”对仗工整不露痕迹,被誉为“天然奇偶”,于花落燕归之中,寄托了对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的感叹。(2分)(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4分)_,_。_,_。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然而圆规很不平,露出b

2、y()的神色。(2)那是一张两毛的纸币,已经被汗水r sh()了。(3)但他zh ni()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4)“不是逃学,是去机场接人。”奥伊达sh yu ji sh()地说。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我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取得”前加“成绩”) B袁隆平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邀请,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议。(在“学术会议”前加“参加”) C.当代青年应担负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在句末添上“的重任”) D从王老师这段话里,说明了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删去“从”“里”)4从下面备用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手法写一段描写某人悲喜交加的神态变化的话。 (80字以内) (3分)备选词语:喜极而泣潸然泪下手舞足蹈黯然神伤哀怨愉悦_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必须让它们都会说话。那就是校园隐形文化。材料二: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精心设置的环境艺术布景:用木雕展现的校训墙、园艺造型的春草池、刻着爱莲说的休闲庭院的石桌、架空大厅的三角钢琴,楼层的图书角,定期举办学生个展与群展的艺术长廊,还有棋社活动区、天文长廊、师生墙的布置,走廊上、橱窗里定期更换的“班级文化建设”风采榜等。(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_(2)你对上述现

4、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_二、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一)(10分)读书杂谈(节选)鲁迅 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将来的生计便有

5、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

6、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赌徒了,这在赌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

7、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

8、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6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选文第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段主要阐述_,第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段对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_的建议。7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_8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3分)_(二)(15分)幸福的珍藏 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

9、又是岁末了。 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

10、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

11、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始终没能修好。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

12、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讷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得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对儿女来说,时间就像一张旧了的白纸,翻过去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对于母亲来讲,那分分秒秒逝去的,是她饱蘸着青春走过来的岁月。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母亲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9题目“幸福的珍藏

13、”的含义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_10本文写“幸福的珍藏”,开头却从日历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_11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4分)(1)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_(2)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母亲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_12请结合文章对“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作赏析。(4分)_三、作文(50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鲁迅先生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道出了路是人开创的道理。唐僧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但他矢志不渝,终于走出了一条通往成功彼岸的路。路,有看得见的地上的路,有看不见的心路。世上的路,万万千千条,一个人选择走哪一条,这就全凭主观之笔去描绘了。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