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3740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25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一 诫子书(原卷版)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6)明志 明确志向。明 明确坚定.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致 达到。(10)广 增长。)淫慢 放纵懈怠。(12)淫 放纵。(13)慢 懈息。(14)励精 振奋精神。(15)励 振奋。(16)险躁)轻薄浮躁。(17)险 轻薄。(18)治性 修养性情。(19)治 修养。(2 0)年与时驰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2 2)意与日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2 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 4)多不接世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

2、没有任何贡献。(2 5)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 6)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3 7”俭以养德。考点,窟点译句 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

3、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小雨合你信的注父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考点2课 后 习 题:,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厂不能宁静专一,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

4、俭以养德。【答案】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答案】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

5、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寺 右 Yr Yr完成下列小题。2023,中明,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6、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非淡泊无以明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非学无以广才()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

7、”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里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攀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里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

8、还(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 峭 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基此之谓乎(表推测)基真无马也(表反问)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9、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换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 诫子书【乙】吾欲汝曹少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生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鹫者也巴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

10、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汝曹:你等施衿结缠: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鹫:鸭子。都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1.请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申 父 母 之 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非学无以广才 意与日去乐人之乐 数郡毕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4.“静”对于

11、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 根 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己而考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B.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C.但当涉猎,如往事耳卑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D.蒙乃始就学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 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C.经,儒家经典,指 易 书 诗 礼 春秋等书。D.

12、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3.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B.非宁静无以致还(形容词用作名词)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D.基此之谓乎(表推测)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 始 林 学 一 蹴 而 就 旗事论事B.结友而别 别来无恙 久别重逢C.无以箪远 勤劳篡富 闲情逸篡D.意与日寺 寺国怀乡 相去甚远缉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斗折蜡行(名词用作状语)知困然后能自旗也(勉励)茶真无马也(表反问)()功成名就依依惜别学以篡用去粗取精专题25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一 诫子书(解析版)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

13、)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6)明志 明确志向。明 明确坚定.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致 达到。(10)广 增长。)淫慢 放纵懈怠。(12)淫 放纵。(13)慢 懈息。(14)励精 振奋精神。(15)励 振奋。(16)险躁)轻薄浮躁。(17)险 轻薄。(18)治性 修养性情。(19)治 修养。(2 0)年与时驰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2 2)意与日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2 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 4)多不接世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 5)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 6)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

14、及。3 7”俭以养德。考点,窟点译句 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

15、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小雨合你信的注父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考点2课 后 习 题:,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厂不能宁静专一,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自己的理解从略,能

16、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答案】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

17、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完成下列小题。2 0 a中*KU卜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18、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非淡泊无以明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非学无以广才(【答案】明确坚定 修养 疾行,指迅速逝去 增长【解析】本题考杳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2 .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

19、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本君子之行/本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介词,随着/介词,给;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C.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3.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

20、言句子节奏的能力。B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品行”,“夫”为句首语气助词,“君子之行”为偏正结构,“君子”和“之行”之间没有停顿,“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为主语,其后面应该停顿,所以节奏划分应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故选B。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注意: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21、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修:修养;身:身心;俭:节俭;养:培养:德:品德。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志当存高远”的意思是指人应当怀有远大的志向。文 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即诸葛亮告诫儿子看轻眼前的名利,有明确远大的志向,心无杂念地学习实现远大的目标。(三)【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

22、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里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塞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

23、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里有佳肴(即使)里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净(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蜡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基此之谓乎(表推测)界真无马也(表反问)【答案】A【解析】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里我之死(即使)。故选A。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

24、,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I).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答案】D【解析】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 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

25、宁 静 专-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

26、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换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

27、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 诫子书【乙】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缰,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失父丧致客,数郡生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鹫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的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

28、 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汝曹:你等施衿结缁: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鹫:鸭子。都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1.请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申 父 母 之 戒【答案】父 母 之/戒【解析】谓宾断句,从谓语后面划分开。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非学无以广才 意与日i乐人之乐 数郡牛至【答案】使增长 离开 以为乐 全,都【解析】“广”、“去”源 于 诫子书 重点字词,需 要 关 注“广”使动,“乐”源 于 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毕”源

29、于 口技:“群响毕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答案】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解析】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以”需 要 译 为“来”,注 意“修身”与“养德”的翻译。注 意“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常”译 为“常常、时 常 ,为 译 力 替 ,“是以 按句式译为“这是的原因”,“效”译 为“效法、效仿”,以上均能在课内文言 出师表 送东阳马生序 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

30、中找到。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 根 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完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解析】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 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分析即可。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答案

31、】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 运 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 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J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乙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绮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解析】甲文从“对比论证”的角度:乙文从“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的角度

32、分析即可。(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B.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加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D.蒙乃始就学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的,助词/到,动词;B.用,介词/因为;C.两个都是“只”;D.于是,就/竟然;故选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 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C.经,儒家经典,指 易 书

33、诗 礼 春秋等书。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B.“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其 中“孤”是“单独”的意思;故选B。3.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里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还(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螟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基此之谓乎(表推测)甚真无马也(表反问)【答案】A【解析】A.错误,里有佳肴(虽然);中我之死(即使)。故选A。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始旗学一蹴而感部事论事功成名就B.结友而别划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C.无以蒙远勤劳簟富闲情逸筑学以理用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答案】B【解析】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A.从事/成功/根据/完成;B.都 是“分别”的意思;C.达到/达到,实现/情趣/达到,实现;D.逝去/离开/距离/除去,除掉;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解析版).docx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解析版).docx
  • 专题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原卷版).docx专题25《诫子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原卷版).docx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1《马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1《马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4《孙权劝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4《孙权劝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01《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01《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6《陈涉世家》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6《陈涉世家》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pdf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1《马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1《马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3《虽有佳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3《虽有佳肴》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含详解).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