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水环境知识点归纳.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12873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水环境知识点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水环境知识点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水环境知识点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水环境知识点归纳.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频考点591 第四单元水环境1、水回圈: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 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 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我国东部

2、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 断 南 北 半 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一一太阳辐射(收入)、蒸 发(支出)、洋流6、洋流的形成:定 向 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7、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 半 球 中 高 纬 逆 时 针 方 向 洋 流 圈;南 半 球 4 0-6 0 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

3、时针。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 响 气 候(暖流一增温增湿,寒流一减温减湿)影响海洋生物一一渔场影响航海影响海洋污染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一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一一上升流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拓展提升】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2000年后,由于长江主河道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

4、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郴 汨 湖 出 湖 泥 沙 的 时 间 变 化 的 征1.鄱阳湖1955 1970年出湖沙量与出湖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季节变化较小,年际变化大B.7-9月出湖沙量小C.3-9月鄱阳湖泥沙淤积不断减少D.鄱阳湖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同步2.三峡水库的修建运行和鄱阳湖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泥沙的吞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采砂活动使得鄱阳湖湖水更加浑浊,出湖泥沙显著增加B.采砂活动使得鄱阳湖变深,更

5、有利于泥沙堆积,入湖泥沙显著增加C.三峡7-9月蓄水,使得鄱阳湖外长江水位变化小,出湖泥沙显著减少D.三峡7-9月蓄水,使得长江含沙量降低,入湖泥沙显著减少【答案】1.B 2.A【解析】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大,A 错误;鄱阳湖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D 错误;其中3-7月出湖泥沙量大于0,说明鄱阳湖泥沙淤积减少,79 月出湖沙量小于 0,说明鄱阳湖出湖沙量小,泥沙淤积增多,C 错误,B 正确。故选B。2.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湖水更加浑浊,出湖泥沙显著增加,A 正确;采砂活动对于入湖泥沙没有影响,B 错误;三峡蓄清排

6、浑,79 月为长江的主汛期,三峡此时不会蓄水,C D 错误。故选A。蓝水足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总量。灰水足迹是指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稀释同化所需要的淡水总量。下图示意2017年中国能源水足迹和粮食蓝水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总量 总量 总at水足迹占水足迹比重最大的是()A.石油工业 B.电力工业 C.煤炭工业 D.粮食生产4.关于中国的粮食生产及其水足迹,说法正确的有()粮食生产灌溉依赖度较高 稻虾共作可降低灰水足迹耕地与水资源匹配度较好 修建水库可降低蓝水足迹A.B.C.D.5.下列区域中,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竞争最激烈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C

7、.黄河中游地区D.长江中游地区【答案】3.C 4.A 5.C【解析】3.读图,在化石能源水足迹中,灰水足迹中煤炭灰水足迹占比大,石油灰水足迹占比很小;在电力水足迹中,只有火电具有灰水足迹,且占比相对较小。在粮食生产中,没有灰水足迹。所以选项四个部门中,煤炭工业灰水足迹占水足迹比重最大,C 正确,ABD错,故选C。4.读图可知,我国粮食生产中,农业用水总量大,且粮食蓝水足迹占比大,表明粮食生产灌溉依赖度较高,正确。稻虾共作模式可减轻土壤污染,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稀释所需要的淡水总量,降低灰水足迹,正确。我国北方地区耕地资源集中连片,但水资源相对较少,耕地与水资源的匹配度一般,错。农业蓝水足迹

8、是农业生产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使用量,建设水库可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问题,但不能降低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使用总量,无法降低蓝水足迹,错。故选A。5.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本身丰富,水资源能够满足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竞争激烈相对较小,排除AD。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量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而东北地区虽作为我国老工业地区,但伴随着多年开发,其能源资源储量和地位有所下降,能源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B 错。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总量有限,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生产对

9、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所以黄河中游地区能源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竞争最为激烈,C 正确。故选C。凌汛的危害取决于气温变化快慢、河流的水量及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下图是叶尼寒河水系及该河流A河段一年中水温变化曲线图,近些年,由于该流域变暖,河流水量减少,凌汛灾害也出现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甲河段B.乙河段C.丙河段D.丁河段6.图中最容7.图中凌汛发生的河段,凌汛危害最大的时间出现在()A.T1B.T2C.T3D.T48.该流域变暖后,该河流凌汛灾情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凌汛时间提早,灾情加重 B.凌汛时间推迟灾情减轻C.凌汛规模变大灾情加重 D.凌汛规模变小灾情减轻【答案】6.C 7

10、.A 8.D【解析】6.根 据所学可知,河流有结冰期,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从叶尼塞河水系图可知,乙丁河段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会出现凌汛,BD错误;甲、丙河段属于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可能发生凌汛,但甲处靠近上游,流量较小,出现凌汛可能性较小:内河段位于下游,流量较大,最容易出现凌汛,A 错误,C 正确。故选C。7.由叶尼塞河A 河段一年中水温变化曲线图可知,在 T l、T 3时期可以发生凌汛,其中,T1气温变化慢,之前经历较长时间的封冻期,河道里冰量较大,产生的凌汛危害最大,而 T 3气温变化快,之前水温大于零度,河道里冰量较少。故选A。8.流域气候变暧后

11、,T 1时间会提前,春季凌汛时间提早,T 3时间延迟,秋冬季凌汛时间延后。封冻期缩短,河道里冰量减少,凌汛规模会变小,灾情会减弱,ABC错误,D 正确。故选D。白令陆坡流是逆时针流动的白令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陆上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的陆源物质,在此环流带上的白令陆坡流,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被 称 为“白令海绿带”。下图为白令海环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洋流.白 令 陆 坡 流A.淡水补给少 B.流向不稳定C.浮冰量较少D.营养盐丰富1 0.白令陆坡流被称为“白令海绿带”的主要原因是()A.水温较高 B.流速较慢1 1.白令陆坡流“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会(A.阻碍太平洋

12、与北冰洋水交换C.促进全球海一气之间碳循环C.海面较宽 D.风浪较小)B.改变阿拉斯加暖流流动方向D.遏制沿岸泥沙进入到北冰洋【答案】9.D 10.A 11.C【解析】9.阅读图文材料,显示陆地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的陆源物质,在此环流带上的白令陆坡流,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证明其表层海水营养盐丰富,故 D 正确;同时也说明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进入淡水补给较多,故 A 错误;材料提到白令陆坡流是逆时针流动的白令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流向稳定,故 B错误:图示区域纬度较高,隔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近,浮冰较多,故 C 错误。答案选择D。10.阅读材料,白令陆坡流主要是其营养盐丰富,生物生产力很高,其主要

13、原应是受到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增温,导致区域的水温较高,因此生物生长条件较周围区域好,故 A 正确;区域的海水运动属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逆时针环流,流速不慢,故B错误;图中白令陆坡流只有一条狭长的海水流,因此海面较窄,故C错误;图中显示区域的海水流动成逆时针方向流动,且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附近,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风浪较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A。11.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白令海绿带 的产生会促进海水的流动,加速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水交换,故A错误;阿拉斯加暖流的流向受到大陆的阻挡、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白令陆坡流的产生没有改变阿拉斯加暖流流动方向,故B错误;“白令海绿带”的产生,促进海洋

14、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对海-气之间的碳循环具有促进作用,故C正确;随白令陆坡流“白令海绿带”的产生,导致沿岸的泥沙顺着白令海环流向较高纬度海区流动,促使沿岸部分泥沙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故D错误。答案选择C。伊 比 利 亚 半 岛(如下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未受侵蚀的史前壁(岩)画,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在洞窟中。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 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半岛南部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

15、推测其自然原因()A.四周高,中间低,流水侵蚀作用弱 B.地形封闭,地势崎岖,受外界干扰少C.地处内陆,干旱少雨,风力侵蚀作用弱 D.山地阻挡,降水少,流水、风力侵蚀作用弱13.M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原因可能是()A.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能见度高,风浪小 B.寒暖流交汇处,夏季饵料丰富,鱼类多C.夏季气温高,出海凉快,便于渔民乘凉D.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营养物质多【答案】12.D 13.A【解析】1 2.史 前 壁(岩)画在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半岛内陆,周围高山环绕,降水少,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削弱西风,使得风力侵蚀作用弱,由于流水、风力侵

16、蚀作用都弱,使得壁画至今保存完好,D正确;A C两个选项都只说明了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A C错误;地形封闭,地势崎岖,受外界干扰少,主要是说人类活动少,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故选 D。1 3.图中M 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能见度高,风力小,风浪小,利于渔船外出捕捞,A 正确;M 地是加纳利寒流流经,没有寒暖流交汇,B 错误;M 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常常形成晒伤,不便于渔民乘凉,C 错误;M 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不受西风带影响,D 错误。故选A。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与漂浮冰架的分界线(下图),冰川流过接地线后便成为浮在海水上的冰架

17、。斫究人员分析南极洲西部阿蒙森海区域的冰川过去二十年的卫星数据,发现这些冰川的接地线正迅速地往内陆方向后撤,换句话说这里冰川最终会全部融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冰山分裂*冰雪堆积tI融化.就尊 鬻 薄 馨 舞i二冰架1 4.南极洲西部阿蒙森海区域的冰川接地线正迅速后撤的最直接原因是()A.南极冰川运动 B.海浪冲刷侵蚀 C.局部地壳运动 D.冰下洋流增温1 5.据图推测随着冰川接地线迅速后撤,可能导致()接地的冰盖面积缩小 冰山数量将减少 冰山体积将变大接地线附近的冰架厚度将减小海洋面积将增加A.B.C.D.【答案】14.D 15.B【解析】1 4.根据材料和图可知,南极洲西部阿蒙森海区域的冰川

18、接地线正迅速后撤是由于冰下洋流导致海水增温,使得海冰融化增多,接地的冰盖减少,D 正确:南极冰川运动、海浪冲刷侵蚀和局部地壳运动均不足以使冰川接地线迅速后撤,ABC错误。故选D。1 5.据图可知,随着冰川接地线迅速后撤,会使冰川下方海水入侵增多,接地的冰盖面积缩小,正确;由于冰川接地线后撤,使得海洋浮冰增加,冰川数量增加,冰川体积变大,接地线附近的冰架厚度将增大,海洋面积也会增加,错误,正确。故选 B。印度东海岸的沿岸流是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对维持北印度洋的热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下左图示意距印度东海岸50750km处的3个断面A、B、C,下右图是

19、3个断面年内热量经向输送对孟加拉湾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O87806 8420(M寸。X)祖蕾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16.10-12月印度东海岸的沿岸流整体向南流动的主要动力是()A.东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17.断 面A的热量经向输送对孟加拉湾的影响有()57月热量增加 79月热量减少 1011月热量增加 1112月热量减少A.B.C.D.18.68月断面B热量经向输送对孟加拉湾影响的原因是()A.自北向南流的沿岸流 B.低纬海水蒸发的吸热C.陆地径流汇入的影响 D.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答案】16.C 17.B 18.D【

20、解析】16.印度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盛行风是洋流的主要动力,10-12月属于北半球冬半年,主要动力是东北风,C正确,排除ABD。故选C。17.据图分析断面A(8N断面)上热量经向输运的情况,29月向孟加拉湾的热量输运为正值,说明湾内热量一直在增加,其中7月份向湾内输送热量最多,正确,错误;1012月湾内热量输送为负值,说明湾内热量一直在减少,错误,正确,其 中10月焦量减少最多,2月湾内热量最少。故选B。18.据图分析,68月断面B(1 N断面)热量输送为负值,沿岸流对孟加拉湾热量输送减少,原因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在东部海岸是离岸风,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由南向北

21、流,A错误,D正确;底层冷水上涌,水温较低,并不是低纬海水蒸发的吸热导致,B错误;东海岸较少有陆地径流汇入,C错误。故选D。长江干流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为长江干流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 布 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005051121 9.据图推断(,阳41扑蛤作用长江朴给作用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A.3-5月鄱阳湖补给长江水量增多台风带来持续大量降水B.7-8月长江补给少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9-11月长江补给鄱阳湖减少锋面雨带到达我国珠江流域D.12-2月相互补给少有结冰

22、期,水流不畅2 0.鄱阳湖对长江流域的重要意义()调节径流量,减少长江下游洪涝灾害 维持径流量稳定,保证航运安全保证长江水量,维护长江水生生态环境 加快长江流速,减少长江含沙量A.B.C.D.【答案】19.B 20.A【解析】1 9.据图可知,3-5月鄱阳湖补给长江水量增多,因此时为长江枯水期,长江水位较低,与台风无关,A错误;7-8月长江补给少,是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B正确;9-11月长江补给鄱阳湖减少,是因为雨季基本结束,长江流域大气降水减少,C错误;12-2月相互补给少,是因为此时长江和鄱阳湖水位均较低,该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期,D错误。故选B。2

23、0.根据所学知识,鄱阳湖可调蓄洪水,使长江下游地区雨季水位不会太高,旱季水位不会太低,减少长江下游洪涝灾害,维持径流量稳定,保证航运安全,保证长江水量,维护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正确;鄱阳湖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长江含沙量,但不能加快长江流速,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学校地理社团进行“水土流失实验”左图所示。右图示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汀县推行的“草牧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此模式根除“割草砍树当燃料造成水土流失”的症结,再造新时代绿水青山。(1)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表,请填写补充下表。控制条件:相同实验容器、等重实验土块、相同注入水量、相同时间内对照组实 验1组实验2组实验

24、3组变量裸露土壤降水强度大收集水量参考值较多较少含沙量参考值较少较少(2)结合实验结果,指出该模式治理水土流失的环节及作用。【答案】(1)植 被 覆 盖 度 高 坡 度 变 缓 较 少 较 多(2)种草养猪,增加植被覆盖率;生态果园,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沼气利用,更新燃料,减少砍柴对植被破坏。【分析】(1)由“水土流失实验”左图可知,实验分四组,第一组是对照组,实 验I组有植被,实验2组变量是降水,实验3组变量是坡度。因此填植被覆盖率高,填坡度变缓;实 验1组有植被,最终含沙量较少,说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功能,收集水量较少,填较少;实验2组降水强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含少量会变大,填较多。

25、(2)结合实验结果,指出该模式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就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坡度变缓。右图示意上世纪八九卜年代长汀县推行的“草牧沼果 生态农业模式,此模式中根除“割草砍树当燃料造成水土流失”的症结,其中的种草养猪、生态果园,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另外,沼气利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了砍柴对植被破坏。生态果园不仅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还可以减缓坡度,进一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海巴洛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域内泥石流频发,植被覆盖率仅为27%。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及海巴洛沟流域简图。100(1)从大气环流看,云南省30105河 流 的 补 给 主 要 源 于 一(填风

26、向)风带来一洋的水汽。(2)从地形角度,分析海巴洛沟泥石流多发的原因。(3)说出提高森林覆盖率对防治海巴洛沟泥石流的积极作用。【答案】(1)西 南 印 度(2)海拔高,冰川分布广,(物理)风化作用强;开口朝西南,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3)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弱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物理风化作用,减少地表松散物质;增强保持水土的能力。【分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距离印度洋较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云南省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2)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海巴洛沟位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冰川广布,风化作用较强,且面向西南方向,属于迎风坡地段,利于水汽深入,降水量多,地势起伏较大,水流落差大,流速快,导致冲刷作用强烈。(3)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植被覆盖率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的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使水流流速减缓,水土流失减少:且可以减少物理风化作用的侵蚀,进而减少地表的松散物质,增强保持水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