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06832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仅复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旨,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翻译句子。难点: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询问同学们喜欢的花草及理由,引出莲花板:爱莲说松柏一生命力顽强,不怕严寒、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梅花一在百花凋零的寒冬绽放,花姿美丽,花香芬芳有勇当先、坚韧勇敢;那么莲花又是怎样的呢?有的同学说

2、莲花高洁无暇,有的人说莲花清新淡雅,嗯,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就让我一起走进周敦颐笔下的莲花,看看他心中的莲花是怎样的。(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同学们注意圈点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并且标出句子的节奏。甚蕃(fn) 淤泥(y) 濯(zhu) 清涟(lin)鲜有闻(xin)枝蔓(mn) 亵玩(xi) 隐逸(y) 颐(y) 噫(y)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3、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学生自读(结合工具书或文下注释自行梳理生字词与诗歌大意),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可爱:值得喜欢。者:的花。蕃:多。独:只。自:从。濯:洗。清涟:清波。通:贯通,通透。直:挺立。蔓:生藤蔓。枝:生枝茎。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应当。(要求: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3、指名读,小组对比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好。4、(三)深入研读1、重点句子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

4、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2、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用文章的句子回答)表现了莲花哪些美好的品质?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5、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品质: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美好的姿态气质,端庄严肃,品行高洁,令人敬重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还写了菊和牡丹?他是如何描写茶和牡丹的?明确: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花。运用了比喻的写法。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的高手,这是正衬。牡丹是富贵者,贫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姿,以富贵媚人,就像达官显贵的庸碌之辈,这是反衬。知识链接:什么是正衬和反衬?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

6、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正衬属于衬托的一种。正衬,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衬托主要形象。毛宗岗所说“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即是。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3.小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莲,花之君手者也。作者把莲花比作花中的君子,赞美的是君子这一形象。借花来表达志向,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知识链接:什么是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人

7、中的物与人有相似点,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的某一性格特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直观对象是物,托物言志一般抓一个重点领起全篇,托物言志中的事物,人格化明显,主要表现作者的感情与哲理。4、默写练习描写莲高洁质朴(或生长环境)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此句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与之相反的常见的一句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象征君子的特点正直,豁达大度(或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美名远播(或描写莲的芬芳气味)的句子:香远益清。描写莲的高洁风度的句子:亭亭净植。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或本文的中心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四)拓展延伸1、本文赞扬莲

8、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物即可。参考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参考示例二: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否把握自己。(点拨:围绕人与环境的关系谈即可。)2、积累诗文中与莲花有关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五)小结作业莲花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希望同学们能向莲花学习,不忘初心,也希望同学们之后能恰当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让自己的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四、板书设计爱连说 周敦颐菊 莲 牡丹正衬 君子 反衬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