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8796000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能精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争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精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当是特别熟识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

2、他的家乡曲阜,并且始终流传下来,成了很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日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留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留意的字词:舍(she) 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刚同学们在教师范读的根底上进展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拟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争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登记来。

3、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商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拟简洁,正由于如此,有的内容由于与上文重复,就会将其省略,这在肯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局部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局部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4、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信任同学们的朗读确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争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盼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

5、人物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当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表达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索)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发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适宜吗?) 五、小结 盼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

6、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育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日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及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

7、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朗读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三、质疑争论活动(师预先预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展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3友人末到,陈大丘就单独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由于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状况,表现你的态度)。 4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

8、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洁的答复“已去”,而是具体地答复“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展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如何对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6“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判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

9、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怪) 7假设其次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纳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四人小组解答:问题3、4、8师指导生解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 (3)培育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

10、灵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诵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 学习古人的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灵聪慧,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灵聪慧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11、三、课文学习 1、听读课文,留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比解释,翻译课文。 4、抢答以下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言常识积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商定今:日期 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看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商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 “尊君

12、”“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六、问题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课堂延长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长:有关诚信的名言积存 九、作业: 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 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存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解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恳、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3、 1、诵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日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识课文的根底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展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解释进展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把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14、 顾: 四、分组争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单独走了。假设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争论沟通,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争论、答复。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沟通。 教师提问:假设其次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长,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1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答复。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荣耀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信任: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举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依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安排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6、 学问目标:积存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力量目标:培育运用所学过的学问阅读文言文的力量,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慧机灵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存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反思自身日常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CAI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趣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现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慧;引出世说新语

17、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特点,并向学生推举阅读;引起学生学习世说新语里同样也是表现七岁少年聪颖机灵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的欲望 二、熟读悟趣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应留意读音的字词,去除字词障碍 2(想一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索: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课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想一想人物的对话应当怎样读? 3(试一试)学生找出人物对话的语句并随便仿照文中人物语气自由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品一品)CAI课件: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忙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5(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点拨、正音 三、探究解

18、趣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好问题)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字、词、句等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课件显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适当拓展,学生把握并积存 期:商定 君: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委:舍弃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去:离开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4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里的故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课件显示的问题(大致与黑板上剩下的问题类似,均为理解性的问题) 课件显示:a.假设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d.友

19、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派代表选自己喜爱的问题发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争论、沟通学习课文后的感悟、收获、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有无做到守信、有礼 2课件显示教师赠送的有关守信、有礼的名言,学生诵读、默记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从小要培育有礼的良好习惯约翰.克洛 五、背诵记趣 1师生争论背诵古文的方法 课件显示背诵方法:a.在熟读的根底上背诵 b.抓关键句子背:客问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背诵 3学生按方法自由背诵全文 4集体背诵全文 5学生自荐背诵全文,检验是

20、否活学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课件显示教师推举的其他聪慧少年的故事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故事推举: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罗 2课件显示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课后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其次单元第8课两则中的其次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围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妙的亲情很简单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连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留意语言的积存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由于:文中讲的

21、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对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行。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其次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存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具体的注解根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育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存肯定量的文言词汇和学问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训练或推举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教

22、师的”教导和帮忙。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积存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擅长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育文言语感,品尝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存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2)诵读法,采纳不同形式的诵读

23、培育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3)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争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力量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存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 (2)朗读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在此根底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 (3)自主合作讨论法。;让学生沟通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翻开书,将课题读两遍,说说课题中你认为哪个字词最重要? (二)、简介作品 (三)、读文晓意

24、 1、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画出原文断句。 2、男女生互读课文,划出课文层次。 3、自由寻读语句,体会诵读的语气感情,初步体会人物感情。 4、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学借助工具书及课下解释,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点拨: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把握 (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存文言字词句。) (四)、知人论事 1、让学生依据原文中的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用以下句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读出了” 学生活动:圈点勾画出文中能表示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加以体会和分析。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分析进展点拨和总结。 2、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沟

25、通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达出陈元方的“方正”?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友人有哪些行为有失方正? 学生活动: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 3、争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开展小组争论) 学生活动:小组争论分析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加以概括总结。 (五)、明礼知信 1、议一议:假知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大丘,遇到文中的状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怪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仪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白

26、“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给原文参加细节描写,让原文更精彩! (八)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友人 聪慧伶俐无信无礼 知信懂礼知错就改 重诚信知礼仪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明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发。 3.积存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存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解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纳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

27、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争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育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力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解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争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沟通中,训练思维力量,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盼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

28、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方的修辞手法。今日,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其次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索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索:“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留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29、”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日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方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更欣赏谁的诗句?你是依据什么作出推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其次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存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理解课文根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猎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行。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慧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许多比方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日教师再向

30、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沟通合作 (2)解释以下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其次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详细时间,怎么推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

31、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

32、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解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舞学生大胆沟通,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力量。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熟悉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明,领悟到了语言的美丽。今日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熟悉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消失问题的“期”字:

33、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化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化和批注。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依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猜想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带着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想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现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依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现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争论断句,各组展现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说明断句依据。 2.教师展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比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解释,依

34、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挑战课文的繁体版进展朗读,男女生竞赛读,各组比读。 【设计意图】依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大事。) 一句话: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责备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对。 4.明确题目作用。 将概括的内容与猜测内容比拟,明确这篇文章真正主要写的是元方。 教师提问: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呢?(交代故事发生的缘由) 【设计意图】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明确题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

35、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才智,擅长表达,语言美丽,所以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门。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爱元方? 学生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特点。(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慧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保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元方也像咏雪中两个孩子一样机灵聪慧,也是擅长说话,但为什么把这篇文编入言语呢?本文重点是在说元方的语言精彩吗? 教师课件给出本文的出处方正,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展分析表述。 依据 “君

36、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表达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引导学生用表格中的两个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

37、”“礼”两个字,指明正是由于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门。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现,分角色小组展现,换角色演读展现,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于是怒目圆瞪、声调昂扬、义愤填膺指责别人不失信,高傲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生气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生气,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没有急躁,而是冷静机灵的回击父亲的友人。 【设计意图】抓

38、住人物的语言、进展批注,最终,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把握主题,领悟编者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习呢?这两篇文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启发? 两篇文章的仆人公都有年少聪慧、才智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长美丽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的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盼望我们新一

39、代少年聪慧才智,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盼。 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与诚信为伴,做品德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华!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孔融让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积存,拓展阅读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根底上背诵。 2、学习和积存文言词语。 3、分析人物的言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翻开书P132。 2、昨天,教师布置大家预习了,并搜集的相

40、关资料,现在谁来用嬉戏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一下?能把的这些资料做成一张卡片吗? 3、作家学问卡片。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4、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是六个字:“诵读,积存,运用。” 二、诵读 1、能齐读一遍吗?那就让我感受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度课文的。 2、本文在世说新语被编入“方正”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这是一种好品质。课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告知我们要诚信知礼。因此,我们要将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呢?抓住“语气,语调”。第一步先通过把握句子的停顿来读出语气语调。那起笔来,听录音,做上记号。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