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语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787654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妻书》语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与妻书》语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妻书》语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妻书》语文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妻书高中语文作业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铁血柔情林觉民萧萧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

2、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

3、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

4、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

5、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

6、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删节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林孝颖送子参加科举考试,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足见其拳拳爱子之心。B林觉民婚后两年

7、便加入同盟会,并远赴日本寻找革命真理,但他也没有忘记心爱的妻子,这期间还写文章思念赞美妻子。C起义前夕的一天,林觉民彻夜未眠,在方巾上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信,并准备以此作为临上战场前与亲人的诀别之言。D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行文详略得当,感情饱满,并且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性。E本文通过对林觉民革命经历及情感生活的描写,把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革命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林觉民的“铁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传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的投身光复的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

8、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与妻书(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

9、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3)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4)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

10、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5)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11、,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6)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

12、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8)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B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C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D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6下列对文

13、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眷属:这里特指夫妻。B意映卿卿如晤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C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四鼓:即四更,指夜晚2点4点。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B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反映了一个民主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C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既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D理贯于情,情中见理。全篇

14、语言华美,感情色彩浓烈,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与妻书中作者是以什么主线来表达衷情的?三、选择题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瓜分之日可以死意洞手书B使之西面事秦汝幸而偶我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故能明其德不忍独善其身11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国以富强西取由余于戎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吾辈处今日之国遂霸西戎东得百里奚于宛A/B/C/D/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

15、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春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B望日:指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而“朔日”指每月最后一天。C寸管:毛笔的代称。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春秋战国,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河北)叫“弗”。D九泉:指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九”字,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四、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

16、。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曦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_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13依次填入文中横

17、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博大精深典范化浑然天成宛转B千姿百态典范化浑然天成含蓄C千姿百态规范化应运而生含蓄D博大精深规范化应运而生宛转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D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

18、最高代表。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五、选择类1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法以禁之B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D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17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B谏逐客书“今乃弃

19、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1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书:信B汝幸偶我偶:婚配、嫁给C吾充吾爱汝之心充:扩充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死19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当哭相和也 一恸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天灾可以死 必以告妾 吾爱汝至A

20、/B/C/D/2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散六国之从D汝幸而偶我2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恐汝不察吾衷衷:衷情B虽不谓吾言为是是:正确C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恰逢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B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今逐客以资敌国D江南金锡不为用/非秦者去,为客者逐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B今乃

21、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六、非选择类24一词多义(1)至吾至爱汝_吾爱汝至_(2)语吾尝语曰_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_何事不语_(3)其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_助天下人爱其所爱_吾亦望其言是实_今则又望其真有_汝其勿悲_(4)为为天下人谋永福也_虽不谓吾言为是_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_25填空。【书】信。称书为“信”,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因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_”“_”“_”“尺简”“尺纸”“尺书”;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_”“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用白绢(或

22、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_”成为书信的代称;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_”;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书简”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又有“_”“_”“鱼书”等名称。26【鼓】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_(19:0021:00)为一更,_(21:0023:00)为二更,_(23:0001:00)为三更,_(01:0003:00)为四更,_(03:0005:00)为五更。例如: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七、小阅读-课内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足

23、以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就在于它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动人篇章。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B这篇文章笔端饱含感情,融抒情、记叙、议论于一体。第一、五两段是议论,第三段是充满感情的记叙,第二、四、六段是充满感情的说理。C文章在抒发作者为之奋斗而虽死无悔的崇高理想时不流于泛泛的说理,而是渗透着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人情味”。很明显,作者并非刻意为文,而是其情之所及,笔之所至。D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遗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24、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革命者,林觉民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以天下人为念”,能够体察自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衷肠,从而能够“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B作为丈夫,林觉民对妻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他希望柔弱的妻子能够一生无忧,“先吾而死”,他愿意独自承担死别之痛。C作为一个深爱自己妻子的革命者,面对妻子的泣诉埋怨,林觉民也曾经痛苦无奈,甚至借酒消愁。D作为一个忠诚于革命事业的真情男子,即使在赴死前林觉民也无法忘记和妻子幸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也正因为对幸福的真诚渴望,他才“率性就死”“助天下人爱其所爱”!29下列对于文段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简要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心情。

25、B第一段,作者采取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C第二段细述投身革命的道理,烈士为天下人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D作者清楚地点明了“吾忍舍汝而死”是为了“爱汝一念”,扩而展之,为国事,为革命,为民众。30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作为林觉民对妻子解释自己参加起义的原因的一项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亦以天下人为念ABCD31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林觉民对妻子的眷恋的一组是()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谁知吾卒

26、先汝而死乎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故惟日日呼酒买醉ABCD32围绕“抱负与使命”主题,阅读本单元4篇课文,分析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完成下面的表格。作品写作原因与对象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立场、观点或行为写作目的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与妻书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E2加入同盟会,不惜牺牲亲情,为革命积极奔走;怀着杀身成仁的决心,参加广州起义;面对敌人的审讯大义凛然,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从容赴死。3正面写出了传主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

27、高大形象。侧面烘托,敌人都为之折服,使传主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表达了作者对林觉民的崇敬、赞美、惋惜之情,增强了传文的艺术感染力;4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林觉民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林觉民一腔柔情,倾注到禀父书和如妻书中,光复的事业正是为了父亲和妻儿这样的全天下的人;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为天下人谋福。观点二:林觉民斗争方式值得商榷。林觉民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能改变斗争方式,应可

28、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林觉民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事业却让亲人蒙受痛苦,的确令人叹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的老幼尚不能得到照顾,革命成功又如何;面对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个体的牺牲只能让家人蒙受痛苦,对于整个的光复事业意义极其有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伤亡数字罢了。【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为了让

29、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林孝颖送子参加科举考试,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错,“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并非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且“满意”是婚后才感觉到的;B项,“林觉民婚后两年便加入同盟会,并远赴日本寻找革命真理”错,加入同盟会是在去日本之后;D项,“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错,没有“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故选CE。2本题考查结合人物形象探究主要人物行为的能力。答此类题型,首先精读文本,明确主要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然后结合文本相关区间,有条理性的进行整合,要点要鲜明,出处需典型。依据原文第四段“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

30、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可知,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入了同盟会;依据原文第五段“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可知,他参加广州起义;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可知,他为革命视死如归,从容就义。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

31、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还要考虑表达方式的转换手法有抒情、议论的色彩。此题分析尾段的作用,首先分析交代了什么内容,然后从内容上分析表现传主的什么品质。最后一段正面叙述了传主面对敌人的审讯大义凛然,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从容赴死的过程,刻画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再从主题的角度分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林觉民的崇敬、赞美、惋惜之情,使主题更鲜明;最后是艺术效果上,由文段中“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

32、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可知,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敌人的言行,使传主形象更加高大丰满,增强了传文的艺术感染力。4本题考查探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其次联系生活,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

33、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取向,明确观点。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利,无私无畏,壮烈牺牲,鼓舞了后来的革命者,意义重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巨大凝聚力的来源。理由:林觉民以天下为己任,牺牲了自我的幸福,为天下人谋福利,精神可贵。林觉民追求革命理想,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其勇敢的精神让人敬佩。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林觉民这些烈士的精神,鼓舞了民众,为辛亥革命的最后成功做出了贡献。林觉民舍不得离开妻子,但是国家危难,必须有人起义来叫醒这只熟睡的老虎,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为天下人谋福,只有这样才

34、有更多像他们一样恩爱的人获得幸福,表达了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牺牲的生死观。观点二:保存实力,调整斗争方式,可以实现更长久的斗争。理由: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从这一点来讲,革命不光有牺牲就够了,要动脑子,讲策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像林觉民这样,参加的起义最终失败,肯定是从策略,从战略的分析上有问题。所以就这样比较轻易就牺牲了,就有些不值得了。他本可以为中国革命奉献更多力量,但他仅凭着一股革命的热情与冲劲,白白的就被处死,要说他的死有什么价值吗?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吗?可能真的就微乎其微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有寄予厚

35、望父亲,有一往情深妻子,老幼尚不能得到照顾,革命成功又如何?革命,不是真的非要搭上命才行!通过他写的与妻书,可知林是有一名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的死不应该如此轻率。【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

36、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文章进行论证。5B6D7D8(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几家能够称心如意(地过日子)呢?(2)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孩。9全文以“忍悲为汝言”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平素不曾把

37、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本题中,“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未尝以吾所志”是“语”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CD;“是吾不是处”,“不是”是“处”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句意是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四鼓”是指凌晨1点到3点。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D“全篇语言华美”错。本文语言质朴,直抒心声。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然”,可是;“腥云”,血腥阴云;“彀”通“够”。(2)得分点:第一个“老”,动词,敬

38、爱;第二个“老”,名词,老人;第一个“幼”,爱护;第二个“幼”,幼儿、小孩。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诉说的衷情“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从事实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

39、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深入说理:“吾爱

40、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参考译文:(1)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2)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

41、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3)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

42、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4)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43、”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5)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